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蓋15國 23億人口 超25萬億美元GDP的RCEP意味著什麼?

2020-12-02 億邦動力網

昨天,《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籤署儀式以視頻方式進行,15個成員國經貿部長正式籤署該協定。該協定的籤署標誌著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東亞自貿區正式啟航。

據悉,RCEP由東協10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6個對話夥伴國參加,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一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2019年11月4日,印度因「有重要問題尚未得到解決」而暫時沒有加入協定。

截至2018年的統計數據,RCEP15個成員國將涵蓋全球約23億人口,佔全球人口的30%;GDP總和超過25萬億美元,所包括的區域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在疫情肆虐、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國際貿易投資萎縮、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加劇的特殊背景下,各方能夠就RCEP達成共識,宣告了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將有力提振各方對經濟增長的信心。

今天這篇文章,梳理了RCEP的淵源與歷程,RCEP內容框架的要點解讀,以及RCEP籤署的意義。以下,Enjoy:

1

歷經八年,RCEP一路如何走來?

RCEP由東協於2012年發起,歷經8年談判,特別是今年以來,RCEP各成員方克服新冠疫情帶來的困難,全面完成市場準入談判,完成協定1.4萬多頁法律文本審核工作,最終如期籤署協定。這是東亞經濟一體化建設近20年來最重要的成果。

RCEP協定由東協10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6個對話夥伴國參加,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一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

圖片來自人民日報

談判於2012年11月正式啟動,涉及中小企業、投資、經濟技術合作、貨物和服務貿易等十多個領域。

7年間,經過3次領導人會議、19次部長級會議,28輪正式談判;

2019年11月4日,第三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領導人會議發表聯合聲明,宣布15個成員國結束全部文本談判及實質上所有市場準入談判,將啟動法律文本審核工作,印度因「有重要問題尚未得到解決」而暫時沒有加入協定。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具有經濟體量大、包容性強等特點。

截至2018年的統計數據,協定15個成員國將涵蓋全球約23億人口,佔全球人口的30%;GDP總和超過25萬億美元,所包括的區域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該協定的初衷旨在形成區域內統一的規則體系,降低經營成本,減少經營的不確定風險。根據域內比較優勢形成供應鏈和價值鏈,加速商品流動、技術流動、服務流動、資本流動,形成「貿易創造」效應。域內企業均可參與原產地的價值積累,對促進區域內相互貿易投資大有裨益。

2

RCEP內容框架包含了什麼?

與全球正在運行的其他自由貿易協定相比,《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是一個新型的自貿協定,擁有更大的包容性。該協定不僅涵蓋貨物貿易、爭端解決、服務貿易、投資等議題,也涉及到智慧財產權、數字貿易、金融、電信等新議題。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總體看,RCEP不僅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貿協定,而且是一個全面、現代、高質量和互惠的自貿協定。

圖片來自人民日報

▌RCEP在市場開放方面達成哪些重要共識?

貨物貿易方面。15方之間採用雙邊兩兩齣價的方式對貨物貿易自由化作出安排,協定生效後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且主要是立刻降稅到零和10年內降稅到零,使RCEP自貿區有望在較短時間兌現所有貨物貿易自由化承諾。可以預見,隨著原產地規則、海關程序、檢驗檢疫、技術標準等統一規則落地,取消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效應的疊加將逐步釋放RCEP的貿易創造效應,顯著降低區域內貿易成本和產品價格,提升本地區產品競爭力,惠及各方企業和消費者。

服務貿易方面。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印尼等7個成員採用負面清單方式承諾,我國等其餘8個成員採用正面清單承諾,並將於協定生效後6年內轉化為負面清單。就開放水平而言,15方均作出了高於各自「10+1」自貿協定水平的開放承諾。中方服務貿易開放承諾達到了已有自貿協定的最高水平,承諾服務部門數量在我入世承諾約100個部門的基礎上,新增了研發、管理諮詢、製造業相關服務、空運等22個部門,並提高了金融、法律、建築、海運等37個部門的承諾水平。其他成員在中方重點關注的建築、醫療、房地產、金融、運輸等服務部門都作出了高水平的開放承諾。

