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滅》細思恐極的深層腦洞,你看懂了嗎?!

2021-01-09 大聰看電影

熟悉大聰的小夥伴都知道,大聰對科幻片沒有抵抗力,更何況這部號稱今年最好的科幻片——《湮滅》。

《湮滅》改編自《遺落的南境》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湮滅》,作者傑夫.範德米爾憑藉該小說,成功拿下2014年星雲獎,打敗了同年入圍該獎項的《三體》。

很多人為《三體》打抱不平呀,大聰認為,入圍靠實力,拿獎看運氣。《湮滅》和《三體》都是很牛X的作品,只能說評委更喜歡古怪驚悚的《湮滅》。

《湮滅》的小說屬於克蘇魯神話小說體系,一句話概括,就是這類型故事的角色,大都會通過探索或研究未知,從而進入死亡和瘋癲。

而且克蘇魯神話的風格,大部分是以懸疑,驚悚,恐怖的氛圍為主,吊足觀眾胃口,讓主角和觀眾同步解謎。

在電影中,有著克蘇魯神話風格的科幻片,比較出名的就有《索拉裡斯》(2002),《月球》(2009),《普羅米修斯》(2012)等。

今天聊的《湮滅》,大聰幾年前看過原小說,認為電影版本改編得已經是很好了。

電影剔除了小說中人物複雜的心理活動和支線故事,結合後兩部《當權者》和《接納》,把小說《湮滅》沒交代的謎題,在電影中具象表達出來,再加上視覺藝術上的呈現,可謂是美輪美奐,又不失文藝腔調。

明年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湮滅》提前佔座了。

——深度劇透解析開始——

很多人說去年的《降臨》和《湮滅》很類似,嚴格來說應該是節奏和視效很類似,兩部電影都沒有巨大的打鬥場面,影片節奏也是娓娓道來,一步步嵌入核心秘密。

但從故事隱喻和腦洞來說,《降臨》和《湮滅》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

《降臨》探討的是思維方式的多樣性。《湮滅》深入的是生命折射的多樣性。

《湮滅》故事的開始,講述一個未知物體墜向美國海岸的一座燈塔,造出了一個煥彩的泡泡世界,人類之前派出好幾波人馬,都有去無回,這個泡泡一天天變大,正在嚴重威脅著人類。

之後由五人娘子軍組成的探險隊,進入泡泡世界,去解密裡面的謎團。

影片吸引人的地方,不在於有多激烈的打鬥,而是在於觀眾和主角們一起探險的腦洞,以及核心謎團的揭曉。

接下來大聰給大家分析影片中一些細思恐極的情節。

關鍵詞:銜尾蛇紋身

細心的看官可能已經發現了,女主生物學博士莉娜,在進入泡泡界之前,手臂是沒有紋身的,但是進入之後再出來,就有了紋身。

很多人以為這是判斷是否是莉娜本人的標誌,但其實不是。

莉娜進入泡泡界之後,在划船時,手臂已經開始有淤青,說明紋身已經在滋長。

此外,其實不光是莉娜有這個紋身,在泳池中變異死掉的士兵,手臂也有相同的紋身。

同隊伍中的安娜,在中途手臂也有了紋身。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銜尾蛇紋身代表著什麼?!

