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對食物中蛋白質的認知始於18世紀,並在19世紀趨於成熟。蛋白質的發現,是人類生命科學研究的重要成就。研究證實,人體中最重要的營養素是蛋白質,影響著身體方方面面的機能。而食物是人體獲得蛋白質的唯一途徑,從而開啟了人類對食物蛋白質的研究。
人們開始提純高蛋白物質,試圖打造一款最佳補充人體蛋白質的營養品,真正能夠為人體的健康分憂的營養品。事與願違,效果並不理想,蛋白質粉已經是蛋白質含量很高的物質了,但仍然存在吸收利用方面的不足的問題。
生物科技領域和市場一直在尋找更好的產品更新換代。在全球各大知名院校、實驗室、研究院孜孜不倦的探求之下,肽科技逐漸揭開了它的面紗。肽,是小分子蛋白質,主要來源於食物蛋白質,其擁有較高的安全性和功能性,是食品領域的新素材和新事物。超強的吸收掀起了人體核心營養素供給方式的革命。外源性活性肽結合營養與功效,是人們健康的新選擇。
01 何為蛋白質?何為小分子肽?
蛋白質是人體所需七大營養元素之一,是組成人體一切細胞、組織的重要成分,是在所有生命現象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基本物質,可以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由此可見蛋白質的重要程度。

肽與蛋白質之間的關係要通過胺基酸聯繫起來,胺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人體內的蛋白質都是由20多種胺基酸按不同比例組合而成的,而肽也是由胺基酸構成。實際上,肽與蛋白質之間並沒有特別嚴格的區分。科學界常把由2~50個胺基酸構成的化合物稱為肽,而將由51個以上的胺基酸構成的化合物稱為蛋白質。從化學本質上來看,兩者是同一類物質,可以說是「同宗同祖」。
肽的種類可以根據分子量的大小劃分,分子量在1000~5000道爾頓之間的稱為大肽,在180~1000道爾頓之間的稱為小肽、寡肽、低聚肽,也稱為小分子活性肽。

既然今天的主題是營養與健康,那麼我們就來聊聊小分子肽與蛋白質在營養吸收上的差異。
02 蛋白質在人體中如何被消化吸收?
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食物中的蛋白質被攝入人體後,只有三分之一被分解為游離胺基酸,而另外的三分之二被分解為活性肽被人體所吸收。也就是說,我們要想補充營養,與其喝蛋白粉,不如喝肽來得直接。活性肽具有蛋白質和胺基酸不具備的獨特生理活性,吸收更快更徹底。

獨樹一幟的吸收機制
1. 高效吸收
通常情況下,肽的吸收需要經過蛋白質水解為胺基酸,再合成肽,經小腸進行吸收,最終經人體細胞、組織、器官及血液大循環供身體各功能所用。而科然生物公司生產的科然小分子大豆肽,分子量在1000道爾頓以下,無需消化分解,可以被人體直接吸收利用。

2. 以完整的形式吸收
小分子活性肽自身有一層保護膜,人體服用時,不會受到人體中的促酶、胰酶、澱粉酶、消化酶、胃蛋白酶及消化系統中的酸鹼物質的損害或二次水解,小分子活性肽是以完整的形式被人體吸收和利用的。
3. 主動被吸收
活性肽自身具有極強的活性和能量,因此,它在被人體吸收時,不是人體要耗費自身的能量去吸收它,而是活性肽以自身的能量主動被人體吸收。對於因消化系統缺陷、障礙、損傷,而不能吸收營養者。對於那些消化能力差、營養缺乏、身體虛弱、體弱多病者,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4. 充當營養載體
活性肽在人體中表現出載體作用。可將人平常所食的營養物質,特別是鈣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與肽結合,加倍促進營養吸收。
小分子活性肽讓我們每日的營養補充更「全面、均衡、科學」
綜上,小分子活性肽的吸收機制可謂獨樹一幟。每個人都有合成肽的能力。當合成肽的能力下降時,可以通過及時補充外源性肽,豐富營養,強健體魄,平衡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