投資方面。15方均採用負面清單方式對製造業、農業、林業、漁業、採礦業5個非服務業領域投資作出較高水平開放承諾,大大提高了各方政策透明度。中方投資負面清單反映了國內改革最新進展,這也是我國首次在自貿協定項下以負面清單形式對投資領域進行承諾,對完善國內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外商投資管理制度,鎖定國內壓縮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改革成果,實現擴大外商投資市場準入具有重要意義。

自然人移動方面。各方承諾對於區域內各國的投資者、公司內部流動人員、合同服務提供者、隨行配偶及家屬等各類商業人員,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獲得一定居留期限,享受籤證便利,開展各種貿易投資活動。與以往協定相比,RCEP將承諾適用範圍擴展至服務提供者以外的投資者、隨行配偶及家屬等協定下所有可能跨境流動的自然人類別,總體水平均基本超過各成員在現有自貿協定締約實踐中的承諾水平。

▌RCEP在對標國際高標準自貿規則上有哪些內容?

RCEP拓展了原有「10+1」自貿協定的規則涵蓋領域,既對標國際高水平自貿規則,納入了智慧財產權、電子商務、競爭、政府採購等議題,又在中小企業、經濟技術合作等領域作出加強合作等規定。

電子商務領域,RCEP除規定了電子認證和籤名、在線消費者保護、在線個人信息保護、網絡安全、跨境電子方式信息傳輸等條款,我國還首次在符合我國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在自貿協定中納入數據流動、信息存儲等規定。貿易救濟領域,在世貿規則基礎上,RCEP對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作出詳細規定,並首次在自貿協定中納入「禁止歸零」條款;同時借鑑國際高標準規則,以「最佳實踐」清單方式顯著提高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的技術水平和透明度。競爭領域,RCEP在促進反壟斷、消費者保護等領域達到較高水平。政府採購領域,各方就積極開展政府採購信息交流和合作、提供技術援助、加強能力建設達成共識。合作領域,突出了RCEP各國藉助自貿協定平臺,加強對中小企業和經濟技術合作的支持和投入,使RCEP協定各項內容能更好惠及中小企業和發展中經濟體。

▌RCEP在原產地規則方面達成哪些重要共識?

在原產地規則方面,RCEP在本地區使用區域累積原則,使得產品原產地價值成分可在15個成員國構成的區域內進行累積,來自RCEP任何一方的價值成分都會被考慮在內,這將顯著提高協定優惠稅率的利用率。例如,根據此前成員間雙邊自貿協定原產地規則不能算作某國原產的某一產品,經過區域價值累積後,將可能被認定為RCEP區域原產,享受RCEP優惠關稅。這將有助於跨國公司更加靈活地進行產業布局,建立更精細更完善的產業鏈分工體系,降低最終產品的生產成本,不僅有助於擴大RCEP成員之間的貿易,還將極大地促進區域供應鏈、價值鏈的深度融合和發展。

同時,相較於以往的「10+1」協定,RCEP進一步豐富了原產地證書的類型,在傳統原產地證書之外,還將允許經核准的出口商聲明以及出口商的自主聲明。標誌著原產地聲明制度將由官方授權的籤證機構籤發模式轉變為企業信用擔保的自主聲明模式,大大地節省政府的行政管理成本和企業的經營成本,進一步提高貨物的通關時效。

▌RCEP在提升區域內貿易便利化水平方面有哪些規定?

RCEP的貿易便利化措施主要包括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措施、衛生和植物衛生措施以及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方面的措施。在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方面,RCEP簡化了海關通關手續,採取預裁定、抵達前處理、信息技術運用等促進海關程序的高效管理手段。在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方面,RCEP推動各方在承認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中減少不必要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並鼓勵各方的標準化機構加強標準、技術法規以及合格評定程序方面的信息交流與合作。這些舉措將大大提高域內貨物貿易便利化水平,降低貿易成本,縮短物流時間,進一步促進形成區域一體化市場。

▌在市場準入承諾之外,RCEP服務貿易方面還有哪些規定?

