高中計數原理這一節,總是會讓很多的學生心中惆悵。
「老師,這題目在講啥?」
看不懂題?理解不了題意?完全無法動筆?
腦海裡的知識不成體系,學習怎麼輕鬆得起來。讓我們一起看看下面的樹狀圖來歸納一下把。
計數原理一共包括有四個內容。
首先是兩個最基礎的計數原則,分類相加、分步相乘。
所謂的分類相加就是在計數的時候到底是講這個分成不同的類別,還是說分成了不同的步驟。
不懂?我們看個例子。
比如說小明去學校,可以騎自行車到學校,可以坐公交到學校,可以走路到學校,這就是分類。因為每一種辦法都直接到了學校,換句話說,每種方法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小紅想要去學校,但是小紅家比較偏僻,不能直達學校,上學很辛苦,她要先走路到公交站,再坐公交到某一站下車,最後騎共享單車去學校。這就屬於分步,因為每種辦法都不能直接到學校,需要幾步都完成才能完成去學校這件事情。
排列組合
排列:咱們從n個數裡面拿m個數出來,再排好順序。重點在「拿」「排」,排列是蘊含著兩個動作的。
組合:從n個數裡面拿m個數出來。拿出來就好了,只有一個動作。
排列組合的應用
排列組合主要要記住幾個特徵的套路:
捆綁法:相鄰問題捆綁法,但是要注意捆綁以後要鬆綁。插空法:不相鄰問題插空法,誰不相鄰用誰插。定序問題倍縮法:幾個元素順序保持一定,先把所有的排好,除以固定順序的幾個元素的全排列。隔板法:相同元素分堆,需要插隔板。環排問題:圓桌問題,n個人繞著圓桌坐,有(n-1)!種辦法。正難則反:正面算種類太多,那就換個角度來思考。
二項式定理
這一塊記住幾個公式就好了。
知識點就這些啦,你看這麼一歸納,是不是就顯得很簡單呢?
那麼接下來一起練習幾個題目吧。
思考完以後再看解析哦。
(1)中甲乙相鄰,先打包,再排隊。
(2)是不相鄰問題,先排好其他人,再將甲乙插空。
(3)甲乙不在排頭排尾,先把他們兩人在中間排好,再排其他人。
(4)用排除法。
再看一個二項式定理的題目。
解析如下:
第一步:寫出前三項係數。
第二步:利用等差中項的性質,列出等式,解方程得到答案。
最後老師推薦給你們一套知識點歸納較為詳細的複習資料,適用於高二的孩,高三的孩子挑自己薄弱的地方買一本練習也是很合適的。
加油吧,學生們。勝利就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