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高考的頒布,相信大家一定會有很多疑問吧?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見問題,一起來看看吧。
1、新高考改革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答:取消文理分科,採取「3+1+2」或「3+3」的模式。
目前確定實施「3+1+2」的地區有 河北、江蘇、湖北、廣東、遼寧、福建、湖南、重慶8個省市。高考總成績為750分。
其中「3」全國統考科目,即語數外;「1」為首選科目,即物理或歷史二選一;而「2」為再選科目,即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選擇兩門。
目前實施「3+3」的省份為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其中浙江省是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含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7科中選擇3科。上海高考總成績為660分,其他省市高考總成績為750.
這裡前者「3」同樣是指語數外,後者「3」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科中選擇3科。
此外還有學業水平考試,這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擇性科目考試,合格性考試為高中畢業的依據,選考科目考試計入高考總成績;以及規範高中綜合素質評價;深化命題改革;改進高考招生錄取方式;構建兩依據一參考多元錄取機制等方面。
2、什麼是「兩依據、一參考」?
答:指以高考成績和選考成績為依據,參考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為錄取依據。即依據3門統考科目和3門選考科目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
3、什麼是綜合素質評價?
答:綜合素質評價指的是在每個學期的期末或每個學年的期末,中等學校組織的一次對全體在校學生全面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評價的測評。
4、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有哪些?
答:綜合素質評價內容一般包括「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合作與實踐創新」、「運動與健康」、「審美」、「表現能力」七個維度,主要有寫實記錄、公示確認、形成檔案三個基本環節。不同地區略有差異,最終以本省市要求為準。
5、目前有哪些省份實施了新高考?
答:目前實施新高考改革的省份包括浙江、北京、天津、上海、山東、海南、廣東、江蘇、河北、重慶、遼寧、福建、湖南、湖北14個省市。
6、新高考的考試時間?
答:考試時間安排在6月7—9日。語文科目考試時長為150分鐘,數學、外語科目考試時長均為120分鐘,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每科考試時長均為75分鐘。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使用全國卷,這裡江蘇省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由本省組織命題。
7、3+1+2新高考,高校招生計劃如何編制?
答:高校按照教育部選考科目要求指引公布本校招生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編制計劃時按照物理,歷史科目分別編制專業招生計劃,對選考科目的要求將明確到每一個招生專業中。
8、為何要分段錄取?
答:實行分段錄取,是綜合改革方案的規定,主要目的是為了在改革初期確保能有序投檔錄取,使高分考生不至於因志願填報不當而落差太大,同時也可避免高水平大學專業間分差太大。
9、學業水平考試是各省命題嗎?
答:根據政策都規定,學科水平測試由各省(區、市)根據國家發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檔案和課程標準的規定及要求確定考試內容。以江蘇省為例,江蘇省的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就是自主命題。
10、為什麼要實行走班教學制?
答:新高考改革後如果按照選科方案來重新分班,那就有可能出現有的選科組合會有很多人選,超出一個班的人數;而有的組合可能超級冷門,選的人太少了,所以原來的行政班模式就沒法再滿足需求了,所以就實行走班制。
11、新高考後,高考滿分是多少分?
答:「3+2+1」語數外每科150分,共450分;選考科目每科100分,共300分;總分750分。
「3+3」語數外每科150分,共450分;選考科目每科100分,共300;共750分。但是上海的選考科目每科70分,共210分;共660分。
12、目前的選科模式有哪些?
答:目前選科大多數省份為在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思想政治、地理6門科目中選擇3門的「6選3」模式,浙江「7選3」。其中,「6選3」還分為「3+3」以及「3+1+2」模式下的兩種不同模式。
13、「3+1+2」模式可以選擇的組合有哪些?喜歡物理歷史可以同時選擇嗎?
答:新高考「3+1+2」模式下物理、歷史單獨劃線,考生只能選擇其中一個科目。具體選科組合包括以下12種:
14、「3+3」模式可以選擇的組合有哪些?
答:新高考「3+3」模式考生可以選擇的選科組合有20種,對是否必選物理、歷史不做限制,但是高校招生會有必選科目要求,選擇時需慎重。
從這張表格裡,可以清楚的看到,20種不同的選擇可以報考高校的專業比例。如果考生選擇排在最前面的「物理+化學+歷史」的組合,可以報考99.9%的高校專業;如果選擇了「政治+歷史+地理」組合,那麼只能報考52.9%的高校專業。
15、不選政治以後考不了公務員,研究生?