銜尾蛇是古代希臘的一個符號,大致形象就是一條銜尾蛇在吞食自己的尾巴,代表著數學中「∞」,無窮大,循環的意思。

銜尾蛇是宗教和神話常見的符號,特別是在鍊金術中出現,所以和前面提到的克蘇魯神話很有聯繫。

柏拉圖解釋過,銜尾蛇是一頭宇宙原始級別的生物,頭部吞食著自己的尾部,是擁有完美生物結構的不死之身。

在《湮滅》中出現銜尾蛇紋身,正是宇宙循環觀念的體現,代表著另一種形態的「重生」,建構與破壞的往復,生命與死亡的輪迴,同時也意味著一種永恆的循環。

影片借用銜尾蛇紋身,印證著一個物理學的概念。

是的,在物理學中銜尾蛇圖形也有它的一席之地,它反映著一種宇宙含義,象徵了量子物理學(微觀)和宇宙(宏觀)之間的關係。

在量子物理學中,物質可以分解成為分子,原子,甚至量子,人類如今通過研究量子物理學,從而來知曉宇宙的奧秘。

在《湮滅》裡,雖然對銜尾蛇紋身沒有過多解釋,但是物理學家喬希通過人形的植物,解釋了泡泡世界的物理原理。

那就是在泡泡世界裡,所有的有機生物的DNA,都被薄薄的一層煥彩泡泡,折射出來從而造成了物種之間的克隆,變異,以及解構重生。

就像剛開始看到的五顏六色的花和植物,正是植物之間DNA折射錯亂導致。

襲擊她們的鱷魚,有著鯊魚的牙齒,也是DNA折射的結果。

河裡面的雙胞胎魚,會說話的骷髏熊,還有雙胞胎白鹿,都是DNA折射導致。

所以被折射也包括了人類,每個人因為身體的差異,讓每個人在泡泡世界的變異都不一樣,像那位士兵最後變成了一幅美麗的壁畫,而物理學家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植物人。

這些物理現象,就很好的印證了手臂上銜尾蛇紋身的含義,所有有機生命體都在被破壞,但又都在重生。

在泡泡世界裡,誰說人死了就是真的死了,死只是表象,說不定你的本源體,已經和植物,動物,甚至時空,融在了一起。

關鍵詞:癌細胞

影片多次提到癌細胞的分裂法則,電影開始莉娜上課的時候,就描述了一個單一細胞的分裂,這個細胞嚴謹來說,是海拉細胞。

海拉細胞源自上世紀五十年代,是從一位患有宮頸癌的叫海拉的婦女中提取出來的。

莉娜在影片裡和丈夫在客廳,看的一本書,就是關於海拉細胞的,書名就叫《永生的海拉》

海拉細胞特點是不死,可以無限分裂下去,而且繁殖迅速,對現代醫學癌症的研究很有幫助,具體的科學解釋,特別冗長,大聰就不展開了。

影片借用海拉細胞的分裂,側面詮釋了泡泡世界再生複製的原理。

如前面說到,有機生物體在泡泡界,可以無障礙雜交,不斷進行裂變,從而達到「外星人」自己也不知道目的是什麼的生命演變。

換個角度去看《湮滅》的泡泡世界,其實就是微觀的細胞世界,曾經的動植物,包括人類,屬於正常的細胞,但是某日突然來了一個入侵者,也就是海拉細胞,從而導致了整個細胞界(泡泡界)的變異。

