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夢幻麥克 來源 | 知否學堂(ID:zhifou360)
最近,在網上刷到了一段觸目驚心的視頻:
這段視頻來自寧波海洋世界,在一段鯨人共遊的表演過程中,白鯨時而張嘴威脅,時而啃咬攻擊。
好幾次猝不及防的靠近和張嘴,都把我嚇了一跳,仿佛下一秒就要生吞潛水員。
令人後怕的是,這一幕並非絕大多數人以為的只是白鯨和人類在鬧著玩。
從後續反饋的圖片可以看到,即使是隔著3mm厚度的潛水服,潛水員的身上依然留下了多處白鯨啃咬的淤青和痕跡:
圖源:@中國鯨類保護聯盟
看完這段視頻,很多網友都表示吃驚:
說好的溫馴治癒呢?這還是我們從前認識的「微笑天使」白鯨嗎?
白鯨本性乖巧,但動物畢竟是動物,永遠不要低估它們身上的獸性。據博主科普:
「野生動物的行為難以預測,本來被野捕圈養就給它們帶來了巨大壓力,人類的侵入性行為更會激發動物們的攻擊性行為。」
動物永遠都是動物,但人不一定永遠都是人。
人性,有時候比獸性更可怕。
01
動物表演,表面有多繽紛精彩,
就有多少暗裡腐敗
或許你也曾是海洋館、動物園、馬戲團裡那個坐在臺下一邊觀看動物表演,一邊熱烈鼓掌的觀眾之一。
在這裡,大象能叼著畫筆,獨自繪出一副美麗的圖畫:
體型龐大的黑熊能雙腳站立,和飼養員一起跳大繩,歡樂又靈活:
就連百獸之王老虎,也呆萌得像個Hello Kitty,鑽火圈、跑鋼圈統統不在話下:
終於,我們對野生動物的認識可以不再只停留在書本上,網絡裡。
然而我們親近野生動物的方式,卻是為它們注入更多「人性」,以磨滅它們自身的「野性」。
你為它們的靈活聰明而歡呼叫好,卻根本不知道它們經歷了什麼才能做到這種地步。
大象通往畫家畢卡索的道路上,只有疼痛帶來的肌肉記憶。
東南亞用於馴服野生大象的方法,叫Pha jaan(意為「分離」)。
小象從小被拐走關進狹窄的木籠,與父母族群隔絕。
稍有不聽話,象夫們就會舉起象鉤往小象身上扎去。
再皮糙肉厚,也是血肉之軀。尖鉤刺穿了它們的肉,也讓它們「長了記性」,從此無條件地服從主人的指令。
敏感如大象鼻子,連螞蟻爬過都能迅速察覺,卻要忍受粗製畫筆被硬塞入鼻子中,鼻口還有交叉的木棍固定。
每畫錯一步,象夫就是一鉤子下去,甚至能聽到大象皮膚裂開的聲音。
會滑輪的黑熊,並不是天生就是雙腿站立的。
「聰明」的人類在靠牆處用鐵鏈把它的脖子吊起來,在這種極端不平衡的狀態下,四肢爬行的它難受得來回踱步,被迫學會了後腿站立。
因為它們知道,前腳一旦著地,就會窒息或被吊死。
鬥牛場上那頭上竄下跳、從不停歇的公牛,本沒有如此巨大的潛能。
只是在你看不見的地方,被皮帶緊緊勒住了生殖器。
「這不是因為它們很野,而是因為它們太痛了。」
看到這裡,還會覺得它們可愛嗎?神奇嗎?告訴你,都是血肉換來的。
比高強度的虐待式訓練更惡劣的,還有它們的生存環境。
海洋世界裡箱體設計暴露給觀眾的視野足夠大,可留給動物實際活動的區域,甚至還比不上一個普通遊泳池。
這頭被圈養的海象,2分鐘可以遊5個來回,每轉一次身都要用胸鰭助力推一把,以免撞到池壁。
某動物園裡,海洋哺乳動物斑海豹不僅被圈養在了淡水環境,滿池爆藻的綠湯,也大大增加了它們得皮膚病和眼疾的機率。
在泰國,有一群「猴子奴隸」,被當地農場訓練出專門爬樹採摘椰子的「本領」。
它們經常需要提取超出自身重量的大件物品,一隻成年雄性獼猴每天採摘1600個椰子,是普通男性的20倍。
工作以外的時間,就被捆綁在輪胎上,農民拔掉了它所有的牙齒,因為害怕被咬傷。
還有震驚全球的「猩猩妓女」Pony。
她一出生就被人類從母親身邊強行帶走,6歲開始接客,開啟了漫長的皮肉生涯。
將體毛剃淨、噴上劣質香水、戴上碩大耳環,塗上胭脂口紅,每天醒來就是營業的一天。
獨處時,Pony的眼神麻木,當男客人靠近,她又馬上下意識撅起屁股,動作之熟練利索讓人心疼。
為了追求刺激新鮮,附近的工人逐漸成了Pony的回頭客,3美元一次,甚至可以加錢,提供更多服務,比如抽打、拳擊。
商人們為了利益,精心塑造出一個又一個活潑可愛的馬戲團明星、城市偶像。
但或許它們的心願,從來不是在耀眼的舞臺上享受歡呼喝彩,而是在草原裡,在海洋中,和它們的家人相伴,簡簡單單過完有尊嚴的一生。
02
這麼多參與動物表演的野生動物,到底從哪來?