答:這個當然不是的。雖然公務員、研究生考試都要考政治,但是這跟考生高中選科並沒有直接關係,沒有選考政治的考生依然可以報考,只不過高中學習政治的考生有一定的基礎,可能在之後的考生複習中佔有優勢罷了。
16、3+3省份,選考物理考生人數會不會很少?
答:不會。因為選考物理的專業覆蓋面最大。新高考選科給了考生選擇的自由,考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喜歡的科目組合,但是高校在招生時同樣也加了限制,大多數理工類的專業都要求必選物理,如此一來,考生需要考慮自己未來的專業及職業發展,從往年選考數據來看,選考物理的人數並不少,而且學霸居多。
17、高考選考科目什麼時候選定?是否要一次性選定3門?
答:選科一般在高一學期末或者高二上學期進行,具體時間各地政策略有不同。一般情況下是一次性確定三門科目的選擇,考生在高考報名前可以更改所選擇的科目,高考報名開後所選擇的科目不能再做更改。
18、什麼樣的組合專業覆蓋率更高?
答:3+3模式和3+1+2模式下各組合的專業覆蓋率有所不同,下表數據依據2020年、2021年選考要求數據統計,僅供參考,具體以本省當年政策為準。
19、不擅長物理如何選科提高可選擇專業範圍?
答:如果考生想要學習理工類專業,但是不擅長物理,可以選擇化學或生物,提高專業覆蓋率。
20、各科目成績較為均衡,如何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答:選科不僅要看自己各科目之間的對比,還要看各科目在年級內的排名,選擇排名比較靠前的自己又比較感興趣的專業,因為新高考賦分畢竟是在排名的基礎上,排名越靠前,被賦予高分的概率就越大。
21、想要報軍校是不是一定要選政治?
答:這個是不一定的,具體看相關的專業,每個專業的要求不太一樣,有意報軍校的話可以先看下目標院校的專業及選考要求。
22、選物理不擅長,不選物理專業選擇受限怎麼辦?
答:新高考改革取消了文理科的劃分,很多專業文理科的界限並沒有那麼明顯,考生可以選擇化學生物等學科搭配文科組合,進一步擴大專業覆蓋率。或生先明確意向報考專業方向的選科要求,要進行綜合選擇。
23、想學醫一定要選擇物理嗎?
答:不一定,醫學類專業一般要求化學、生物為必選科目,部分醫學專業要求生物,部分中醫類專業對選考沒有明確要求。但是也有一些醫學院校明確規定必選科目為物理。
24、選擇歷史未來可以從事的工作方向有哪些?
答:當前歷史學專業畢業生主要就業方向:在科研機構、大中專院校、博物館、檔案館從事研究工作;在高校、中小學從事教育工作;在出版社、雜誌社、網站等媒體從事編輯、記者等工作;報考政府部門公務員;報考研究生,繼續深造等。
25、公安類院校要求哪些為必選科目?
答:公安技術類,物理化學任選一門,公安學類必選政治。具體以各省當年選科要求準。
26、選擇了物理,還能報考文科類的專業嗎?
答:新高考中有很多專業是不限選考科目要求的。
27、科目選擇確定後還能夠更改嗎?
答:原則上,高考報名開始前考生可以更改選考的科目,但是基於考試的難度和複習準備情況,非特殊情況不建議大家更改選考科目。
28、新高考面臨選,已暫定物理、生物必選,政治、化學選哪個好?
答:從學習難度上來說,政治的學習難度要低於化學,3+3模式下,物化政的專業覆蓋率高於物化生組合;但是考生如果想要學習醫學的話,化學和生物是必選科目,具體的還要考慮考生想要從事的專業和未來發展來看。
29、新高考選科哪種組合就業前景較好?
答:就業前景的話主要是看專業,考生可根據現在就業率較高的專業選擇對應的專業組合。但是發展的前景不僅寄託於現在選科,還要看未來的努力和付出,現在選科考慮未來發展以及專業和興趣選擇即可。
30、新高考選科,有人說選歷史劣勢很大,真的嗎?
答:只能說歷史可選擇專業的專業沒有物理課選擇的專業範圍大,對於真正感興趣的考生來說,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31、新高考選科政策下選純理(物化生)有利嗎?