外星生命體像海拉細胞一樣,擁有不死的生命,同時變異繁殖迅速,從而導致了很多奇怪的事情發生。

最終代表外星生命的「海拉細胞」,成功融合了最高端的細胞「人類」,達到完美複製變異,就像電影結束最後的兩夫妻,就是變異結果。

一場湮滅地球的轉變,隨即開始。

關鍵詞:折射隱喻

電影為了表達萬事萬物都雜交融合,其實做了很多隱喻的表達,最明顯的就是水杯的折射。

電影一開始莉娜丈夫悄無聲息回到家中,在廚房時杯子水的折射,就暗示此時的丈夫,已經是被折射過的生命體,不是原本的丈夫。

在莉娜審問期間,旁邊也放了一杯水,從杯中水的折射,也暗示著莉娜已經不是原本的莉娜。

此外,在泡泡世界裡,其實也有一些關於現實世界的折射。

例如開頭外星人丈夫回到家中,在上樓時看了一眼牆上的照片。

這個相同的動作,發生在莉娜探險隊進入房子時,她在同一個角度也看了一眼牆上的照片。

莉娜為何要看一眼牆上的照片,因為照片非常眼熟,有可能正是家裡照片的一個折射。

在她外星丈夫回到家的時候,外星丈夫其實一直處於學習的狀態,還不是所謂的成熟體(這也解釋為什麼他會吐血),對所有事物都充滿好奇,所以在上樓時看了一眼牆上的照片。

外星丈夫看照片留下的印象,就折射到了泡泡世界裡莉娜進入那個房子。

所以,莉娜他們住的那個房子,仔細看的話,室內裝修和莉娜的房子很相似,其中就有莉娜家中一個柜子,就折射到了她們在泡泡世界折射出來的柜子。

柜子的把手,一個外翻,一個內翻,他們不是一比一的克隆,而是像一面鏡子一樣折射扭曲。

她們房間內的椅子,窗簾,都和莉娜的家很像。這也說明外星丈夫在進入現實世界的時候,通過學習,正在改變泡泡世界的樣子。

此外,導演小心機還不止這些,當莉娜他們在食堂的時候,食堂裡面的布置,也有很多重複的元素,比如有一對相同的椅子擺在桌子上,兩面美國國旗放在一起。

你可以說這是折射產生的現象,也可以說是導演加強折射線索故意擺設的。

關鍵詞:文崔斯博士

關於片尾的幾個腦洞推論,大聰不想套用小說進行推理,因為小說和電影之間的改動相當大,而且導演自己在採訪中也說,他並沒有看完小說(捂臉而笑.JPG)。

文崔斯博士是她們隊中第一個進入燈塔的人,而且當莉娜到達的時候,原本的文崔斯博士已經死亡,因為影片給到一個鏡頭,是文崔斯博士坐在一個類似宗教神壇的座位,那時候她眼睛還沒進化出來。

所以說那時的文崔斯,已經是被變異複製過的。

那麼為什麼她很快就湮滅變成煥彩粒子了呢?

這裡有兩種解釋。

第一解釋是文崔斯博士本身有癌症,所以是不完美的有機生命體。

外星生命體經過檢驗後自動刪除了她,從而想吸收新到來的莉娜。

而且外星生命體遵循的規律是,只要有新生命體到來,就會讓前一個湮滅,重新吸收一個新的生命體。

另一個解釋和小說有所關聯,那就是文崔斯是為泡泡世界服務的,為外星生命體帶來源源不斷的人類肉體,以便進化,在燈塔門口的一排骷髏頭,就說明這個解釋。

所以文崔斯回到老巢的時候,很快轉變成外星生命體本身,從而「吸食」莉娜。

很多人認為莉娜傷口那滴血,是不小心掉進那團外星雲裡的,但其實在小說裡莉娜的血是從耳朵裡出來。因此也能斷定,外星雲是故意要吸取莉娜的血液DNA。

關鍵詞:片尾真假莉娜

片尾真假莉娜,有兩個推斷。

根據莉娜自己的描述,觀眾看到的是莉娜幹掉外星人,然後把這個故事告訴了外面的科研人員。

不過莉娜肯定把丈夫燒死自己那一段,沒有告訴外人,不然科研人員怎麼可能放過一個外星丈夫呢。

但是,莉娜有可能對觀眾也撒了謊。所以第一個推斷是走出來的莉娜在撒謊。

讓大聰這麼推斷的主要原因就是那顆磷火炸彈,照理說外星人前面還在阻止莉娜逃出燈塔,但到了炸彈那一段,外星人瞬間懵圈,傻愣愣的站著,這很詭異,不符合邏輯。

另外外星生命體自身著火,也不應該傻到自己走回巢穴,燒掉自己的巢穴。

所以合理的解釋應該是:

莉娜和她的丈夫一樣,同樣選擇了用磷火自燃,影片中有一幕,是燃燒著的「莉娜」,用手去摸已經燒成碳的丈夫,這個舉動明顯就是在表達愛意。

也就是說,燃燒中的外星人,其實才是真正的莉娜,她知道自己就要死了,所以在最後和死去的丈夫做一次告別,然後走進外星巢穴,想和外星巢穴同歸於盡,解救人類。

所以最後外星莉娜和外星丈夫見面就說得通了,他們一對外星夫妻正式要「侵略」地球了。

按照這個推論理解,為什麼外星丈夫會痊癒,其實不是因為外星巢穴被燒毀,而是莉娜複製體的完成。

換句話說,不管外星巢穴有沒有被燒毀,外星生命體都已經完成了最終的成熟形態,從而讓外星丈夫痊癒。

這個可以從宗教角度去解釋,因為外星生命體得到丈夫以後,只是有一個男性人類軀體,還有很多不完美,外星生命體需要找到一位和這個丈夫有著緊密相連的女性。

所以當外星生命體拿到莉娜的DNA以後,男女比例得到平衡,因為在現實中,莉娜和她丈夫,肯定曾經做過愛做過的事.

