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體嗎?科學家:黑洞的密度可能很小!

2021-01-07 籠子裡的平田君

導讀:黑洞是一種神奇的天體,它無時無刻不在吞噬各種物質,但卻沒有人知道這些物質去了哪裡!它強大的引力甚至連光都無法掙脫,所以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到黑洞的存在,只能通過黑洞與周圍物質的作用來推測它的存在!除此之外,科學家還發現了一個神奇之處:黑洞的密度可能很小!

我們知道,一個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被稱為密度,可以說密度是對特定體積內的質量的度量。根據這個概念,黑洞擁有恐怖的質量,其密度應該非常大才對,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黑洞

紅矮星、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

一般而言,小型黑洞是由恆星在燃燒完能量之後坍縮形成的;大型黑洞則很可能在宇宙形成初期就已經存在了。

我們以太陽為例,來簡單了解一下恆星的晚年。

小於0.4個太陽質量的恆星,因為需要較少的能量來對抗恆星本身的引力,耗盡核心的氫之後,並不會產生變化,只會變成紅矮星,然後慢慢地暗淡下去。

質量在0.4-3.4個太陽質量的恆星,當核心的氫耗盡之後,沒有足夠的能量來抵抗本身的引力,內核就會在引力的作用下會向內坍縮。然後變成白矮星。

當恆星的質量超過3.4倍的太陽質量之後,就有可能在坍縮過程中形成高密度的白矮星。如果白矮星的質量超過1.44倍的太陽質量,就會繼續坍縮,這時候的恆星就形成了中子星。

中子星

當中子星的質量超過3.2倍的太陽質量時,就會引起進一步的坍縮,這時的引力甚至就連中子都能壓碎,而這個進一步坍縮的結果便形成了黑洞!

通過上面的解釋我們可以很輕易的知道,中子星密度大於白矮星密度,白矮星密度大於紅矮星密度,而黑洞的密度則是一個特例。

黑洞的密度

我們可以通過數值來簡單了解一下紅矮星、白矮星以及中子星的密度。

紅矮星密度:58.93g每立方釐米;白矮星密度:10^6克每立方釐米;中子星密度:8^14~10^15克每立方釐米。由此可見中子星的密度是何等恐怖!而根據上文我們知道,黑洞實際上是由中子星坍縮而成的,那黑洞的密度應該比中子星更大才對!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

與其它天體不同,根據廣義相對論的描述,黑洞奇點處的引力無窮大,物質最為基礎的微粒——原子也無法在黑洞奇點處維持其存在,甚至許多科學家推測,現有物理定律在黑洞奇點處是失效的。

黑洞奇點

而且,黑洞的引力幾乎全部來源於奇點,也就意味著黑洞的質量幾乎都集中在奇點之上!

根據密度的定義,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即為密度,按照這個說法,由於奇點的存在,黑洞的密度理應無限大才對!但實際上,黑洞的密度不僅不是無限大,反而非常小,這是為什麼呢?

黑洞的密度可能很小

史瓦西半徑和黑洞的密度

要計算密度,自然少不了體積這一個重要的參數,但黑洞的質量可以通過與周圍物質的相互作用計算出來,但黑洞的體積如何計算呢?黑洞的體積是如何界定的呢?這裡就用到了史瓦西半徑!

史瓦西半徑是任何具有質量的物質都存在的一個臨界半徑特徵值。當物體的實際半徑小於其史瓦西半徑時,這個物體便被稱為黑洞。這裡忽略推導過程直接給出史瓦西半徑的公式。

黑洞的史瓦西半徑

通過公式可以簡單測算,太陽的史瓦西半徑約為3千米,地球的史瓦西半徑只有約9毫米。也就是說,按照太陽的質量,它至少要被壓縮到半徑3千米以內才能形成黑洞,而地球形成黑洞的話只是一個直徑1.8公分的球體!

如果對史瓦西半徑公式進行移項,會發現黑洞的質量和黑洞的半徑成正比,但是黑洞的體積和它的半徑卻是成三次方比(黑洞是一個黑球,球體的體積=4/3×πr^3),而密度=質量/體積。這樣算下來,黑洞質量越大,密度成平方下降,黑洞質量越小,密度成平方增大!

也就是說,當黑洞的質量趨向於無窮小時,黑洞的密度無窮大;當黑洞的質量趨向於無窮大時,黑洞的密度趨向於零!

我們以質量大約為太陽65億倍的巨型黑洞M87黑洞為例,根據史瓦西半徑公式來計算它的體積,最後在計算其密度,會發現這個密度值甚至跟空氣的密度差不多,可以說是小得可憐!

