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廈航提速復工復產,目前國內航班量已恢復九成
藍天又見「白鷺」飛
臺海網8月19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8月6日,廈航集團北方總部在北京正式揭牌。廈航將整合總部、北京分公司、天津分公司及旗下河北航、江西航資源,全面實施廈航北方總部建設,推進民航區域協同,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廈航北方總部成立後,廈航將儘快推動在京機隊規模達到100架,力爭在10~15年內達到200架。
截至2019年底,廈航在京已有相關航線15條,年旅客運輸量近300萬人次。京津冀區域是廈航集團「一軸兩翼」戰略布局的關鍵節點。2014年9月,廈航掛牌成立北京分公司,此後併購河北航空,加上已有的天津分公司,廈航成為中國民航首家在京津冀三地完成分子公司設立,實現全面布局的航空公司。2018年9月,廈航首次明確提出北方總部建設規劃,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先行、民航率先突破」的大局中,廈航集團京津冀發展藍圖浮出水面。2020年3月,廈航正式轉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運營,標誌著廈航集團在京津冀的發展進入嶄新歷史階段。廈航方面表示,廈航集團北方總部的成立,是廈航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發展挑戰、實現高質量轉型的全新嘗試。
7月25日,廈航迎來成立36周年的紀念日。當天,廈航推出以「機票+酒店」為特色的「全福飛」產品,產品一上架便迅速售罄,和行業內其他產品相比,「全福飛」致力於刺激更多旅客來到福建,助推地方經濟全面復甦。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廈航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困境面前,廈航危中尋機、積極應對,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小。疫情發生以來,廈航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在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執行醫療隊、防疫物資運輸任務的同時,對外積極對接返崗復工、返校復學需求,大力恢復航班,為全面復工復產搭建空中橋梁;對內加快轉型升級,拓展品牌化、定製化、專業化商品和服務消費,夯實「六穩」基礎,守住「六保」底線,全力降低疫情對安全、經營、發展的影響。
搭建空中橋梁 助力復工復產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的成效逐步顯現,航空運輸市場在逐漸恢復。6月國內航線的運輸周轉量和旅客運輸量,分別恢復至去年同期的65.9%和64.7%。而廈航的國內航班量則已恢復九成左右,領跑業內。
據統計,今年2—6月,廈航航班執行率達到行業第一,特別是在國內疫情最嚴重的2月份,作為國內規模第五的航空公司,廈航航班總量排名第三,並且連續多日航班量超越國內主要大型航司,排名全國第一。同時,廈航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堅持廈門、福州兩地到歐、美、澳不斷航,力保各國和地區主要城市的通航;福建往返東南亞的新加坡、吉隆坡、曼谷、馬尼拉、金邊等航點均不斷航,全力維持我國與世界各地的連通,確保人員往來和物資運輸暢通。
面對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雙線戰役」,廈航堅持先一步加大航班恢復力度,快一步執行定製包機包座航班任務,加大航班保障力度,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春節過後,廈航在全國民航業內率先行動。2月4日起,廈航就開始大密度增加航班,全力為返崗復工人員提供良好的交通條件。截至7月19日,廈航已承運務工包機包座復學航班957班,涉及貴陽、昆明、成都、蘭州等51個航點。
隨著暑運到來,全國各行各業正緊鑼密鼓地復工復產,韓國、日本、新加坡等亞洲地區復工復產也逐漸啟動。國內方面,廈航通過優化、新開及加密熱門航線等方式,國內計劃航班量將達到3800班/周,環比增長近48%。目前,廈航飛往三亞、西寧、舟山等地的旅客人數,環比增幅已超10%。其中杭州至三亞、昆明、成都、鄭州,北京至重慶、三亞,貴陽、鄭州至廈門等航線客座率均超過90%。與此同時,廈航將更多目光聚焦到國際復工復產需求上,時刻關注各地出入境政策動向和國際關係變化,與境內外旅行社保持密切聯繫,了解跨國企業復工勞務客源流向情況,積極對接包機包座需求。近期,廈航還計劃開通首批福州至東京、新加坡、首爾等「復產復工」包機,共計34班。
迎難而上 主動轉型升級
航空業無疑是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重災區。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有近20家航空公司申請破產或終止運營,其中不乏一些大型航空公司,已有約40萬民航從業者失去工作、待崗或被告知可能失業。困難面前,廈航始終堅持「人本管理」理念,旗幟鮮明提出不裁員,竭盡全力保證員工基本工資正常發放,確保員工隊伍穩定。同時,堅持「防抗依靠員工,發展為了員工」,最大限度創造條件保護員工,緊密圍繞提升人力質效,推動人力改革,促進企業強身健體、職工進步成長。
堅持黨的領導,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疫情暴發伊始,廈航黨委在2月1日便緊急召開黨委擴大會,率先吹響了助力復工復產的號角。廈航黨委迅速按17條具體措施,在確保疫情防控標準不降、力度不減、不勝不休的前提下,安全有序做好企業生產經營工作,提供充足運力,為有力應對疫情提供重要保障。
受疫情影響,廈航短期內經營壓力持續加劇。廈航董事長、黨委書記趙東表示,航空公司是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重要一環,廈航將主動轉型升級、全力將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在廈航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各業務部門迎難而上,打破自身邊界,不斷拓寬發展新思路,充分利用政府支持性政策和廈航品牌優勢,試點逐步將一些市場化程度高的業務推向市場,激發和增強活力,通過飛機C檢服務、直播帶貨、對外培訓、團餐外賣、復工復學包機等方式合力創收。
眼下,隨著跨省團隊遊重啟,旅遊消費需求進一步釋放,廈航挖掘潛力,創新求變——
全力開拓北方市場。3月29日,廈航完成在北京大興機場的一次性轉場。8月5日,成立北方總部,廈航改革求進的步伐從未停止。
7、8月份,廈航新增虹橋、浦東、廣州、成都、重慶、海拉爾、滿洲裡、蘭州、西寧、綿陽、瀘州、桂林、南寧等機場時刻,用於新開及加密暑運熱門航線和疫情後預計恢復較快市場航線,已實施新開廈門南京海拉爾、福州鄭州海拉爾、虹橋南寧、青島重慶、長沙成都、長沙蘭州等15條航線,加密廈門瀘州、廈門桂林、福州桂林、泉州浦東、泉州廣州、泉州重慶、長沙瀘州、長沙綿陽等26條航線,淨增加航班262班/周。隨著航線的新開與加密,以白鷺為標誌的廈航飛機又頻繁地翱翔藍天。(福建日報記者 吳在平 通訊員 陳邵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