答案是,偷獵。
偷獵的過程中,還會伴隨著比例極不合理的「陪葬」:
比如紀錄片《海豚灣》裡,日本太地町島民圍捕海豚,只抓寬尾海豚,而剩下一起被圍捕的海豚就會被全部獵殺。
抓1條,殺剩下50條,甚至更多。
一位日本活動家曾經把太地町告上了法庭,控訴其極不人道的罪行,最終卻敗訴了。
敗訴的理由,荒唐得令人發笑:
「它們不是人類,無法親自成為起訴者。」
那張無法訴說痛苦的嘴,最終成了殺人的利器。
2013年,美國紀錄片《黑鯨》引發了全球熱議。
一條名為Tilikum的虎鯨,分別於1991年、1999年和2010年,在海洋館裡殺害了兩名飼養員和一名遊客。
背負三條人命的虎鯨,聽起來很可恨,對嗎?
但聽完Tilikum一生的故事,你會知道,利益面前,生命如同草芥。
1983年,兩歲的Tilikum被獵鯨人抓捕,剩下家人在捕鯨船周圍無助地哀鳴;
第一次殺人事件後,他被掛牌售賣,在「新家」,他成了新明星,可每天等待他的只有是無休止的循環表演。
表演結束後,只能蝸居在狹小的泳池裡,身體無法挺直,脾氣也越發暴戾,甚至出現了啃食護欄和內壁等怪異舉動:
第二次殺人事件後,他短暫失去了表演價值,海洋館選擇另一種方式的撈金——
利用他進行虎鯨配種,不斷人工提取精子。
世界上所有的圈養虎鯨中,曾經一度有50%都有著Tilikum的基因。而他卻從未有機會見上後代一面……
第三次殺人事件後,他被懲罰進了活動空間更小的泳池,和外界沒有交流,更難以舒展,身體也不斷惡化。
風波很快過去,可利益至上的海洋館再也沒等到它「恢復正常」的那一天——
胃潰瘍、肺部感染、抑鬱,各種疾病纏身的Tilikum離開了這個世界……
被囚禁34年,離世的時候只有36歲,遠遠達不到野外雄鯨60歲的平均壽命。
不考慮風險,也不考慮人性,動物們的生存軌道就這麼被強行扭曲著,生命價值被榨到一滴都不剩。
直到徹底的失控,不可逆的傷害,短暫的反思,三種狀態不斷循環。
像Tilikum一樣的動物還有很多,它們一邊負責取悅觀眾的精神娛樂,一邊還得承受巨大的精神折磨。
明明是人類一手締造的悲劇,它們卻要為此付出代價,在怨恨和憤怒中度過煎熬的一生……
03
對於野生動物,重獲自由的滋味有多寶貴,相信見證者都會為之動容:
被禁錮奴役的大象,在被解救的一刻留下了眼淚。
從此沒有象鉤刺穿也沒有骨肉分離,受虐的前半生終於可以畫下句點:
打開籠子放生的一瞬間,小海豹迫不及待地衝向了岸邊:
烏克蘭的一個自然保育區裡,住著一頭從馬戲團退休的熊Toshka。
退休後的養生生活有陽光,有美食,還能來一場舒服冰涼的噴水淋浴,自由而愜意。
是啊,真好,終於不用再表演了。
離開自然環境20年的海龜Yoshi,回歸大海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家的方向。
繞過非洲南部,一路橫越印度洋,花費2年時間、遊了整整3.7萬公裡,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根。
最後在心心念念了20年的家,孵育後代,回歸自由生活。
2019年,上海長風海洋世界成為了國內首家放歸白鯨的海洋館。
當時因為被圈養15年而喪失回歸自然能力的兩頭白鯨小灰和小白,最近也傳來了好消息:
在完成了一系列的前期適應性訓練後,它們現在已經被轉移進海邊的適應池。
在工作人員的悉心照料下,度過這次適應期,它們就可以擁抱更廣闊的海域,回到自己真正的家園。
回家的距離越來越近,它們的微笑背後再也不是求救,而是發自內心的感謝和愉悅。
歸還自由,才是對它們真正的愛,真正的平等。
04
別成為傷害它們的幫兇
最近,一個被轉發了4萬次、點讚17萬的視頻火了。
耍猴人牽引的小猴子,在表演途中看到了站在一旁的小和尚。
它先是慢慢走近,同情地抓了抓小和尚手裡的銀鐲子,試圖想要幫他掙脫。
然後仰起頭,用手指了指自己脖頸上緊緊的鎖鏈,充滿希望地看了看小朋友。
小猴子的心思不難讀懂,它以為小和尚正在經歷和自己相同的命運:
「我幫你,你也救救我吧。」
或許有人會取笑那隻傻猴子,對小和尚充滿祝福意味的銀鐲子,它卻誤以為是枷鎖,還妄想能幫助小男孩掙脫。
但更多人卻被這份跨物種的信任和關懷打動。人類和動物之間相通的情感,既美好,也又讓人困惑:
囚禁一生,失去自由的動物尚且會對相同遭遇的人類產生憐憫之心。
為何利益當前,人類還是選擇丟掉人性最後的溫存,無視動物的痛苦,冷酷到底。
一篇文章或許無法強制改變所有人的想法,更無法擊潰這些通過榨取動物價值換取利益的龐大產業。
但作為這個龐大產業中潛在的一環,至少我們應該開始自省:
對於人類來說,動物表演這種形式的娛樂真的是必需品嗎?
我們究竟是真的熱愛這些動物,還是愛它們被刻意營造出的軟萌可愛?
當虐待動物所換來的,只有觀眾短暫的歡愉和商人長久的利益,而我們又恰巧有能力避免這樣的傷害,是不是應該做些什麼?
希望大家共同加入拒絕觀看和參與任何形式的動物表演的行列。
它們本該屬於更自然遼闊的天地,別讓我們的快樂背後,滿是動物的血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