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密度自學攻略

2021-01-09 物理的李老師

新課程標準教材質量、密度的出發點是物質的客觀性,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第一位的,立足點是物質的多彩性,豐富性。

課程內容簡介:

這一章是初中力學部分的第一章,這一章的先進研究方法層出不窮,優秀的科學成果紛呈眼前,給學生的人生帶來五彩斑斕的遐想,通過對我們現實生活的接觸,會發現物理是那麼的有趣,學習物理知識的欲望倍增,學生通過本章的學習體會將更加深刻.

教材內容包括:

(1)質量:單位,天平,天平測質量;

(2) )密度:定義,公式,單位,密度表;

(3 測密度:量筒的使用,測固體密度,測液體密度等知識,與現行教材相比,增加了多彩的物質世界,把這些內容放在一起,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規律性。我們日常生活中,看的見,摸的著,固,液,氣各種狀態的物質的特性—密度,並且利用密度的知識為我們生產生活服務,教材這樣處理:即突出理論聯繫實際的特點,又體現了新的課程標準的科學探究理念和從自然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發展理念.

一,本章課程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⑴認識質量的概念,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熟識生活中常見的物體的質量,能說出生活中常用,常見的物品大約是幾千克,幾克等.會調節和使用實驗室中測質量的工具 — 天平;調查和了解生活中臺秤,桿秤,電子秤等質量稱量工具的使用情況.

⑵通過實驗理解密度的概念,嘗試用密度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探究並理解密度的概念.會查密度表.能用密度的有關知識解決和判斷,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和問題.會用量筒和天平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2、過程和方法目標:

⑴經歷天平的使用,測固體和液體密度的探究過程.

⑵學習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的方法,並有對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斷的意識.

⑶學習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嘗試用已知的規律去解釋具體問題,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⑷具有評估和反思的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⑴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對大自然有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

⑵有求知慾,培養將科學技術應用於人類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的意識.

⑶,培養學生主動與人合作的精神,使學生認識到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性.

⑷培養學生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意識,使其具有振興中華的使命感.

二、現行教材目標:

⑴知道質量的單位.

⑵會調節天平的平衡螺母.

⑶會使用遊碼.

⑷會使用天平稱質量.

⑸理解密度的概念.

⑹會查密度表.

⑺知道水的密度.

⑻會用量筒測體積.

⑼會用量筒和天平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對物質特性的認識更加條理化,形成的知識結構更加合理化.

2、對知識目標的總體要求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標和意識目標要求有較大的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列:

①對質量由原來的知道改為認識質量,但明確的提出了會測固體和液體的質量,這樣做的目的旨在初步淡化概念教學的僵化性.對學生的操作能力,參入過程和方法及相互協作精神的要求明顯提高.

②現行教材大綱要求理解密度,要求比較的籠統,而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通過實驗理解密度概念,這樣通過親自動手參入探究凸顯教育理念的轉化,使學生由被動的對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探究轉化,從而使學生能自由的獲取知識,培養了學生科學的探究能力和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③新的課程標準比現行教材大綱,增加了嘗試用密度的知識來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的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這樣要求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物理課程應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激發並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不斷的探索物理現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規律,並將其應用於生活實際,培養了學生終生探索的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了學生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貫徹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自然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的教學理念.

④增加了了解物質屬性對科技影響的要求,增強了學生處理信息和收集信息的能力,這是學生自主學習所必需的能力,同時進一步的加強科學,技術,社會(STS)觀念的滲透.

教材重點和難點

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不同的物質密度不同,不同性質的物質在生產生活所起的作用不同.密度是本章教材中學生進行探究的中心內容,是學生自主學習重點,因此密度是本教學的重點,測液體和固體的密度是綜合天平的使用,量筒的使用,密度的知識等內容,它既是檢驗學生前述知識自主學習標準,也是學生探究活動的另一重要內容,因此是本章教學的另一個重點.

