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的傳說,謎一樣的民族

2020-12-05 啊思科蝴蝶

一、引言

根據有關猶太人組織的統計,2007年全球猶太人總數1600萬人左右,其中540萬人定居在以色列,530萬人居住在美國,其餘則散居在世界各地。這個只佔世界人口0.2%民族有著謎一樣的歷史和特點。

有資料顯示,猶太人是全世界平均智商最高的種族,平均智商高達125以上。據統計,從1901年到2004年間,共167名猶太人或具有猶太血統的人獲得諾貝爾獎,佔諾貝爾獎總獲獎人數的22%;全美名牌大學教授,猶太人佔三分之一。

操縱世界經濟命脈的猶太人不計其數,不僅出現過羅斯柴爾德、洛克菲勒、哈默等企業巨擘,而且產生了索羅斯、格林斯潘等金融大鱷,更有英特爾公司創始人大衛·格羅夫斯、微軟公司比爾·蓋茨的合伙人鮑爾默、甲骨文公司的創人埃利森、戴爾電腦公司的邁克·戴爾、世界時裝先鋒拉爾芙·勞倫,迪斯尼董事長麥可·艾斯納,世界化妝品女王魯賓斯坦和雅詩蘭黛、芭比娃娃玩具公司的創始人露絲·漢德勒等經濟巨人層出不窮。據《福布斯》雜誌的美國400大富豪排行榜中,最富有的40大富豪中有45%是猶太人;美國1/3的百萬富翁是猶太人;在收入超過5萬美元的美國家庭中,猶太人的比率是非猶太人的2倍。而美國家庭收入低於2萬美元的比率,猶太人是非猶太的一半。佔美國人數不到3%的猶太人卻操縱了美國70%以上的財富。

馬克思、拉薩爾、伯恩斯擔、盧森堡、託洛茨基等數百位猶太政治思想家的出現,為共產主義烏託幫思想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繁榮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理論貢獻。

為人類貢獻了裴洛、斯賓諾莎、邁蒙尼德、波普爾、維特根斯擔、胡塞爾、涂爾幹,畢卡索、夏加爾、畢沙羅、魯賓斯擔、孟德爾頌、奧芬巴赫、馬勒、梅紐因、愛因斯坦史匹柏、海涅、裡爾克、卡夫卡、茨威格、普魯斯特、帕斯捷爾納克、尼·玻爾、玻恩、李普曼、埃爾利希、哈伯等無數思想家、藝術巨擘、文學巨匠和科學大師。

二、認識猶太人

1、猶太人的外貌

典型的猶太人長相更接近於阿拉伯人,外觀相貌最大的特點是頭髮呈棕色或棕黑色,眼睛也是棕色的,但是偶爾極少數會有灰褐色的眼睛。其他的面部特徵例如下巴短尖,眼窩很深,眉骨突兀。鼻子相對窄一點,但是鼻頭較大,鼻子更加高挺,很多人都是鷹鉤鼻。額頭較寬,嘴巴較小,五官更深邃。

2、猶太人的裝束

猶太人穿著隨便,基本不穿西服,極少打領帶,即使是在正式場合也少有人西裝革履。最傳統的猶太教徒服裝身著黑色長外套,內穿白襯衫,襯衣底邊有垂下來的穗帶,有人會加上一件黑色絲綢背心。通常頭戴黑色氈帽(也有貂皮的),猶太小圓帽在希伯來語中叫「基帕」(kipa),意為「遮蓋」,其意是表示對上帝的敬畏。頭上有天,不可「光頭」以對,所以要用帽相隔,女士則穿傳統意義的長裙。

3、猶太人的建築

猶太人的建築屬於義大利風格,因其採用了卷、拱等式樣。主要特徵為厚實的牆壁、窄小的窗口、半圓形的拱頂、逐層挑出的門框裝飾和高大的塔樓,並大量使用磚石材料。這些建築物的外露部分會有漂亮的圖案,頗饒生趣。最大的特點是在每個正統猶太家裡,你都能看到有個精美的小盒子斜掛在房子右邊的門柱上,盒頂向屋內,盒底向屋外。這個就是Mezuzah(門柱聖卷或稱經文楣銘)。每當虔誠的正統派猶太教徒進出房子時,他們都會就會用手觸摸經文楣銘,背誦以下的禱文:「願上帝守護我出入,從今直到萬世。」而在盒子裡面珍藏著的是一塊長方形的羊皮紙,上面都是手抄的經文。