答:物化生組合的專業覆蓋率高,考生可選擇的專業範圍大,從這一點上來說是有利的。但是物化生組合的學習難度較大,而且學霸集中,考生面臨的競爭壓力也比較大,具體的還是看考生自己的綜合實力、興趣以及職業規劃再做出相應抉擇。
32、如何應對新高考改革帶來的選科、生涯規劃難題?
答:新高考改革下,選科是考生面臨的第一個難題,主要是因為選科和專業和未來發展掛鈎,但是新高考還有一個特徵是多元錄取,考生可以通過計劃、綜合評價等高校特招方式進入名校,所以新高考改革下,考生需要對自己有更全面地了解,提前規劃,早做打算。也可以關注高考直通車微信公眾號,了解新高考升學規劃路徑。
33、高一女生物理成績還行,選考要不要選物理,物理學習難度大嗎?
答:高二高三物理的學習難度較大,而且大部分女生對理科並不是十分擅長,但是選考物理的專業覆蓋率較高,女生的話可以對自己未來想要從事的方向有一個規劃,然後在決定是否選擇物理。
34、新高考選科中,6門科目中哪些科目學起來相對簡單?
答:從學習難度上來說,物理是最難,其次是化學,地理、生物、政治、歷史對於不同的考生來說學習難度不同,是否簡單也是因人而異。
35、普通高考招生錄取志願設置有什麼變化?
答:高考綜合改革後,普通高考招生錄取志願設置將主要採取院校專業組的方式,按平行志願投檔錄取。具體批次設置、志願數量及部分特殊類型招生志願設置等將另行公布。
36、孩子成績比較差,新高考改革之後該如何選科才能讓高考更簡單呢?
答:新高考改革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考生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組合,相對於傳統高考的文理分科來說,考生的學習壓力相對減小,想要取得更高的分數,就需要考生在選考時充分考慮自身實力,專業發展和學科競爭力,選擇最優組合,才能被賦予高分。
37、選考科目什麼時候確定?
答:選考科目由考生在高考報名時最終確定,高考報名結束後不能更改。
38、3+1+2模式下選科科目的成績如何呈現和運用?
答:選考中的物理、歷史以卷面分直接計入高考成績,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以轉換後的賦分成績計入高考成績。
39、如果選物理、地理、歷史有什麼優勢,以後會有什麼專業相對應?
答:這個組合最大的優勢在於專業覆蓋率高、覆蓋面廣。除部分軍校專業要求必須選考政治、部分醫藥專業要求選考化學外,其他大部分專業都可以選擇,考生可以查詢本省選考科目要求。
40、各個科目成績都比較一般,感覺選科很迷茫,應該怎麼辦?
答:新高考選科建議以生涯規劃為導向,先想想自己以後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從事哪些方面的工作?喜歡的行業或職業有哪些?然後以職業對應專業,以專業對應選考科目要求,再結合自己的成績及擅長科目進行平衡。
41、為什麼說新高考改革讓高三報志願變為「高一報志願」?
答:新高考志願填報雖然在高三,但是專業志願錄取以分數和選考科目兩項為指標。選考科目需要在高一進行,選科時必須要初步明確高考專業方向和未來職業方向,因此把志願規劃時間前置到高一。
42、有沒有新高考各選考組合的解讀分析?
答:高考直通車曾發布對3+3及3+1+2模式下的20種選科組合分析解讀,文章篇幅較長,可以點擊右方連結查看:深度解讀!新高考選科全部組合優劣勢分析,最優選是哪個?
43、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考試和等級考試的區別是什麼?
答:合格考試是為了檢驗學生是否達到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基本學業要求的水平考試,考試科目包括所有學習科目,相當於會考。
選擇考試考生選考科目考試,考試科目為物化生政史地6學科,相當於高考。
44、合格考考試科目有哪些?怎麼組織?
答:「合格考」包括高中課程方案所有科目,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14個科目。由市教育考試院統一印發考試說明、組織命題、考試、閱卷和公布成績。
45、外語聽力考試時間是怎樣安排的?考試成績如何計算?