本章教材內容特點分析

1.教材緊緊圍繞著物質這個主線展開。教材重要的是抓住物體——生產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狀態的物質進行了研究,對物質的特性之一——密度,首先進行科學的探究,然後介紹它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進行固體液體密度的測量,使得對物質特性的研究能層層深入,學生對知識的認識非常深刻,這樣安排符合學生認知特點.

2.體現從自然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本章教材,從熱點的自然科學現象,最常見,最普通的生活中物理現象作為切入點,創設許多富有激勵性的問題情景來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使學生在嚮往探究的激情之中,發現和提出具有創造性的問題,並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讓學生自然而然的把對自然科學現象的疑惑轉化為對物理知識學習的渴求。貼近生活的問題情景使學生倍感親切,很容易從常見的生活現象傲遊到物理知識的海洋之中.

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也是一門應用科學人們對物理知識的研究,都是以促進科學技術的提高,人類社會的發展為根本目的,將先進科學技術應用於人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中使物理知識服務於人類社會.教材中有許多處內容做這樣的安排,體現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用學過的密度知識來籤別不同物質——硬幣是否之鋁製的;澡盆能盛多少水;常見塑料桶盛水或汽油的多少;根據物質的不同性質(熔點,密度,導熱性,導熱性)使它們更有利的為我們生產生活服務.教材中這些內容編寫較多,都在體現從自然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會的科學理念,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這個科學的觀點,平日注意觀察生活,自然與物理的聯繫和物理知識對促進人類社會進步的成果,積累大量可供編寫的事例,營造教學過程中和諧親切的教學氛圍.

3.體現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的理念.教材比較突出的體現學科滲透和關心科技發展的教育觀念,我們知道物理教學不是只把物理知識傳承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這些知識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和意義,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人。

為此,新課程標準教材拓寬了物理教學的知識面,加強了學科間的滲透,關心科學技術發展的有關要求,教材中有關學科間的滲透,並不是把物理知識,化學知識,生物知識,天文知識在內容上簡單的組合和重疊,在形式上簡單的延伸,而是把物理知識,化學知識,生物知識,天文知識,人文精神等有機的結合起來做有效的滲透,使滲透有時是顯性的,有時是隱性的.

教師在本章內容的教學中,一定要做反覆的考慮和研究,特別是學科方法的滲透往往是隱性的要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物體長度大小與教學中的科學記數法的結合,密度定義的同比方法等等,都是學科滲透的例證.前面已經說過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促進社會的發展,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為使學生對科學技術的發展的關心和重視,教材中透視著許多有可持續發展特性的實例,誘導學生對科學技術關心,如:有關太空梭和宇宙飛船知識與插圖;物質的微觀結構是否可分性的疑問,納米技術的許多應用事例.

根據密度的知識判斷涉及各種金屬在不同的領域中的合理應用等,這些事例都能明顯的引起學生的關注和重視.質量的有關性質,新課程標教材沒有象現行教材那樣通過例子強調物質的質量不隨位置,狀態,溫度,形狀的改變而變化,而是給學生留有引起疑問和發現的空間,讓他們通過圖書資料訪談等手段,了解最新科學知識和技術的發展.

4.新教材突出體現了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的理念.科學的探究比驗證性實驗,更能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造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章新課標教材設置二個完整的科學探究:

①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係;

②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這二個探究是在學生自學探究天平和量筒使用的基礎上完成的,學生通過一年的科學探究學習,對探究的諸要素已基本掌握,程序思維基本形成,創造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有著較大提高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完成探究過程,但是教師要想方設法創設具有激發性的問題情景,以問題為線索,力求實驗與思維有機結合,層層遞進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參入的狀態之中,在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教學的著力點不要只重知識傳授和結論的正確性上,而更重要的是探究知識的過程,使學生通過對知識的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的方法,培養科學的態度,從而提高創造能力,對天平和量筒的教學可採用自學式探究讓學生通過討論調查,搜集資料訪談等多種方式在輕鬆自由的學習環境中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的幾點建議

跟本章教學內容有關的最新科學技術信息有:

①神州2號宇宙飛船有關資料,模似載人登月實驗飛行4次;

②中微子研究對宇宙探索研究的意義,及因研究中微子而獲諾貝於物理獎的日本科學家;

③納米新科學技術的最新應用,第十四釜山運動會升起的納米國旗

2.關於天平的使用

(1)天平是比較精密的測量儀器,使用時要教育學生注意對天平的維護,在放手讓學生使用天平時,首先說明不使天平損壞的要求.