服務貿易章節除市場開放及相關規則外,還包含了金融服務、電信服務和專業服務三個附件,對金融、電信等領域作出了更全面和高水平的承諾,對專業資質互認作出了合作安排。

金融服務附件代表了我金融領域的最高承諾水平。首次引入了新金融服務、自律組織、金融信息轉移和處理等規則,就金融監管透明度作出了高水平承諾,在預留監管空間維護金融體系穩定、防範金融風險的前提下,為各方金融服務提供者創造了更加公平、開放、穩定和透明的競爭環境。這些規則將不僅有助於我國金融企業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場,還將吸引更多境外金融機構來華經營,為國內金融市場注入活力。

電信附件制定了一套與電信服務貿易相關的規則框架。在現有的「10+1」協定電信附件基礎上,RCEP還包括了監管方法、國際海底電纜系統、網絡元素非捆綁、電桿、管線和管網的接入、國際移動漫遊、技術選擇的靈活性等規則。這將推動區域內信息通信產業的協調發展,帶動區域投資和發展重心向技術前沿領域轉移,促進區域內產業創新融合,帶動產業鏈價值鏈的提升和重構。

專業服務附件對RCEP成員就專業資質問題開展交流作出了一系列安排。主要包括加強有關承認專業資格機構之間的對話,鼓勵各方就共同關心的專業服務的資質、許可或註冊進行磋商,鼓勵各方在教育、考試、經驗、行為和道德規範、專業發展及再認證、執業範圍、消費者保護等領域制定互相接受的專業標準和準則。

▌除了投資自由化規定外,RCEP投資章節還有哪些規定?

RCEP投資章規則主要包括四方面內容,除了投資自由化外相關規則外,還包括投資保護、投資促進和投資便利化措施。具體而言,該章包含了公平公正待遇、徵收、外匯轉移、損失補償等投資保護條款,以及爭端預防和外商投訴的協調解決等投資便利化條款。

各方還約定在RCEP協定生效後的兩年內就投資者與國家間投資爭端解決機制進行討論。RCEP投資章節是對多個「10+1」投資協定的全面整合和提升,將為本地區投資者創造一個更加穩定、開放、透明和便利的投資環境。

3

RCEP的籤署意味著什麼?

(一)為全球經濟注入強心劑

RCEP對疫情打擊下萎靡不振的世界經濟來說,是一劑「強心針」。多年來,亞太地區一直是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RCEP的實施,將進一步提升亞太地區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進而促進亞太和全球經濟發展。

近年來全球經濟重心已從大西洋轉移到太平洋,RCEP實施將使生產要素和資源進一步流向太平洋區域,更好帶動世界經濟振興。

更重要的是,在疫情導致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速升溫之際,RCEP15個成員國堅持推進談判,最終籤署協定,無疑是以實實在在的行動支持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這對世界經濟來說意義更為重大。

(二)重構區域價值鏈,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

中國經濟也將從RCEP籤署中獲得顯著利好。目前,東協已超過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RCEP籤署將進一步擴大中國與東協貿易規模,推動中國外貿穩中向好。同時,中國與東協在彼此經貿格局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將進一步提升。

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中的優勢地位也將得到鞏固。RCEP籤署後,中國與東協將加快形成擴大版的「世界工廠」,也就是「中國+東協」世界工廠,產業鏈供應鏈集聚效應將進一步放大。在此情況下,試圖將產業鏈供應鏈與中國「脫鉤」的想法將越來越失去實際價值和可操作性。

與格外強調規則制定的其他自由貿易協定不同,RCEP更為關注貿易能力建設和地區發展潛力,通過大幅度的貿易投資便利化、能力建設、經濟技術合作等措施,RCEP大幅改善外部貿易環境,這將對中國的對外貿易活動和國內經濟產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在全球貿易秩序正經歷重構之際,RCEP對於中國在區域價值鏈上的地位產生重大影響。RCEP有助於進一步推動亞洲區域內的貨物、資本和人員的自由流動。近十年來,RCEP的成員方全球價值鏈參與度在不斷提升,顯示出強大的生產與交易能力。

通過相互開放包括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市場準入,RCEP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中國與亞洲國家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特別是將為中國出口和對外投資發揮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

當前,RCEP成員經濟體是中國進出口貿易和對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地。在貿易方面,2018年中國對RCEP區域內成員方的總貿易額超過1.3萬億美元,佔全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的28.3%。

