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最大的金屬是什麼呢?在地球上自然存在著常溫常壓下密度最大的金屬;也有我們人造的金屬物質,密度更大;此外宇宙中還有超常溫、超高壓下的物質,密度高的驚人。當然這些物質裡有可能不是金屬,是另一種特殊存在。那什麼是金屬呢?
我們生活中常常用到的、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有金、銀、鐵、猛、鋅等物質,這些都是金屬,它們有一個共同特徵是:多數是固體,有金屬光澤,大多數為電和熱的導體,有延展性,密度較大,熔點較高,如果從微觀角度去觀察,金屬的核外電子一般不超過4個,當受外界條件影響時,往往脫離原子核的束縛,成為自由移動電子,為此具有導電性。金屬種類較多,人們又把它分為:黑色金屬、有色金屬、重金屬、稀有金屬等。
常溫常壓下,自然界存在著密度最大的金屬是」鋨「,密度為22.6g/cm3,化學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數76,符號為Os,1804年首次發現,這種金屬不常見。黃金的密度是19.32克/立方釐米,它的密度比黃金還大,但相差不是很大,如果憑手感的話,恐怕難以區分。
鋨的熔點較高,能達到3045℃,而鎢的熔點3400℃,與它相差不大,大發明家愛迪生發明電燈就是用鎢做的燈絲,那麼鋨可以做燈絲嗎?這個不行,鋨在高溫下有劇毒,會強烈的刺激人的眼部黏膜,嚴重時會導致人失明,所以說是不能做燈絲的。
鋨在自然界中含量非常少,相當於地殼中萬分之一,它與銥伴生,形成伴生礦,這種金屬提煉出來以後,與其它金屬融合,形成硬度非常高又非常鋒利的合金材料,比如醫院用的手術刀,廣泛地應用到我們生活中。
鋨是我們工業生產用到的密度最高的金屬,我們還可以人工造出密度比鋨還高的金屬,1984年,德國人用鐵離子照射鉛,得到了108號元素,這種金屬叫「釒黑」,預計這種元素密度為40.9.克/釐米。這是我們發現密度最高的金屬了,此外人類造出來了一個109號元素「釒麥」,這是以女科學家邁特納命名的,密度為37.4克/釐米。
這二種金屬都比鋨的密度要高很多,但自然界中不存在,只存在於我們的實驗室中。在宇宙中,有的物質密度高得驚人,比如超固態的白矮星,還有中子態的中子星,密度為10億噸/立方釐米,一個指甲大的物質,比幾百座樓還要重,幾十列火車都拖不動。
還有密度更大的物質。我們學過化學都知道,物質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原子核的密度為10^17千克/立方米,當外界條件發生變化,超高溫,超高壓的情況下,大量的原子核受到外力而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就能產生比原子核密度還高的物質——夸克,溫度達到了4萬億攝氏度,它的密度比中子星還大,一立方釐米就有400億噸重,相當於一座三峽水庫蓄水的重量。
當然中子星與我們所說夸克都不屬於金屬範疇了,因為原子核外面無法存在著可移動的電子,失去了金屬屬性,我們前面已經講的很明白,物質因核外有自由移動的電子,才會有導電性,才稱得上是金屬。這些物質是沒有導電性的,所以不是金屬。
總結 一下,我們地球上存在密度最大的金屬是鋨,但人工造出來的金屬還有比鋨密度更高的兩種金屬是「釒黑」和「釒麥」(沒有這兩個漢字),至於宇宙中還有密度更高的物質,如中子星、夸克等物質,不是金屬,是一種特殊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