他們之間的DNA和感情,有著生理和精神上的聯結,外星生命體吸收了莉娜以後,自然而然也完善了外星丈夫。

此外,還有一種推論,就是莉娜說的一切都是真的,她確實幹掉了外星生命體,自己逃了出來。

但是因為她在泡泡世界太久,她自己的DNA也已經遭到了折射,因此在影片最後她的眼睛也有著煥彩的顏色。

此時的莉娜已經不是之前的莉娜,而是經過外星生命體洗禮的莉娜。

就像她手臂上有紋身一樣,她成為外星生命的攜帶者。

這個推論和上一個推論一樣,外星巢穴不管有沒有被燒毀,它們都拿到了莉娜和她丈夫的DNA,所以已經變異成熟,從而開始用其他形式「入侵」地球。

關鍵詞:人性的湮滅

大聰一直吐槽國內有些國外電影片名取得不好,但這一次取名《湮滅》就特別文藝,很符合電影表達的影像風格。

《湮滅》電影表層事件是外星物種的攻擊,導致整個地球變異,解構,重生。

從物理角度看,外星入侵對物種是湮滅性的。

而從人性深層次看,同樣也是湮滅性的,電影中的五位女性角色,如果我們回溯她們的背景,就可以發現其中的道理。

女主莉娜,表面婚姻穩定,但其實莉娜和另一名教授偷情,而且丈夫其實早已知曉。表面上他們婚姻平靜,但其實內部已經湮滅。

領隊的文崔斯博士,沒有朋友沒有家庭,自己還得了癌症,所以她的一生,也是湮滅性的。

物理學家喬希,我們可以看到她的手臂有很多刮痕,說明她有自虐傾向,她的內心深處,也是很受傷的。

醫務人員安娜,曾經是個癮君子,她的人生也是帶有破損性的。

地貌學家卡斯,女兒的離去,也是人生中的一大湮滅。

所以這五位女性,在自己的人生經歷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湮滅性和破損性,這正好側面表述了人生的不完整性,而外星人的入侵,諷刺性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影片最後莉娜和丈夫的擁抱,就像是一對重生的戀人,雙環結構緊緊鎖住。