(2)教學中天平的需求量大,可給同班級中分發不同規格種類天平,便於學生分析比較天平的調節和使用.

(3)實際測量中對無法調節平衡的天平取要靈活處理,可採取a,利用遊碼調節方法,但最後稱量時,應減前面調節平衡時的遊碼對應數值;b:盤中加小物體法等.

液體密度的測量。學生進行測量液體密度的實驗時,由於天平量筒的規格不同,空燒杯的質量已超過天平的最大稱量,這時可以用稱量量筒的方法來完成,探究任務,具體操作如下:

A.稱出量筒和液體的總質量m1記下液面到達的刻度v1;

B.把量筒中的液體倒入燒杯中一部分,量筒中剩餘液體質量m2到達的刻度v2;c:算出倒入燒杯中液體的質量m=m1-m2體積v=v1-v2 d:根據ρ=m/v求出液體的密度

探究教學引入競爭機制

學生探究過程中,可劃分2-4人一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比較誰做的快,做的好,做的準,做的簡單,最後評出優勝小組若干,這樣更能充分發揮團結協作精神,使學生的探究始終處於激奮之中.

相關焦點

  • 質量和密度的理解
    2.密度:(1)不變性: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同種物質的密度是恆定的,不隨物體質量、體積的改變而改變,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2)氣體密度的可變性:氣體的密度隨氣體體積、壓強的變化而變化。例如,一罐氧氣,用去一半後,質量減半,體積不變,所以其密度變為原來的一半。
  • 質量和密度知識點總結
    質量和密度這一章共分三節內容。質量和稱量、密度和密度的測量、密度的應用。該章的難點,在密度測量的實驗和密度的計算。1.質量: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字母m,國際單位千克(Kg),常用單位有噸(t)、克(g)、毫克(mg)。
  • 自學考試
    教育部副部長、全國考委副主任趙沁平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指出自學考試應堅持「以人為本,適應終身;職培為主,多樣發展;優質服務、保證質量」的方針,加強機構與隊伍建設,主動與行業、企業合作,在高級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培養上力爭大有作為,成為構建繼續教育、終身教育體系的主要形式。
  • 第六章《質量與密度》疑難點解析
    二.如何理解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疑難詮釋】對同一種物質來說,比值m/V是確定不變的.當物體的體積增大到幾倍時,它的質量也就增大到幾倍,而質量跟體積的比值m/V-保持不變,物質的密度跟物質的質量、體積無關,不隨物質的質量,體積的改變而變化.由此可見,密度公式ρ=m/v,只是密度的定義式,測量式,而不是密度的決定式,物質的密度是它自身的性質,跟它的質量和體積沒有比例關係.因而單從數學知識看密度公式,得出物質的密度ρ與質量
  • 中考物理質量與密度知識點詳解
    質量   1、質量的定義:物體含有物質的多少。   2、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基本屬性。它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和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3、質量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其它常用單位還有噸、克、毫克。   4、質量的測量:常用測質量的工具有桿秤、案秤、臺秤、電子秤、天平等。
  • 呼市中考物理「質量和密度」解讀
    中考物理「質量和密度」解讀「質量和密度」的知識貫穿在了初中力學的所有章節當中。本章知識的難度並不大,但是和壓強、浮力、簡單機械和機械效率綜合在一起,考題自然就有了難度,並且也很靈活。本章內容的主要知識點為:質量、天平的使用、密度、密度的測量以及密度的應用等。
  • 《第五章質量和密度》知識點總結
    鉛球比釘子含有的物質多,鉛球就比釘子的質量大。3、質量是物體的屬性,同一個物體的質量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變。具體來說,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空間位置和溫度的改變而改變。4、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密度與質量和質量無關,一滴水跟一缸水的密度是相同的。密度的大小跟物質的種類有關,受狀態和溫度影響。5、不同的物質密度可能相同,如煤油和酒精。
  • 初中物理質量與密度的相關知識點匯總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物理質量與密度的相關知識點匯總,希望對同學們複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點擊查看 6 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與社會生活 點擊查看 7 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測量三種方法 點擊查看
