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有比黑洞密度更大的物質嗎?

2020-12-02 時空通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這個世界已經沒有比黑洞密度更大的物質了。

當然黑洞的密度主要集中在其中心奇點上。那個奇點已經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物質,而是一個超越了我們四維時空的超時空狀態,被認為體積無限小。

既然這個體積無限小,也就是不知道有多小。

我們人類現有理論認為,可以認識的最小物質就是普朗克尺度,這個尺度是1.6x10^-35米,比電子還小1萬億億倍。小於這個尺度對於人類就沒有意義。

這不是隨便說說,而是有詳細的數理邏輯論證,得到科學界的共識。

奇點已經超出了人類的認識範圍,當然比普朗克尺度還小了。因此不管這個黑洞質量有多大或多小,其密度都無限大。

而且由於黑洞奇點把質量壓縮到了無限小,就形成了一個無限曲率的半徑,這個半徑成球狀包裹著奇點,在這個半徑範圍內,引力無限大,連光也無法逃逸。

這就是黑洞奇點密度之最的來源。

但有人認為黑洞不能光說奇點密度,還要包括史瓦西半徑。

是的,從觀測來看,黑洞還包括史瓦西半徑這麼個體積,史瓦西半徑內空空如也,物質都墜落到了奇點,因此不能說黑洞本身密度無限大。

如果這麼說,也無口厚非。

但黑洞史瓦西半徑內物質無限墜落到中心奇點只是一個理論預測,那裡面到底什麼狀態,並沒有最後定論。

我們可以撇開這個問題不去糾纏,如果把奇點的質量平均攤薄到整個史瓦西半徑會怎麼樣呢?

當然還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體了。

這與黑洞的形成機理有關。

我們知道,當一顆恆星質量大於太陽0.5倍到8倍之間時,死後的屍骸會成為一顆白矮星。這顆白矮星是一個電子簡併態高密度天體,體積約地球左右大小,密度在每立方釐米1~10噸,甚至更高。

而當一顆恆星大於太陽質量8倍以上30倍以下時,死亡之後會留下一顆中子星屍骸。中子星半徑約10公裡左右,依靠中子簡併態支撐著引力壓,密度可達10~20億噸一個立方釐米。

再大的恆星滅亡後屍骸就是黑洞了。之所以成為一個黑洞,就是因為所有的物質都被壓縮進了自己質量的史瓦西半徑以內。

史瓦西半徑是什麼?

史瓦西半徑就是黑洞呈球形包裹著奇點的那個黑咕隆咚的球,在球的邊界形成一個能被觀測和不能被觀測的臨界面,這個面就叫黑洞的事件視界。

史瓦西半徑計算公式為:R=2GM/C

這裡,R為史瓦西半徑,G為引力常量,M為天體質量,C為光速。

這是1916年德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卡爾·史瓦西,根據愛因斯坦發表不久的廣義相對論,從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中得到的一個解。

這個解就是任何質量都有一個自己的臨界半徑,在極端壓力下,物質一旦被壓縮到自己的臨界半徑,就會無限墜入到一個無限小的奇點,成為一個黑洞。

後來人們把這個臨界半徑叫做史瓦西半徑,以紀念這位科學家。

一些科學家計算了電子簡併壓和中子簡併壓的承受能力,設定出了兩個極限,即錢德拉塞卡極限和奧本海默極限。

錢德拉塞卡極限的意思是,當一個白矮星達到1.44倍太陽質量時,電子簡併壓就無法承受引力壓力而繼續坍縮成一個中子星;當一顆中子星質量達到約3.2倍太陽質量時,中子簡併壓就無法承受引力壓力而繼續坍縮成一個黑洞。

這就是說一個地球體積大小的白矮星質量不得超過太陽的1.44倍;一個10公裡左右半徑的中子星質量不得超過太陽的3倍左右。

而一個黑洞的史瓦西半徑多大呢?

按照宇宙中最小的黑洞來計算,3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史瓦西半徑約9000米。這就是說,同等質量的黑洞史瓦西半徑肯定比中子星半徑要小。

從另一個角度講,任何物質,只要被壓縮進自己質量的史瓦西半徑,都會變成黑洞。因此以中子星形態存在的天體半徑是不可能小於自己質量史瓦西半徑的,否則就只能以黑洞形式存在。

如此說來,即便黑洞質量平均分散充實在整個史瓦西半徑中,密度也比中子星要大。

在我們宇宙,至密天體密度從低到高為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因此無論怎麼說,黑洞的密度都是宇宙中最高的。