4、希伯來人、以色列人、猶太人的區別和聯繫

希伯來人:猶太先祖亞伯拉罕是閃米特人,他最早生活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吾珥城,後來,亞伯拉罕在雅巍(耶和華)的指引下,離開了祖輩生活的吾珥城,前往應許之地迦南地區(今日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區)。亞伯拉罕來到迦南後,當地人對這個體貌特徵、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方面完全不同的外鄉人感到好奇,於是他們就把從東方的底格裡斯河、幼發拉底河渡河過來的人稱為「希伯來人」。主要是用來稱呼從亞伯拉罕到摩西時期(大約從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250年間的七百多年間)的古猶太人。

以色列人:以色列是猶太人建立國家的稱呼,但這個名字的起源也是非常早的,來源於先祖雅各。雅各是亞伯拉罕的孫子,以撒的兒子。他從小頗有心機,通過欺騙手段,奪取了哥哥以掃的繼承權。他的行為引起了哥哥的憤怒,有了不軌企圖。雅各為了避難,就來到生活在兩河流域的舅舅拉班家生活。他在此娶了拉班兩個女兒利亞和拉結為妻,育有十二個男孩,成為猶太十二支派的始祖。雅各離開拉班家後,要跟他哥哥以掃見面,以消弭以前的恩怨。然而就在前一晚,天使來跟雅各摔跤,直到天明時,天使獲勝。為了紀念這事,就把雅各的名字改為「以色列」,這個名字最早是與天使角力的意思,後成為「神的王子」。主要是用來稱呼摩西時期到猶大國家滅亡(大約從公元前1250年到公元前586年)

猶太人:這個詞彙來源於「猶大」(讚美的意思)。最早是雅各第四個兒子猶大,由於雅各的前三個兒子流便、西緬、利未都有過錯,於是猶大有了長子名分,因而非常蒙福。猶大的子孫形成了猶大支派。後來南國猶大被新巴比倫所滅,猶太人因此淪為「巴比倫之囚」。經歷了「巴比倫之囚」的苦難後,他們的宗教信仰與民族認同日益深刻,有的人為了紀念南國的滅亡,將本民族稱為「猶大」。從此猶太人這個名字,成為了這個民族的稱呼。主要是用來稱呼猶大國家滅亡至今(大約從公元前586年至今)

希伯來人主要是文化的認同,以色列則是信仰與國家,而猶太人更多用於民族稱呼。這三者都構成了猶太歷史文化的因子,見證了一個弱小民族的偉大與苦難。

三、認識猶太教

(一) 猶太教基本情況

1、基本教義

(1)創造主創造並主宰宇宙及一切受造之物。

(2)創造主為獨一無二真神。

(3)創造主無形無體無相。

(4)創造主是最先的,也是最後的。

(5)創造主為唯一應受敬拜之主,此外別無可敬拜之物。

(6)先知一切傳述皆真實無妄

(7)摩西是先知中最偉大的一位。

(8)律法為神向摩西所傳,並無更改。

(9)律法不可更易。

(10)創造主洞察世人一切思想行為。

(11)創造主予遵守律法者獎賞,對踐踏律法者懲罰。

(12)復國救主彌賽亞必將降臨,應每日盼望,永不懈怠。

(13)人死後將復活。

2、三部典籍

猶太教中有三部典籍:第一部是《希伯來聖經》(又稱《塔納赫》),所有猶太人都要絕對忠誠地信奉它;第二部是《塔木德》,第三部是《米德拉什》。

(1)《塔納赫》。整部《塔納赫》共24卷,所以又稱二十四書。《塔納赫》是猶太教的經籍,主要以用希伯來文寫成,其主要內容圍繞古代猶太人生活為主,而大部份都是記述猶太人被流放的歷史,尤其強調流放的原因乃是猶太人背離了上帝的誡命,結果遭上帝懲罰而流放異地。基督宗教稱《塔納赫》為「舊約」。