答:外語聽力考試一般有兩次,一次在12月份,一次在3月份。成績取兩次考試最高成績。
46、為什麼物理和歷史按原始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A:錄取時選考物理等科目類和選考歷史等科目類的考生將分開錄取,因此,選擇物理(或歷史)的考生使用同一物理(或歷史)試卷,考試群體相同,成績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用原始分計入考生總分。
47、為什麼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這4門再選科目的考試成績要採用等級分計入高考總分?
A:這4門再選科目的原始分之間不具備可比性和可加性,無法直接以原始分計入高考總分。因此,將其原始分按照統一的規則轉換成等級分,能較好地解決不同再選科目之間成績的可比性和可加性問題。
48、等級分是如何轉換的?
A:第一步:按照考生原始分從高到低劃定A、B、C、D、E共五個等級,各等級人數所佔比例分別約為15%、35%、35%、13%和2%,從而將考生的原始分轉換成了等級。
第二步:將A至E五個等級內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轉換法則,分別對應轉換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個分數段,從而將考生的等級轉換成了等級分。
對於某一再選科目,考生該科目的合格性考試成績達到合格,轉換時賦起始分30分。經過分數轉換,考生在相應科目群體中的位次不會下降,較好地保障了分數轉換的公平公正。
47、普通高考招生錄取志願設置有什麼變化?
A:高考綜合改革後,普通高考招生錄取志願設置將主要採用院校專業組的方式,按平行志願投檔錄取。具體批次設置、志願數量及部分特殊類型招生志願設置等將另行公布。
48、「院校專業組」的投檔錄取方式有何優勢?
A:一是能提高考生志願滿意度。考生根據自己所選的選擇性考試科目填報相應的專業組志願,專業組內可能是一個專業,也可能是多個專業,考生按專業組投檔後,符合條件的,可在該專業組內進行專業調劑,提升了考生的興趣志向和最終所錄專業的契合度,真正做到了「學其所好、錄其所長」。
二是符合高校選拔和培養人才的要求。高校根據專業人才培養對學生學科專業基礎的要求以及學校自身辦學的需要,設置選擇性考試科目要求。按院校專業組投檔錄取,能提高考生選考科目與高校招生專業選考要求的匹配度,使學校招錄到有相應學科特長和興趣的考生,有利於進校後人才培養和學校自身發展。
三是能夠引領基礎教育健康發展。促使高中學校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興趣特長和專業志向,更多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促進學生的個性特長發展。
Q:高校如何對考生提出選考科目要求?
A:高校結合自身辦學定位和專業培養目標,對每個具體專業提出選考科目要求。如某高校的某專業首選科目要求為「物理」,再選科目要求為「化學」,則表示考生3科選擇性考試科目中要選考物理和化學方可報考該專業,對另1門再選科目則沒有要求。
我省將在考生選科前匯總公布招生高校對考生的選考科目要求。
Q:本次高考綜合改革為什麼要合併本一本二批次?
A:首先是體現了國家改革的總體方向。國務院《實施意見》明確要求要「創造條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其次,代表了全國高考改革的趨勢和方向。大多數高考綜合改革省市都明確合併本一本二批次。通過合併批次,可以進一步增加考生的選擇範圍和空間,同時也有利於高校畢業生平等就業,促進高等教育公平發展。
每個科目對應專業:
物理學科:與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生物技術等有重要作用,想從事上述相關行業,就必須學好物理。
化學學科:已成為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能源科學、信息科學等領域的重要基礎。
生物學科: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它是農、林、牧、副、漁、醫藥衛生、環境保護及其他有關應用科學的基礎。
思想政治:與教育學、文學經管等方面的專業有很大的關聯。
歷史學科:使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認識歷史發展中全局與局部、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從不同視角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地理學科: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地理學在現代科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問題中具有重要作用。
同學們在面臨選科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擇己所長:在選擇考試科目時,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科能力和發展潛能,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和領域,揚長避短,才能充分發揮自我優勢。
擇己所愛:在選擇考試科目的時候,另一個重要的依據是自己興趣愛好,只有選出一個自己熱愛,又利於發揮的組合,才會全身心地投入,才能達到優化組合目的。
擇己所適:在選擇考試科目時,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和性格偏好,選擇符合自己個性特徵的領域,才有利於未來長遠的發展。
擇勢所需:在選擇考試科目時,還要充分考慮外部環境,社會對於不同人才的需求是一直在變化的,也結合外部環境和職業的未來發展前景,職業只有為社會所需,才會有長久的發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