事實上,黑洞的密度與我們的宇宙很像,單看宇宙的諸多天體,似乎宇宙的密度很大,但實際上宇宙的平均密度是很小的,平均每平方米只有幾個原子而已!所以,一些科學家甚至懷疑黑洞的內部可能是另一個宇宙。

黑洞內部有可能是一個宇宙

相關焦點

  • 黑洞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體嗎?不!你關於黑洞的知識可能是錯的
    當提到密度最大的時候,我們總是想到黑洞,因為在很多的科普書裡,都仿佛告訴我們黑洞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體,甚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黑洞就是一個密度無限大的天體。而視界的半徑並非是無限小的,因此它的密度也並不是無限大。根據科學家的估算,一顆一倍太陽質量的白矮星的半徑約為數千公裡,而一顆1倍太陽質量的中子星半徑則只有約10公裡,一個1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半徑則只有約3公裡。看起來黑洞跟中子星的大小差不太多,在同一個量級,因此照這麼看,黑洞依然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體。
  • 宇宙中有比黑洞密度更大的物質嗎?
    這個世界已經沒有比黑洞密度更大的物質了。當然黑洞的密度主要集中在其中心奇點上。那個奇點已經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物質,而是一個超越了我們四維時空的超時空狀態,被認為體積無限小。既然這個體積無限小,也就是不知道有多小。
  • 最大的黑洞可能是宇宙本身嗎?
    黑洞 黑洞,是宇宙中最可怕的天體,它擁有強大的引力,足以摧毀一切物體,並把這些物體吸入黑洞的內部,就連光線都無法從黑洞的視界範圍內逃脫出來。 宇宙最大的黑洞會有多恐怖呢?
  • 黑洞的密度有多大?可能比空氣的密度還要低!您GET到了嗎?
    理論上黑洞的密度是無窮大的,因為黑洞只有一個沒有體積的點,而質量至少相當於3.8倍太陽質量,如果是絕對密度的話,那麼它的密度就是∞!但事實上我們一般以黑洞的視界來界限黑洞,而史瓦希黑洞的史瓦希半徑和視界是一致的!因此可以用密度來形容黑洞!
  • 物質越多則密度越大,密度有極限嗎?黑洞密度是不是無窮大?
    密度最大的物質事實總是與常識背道而馳,如果我們說密度存在著一個極限,那麼我們卻無法給出一個數值,說出密度的極限到底是什麼。而當我們放眼宇宙,又會被不斷刷新認知,因為在宇宙之中,密度沒有最大,只有更大。在宇宙之中,最耀眼的明星就是恆星,恆星通過自身的聚變反應發光發熱。
  • 黑洞的密度極限
    黑洞的密度沒有極限,因為黑洞奇點的密度是無限大,所以通常我們說黑洞密度都是指黑洞視界的密度!
  • 黑洞不是洞,而是密度大得出奇的天體
    黑洞其實根本不是「洞」,而是密度大得出奇的天體。由於黑洞可以吞噬一切物質,包括光線都無法逃離它們的魔掌,所以天文學家無法直接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到黑洞。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被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命名為「黑洞」。黑洞無法直接被觀測到,但可以藉由間接方式得知其存在與質量,並且觀測到它對其他天體和物質的影響。科學家藉由物體被吸入之前因為高熱而放出γ射線的「邊緣訊息」,藉以獲取黑洞存在的有關訊息,進而推測出黑洞的存在。另外,也可藉由間接觀測恆星或星際雲氣團繞行軌跡,取得其位置以及質量。
  • 如果以黑洞的體積來計算其密度,體積越大其密度將越小
    黑洞的密度有多大?如果把我們的地球壓縮成一個黑洞,那麼它的體積將只有直徑1.8釐米,相當於一個小玻璃球那麼大,這樣的密度是不是讓人嘆為觀止?如果僅從史瓦西半徑看,所有半徑尺度和質量大小的黑洞的都是可能存在的,而且黑洞的半徑與質量成正比,又因為球體體積與半徑的立方成正比,那麼當黑洞質量增加時,體積的增加程度將大於質量,這樣黑洞的密度就會變小,因此當黑洞的質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密度就會很小。
  • 黑洞是密度最大的天體、第六感是存在的
    一,寶石是巖石中最美麗而貴重的一類礦石,它們顏色鮮豔,質地晶瑩,光澤燦爛,堅硬耐久,同時賦存稀少,是可以製作名貴首飾等用途的天然礦物晶體。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在路上看到的油漬,都會浮在水面上。 死海海水密度達到1.3g/cm ,大於人體密度,所以人可以在死海中漂浮起來。
  • 為什麼說黑洞的平均密度有可能比水還小?
    黑洞密度無窮大指的是黑洞奇點的密度無窮大,如果以黑洞視界包裹區域為體積,黑洞的平均密度有可能比水密度還低,在黑洞奇點處,物質的形態與我們所知的任何物質都不一樣,也不再有元素的概念。黑洞黑洞是天文學中最神秘的天體,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引力場方程,其中一個精確解為史瓦西解,描述的是一個不帶電荷和無角動量的黑洞,稱之為史瓦西黑洞,比如我們把地球壓縮成半徑9毫米的球,地球就會坍縮成一個黑洞。