另外影片選擇把外星生命體墜落在燈塔,也是別有用心,很多文學作品,都用燈塔來比喻人生方向,比喻精神方向,比喻革命方向等等。

影片中外星生命體墜落在燈塔,說明了人類進化的燈塔方向,從此改變。

總的來說,《湮滅》的腦洞和影片的含義,大聰很喜歡,這樣細膩的作品,非常值得推薦,希望這樣的作品能有續集。

相關焦點

  • 彗星來的那一夜, 降臨及湮滅三部經典科幻片.
    (亞瑟·克拉克:「你看懂了的話,那是我的錯!」)從我記事開始 ,我就喜歡看星空 ,而這並不是為了遇見外星人 ,而是為了遇見你!《降臨》如果你能一覽自己的人生,從出生到死亡,你會嘗試改變嗎? 或許我會更多地吐露心聲。《降臨》
  • 彗星來的那一夜,降臨及湮滅三部經典科幻片
    《彗星來的那一夜》影評(一):你並不能退相干到更美好的世界。(黑暗不在頭頂,而在心中)《彗星來的那一夜》影評(二):我心即是宇宙。(認識你自己)《彗星來的那一夜》影評:上帝就是你自己=其實就是很多的可能都存在的世界,看你如何選擇自己。
  • 電影《你是兇手》,兇手到底是誰,你看懂了嗎?
    昨天沒事幹,在電腦偶然發現一個電影《你是兇手》,我看演員有宋佳,有王千源,再看又是一部警匪懸疑片,大呼這不就是我的最愛嗎。於是饒有興致地看了起來。開始的畫面有的讓人不懂,一段長長的錄音,一個車輛的飛馳,大概能看出是有人被綁架了。
  • 湮滅電影劇情全解析 年度最佳科幻片你看懂了嗎
    湮滅電影劇情解析有哪些?《湮滅》的原作小說曾經擊敗過《三體》,被搬上大熒幕的《湮滅》無愧於「年度最佳科幻片」的稱號。很多看完電影的人對於劇情都很迷茫。 《湮滅》電影劇情解析,一起來看看吧。熱門影片請點擊:毒液片尾彩蛋最後那個人是誰 「紅髮」人屠殺身份資料   「湮滅」是根據小說《遺落的南境》第一部改編而來。
  • 電影《湮滅》到底在講什麼?你看懂了麼?
    沒有邊界,與微光融為一體,就是湮滅——就是心理學家的情況。湮滅產生了耀眼的光芒,巨大的能量。這份能量是純粹的,你可以把它看做是本源。當女主角的血液滴入本源時,本源開始創造:血液中的細胞開始分裂,新的生物按照基因藍圖開始建築,新的「女主角」誕生了。但是!這裡有一點很重要的是,由於微光的作用,女主角早已經產生了異變。
  • 細思恐極?不必對「新成語」如臨大敵
    「人艱不拆」 「細思恐極」 「累覺不愛」 「不明覺厲」……喜歡上網刷微博的蘇西對於朋友微博中的各種奇怪詞語著實有點無法理解。這些見所未見、仿佛來自外星語言一般的四字詞語,讓蘇西無奈地感慨自己跟不上「網絡時代進步的洪流」。而從誕生之日起,「新成語」就毀譽參半;也有高中語文老師對當下「新成語大熱」表示擔憂。
  • 《湮滅》與傳說中的雙魚玉佩
    周末看了一部納塔莉波曼主演的科幻驚悚片《湮滅》。看完之後半天沒緩過神來。這個片子難以用好看和不好看來歸納,整個劇中瀰漫著壓抑和莫名的氛圍。《湮滅》主旨講了美國某區域被外星物質籠罩,罩子裡面生物的DNA會互相折射,從而產生複製人和變異人。
  • 湮滅在海洋中的文明古國,亞特蘭蒂斯,是真實存在的嗎?
    湮滅在海洋中的文明古國,亞特蘭蒂斯,是真實存在的嗎?地球存在46億年,而人類只有700萬年的歷史。在我們未知的那些歲月裡存在過多少的文明?存在過多少的文化?我們能從很多記載中發現存在過的極其先進的文明,卻又發現他們在一夜之間湮滅,這些到底是作者的想像,還是大自然的神奇呢?被掩埋的文明有很多,隨便上網一搜就有許多一夜之間覆滅的文明,包括像具有高度天文和數學能力的瑪雅文明,充滿神秘的埃及文明,不被歷史記載的巴比倫文化,還有陶淵明的桃花源是否也是存在的另一個文明?我們都無法預測。
  • 燒腦的《湮滅》,原來從頭到尾都只是一段謊言?
    《湮滅》作為2018年最燒腦電影,原著小說《遺落的南境》曾擊敗《三體》並獲得星雲獎,那麼你看懂這部電影了嗎?小編帶你解析這部電影的燒腦之處。湮滅片段大家如果去看了這部電影則會提出很多疑問,外星生物來地球的原因是什麼?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生命體?
  • 顛覆你的想像!2018年第一腦洞科幻片,原著3年前就打敗《三體》