其中,中國向RCEP區域出口6200億美元,進口額則達到7600億美元,貿易逆差規模達到1400億美元。RCEP的生效將進一步擴大中國對RCEP成員國的進出口,大幅提高亞洲區域國家的福利。在投資方面,2018年中國對RCEP區域的投資達到160億美元,佔全年對外總投資額的9%。

隨著RCEP的達成和實施,這一比重有望迅速提升至14%。研究結果表明,當RCEP在除了農業部門以外的所有部門實現貿易自由化時,中國的實際GDP增長率將提高0.22個百分點,出口增長率將提高11.44%,進口增長率則提高17.12%。如果將農業部門全面開放,中國的出口增長率與進口增長率將分別提高12.77%和18.88%,社會總福利增長幅度達到6.73億美元。如果考慮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合作,實際GDP增長率可提高4.84個百分點,社會總福利提高553.7億美元。RCEP有助於改善中國的外部貿易環境,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

(三)RCEP可以有效應對來自CPTPP的負面影響

作為2019年開始生效的亞太區域內另一個巨型自由貿易協定,CPTPP不僅包括了加拿大、墨西哥、智利、秘魯等域外國家,也涵蓋了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越南等亞洲經濟體。由於CPTPP採取高標準貿易規則,設置了較高的加入門檻,CPTPP使得包括中國在內的區域內未加入的經濟體,遭受了CPTPP引發的排他性貿易轉移的負面影響。

由於CPTPP的排他性和貿易轉移效應的影響,中國的國際經濟利益受到了侵蝕。RCEP的達成有望再次通過包容性的制度彌合碎片化的地區架構,防止CPTPP對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制度性分割。相關研究顯示,CPTPP將導致參與協定的部分亞洲國家產品擠佔中國出口市場份額,但RCEP為中國帶來的經濟收益可以抵消這些損失。

根據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模型預測,CPTPP將使中國的GDP下降0.04%,福利水平減少100億美元;貨物貿易出口額下降0.2%,減少90億美元。如果CPTPP擴容,將印尼、菲律賓、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吸納為成員,將使中國GDP下降0.2%,社會總福利水平減少530億美元;貨物貿易出口額下降0.9%,減少440億美元,對中國的負面影響將成倍增長。

但當RCEP生效,中國能夠實現對CPTPP戰略對衝,大幅降低貿易轉移帶來的損失,甚至在電子等產業領域獲得較為明顯的經濟收益,而且RCEP的成員方範圍越大,獲得的總體收益就會越顯著。

(四)創造更多就業,讓各國國民的福祉顯著提高

在後疫情時代,RCEP將極大地提升域內經濟合作水平,從而為亞太地區經濟復甦注入動力。對增強各國疫後經濟恢復、促進長期繁榮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貿易自由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將為區域經貿繁榮帶來更大促進。

RCEP覆蓋全球最有增長潛力的兩個大市場,一個是14億人口的中國市場,另一個是6億多人口的東協市場。同時,這15個經濟體,作為亞太地區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全球增長的重要動力源。

協定一旦開始實施,由於較大幅度地取消了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以及投資壁壘,會使區域內部的相互貿易需求快速增長,這是貿易創造效應。同時,也會部分將同域外夥伴的貿易轉移為域內貿易,這是貿易的轉移效應。在投資方面,協定也會帶來新增的投資創造效應。因此,RCEP將拉動整個地區的GDP增長,創造更多的就業,讓各國國民的福祉得到顯著提高。

(五)超九成商品或納入零關稅範圍

協定的優惠成果直接惠及消費者和行業企業,將為豐富消費市場選擇、降低企業貿易成本發揮重要作用。

據了解,RCEP談判是在之前「10+3」合作基礎之上,進一步將範圍擴大到「10+5」。此前,中國已經與東協十國組建了自由貿易區,中國-東協自貿區零關稅已經覆蓋了雙方90%以上的稅目產品。

RCEP談判無疑會在降低關稅壁壘上邁出更大步伐,未來不排除95%甚至更多稅目產品被納入零關稅範圍。市場空間也會更大。成員國從13個拓展至15個,對於外貿企業而言是一次重大政策利好。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與東協貿易額達4818.1億美元,同比增長5%,東協歷史性地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對東協投資同比增長76.6%。

