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密度:
--對一個「點」的覺察和認識;物理的事物。這個振動水平是最基本的。它為原子和分子的構造提供物質和能量供應。比如,由礦物質和水構成的最基礎的生命形式,都來自於第一密度的運作。人類也懂得這個在他們自身內在的振動頻率。它構成了基本遺傳編碼。
第二密度:
--對一條「線」的覺察和認識;與生物性有關係的事物;群體屬性或者物種的屬性。
--【意識】通過第二密度的振動來展現表達時,還不具有自我意識(或者稱「小我」)。大多數種類的植物和動物王國,存在於這個密度內;然而它們在這個密度裡的位置和安排,依賴於很多附加因素,其中包含著「小我」的駐紮或離開。
第三密度:
--對「體積」的覺察和認識;自我意識;失去群體屬性,個體個性身份屬性的發展;在當下的感知認識下,具有回憶過去和認知未來的功能能力。這是人類出現的密度。它是一個構造出分離錯覺的振動,並且因此形成一個趨向於覺醒的挑戰過程。不久,人類就會通過一個轉換期,轉入第四密度現實實相,而這一轉變期,可以對人類正在經歷的許多迅速而激烈的變化給予(原因上的)解釋。這是一個最大程度展現---從一個整體存在中分離----的振動頻率。有關於整合一體化融合的很多課程,也正是通過這個密度,被學習和完成。這是內在的【自我】,作為它的---「成長培育」的全部所有層面中,最緊張和激烈的一個階段。
--鯨類動物(海豚和鯨魚)目前同時存在於第三和第四密度,並且隨著人類一起存在於第三密度的轉換期內。靈長類動物的意識也存在於第三密度。靈長類動物的進化正在變得越來越顯而易見,一旦開始去觀察靈長類動物,它們顯現出獨特特徵,而那一度曾被認為是人類所唯一固有的(諸如語言能力的獲得以及病理學反應)。
第四密度:
--「體積的完全控制」的察覺認識;超意識;群體屬性的再整合,但不失去個體自我身份;由于振動的提升增強,對過去,現在,未來的知覺和觀念變得更加流動,流體化(時間將不再那麼僵硬,而變得更有可塑性,延展性,可逆性,跳躍性,穿越時間線將變得更容易。---譯者注),並且伴隨著,連接到「多面,多維度,多密度」的現實實相,並與之進行相互作用的能力;負面導向的意識和觀念,變得更加難以存續。
--在地球上,不久,第四密度現實實相是重疊在第三密度現實上。在人類的這個轉換事件裡,這個重疊能夠導致,對統一聯合,安寧和平的渴望,被放大增強;作為第三密度特徵的描述「分離和限制錯覺」,而與之相反的「無條件的喜愛」會日益增進。某個人的振動等級被升高了,於是這個人可能會在一個更加迅速和強烈的方式上,去面對屬於他個人的很多重要問題的顯露。很容易看到它是如何在心理及生理治療方面,在濫用藥物及治療程序方面,對地球上的數以千計的個體們產生作用的,並且更有興趣地去做「人文主義-人本主義「的努力,以使地球變得更好。這是頻率導致的。這是當一個人,開始憶起「自由意志」的編碼時的---頻率。這是作為【意識】展現和表達的載具的---「物質身體」的---最後頻率。因此很多文明體系,選擇在這個密度裡,去渡過一個很長的時期。
第五密度:
--從親身經歷和體驗的經驗中採集而來的「自我」覺察和認識,作為一個集合(個性)身份;不受「線性」時間束縛。
--在這個密度裡,有感知知覺力的【意識】開始醒悟到它的與生俱來的天賦能力。這是一個智慧,知識,才能的密度。由於一旦激發了內在的智慧,他們非常頻繁的,常常想要去分享它,分享給那些,還依然將意識聚焦在更低密度的那些個體們。
--很多來自於這個密度領域的「存有」,選擇去成為其他(存有)個體的引導者。一個第五密度的存有,是融入它的【意識家族】(「超靈」,或者 「高我」,如果你們願意這麼稱呼,並且開始回憶起的話)並和【意識家族】聯合在一起的。這是首次不需要物質身體的密度,在這個密度裡,會經驗一個非物質的取向。(註:當從第五密度向第六密度,以及第六密度向第七密度轉換時,是沒有輪廓清晰的轉換特質的。因為這些密度(第五~第七密度)不是物質的取向,在這些轉換過渡中,是更大的更多的和諧與融合。)
第六密度:
--覺察和認識到「維度次元」它自身。(覺察和認識到它自己就是整個次元)
--這個密度已常被提及,並已被稱為「基督意識」,在這個密度裡,它展現了一個等同於「耶穌基督」或者「佛陀」的頻率水平。來自於這個頻率,一個整體的全部的記憶儲存顯現了,並且一旦顯現就開始去為這個整體(次元)負起責任感,而不是自我。自我的成長,和作為一個整體(次元)的成長,就成了完全一樣的「同一成長」。
第七密度:
--察覺和認識到,它是作為多面的多維度的體驗;集團矩陣的母體身份(完整的群體集合的複合合成的記憶聯合體)。這是全部統一性的【一體】或者全部一體化融合的「唯一整體」的振動頻率。那些振動到這個頻率的存有們融入同一恆等性,並且成為一個完整的「大規模集團群體自覺意識」。他們緊緊的吸引那些還處於其他頻率的存有們,並為走向一體化融合的自然流動供應「能量流」。