感謝閱讀,歡迎討論。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

相關焦點

  • 是否有比黑洞密度更大的物質?科學家說還真有
    比黑洞密度更大的物質是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清楚黑洞是什麼?是天體嗎?不,不是的。所以在物理學中的定義為時空扭曲程度無限高,體積無限小的點。物質的密度為質量除以體積,當巨大的質量被無限小的體積除,我們能得到的結果就是密度無窮大。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沒有比奇點密度更大的物質,不過奇點並不只是存在於黑洞中,宇宙大爆炸理論也源於奇點。通過物質層面來考慮的話,宇宙的奇點造就了萬物。
  • 物質的密度有極限嗎?會有比中子星密度更大的物質嗎?
    在自然界中,水的密度是1克/立方釐米,或者說1噸/立方米,但這有一個溫度條件,因此如果要準確的描述水的密度特性時需要如此定義:1g/cm或者10千克/m(t=4℃),而水銀的密度則高達13.6g/cm,而黃金的密度則是19.26克/cm,自然界中密度之王是金屬鋨,密度達到了22.59克/cm!
  • 物質越多則密度越大,密度有極限嗎?黑洞密度是不是無窮大?
    密度最大的物質事實總是與常識背道而馳,如果我們說密度存在著一個極限,那麼我們卻無法給出一個數值,說出密度的極限到底是什麼。而當我們放眼宇宙,又會被不斷刷新認知,因為在宇宙之中,密度沒有最大,只有更大。在宇宙之中,最耀眼的明星就是恆星,恆星通過自身的聚變反應發光發熱。
  • 黑洞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體嗎?科學家:黑洞的密度可能很小!
    導讀:黑洞是一種神奇的天體,它無時無刻不在吞噬各種物質,但卻沒有人知道這些物質去了哪裡!它強大的引力甚至連光都無法掙脫,所以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到黑洞的存在,只能通過黑洞與周圍物質的作用來推測它的存在!除此之外,科學家還發現了一個神奇之處:黑洞的密度可能很小!我們知道,一個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被稱為密度,可以說密度是對特定體積內的質量的度量。
  • 黑洞中的物質密度有多大?和你想的不一樣!把地球、太陽和宇宙壓成...
    由於黑洞本身的大小不同,它裡面的物質(其實更應該稱為能量)密度並不是一樣的,並且這個也是可以計算出來的。你相信越小的黑洞密度越大,越大的黑洞密度越小嗎?關於黑洞的質量和體積的計算,有一個公式叫史瓦西半徑公式,就是專門用來計算黑洞的體積的,其計算公式為 R=2GM/C的平方。
  • 宇宙中的暗物質可能是由黑洞組成的嗎?
    關於暗物質是什麼有很多爭議,但是一些缺失的物質不能包含在黑洞中嗎?一旦物質進入黑洞,它就不能被看見或測量,所以它是不可解釋的。物質一旦進入黑洞,就變的不可見,但這並不意味著無法測量它的影響。黑洞仍因其質量而產生重力影響,就像宇宙中所有其他的大質量物體一樣。由此實際上我們可以發現並測量黑洞的質量,通過觀察周圍物質對它的影響。例如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的黑洞有強引力使得離他軌道很近的恆星高速運行。依據這個事實以及描述恆星軌道的等式,我們可以估算出黑洞的質量。我們知道暗物質存在在星系中因為遠離宇宙中心的旋轉曲線是平的。
  • 宇宙中是否存在大量微型黑洞?它們和暗物質有啥關係?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黑洞和暗物質乍一看,貌似也沒啥關係啊!其實它們還是有點淵源的。這裡就有個故事,在上世紀70年代,有個原始微型黑洞也就是量子黑洞的概念,這些微型黑洞當時就被認為大量存在於宇宙中,也構成了暗物質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宇宙大爆炸時期創造了這些微型黑洞!
  • 宇宙中發現的十萬個黑洞中有史瓦希黑洞嗎?有太初黑洞嗎?
    1、宇宙大爆炸初期形成的太初黑洞2、大質量恆星在後期內核坍縮而成前者是原初黑洞或者太初黑洞,後者則稱為恆星型黑洞!這就是著名的黑洞無毛定理,有包含早期天體的部分信息,比如質量角動量與電荷等,但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天體都具有這些特徵,就相當於模板一樣,經過坍縮這個過程,其它在模板所能保留以外的信息就丟了!
  • 大爆炸初期物質密度極高,為啥宇宙沒有坍縮成黑洞?
    ——史蒂芬·霍金今天要說一個既深刻又有趣的問題,先說一段話:宇宙誕生於一個熾熱、稠密、體積很小的初始狀態!這段話不陌生吧,翻來覆去說了很多遍,這就是描述宇宙熱大爆炸的開始階段。那麼聽到這段話大家有沒有想到一個問題:宇宙開始於密度極高的物質區域,為啥沒有坍縮成一顆黑洞?
  • 物質的密度能達到什麼程度?
    物質密度的極致是什麼?元素周期表的最後一個,「鋨」的密度是地球物質中最大的,每立方釐米22.59克。如果說鋨的密度就是物質密度最大的一個,那就大錯特錯了。地球是一個溫和的行星,沒有狂暴的環境,物質也是溫和的。白矮星的內部主要是由碳元素構成,然而它的密度卻非常大,一立方釐米能有一萬噸。這是地球上的我們很難理解的,碳的密度能有這麼誇張嗎?
  • 黑洞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體嗎?不!你關於黑洞的知識可能是錯的