    它就是2月23日於美國上映的科幻懸疑驚悚片《湮滅》。該電影在上映之前就備受期待,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0%,在目前為止上映的新片中,口碑僅次於《黑豹》和《斯XX之死》。影片根據傑夫·范德米爾所著《遺落的南境》三部曲的首部同名小說《湮滅》改編。講述了生物學家莉娜(娜塔莉·波特曼飾)為調查丈夫曾經的遭遇,自願加入了由5名女性組成的科學考察隊,去研究美國領土一塊被檢疫隔離的生態災害區域的故事 。
  • 清朝入關前漢文化就已經湮滅?事實真是如此嗎?
    早在清朝入關前我們的文化就已經湮滅(詞義:磨滅,埋沒,消滅,銷毀)了」小璇看到這一個評論下意識的反感,就想反駁,但是中國的歷史這麼長,小璇並不了解這方面的知識,說話是需要真憑實據的,所以就在網上查了這方面的資料。首先小璇查了漢文化到底是什麼?它包括了些什麼?網上是這麼說的漢文化指漢族人民創造的物質文化和思想文化的總和,又稱我們熟知的華夏文化。
  • 奧斯卡金像獎《寄生蟲》,影片中的這些細思恐極你注意到了嗎?
    你知道嗎?韓國電影《寄生蟲》已經拿獎拿到手軟了!最佳影片、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原創劇本獎都屬於它。看過這部影片的朋友都會說,這確實是一部好電影,那麼它究竟好在哪裡呢?今天小編與大家一起聊聊它。還沒看過的朋友也不用擔心,小編是不會劇透噠!
  • 你能看懂天氣預報嗎? 氣象符號你知多少?
    你能看懂天氣預報嗎? 氣象符號你知多少?時間:2016-07-13 12:29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你能看懂天氣預報嗎? 氣象符號你知多少? 每天的天氣狀況影響到我們的工作、生活,因此,天氣預報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 《動物森友會》之十大「細思恐極」
    這次我們就篩選出其中 10 條最有代表性的「細思恐極」細節與島主們分享,一同來感受一下可愛清新外表下的「陰暗恐怖」吧!(以下所有內容均為腦洞過於發散下誕生的無根據推測,切勿當成官方設定!)1.呂遊和他口中的夥伴們小島的沙灘上,有時會出現一隻身穿水手服昏倒在地的海鷗。
  • 《瑞克與莫蒂》有哪些細思恐極的腦洞劇情
    《Rick and Morty》的思想腦洞這部動畫片到目前為止卻只有短短的三季。相比之下,在同樣的時間裡,Dick Wolf的系列動畫《Chicago》卻已經播出了13,000集之多。2013年以來,時間轉瞬而逝,這部動畫界的、作為瞬息萬變的電視裡程中的一座古老紀念碑黑洞人類喜劇片,將在周日回歸。
  • 南林大現化學元素符號對聯,你能看懂嗎?
    南林大現化學元素符號對聯,你能看懂嗎?你能看懂嗎?
  • 粒子的衰變與湮滅
    細心的你可能已經發現,如果你用鈾的質量減去它衰變產物的總質量是0.0046 u。這就表明在衰變過程有一部分的質量消失了!!!為什麼??進入核世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了解一些原子核的本質和量子力學。質子帶有正電荷,且強烈的互相排斥著。
  • 2021濃縮版日曆 你看懂了嗎?
    2021濃縮版日曆 你看懂了嗎?】新的一年即將到來,送你一張2021年濃縮版日曆!查看月份與日期交叉點,就能知道當天是周幾一整年的時光都在這張小卡片裡了!轉發收藏,新的一年,願你我一切都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擊敗《三體》獲得星雲獎的《湮滅》,到底好在哪裡?
    電影《湮滅》劇照乍看之下,這部科幻小說充滿懸念,似乎能讓讀者擁有閱讀偵探小說時的快感。但事實是,作者似乎沒有為讀者解惑的熱情,也沒有設置精彩情節的興趣。翻開《湮滅》,隨處可見的是主人公絮絮叨叨的自言自語和勘探隊員間無休止的相互猜忌。這不由令人聯想到不久前同樣被改編為電影的《你一生的故事》。易讓人昏昏欲睡,是這兩部科幻小說的共通點。
  • 《湮滅》:加蘭的啟示錄
    20世紀70年代,美國第一次觀測到湮滅現象,那時一種足以點亮整個可見宇宙的強烈能量在太空出現,讓五角大樓一度陷入恐慌,以為是蘇聯研發的某種新型核武器。「湮滅」這個名字取得太好,有抽象的禪意,特別符合這部電影的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