(2)《塔木德》。塔木德內容一共二十卷,約一萬兩千多頁,兩百五十多萬字。塔木德的內容主要分為三大部份,分別是《密西拿》、《革馬拉》、《米德拉什》,塔木德的內容講述的包涵了人生各個階段的行為規範,以及人們對人生價值觀的養成,確立了猶太人在學習信仰、思想、典章生活規範上的遵行準則,是猶太人對自己民族和國家的歷史、文化以及智慧的探索而淬鍊出的結晶。

(3)《米德拉什》,聖經注釋。

3、主要教派

(1)正統派。其最大特點是堅持「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原則,拒絕猶太教的變革。他們認為,上帝是永恆的,託拉是西乃神啟,因此,其中的法律一條也不能改變,否則就是異端

(2)沙特馬派。沙特馬猶太教的神學為「壘牆主義」,沙特馬信徒相信世俗的世界是敗壞的,只有生活上完全與世隔絕,才能夠將自己「分別為聖」

(3)改革派。猶太教的主導思想是帶有明顯理性主義因素的發展觀,即認為猶太教和所有的意識形態一樣,必須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應該在發展過程中擯棄那些過時的、不合理性的成分,以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改革派的中心在德國,戰後則轉移到了北美。改革派在北美猶太人中約佔42%,是成長最快, 力量最壯大的猶太教派。

(4)保守派。保守派是介於正統派和改革派之間的溫和派。

(5)重建派。是從美國保守派中分化出來的年輕猶太教派。重建派是猶太教中最小的派別,約佔北美猶太人的2%,它對猶太人影響主要在意識形態方面。

4、宗教活動

(1)禮拜。多數猶太人的宗教活動,主要在家中進行。它包括每天三次的祈禱,早晨、下午及日落之後。會眾的禱告通常在猶太會堂舉行。會堂是猶太人禱告與學習的地方,在星期一、星期四、安息日及節日和至聖日會堂的敬拜。

(2)節日。猶太教(Judaism)律法規定的節期較多,以逾越節住棚節和五旬節為三大節日,此外還有除酵節、修殿節、普林節、讀經節、元旦、贖罪日、哀悼日、安息日等。除十誡外,猶太教律法還有種種戒規,從社會倫理到飲食起居,涉及猶太人的全部生活。

(3)婚禮。婚禮的舉辦是在彩棚下進行的,通過這種儀式讓人們知道新郎新娘結婚並給予認可。男女舉行婚禮時,新郎要把一隻玻璃杯打破,以此紀念耶路撒冷聖殿的被毀和猶太人的流離顛沛;同時提醒新郎、新娘,人類幸福的易碎,需要小心的呵護。

(4)其他。猶太人在飲食方面的禁忌是不準吃帶血食物,不能吃豬肉,植物、禽類都可以吃;獸類只吃牛羊等分蹄會反芻的動物;水產食品無鰭及無鱗的不能吃。凡母親為猶太人,其子女即為猶太人。男孩出生後第八天,一律要受割禮,作為與上帝立約的標誌。教徒死後,屍體以水洗淨,白布包裹入葬。

(二)猶太教與伊斯蘭教的異同

1、形成時間不同:猶太教最為古老,是猶太民族的民族宗教,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本源,猶太教創立於3400多年前,而則是伊斯蘭教創立於1400多年前。

2、創立者不同:傳說猶太教是由猶太民族的英雄——摩西,在率領部眾逃離埃及的魔抓,回到迦南地區時創立的;伊斯蘭教是由默罕默德在吸收猶太教、基督教的經典和教義思想的基礎上創立的。

3、創立地點不同:猶太教傳說是猶太祖先亞伯拉罕率領部落民眾從兩河流域遷居至迦南地區(現巴勒斯坦)時創立的;而伊斯蘭教則是創立於阿拉伯半島。

4、宗教經典不同:猶太教主要以《聖經舊約》為主要宗教經典,伊斯蘭教則是主要以《古蘭經》為主要經典。

5、信奉先知不同:猶太教認為亞伯拉罕和摩西是先知,直接受命於唯一神上帝「雅威」,只崇拜唯一上帝伊斯蘭教稱亞伯拉罕、摩西、耶穌為先知,並稱默罕默德為阿拉(上帝、耶和華)的最後一位封印使者。伊斯蘭教則有六大信仰,即信安拉、信天使、信經典、信先知、信後世、信前定。

