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劇能說
最近看了部劇,小劇想按頭讓全家人都看看!
為什麼?
因為這會成為婚後全家的第一件大事——生孩子!
今天就來說說《產後調理院》。
全劇只有8集,但每一集都讓人後背發涼
本劇講述了一位年近40的職場女強人,帶著「高齡產婦」的標籤,生孩子和坐月子的故事。
別覺得題材無聊,劇中有關坐月子的話題真的是滿滿的知識點。
比如,母乳餵養的方式,
坐月子期間可能會出現的病症等等。
當然,最大的落腳點還是在於對女性的討論,「母愛」要被綁架嗎?媽媽一定要放棄自己的一切養孩子嗎?成為了媽媽就不能再有夢想了嗎?
到今天,沒有結婚生子的我們還是會問一句:「憑什麼」?
或許這就是年輕人和老人的觀念衝突,也是小劇在開頭就要你們帶著全家一起看的原因。
現代人恐婚恐育,未婚女性甚至很多男性並不知道生孩子的過程有多麼漫長和痛苦。
生產前需要進行藥物排便↓
產前陣痛分分鐘讓你想要殺人↓
進入手術室之前的最後關頭才是真的要死↓
以為這就死全部了?
孩子出生後,所有人都關心寶寶生出來長得像誰,有多重的時候,產婦躺在床上無法動彈,嘴唇乾裂,只有自己的母親默默關心↓
順產的產婦恢復幾天後,可以下地行走,但是不能想坐就坐,
甚至連排尿都成了困難。
好不容易等來出院,進入產後調理院坐月子,又是新一輪噩夢的開始
所有女性,不管之前是什麼職位,有什麼成就,成為媽媽的一瞬間,好像所有人不在乎她之前在幹什麼。
媽媽之間的聊天三句話不離孩子,
奶水的多少成為媽媽之間攀比的資本,
如果稍稍抱怨帶孩子累,就會被噴沒有母愛,
也不能因為看到孩子的便便表現出反胃和不適。
(就......未婚未育人士表示不能理解,不知道有沒有媽媽可以解釋解釋~)
劇裡,女人生完孩子後,就要放棄一切,什麼都為孩子著想,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上課、按摩、運動,飲食,所有的一切都在為母乳服務。
我很喜歡劇中這張諷刺意味十足的圖↓
成為媽媽的女性,會不會覺得自己就像一頭奶牛,每天都要計算母乳的分量?
但凡你有一丁點想餵奶粉的想法,就會有無數道德警察站出來指責你不愛自己孩子。
當然,劇中也對此進行了諷刺。母乳雖好,但也和媽媽本人的體質有關,有些母親確實沒辦法母乳餵養,餵奶粉也不是不可吧?
小劇看到評論中也有不少女性提出了爭議,母乳和奶粉餵養,偏見那麼大嗎?
餵養方式暫時不談,但是看到她們成為媽媽後的轉變,小劇又陷入了掙扎。
成為媽媽之前,她們也都是有夢想有活力的女孩。
有人喜歡旅行,成為旅行作家,
有人是著名的物理學家,
還有人是瘋狂的追星女孩——東方神起的站姐。
但是,當她們擁有了媽媽這個身份之後,收起了那份熱愛和瘋狂,只圍著孩子轉。
此前,我們看過太多影視作品批判職場對女性生育的偏見。
職場女強人懷孕,臨產前還要開會工作,鍛鍊出來羊水破了都能淡定打急救電話↓
但是生完孩子呢?
公司的職位會被人取代,
心情不好也不能隨便喝酒,
喜歡跳街舞的媽媽,生完孩子後跟著大家一起「假裝」優雅,只有在沒有人的時候,才偷偷跳舞放鬆一下↓
當媽媽的代價真的很大。
我們長這麼大,以為媽媽的付出都是理所應當,因為媽媽從來沒有抱怨過她的付出↓
只有成為媽媽的時候,才能真正理解媽媽,
因為我們不管多大,在媽媽面前都還是個孩子。
港真,《產後調理院》的臺詞輕鬆,色彩明亮,但小劇卻有種看了恐怖片的感覺。
反諷的黑色幽默時不時就會讓你後背發涼:
哺乳期餵奶像戰地實習,
媽媽餵奶失敗,就要受到護工的PUA↓
職場媽媽擔心丟掉工作,著急復職反而成了罪人?
在韓國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女性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優雅和美麗防止男性出軌?
劇中諷刺的臺詞必須點讚:你永遠叫不回一個出軌的男人,又何必為難自己呢?
給外人營造出幸福生活的假象,真正的冷漠和難受只有自己知道,值得嗎?
我覺得很不值得。
《產後調理院》包含的東西很多。
重點還是在諷刺社會把女性生育當成「義務」,用輕鬆幽默的方式把女性生產的痛苦,坐月子時的壓力表現出來,讓不少當媽媽的人有很強的共感。
整體來說,不管你是未婚未育,還是已婚未育,或者已婚已育,都應該讓家人一起看看。
生孩子,養孩子,女性真的付出太多,也希望家裡的人都能以第三者視角理解妻子或者媽媽。
她們真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