--一旦第七密度存有們達到了臨界質量,他們會通過天琴座的稜鏡躍升(從我們的觀察視角來看,它隨後將是一個黑洞的出口離去點),並且進入下一個「八度」的振動,在那裡另一個更大的探險和開拓在等待著他們。
附加相關的名詞解釋:
——————————
密度
--密度,表示了一個振動的頻率(或者說,頻率分布的範圍),並不是一個位置上的定位,而位置上的定位,則叫做&34;。這個現實實相的密度結構體系是主要表現在7個層級上,但每一個層級內在,都包含一個同樣結構的「亞結構」。密度標度(音階)是一個模型,常常用來更清晰的表達,某一「存有」,與其他的大量「現實實相」(之間的)關聯關係的「感知和覺察力」的態度取向。
--(譯者再詮釋:音樂是我們最熟悉的「振動或者叫波動法則」,江恩也是同樣在這個上面介紹過。而7個密度,就是1234567的基本音級。一個八度。在音樂的樂理體系,各個音就叫做音級。1234567(鬥來米發搜拉西)就是基本音級。全音和半音在寬度上是二倍關係,一個全音是兩半音的寬度。這就是「八度」和「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是把一個八度的距離等分十二份,每一份,就是一個半音,兩個半音等於一個全音。在平均律中,半音是構成音樂的最小單位。各基本音級之間相隔的距離並不平均,所以十二個半音構成了有八個基本音級的音列,大調音階各音之音的關係是全全半全全全半。
--能量的振動,和能量的濃淡程度有關,一體的能量,只有濃度高的地方,濃度低的地方,但永遠不會斷開,沒有絕對的結束和開始,因為它是一個整體的,連續的,就好像光譜的顏色之間,它是連續過渡的,你找不到絕對的分界線,連續的平滑的從不分離的。在能量之外,再無任何存在,一切在內。這就好比音樂振動的音階,是連續的,持續的,無限的。能量濃烈的地方,就好像音調比較低沉,而能量濃聚的地方,就是物質。能量比較稀薄的地方,就好像音調比較高亢,那裡就是精神和意識。我們的計算機,大家想想,386時代的計算機,每秒計算的次數和數據長度的位數,只有8位。而奔騰是16位的,到後來32位,64位。計算機硬體的計算速度,數據信息吞吐量就是位寬,你可以對比,比喻性的去理解成密度的升高,振動的升高,於是,計算能力,設計思考能力,程序運行能力都提高了。)
維度,次元
--維度(次元)屬於某個「存有」在時/空上的定位,而不是一個人的振動頻率(密度)。
--韋伯斯特定義「維度,次元」的概念為---「在一個特定的方向和角度上對量級的測量(測量方式),特定的長度,寬度或容度,厚度或濃度,或者說時間」。在一個給定的密度,或者說一個振動頻率下,有無限數量的「維度,次元」存在著。
--(譯者再注釋:某種程度上,對比音樂的概念為---「在同一個大調下,可以有無限多首曲子」。或者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認為維度和次元,就是不同的現實版本,一個按照一定的方式編寫的曲譜。然而,即使同一個調子(密度)的曲譜(次元),不同的演奏方式,也帶有明顯的個性風格,也就是角度的不同。穿越時間線,不是我們一直以為的會改變所謂的「歷史」,而是在早已存在的無限可能性裡,一次個性化的演繹和體驗。我們是可以自由穿越,而且我們現在就在穿越著,只是因為分離和遮蔽,我們沒有意識到這個覺察。)
頻率
--物質是正在振動著的能量。不同的振動率表示出屬性,頻率是在分子或者意識的振動上的一個估值。
--作為【意識/能量】的湧現,它呈現7個密度的頻率範圍片段,很像一個稜鏡會將完整的光分成7種顏色。
(譯者注釋:一體的白光,在經過稜鏡折射後,按照頻率範圍,分別是「紅---橙---黃---綠---藍---靛---紫」。那麼第三密度是黃色的光,第四密度是綠色的,而所謂的「藍靛兒童」,按照這個說法,則來自更高的第五,六密度。這就難怪巴夏介紹第四密度的地球時,說,那是翠綠的地球,飄揚著藍色的意識之光。)
--【你們將呼吸著新的空氣,而這些空氣會是一個你們自身意識的清晰的一個擴展,它會是水晶一樣清澈透明同時是甜香的,帶著你們自身的無條件的喜愛的芬芳甜美。地球晶體的振動會和你協調一致。翡翠一樣的綠色的地球,你們的【知曉】的靈性的藍色,以及你們的所有創造的【意識】的藍紫色,將會是你們裝扮你們的世界裡的橫幅,並且你們乘船,擴展進入太空,就如同我們已經做到的,如同無法計數的文明體系所做到的。----巴夏
Lyssa Royal:通靈人,作家
翻譯:冷靜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