6、教義不同:猶太教主要宣揚的是「仁愛」,而伊斯蘭教則不同,主要宣揚的是「徵服」。

(三)猶太教與基督教的異同

1、形成時間不同。猶太教出現於公元前1千紀,流傳在猶太人中間,而基督教卻出現於公元1世紀中葉,流傳在部分猶太人和外邦人中間。

2、基督教最初產生於猶太教內部,其教徒參加猶太教的一切活動,與猶太教徒一起在會堂裡舉行宗教儀式,後來由於對羅馬帝國統治和民族起義持不同態度而分道揚鑣,形成一個異端派別,即基督教。

3、基督教承襲了猶太教的「至高一神」、「救世主」、信仰「先知」和「啟示」等觀念。但不同點是猶太教敬拜(耶和華)為「唯一之真神」,認為猶太教徒是雅赫維的「特選子民」,而基督教則敬拜耶穌是上帝的兒子,認為凡信奉上帝的人都為其「選民」。猶太教盼望彌賽亞 (復國救主)降臨,認為真正的彌賽亞尚未到來,應繼續等待,而基督教則認為真正的彌賽亞已經到來,他就是耶穌。

4、猶太教信奉基督教所謂的《舊約聖經》,而基督教則適應時代的發展,編纂了《新約聖經》,以滿足傳教的需要。

5、基督教襲用了猶太教的教會這種組織形式及其祈禱、唱詩、讀經、講道等禮拜儀式。其差別在於而基督教則廢除嚴格的戒律和煩瑣的禮儀,實行較為簡便的宗教儀式。

6、基督教最初作為猶太教內部的一支派別時,守的節日是安息日和逾越節。而當它從猶太教中分離出來後,則改安息日為禮拜日,改逾越節為復活節。

7、基督教不限制其教徒與外族人通婚,而猶太教則規定其教徒不能與未受割禮的外族人通婚。

8、基督教與猶太教使用的曆法和紀元不同。基督教採用的紀元亦稱公元,以耶穌基督誕生年為公元元年。猶太教原來無紀元,直到馬加比時代才採用敘利亞國王塞琉古一世的紀元。

相關焦點

  • 不死鳥的傳說 從何而來?(圖)
    不死鳥的記載源自亞述人,與火或太陽有著超乎尋常的關係,它們都具備死而復活的能力,且在世界各地都有類似傳說,如前文提到的中國的鳳凰,還有俄羅斯的火鳥、埃及的太陽鳥、印度的迦樓羅、美洲印第安的葉爾與阿拉伯的安卡,關於這類神話,古羅馬詩人《變形記》的作者奧維德曾這樣描述過——「大部分生物都是由其他生物衍生而來的,只有一種生物例外,它們可以死而復活,亞述人稱它們為『不死鳥』。
  • 山海經中記載的「不死」傳說:不死民、不死國、不死藥,還有……
    懷抱著這一夢想的人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從富有四海的帝王到平凡度日的百姓皆是,因此,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出現了無數關於長生、不死的傳說,其中又以《山海經》最為經典,不信你看。在《山海經·海外南經》中記載了一個不死的種族,名曰不死民。不死民,顧名思義他們做到了多少人做到了幾千年的追求,長生,著實有些讓人羨慕呢。
  • 不死傳說—胡楊樹
    對於一個不是在新疆長大的人來說,確實很難體會也很難明白胡楊樹對於他們的意義。胡楊樹的根扎得穩且深,能透過乾燥的沙層紮根於水分充足的的底層。看著這漫無邊際的沙漠,炙熱的火焰正無情的掠奪著每一滴水珠。駱駝刺
  • 草原民族的「狼生」傳說以及漢民族通俗文學中的「狼主」
    其中,祖源神話因為關係著民族認同和共同記憶,尤為重要。 早期中國,漢文化對於周邊民族的概括為:西戎,北狄,東胡,南蠻。除了南蠻不太清楚外,其他幾個系統都有與狼生傳說有關的祖源神話。其實在草原民族那裡,狼與狗本來就差別甚微,二者可以互換。比如我們都知道成吉思汗身邊有木華黎、赤老溫、博爾忽、博爾朮「四傑」,但可能不太清楚他還有「四狗」——忽必來、哲別、速不臺、者勒蔑。在《蒙古秘史》(正經的歷史典籍,不是《孝莊秘史》那類的)中,更是將狗與狼一起作為膜拜的對象。
  • 非洲上古民族到底來自哪裡?《天狼星之謎》說的是真的嗎?