    當提到密度最大的時候,我們總是想到黑洞,因為在很多的科普書裡,都仿佛告訴我們黑洞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體,甚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黑洞就是一個密度無限大的天體。而視界的半徑並非是無限小的,因此它的密度也並不是無限大。根據科學家的估算,一顆一倍太陽質量的白矮星的半徑約為數千公裡,而一顆1倍太陽質量的中子星半徑則只有約10公裡,一個1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半徑則只有約3公裡。看起來黑洞跟中子星的大小差不太多,在同一個量級,因此照這麼看,黑洞依然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體。
  • 宇宙中的物質密度存在極限嗎?中子星密度高達10億噸每立方釐米!
    一立方釐米大約就是一個骰子大小,在宇宙中,存在很多極端的情況,比如下面幾個:地球核心密度高達15克/立方釐米,是水密度的15倍,主要成分是鐵和鎳,由於巨大的壓力,使得鐵鎳原子之間的間隙縮小。金屬鋨地球上密度最大的物質是金屬鋨 ,密度高達22.6克/立方釐米。
  • 黑洞的密度有多大?有何依據?
    黑洞的密度有多大?有何依據?黑洞是突破物理學極限的存在,同學們真有那麼好奇嘛?我們就來分類探討一下這種扯淡的存在。黑洞宇宙模型宇宙大爆炸和膨脹的宇宙是主流的宇宙模型,我們今天講點冷門一些的知識點——黑洞宇宙模型。同學們一定耳熟能詳,宇宙正在加速膨脹。這個膨脹是指空間膨脹導致宇宙中的物質都在相互遠離。但比較近的物體主要受到引力或者電磁力的作用,距離不會增加。
  • 反物質和黑洞誰的威力更大?
    眾所周知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而反物質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物質。如果把反物質和黑洞放在一起,會發生什麼呢?前段時間黑洞的照片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引起了一股熱潮,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拍攝到的黑洞照片,直接證明了黑洞的存在。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之一,而宇宙中還存在許多看不見的物質,它就是反物質。
  • 黑洞能夠一直吸收物質嗎?如果達到飽和,宇宙會走向盡頭嗎?
    這個宇宙中有著非常多的天體,根據我們人類的科學家們,對這個宇宙的長期觀察。就我們地球存在的銀河系裡,就有著1000萬億到4000萬億顆的恆星。那麼圍繞著些恆星在旋轉的行星,可以說是數也數不清了。更何況還要加上衛星,以及那些一直游離在宇宙中的彗星。
  • 星球核心>至高密度>物質本質>宇宙輪迴>高維視角>真實世界……
    根據大一統理論中可以得出與一些天體研究人員一樣的結論:一般的星球都是有核心的,每個核心都是由高密度物質組成的,密度越高越大的核心形成的星球就越大,星球核心對恆星最後可以蛻變為矮星、中子星、黑洞中的哪一種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也就是說一顆小質量的恆星如果具有被封禁起來的黑洞物質形成的核心,那麼其在最後的蛻變中變成黑洞的機率將會增加無數倍
  • 黑洞中的奇點是物質嗎?
    ,但極端天體也是物質,黑洞只要有奇點,這個奇點當然也是物質了。所謂的奇點就是具有奇異性質的點,它體積無限小(時空曲率無限大)、密度無限大,連物理定律都在此點失效。時空曲率無限大的意思就是時空無限蜷縮直至沒有,換句話說就是沒有時間和空間了。按辯證唯物主義說法,時間和空間是物質的存在方式,沒有時間和空間,物質也無法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奇點已經不能算物質了。這種情況只有兩種結果或解決辦法。
  • 暗物質是由來自另一個宇宙的微小黑洞製造的嗎?
    我們傾向於認為這些天體的質量至少是太陽的質量的三倍(當大質量恆星爆炸時形成),在星系中心,中心黑洞質量超過我們本地恆星數十億倍。我們知道暗物質不可能是這類黑洞,因為它們的引力影響著靠近它們的光,從而彎曲其路徑。要計算出我們認為存在的暗物質的數量, 就需要有這麼多我們現在已經注意到的黑洞。正常的黑洞,即(就像它們中的任何一個都是「正常的」)。事實證明,還有另一種可能。
  • 黑洞能吞噬一切,會將宇宙也吞掉嗎?宇宙或許會被它統一或毀滅
    黑洞就像一個無所不吃的怪物,凡是靠近它的東西都會被它無情吞噬,距離較遠的星體也難逃脫它的引力,所以宇宙中的黑洞基本上都在變得越來越大,那麼如此貪吃的黑洞最終會吃掉整個宇宙嗎?,比如宇宙的熱寂(宇宙熱平衡)和冷寂(無限接近絕對零度),然而宇宙被黑洞吞噬也是假說的一種,宇宙自誕生以來一直在膨脹中,但萬事萬物都會有個限度,當宇宙膨脹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天體間距離大到引力都會失去作用,微觀上的強核力、弱核力、電磁力也可能會失去作用,那麼宇宙間的物質就會分崩離析灰飛煙滅,導致宇宙之間一片虛無。
  • 黑洞的密度極限
    黑洞的密度沒有極限,因為黑洞奇點的密度是無限大,所以通常我們說黑洞密度都是指黑洞視界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