此外,協議的達成還有助於構建本區域內的供應鏈和價值鏈,有助於本地區內根據比較優勢形成供應鏈和價值鏈,對本區域內的商品流動、技術流動、服務流動、資本流動,包括人員跨境流動都會有非常大的好處,形成「貿易創造」效應。

因此,RCEP籤署後,如果九成以上的產品逐漸零關稅,也將極大促進包括中國在內的十幾個成員的經濟活力。

對民眾和企業來說,RCEP達成也將帶來不少實惠。例如,RCEP貨物貿易零關稅產品數整體上超過90%,意味著該協定實施後,中國消費者將能夠以更便宜的價格享受國外優質商品,企業購買進口原材料、設備的成本也更低,有利於提振投資。

相關焦點

  • rcep是什麼意思?rcep有什麼好處?
    RCEP15個成員國家國家覆蓋約22.7億人口,佔全球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2019年,區域內GDP規模合計達25.6萬億美元,佔全球經濟總量的29.3%,貿易額也達到了10.4萬億美元,佔全球貿易總額的27.4%。
  • GDP超25萬億美元!剛剛,中國加入全球最大自貿區,涵蓋全球30%人口...
    中方表示,今天我們15國領導人共同見證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籤署,作為世界上參與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這不僅僅是東亞區域合作極具標誌性意義的成果,更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必將為促進地區的發展繁榮增添新動能,為世界經濟實現恢復性增長貢獻新力量。
  • RCEP各國GDP和人口的比重各佔多少?它對國際貿易有何意義
    RCEP是英文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的首字母縮寫,直譯意思就是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夥伴,這個區域目前就是東南亞10國、東亞3國和大洋洲2國,一共涉及15個國家,從地圖上看,就是從亞洲東部的中國從北一直往南到大洋洲的紐西蘭這個區域,這個合作協議的籤訂也意味著全球最大的自貿區誕生了。
  • 我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 2019年中國GDP總量世界排名
    2019年國民經濟數據昨日出爐,我國GDP總量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平均匯率折算,人均GDP達10276美元,跨上1萬美元臺階。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這表明我國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經濟發展的質量在穩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 中國大陸人口突破14億!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意味著什麼?
    國家統計局公布,經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99.0865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首次站上1萬美元的新臺階。這個數字突破不僅有數學意義,實質意義也很大。中國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元、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意味著什麼?全世界「萬元戶」增加了一倍多,世界經濟增長引擎動力強勁。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此前,全球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經濟體總人口近15億。
  • GDP超過2萬億美元的國家有幾個?這幾國或成世界經濟五極
    2019年世界GDP超過2萬億美元的國家有幾個呢?只有8個,分別是是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印度、英國、法國和義大利,從區域的角度看,美國在北美;中國和日本在東亞;德國、英國、法國和義大利在西歐;印度在南亞。
  • 人口突破14億!2019年,中國GDP達14萬億美元,與美國相比如何?
    摘要: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19年中國大陸人口突破14億,人均GDP破1萬億美元。2019年全年中國GDP總量又是多少?與美國相比如何?|2019年中國大陸總人口破14億【中油網】訊: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截止到2019年底,中國大陸總人口數量為14005萬人,這比上一年的年末增加了467萬人。
  • 什麼是RCEP?RCEP對A股的影響有哪些?
    11月15日,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通過視頻方式舉行。會上,在15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下,各國貿易部長籤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這標誌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
  • 亞洲四小虎GDP出爐:印尼GDP超萬億美元,泰國、菲律賓和馬來呢?