    非洲馬利共和國尼日河沿岸的黑人土著民族-多貢人非常奇葩,他們以耕種和遊牧生活為主,生活可以說極其艱苦,甚至很多人還住在山洞,也沒有自己的文字!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西非很多土著都是這個水準,如果按我們現代紀元來區分的話,他們的水準大概還處在採集和農耕時代交界的時期,大概是距今10000-8000年前的水準!
  • 馬達加斯加食人樹傳說之謎:吹噓編造的故事
    但是馬達加斯加島上的荒野叢林和有關它的傳說,卻很難被人淡忘。吹噓編造的「食人樹」傳說馬達加斯加島現在仍是草木叢生,對外界來說,它仍存在一些未被開發的地區。在這裡生長的90%的自然菌群,在世界其他地區根本看不到。它是一個叢林,一切都有可能潛伏在裡面。
  • 傳說中的美人魚!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一般人們熟悉的美人魚形象,源自德國傳說及詩歌中常提及的美麗人魚洛雷萊。她經常會在天色昏暗不明的時候出現在萊茵河畔,用她冷豔悽美的外表以及哀怨動人的歌聲,迷惑過往的船夫,使其分心而失去方向,最後沉入河底。美人魚上半身是人(多為女性)下半身是魚的身體,為基本的形態。
  • 盤點你不知道的未解之謎,左撇子真的比常人聰明?
    左、右手之謎,人類左手與右手的使用概率極不相同,大多數人習慣用右手,使用左手的人僅佔人口的6%~12%,為何比例如此懸殊?在一個多世紀前,人們普遍認為左撇子是一種不正常的生理現象,然而事實是我們生活中的左撇子大多是一些聰穎智慧的人。左、右手真正的奧秘何在?
  • 口述中國|民族調查①施聯朱:我們的識別標準跟蘇聯不一樣
    現在翁獨建、林耀華、費孝通全死了,沒有人說出他們的觀點了,就我了,其他年輕人說不出來,他沒這個感受,所以我為什麼說你們來晚了,我都九十多歲了。咱們打開天窗說亮話,我走了,他們都不知道這個東西,沒這個經歷。後來緊接著1954年,那時候民族識別這個名稱就公開了,林耀華帶隊去雲南,我們幾個學生跟著他去的。
  • 中國這個特別的民族,並不在56個民族內,身份證也和我們不一樣
    中國這個特別的民族,並不在56個民族內,就連身份證也和我們不一樣,這是為什麼呢?穿青人大多來自西南地區的雲貴高原,而在雲貴高原上,他們又大多聚集在貴州,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們到底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有人推測這些人是從外地遷過來的,為什麼與別人不同可能是因為他們的血脈已經被混雜過了,才沒能區分出他們的民族,也有人覺得他們本來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是雲貴高原上的土著居民。這兩種說法都沒有得到驗證,但具體的情況也可以從歷史追溯而起。
  • 人們對長生不老的永恆嚮往,聊聊《只狼:影逝二度》裡的不死傳說
    長生不死一直都是人們非常感興趣的一件事,無論是秦始皇命徐福出海求不死仙丹,還是歐美傳說中長生不老的巫師梅林,人們總是對不死充滿了嚮往。而這些嚮往也在現如今的文化表現形式中有非常明顯的體現,比如美劇中突變的喪屍、日本影視作品中被血仙蟲附體的武士住人以及中國各種得道成仙的小說。
  • 神農架野人之謎,傳說中的野人很可能是棕熊
    世界上關於野人的傳說很多,美國和加拿大的大腳怪、中國神農架的野人、中國喜馬拉雅山區的雪人、高加索到蒙古一帶的阿爾瑪斯人、西伯利亞的丘丘納、澳大利亞的幽微
  • 鏡花緣:鳳凰是傳說中的不死神鳥,自焚前會唱一首優美的輓歌
    鏡花緣:鳳凰是傳說中的不死神鳥,自焚前會唱一首優美的輓歌麟鳳山異獸尋蹤之一:鳳凰《鏡花緣》的第二十、二十一兩回中,描寫了麟風山的禽獸大戰,眾多奇禽怪獸紛紛登場,其中就有鳳凰。鳳凰,傳說中是不死神鳥,而且色彩斑斕,有些像鷹,但它的羽毛為紅色和金色。