  • 宇宙中最大的黑洞
    宇宙中除了這些體積巨大的星球還有體積非常巨大的黑洞。那麼在宇宙有沒有非常巨大的黑洞呢?當然有了,提起宇宙就不得不說黑洞了,我們如今已知世界上最大的黑洞是在銀河系中的一個名為OJ287的超級黑洞。這個黑洞的體積非常的龐大,如果站在這個黑洞的旁邊,一眼都望不到邊。這個黑洞裡面有什麼,我們都不知道。
  • 黑洞是恆星的「遺體」,是密度無限大、吸力無限強法力無邊的天體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雷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
  • 是否有比黑洞密度更大的物質?科學家說還真有
    比黑洞密度更大的物質是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清楚黑洞是什麼?是天體嗎?不,不是的。所以在物理學中的定義為時空扭曲程度無限高,體積無限小的點。物質的密度為質量除以體積,當巨大的質量被無限小的體積除,我們能得到的結果就是密度無窮大。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沒有比奇點密度更大的物質,不過奇點並不只是存在於黑洞中,宇宙大爆炸理論也源於奇點。通過物質層面來考慮的話,宇宙的奇點造就了萬物。
  • 為何說黑洞的奇點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科學家:我們也很無奈啊
    黑洞不是洞,在時空中它表現為一個球體,黑洞有一個封閉的事件視界,任何進入事件視界的物質,就再也不可能逃逸出去,而平常我們所講的「黑洞的體積」就是指黑洞的事件視界。一個黑洞的事件視界的大小,可以通過它的質量來計算出來(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參考史瓦西半徑的相關公式)。
  • 黑洞中的物質密度有多大?和你想的不一樣!把地球、太陽和宇宙壓成...
    由於黑洞本身的大小不同,它裡面的物質(其實更應該稱為能量)密度並不是一樣的,並且這個也是可以計算出來的。你相信越小的黑洞密度越大,越大的黑洞密度越小嗎?關於黑洞的質量和體積的計算,有一個公式叫史瓦西半徑公式,就是專門用來計算黑洞的體積的,其計算公式為 R=2GM/C的平方。
  • 中子星並非一個大中子,這種星體才是,宇宙中可見的密度最高天體
    就宇宙中的實體天體來說,密度最高的是黑洞(奇點密度),比黑洞次之的就是中子星了嗎?不是的!理論認為黑洞和中子星之間還有一種密度很高的天體,它就是夸克星。,因此夸克星也是宇宙中可見的密度最高天體。可見,若以重量和密度來分類,夸克星是介於黑洞和中子星之間的天體,若其質量減少,有可能再變成中子星,但這是極難做到的,而如果再有足夠的物質加入夸克星裡,它則會再繼續收縮塌陷而成為黑洞,這在宇宙中或是比較常見的。那麼宇宙中有夸克星存在嗎?
  • 宇宙中最大的黑洞TON618是否有可能吞了整個宇宙?
    黑洞曾經是史瓦西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引力場方程中推導出來的一種天體,從理論上出現的那一天起就引人矚目,不僅僅是因為它是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衝突的焦點,還有是它的各種特殊屬性實在是太讓天文學家們好奇了!
  • 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你知道嗎?黑洞在它們面前也甘拜下風
    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你知道嗎?黑洞在它們面前也甘拜下風黑洞可以吞滅宇宙中的一切物質,而因此它也被稱為最殘暴的一顆天體,黑洞在開始形成的時候,就開始不斷的吸積,同時也在不斷的蒸發,但是今天和大家介紹的卻是比黑洞都要恐怖的兩種天體,誰都惹不起,黑洞在它面前就是個弟弟。
  • 黑洞也有種類——宇宙中的三種黑洞!
    射向黑洞的光不管有多強,都會被黑洞全部吃掉,不會有一點反射,洞裡依然是黑的。如今,科學家對黑洞的認識也更加深入了。現在的說法是,黑洞是愛因斯坦在20世紀初期創立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一種特殊天體。看不見的黑洞和看得見的宇宙之間有個界限,人們叫它視界。天文學家猜測。正在收縮的恆星還會繼續收縮,直至收縮到無限小和無限密的點為止。那個點叫奇點。
  • 黑洞演化跟宇宙誕生十分相似,難道我們生活的宇宙在一個黑洞中?
    愛因斯坦猜想中的黑洞,雖然讓當時的人們感到不可思議,認為宇宙中不大可能存在這樣的天體,但是後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有了更強大的天文望遠鏡之後,我們終於觀測到了黑洞,從而證實了黑洞的存在。可能有人會說了,既然黑洞能夠吞噬光,那我們如何觀測到黑洞?其實我們觀測到的並不是黑洞的本身,而是存在於它周圍的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