  • 《質量與密度》知識清單,習題練習
    ⑥記:被測物體的質量等於___________與稱量標尺上的_______之和。⑦整:取下物體和砝碼,並把遊碼移至「0」刻度線上。(2)注意事項。①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天平的_________。②加減砝碼時,必須用_____夾取。③天平和砝碼應保持乾燥、清潔。
  • 八年級物理教學教案:質量和密度
    講解: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就是單位體積的質量:同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相同,不同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物理學中用密度表示物質的這種特性。   (板書:1.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 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測量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測量》,僅供參考!
  • 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水的密度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水的密度》,僅供參考!
  • 中考物理「質量和密度」兩大重點之一!「密度測量實驗」全歸納!
    這些知識點裡面,要說有易錯知識點的話,那麼運動學裡面的速度圖像、路程圖像算是一個;另一個易錯點就是質量和密度相關知識點了。而質量和密度這一章裡面,有兩大重點,一是質量密度的公式以及密度的物理意義;二是密度的測量實驗!今天我要說的就是第二個重點,也是進入初中之後遇到的第一個比較正兒八經的有關計算公式應用的物理實驗!
  • 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基本概念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基本概念》,僅供參考!
  • 中考物理概念公式之質量和密度的概念
    質量和密度     1. 質量(m): 物體所含物質 的多少叫質量。     2. 質量國際單位是: kg 。其他有: t、 g 、mg 、,1噸= 103 千克= 106 克= 109 毫克     3. 物體的質量不隨 形狀 , 溫度 , 狀態 和 位置 而改變。
  • 空氣品質差別急著拿"人口密度"說事兒
    他認為,人口密度大也是造成北京空氣品質下降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北京的房價問題,是一個供求關係的問題,不能完全靠政府行政推動;而城市交通,則需要多管齊下,從停車位重點著手治理。(《北京青年報》9月11日)  有人就會有排放,人越多,人口的密度越大,單位面積的排放必然越多,這原本是個常識。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口密度大是空氣品質低的一個重要因素」,這話其實並沒有說錯。
  • 中考物理知識點分章總結--第六章質量與密度
    一、質量     1.質量(m):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2.質量國際單位是:千克(kg)。     4.質量測量工具:生活中質量的測量工具有桿秤、案秤、磅秤、電子秤等;實驗室常用天平測質量,常用的天平有託盤天平和學生天平。
  • 質量大的恆星厲害,還是密度大的恆星厲害?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夜空中的恆星千千萬,但似乎從來都沒有人用過這種分類方式,何為質量大?大麥哲倫星系的R136A1?何為密度大?紅矮星溫度低,密度大,兩者怎麼個比較法?
  • 萬有引力與航天之計算中心天體質量和密度
    ok話不多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萬有引力與航天專題中如何計算中心天體的質量和密度。很多讀者向我反映說,我在計算中心天體的質量和密度的時候,我發現公式真的很亂,有的時候搞不清頭緒,到底應該用哪個公式去解決這個問題?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解決一下這個問題。
  • 中學物理量之質量、體積、密度知多少
    質量,生活中經常聽到的一個詞-這蘋果多少錢一斤,這西瓜一斤多少錢等等。這裡說到的斤,就是質量的一種表示方法,在物理中,質量的標準單位是千克(kg),用來表示物質的重量,千克和克以及斤的換算可以當作一種常識1kg=1000g=2斤,要熟練記於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