  • 不死水母的「逆生長」秘訣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肉身不死,靈魂總有一天會回來,人則能死而復生;在日本,一直有比丘尼吃人魚肉而長生不老的傳說。對於長生不死和返老還童的期望和探索一直存在於世界文明的各個角落,但目前為止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就解釋了為何「不死」的燈塔水母能如此被人們所關注,《國家地理》報導稱,燈塔水母有著其他水母乃至其餘已知物種都不具有的能力——返老還童,長生不死。但研究也證明這個長生不死的功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完成的。
  • 地球上發現第四種生命體 它到底是什麼 凍不死曬不死渴不死餓不死
    《山海經》中記載太歲肉靈芝具有「渴不死、曬不死、餓不死、凍不死、淹不死」的特性,生命力極其頑強,不用餵養和特殊的處理,就可以靠著自己的強大生命力生長。野生太歲肉靈芝沒有固定形狀,沒有固定顏色,沒有固定大小,泡水不腐,出水不爛。
  • 中國發現了和黑洞一樣的世界未解之謎,至今未能破解
    中國發現了和黑洞一樣的世界未解之謎,至今未能破解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未解之謎,黑洞當然算是這眾多未解之謎中的一個,在這些眾多的未解之謎中,被關注最多的就是這個黑洞了,不單是21世紀,其實早在18世紀中期就有科學家在研究這個黑洞,這個黑洞不光是研究時間長,研究的國家也很多,在世界的各個國家
  • 「汽車也壓不死」!鐵定甲蟲外骨骼超級堅硬之謎破解
    「汽車也壓不死鐵定甲蟲外骨骼超級堅硬之謎破解(Credit: David Kisailus / Jesus Rivera / UCI)(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張夢然):你能承受相當於自己體重4萬倍的壓力嗎?
  • 十大中國古代未解之謎,都是真實發生的但至今無人破解
    老子的故鄉位於今天的河南省鹿邑縣,離孔子所在的曲阜不遠。孔子還曾拜訪過老子,也就是傳說中的「孔子問禮」。這件事不論是在《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還有在儒家著作《禮記·曾子問》中都有記載,說明老子退隱後東歸的說法比較可靠。越王勾踐劍不鏽之謎1965年,在湖北市荊州市的望山楚群墓裡,出土了一把歷經2400年還無比鋒利的越王勾踐劍。
  • 難道真有不死之術?也許傳說並非後人杜撰
    因為如果外星人來到了地球,那結果可能像當初哥倫布踏足美洲大陸一樣。除此之外,據十洲記的描述,東海中有祖洲,地方五百裡,海岸七萬裡,上有不死之草似瓜苗。鬼谷子告訴秦始皇,這種草就是傳說中的不死草靈山六巫所處的丹穴山,當時被巴清所控制,而巴清是一個煉丹的巫女,於是秦始皇是巨資支持巴青煉丹,只為了獲得不死之術,而傳說巴青真的擁有不死之術。
  • 電影中民族語言的使用,盡顯自我認同要素,更彰顯民族文化
    一個和穩定的中國需要歷史上的大一統記憶,被反覆演繹的成吉思汗除了作為馬上民族——蒙古族彪悍勇猛的輝煌表徵之外,電影著重表現的還有他在不斷的戰爭中領悟到的寬容和睿智。《成吉思汗》中表現的是成思汗以不殺歸順部族的博大情懷徵服了仇敵塔塔爾部族,而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中,成吉思汗則寬恕了曾經背叛他的朋友,接納了勃兒帖母子。兩部電影最終指向的都是蒙古大地的統一與和平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