    印尼2018年GDP總量超過1萬億美元,達到了10427億美元,全年實際增速達到了5.2%。截至目前,印尼總人口達到了2.6億,按照這個總人口和GDP總量來計算,人均GDP超過了4000美元,同期中國人均GDP為0.97萬美元,是印尼的2倍多。印尼是東南亞第一人口大國,也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市場潛力巨大。
  • 2019年,歐盟27國GDP已比美國少5.85萬億美元,那與中國差距呢?
    歐盟GDP與美國的差距進一步擴大按照歐盟統計局公開的信息,包括英國在內的歐盟28國在2019年的經濟同比實際增長1.5%,完成的名義GDP折合美元為18.41萬億美元,與美國21.43萬億美元相比,差距為3.02萬億美元。
  • 拜登1.9萬億美元的「美國拯救計劃」對市場意味著什麼?
    拜登1.9萬億美元的「美國拯救計劃」對市場意味著什麼?01發生了什麼?北京時間周五(1月15日)凌晨,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在演講中宣布了大規模刺激方案「美國拯救計劃」(American Rescue Plan)細節,該方案總規模達1.9萬億美元。
  • 美國人口只有3.3億,消費力卻超中國「10萬億」?
    我國是擁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目前全世界人口排名第一,雖然我國現在的GDP高居世界第二,但是還沒有到達發達國家的水平,消費能力也沒有達到領先的水平。最近就有數據顯示,美國的人口只有3.3億,但是消費水平卻超過中國10萬億,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難道是因為美國是發達國家,所以美國人都比中國人「有錢」?未必。
  • ...中國大陸總人口突破14億人!我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為什麼這事...
    國家統計局公布,經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99.0865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首次站上1萬美元的新臺階。這個數字突破不僅有數學意義,實質意義也很大。圖片來源:攝圖網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1月11日曾表示,這一經濟規模的提升,不僅意味著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更加殷實,更是人類歷史上的重大進步。寧吉喆說,根據世界銀行2018年數據,目前人均GDP在1萬美元以上的國家,人口總規模約16億人。
  • RCEP撬動全球貿易新格局 佔全球人口的30%
    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籤署。從2018年統計數據來看,相較其他自貿協定,RCEP作為新型自貿協定,覆蓋15個成員國約23億人口,佔全球人口的30%,GDP總和超過25萬億美元。
  • 印度最自信的邦:人口是廣東2倍,計劃5年內GDP突破萬億美元
    我國的人口第一大省,目前是廣東省。廣東省的總面積為17.9萬平方千米,人口為1.15億人。廣東省之所以成為我國人口第一大省,是因為廣東是我國目前經濟最為發達的省份,吸引了無數人在這裡落戶。
  • 由19.26萬億美元,降至18.41萬億,近些年歐盟GDP為什麼縮減呢?
    南生注意到(就是小編我),歐盟成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GDP都是不斷攀升的,並在2008年達到了高峰——高達19.26萬億美元。當時,美國的GDP約為14.71萬億美元,按單個國家計算仍是全球最高的,但與歐盟相比,差距還是不小的。
  • 2100年,世界人口88億,23國人口減半,中國多少人?美、印呢?
    小強財藝導讀:7月15日BBC報導,美國一項最新權威研究表明,全球生育率正面臨大面積下滑趨勢,到21世紀末,幾乎每個國家的人口都會減少,23國人口恐減半。據國際醫學權威期刊《柳葉刀》最新刊登的文章稱,2100年全球人口大約為88億,預計到2064年會出現一個峰值97億。從國家層面來看,減半的23國中,包括中國嗎?
  • 我國「最有潛力」的城市:GDP近2萬億,人口超三千萬碾壓北上廣深
    很多人以為是深圳,其實不然,中國最具潛力城市:GDP快2萬億美元,人口超3千萬北上廣深!這個城市重慶,在重慶巴和該簡稱,別稱山城,東巴該渝都都城,橋東京都,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巨大的城市,世界溫泉城市,長江上遊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政治、文化、科學技術、教育、藝術等的中心,國務院定位的國際大都市,2019年重慶常住人口3075.16萬人,地區生產總值19500.27億元。
  • 前二季度臺灣GDP2.15萬億元,人均GDP9.1萬元,在國內排名第幾?
    今年上半年,臺灣地區完成名義GDP92007.93億新臺幣,折合2.15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3062.81億美元,GDP增速同比增長0.41%。截至2019年,臺灣常住人口為2360萬人。按照此人口計算,上半年臺灣人均GDP約為9.1萬元。
  • 全球gdp排名2019 全球GDP前20強具體榜單排名一覽
    2019年前三季度GDP總量最高的依然還是美國,GDP總量達到了15.91萬億美元,穩穩暫居第一。中國同樣也高居第二,但是經濟增速在20強當中卻是最高的,同比實際增長6.2%,突破十萬億大關,GDP總量為10.18萬億美元。排名第三的是來我們的亞洲鄰國日本,第四名為德國。由於德國經濟增長較為緩慢,與日本之間逐漸拉開了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