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密度的極致是什麼?
元素周期表的最後一個,「鋨」的密度是地球物質中最大的,每立方釐米22.59克。
如果說鋨的密度就是物質密度最大的一個,那就大錯特錯了。地球是一個溫和的行星,沒有狂暴的環境,物質也是溫和的。
白矮星的內部主要是由碳元素構成,然而它的密度卻非常大,一立方釐米能有一萬噸。這是地球上的我們很難理解的,碳的密度能有這麼誇張嗎?事實就是這麼誇張,在地球上,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的,而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佔主要質量的原子核只佔原子體積的很小部分,而在白矮星上情況就變了,首先白矮星的質量要遠遠大於地球,自身引力也要比地球大的多,導致物質被嚴重擠壓,原子之間的距離變小,原子核的密度變大,這也就是為什麼和地球同樣的碳元素在白矮星上密度大到驚人的原因。
還有比一立方釐米一萬噸更大的密度嗎?當然有,神奇的宇宙就是很多不可能的集合體。中子星,大質量恆星演化末期的產物,為什麼叫中子星呢?大家都知道,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中子星就是全部由中子緊密排列形成的星球,也可以說它是一個巨大的原子核,它的密度在每立方釐米一億噸以上。傻眼了吧!沒法形容了,超出了我們的概念。
這就完了嗎?還沒有,有請我們今天的大boss,黑洞,黑洞連光都能吸引,它的質量大到無限,黑洞無法測量,只能通過間接方式知道它的存在,它的密度我們也無從知曉。讓我們用另一種科學理論來靠近它,史瓦西半徑,是有質量的物體形成黑洞的最小半徑,打個比方把地球壓縮至黑洞,地球的半徑變成多少呢?9毫米,只有9毫米。那麼就是整個地球的質量不到一立方釐米。
如果你還想繼續下去,尋找密度更大的物質,宇宙中應該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