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最初,看一看「任性」的愛滋病病毒

2020-12-02 健康界

愛滋病在這個星球出現的最早記錄,是在1981年6月6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在當天通報了全球首個愛滋病毒感染案例。從此,人類就展開了和這個頭號病毒抗爭的漫長歷史。多數學者認為,愛滋病毒是20世紀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蔓延開來。 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統計1,從1981年首次發現愛滋病病例到2011年6月底,全球已經有約6400萬人感染愛滋病毒,每天平均有7000宗新病例。

2014年12月1日是第27個「世界愛滋病日」。在此,我們不妨再重新審視一下這個令人頭痛的頑固病毒:HIV。

愛滋病病毒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通常也俗稱為"愛滋病病毒"或"愛滋病毒"。普遍認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導致愛滋病,愛滋病是後天性細胞免疫功能出現缺陷而導致嚴重隨機感染及/或繼發腫瘤並致命的一種疾病。

引起愛滋病的病原體--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屬於RNA病毒,通過逆轉錄酶,將其RNA轉錄為DNA。多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00-120nm。

HIV屬於慢病毒屬,是一種潛伏期極長的逆轉錄病毒。分為兩型:HIV-1與HIV-2。多數國家的HIV感染是由HIV-1造成的,並且感染HIV-1後超過90%的患者會在10-12年內發病成為愛滋病;HIV-2主要分布在西部非洲,其感染往往沒有相關的病症。

同時,HIV是一種嗜T細胞和嗜神經細胞病毒,侵入人體後選擇性地攻擊T輔助細胞、腦組織細胞、脊髓細胞和周圍神經細胞。當HIV在Th內大量繁殖生長,使Th大量破壞時,則發生細胞免疫缺陷,自身穩定和免疫監視功能喪失,不僅可發生一系列原蟲、蠕蟲、真菌、細菌和病毒等條件性病原體感染,還可發生少見的惡性腫瘤,最終導致死亡。

HIV的命名軼事

1983年,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專門研究逆轉錄病毒與癌症關係的法國病毒學家呂克·蒙塔尼及其研究組首次從一位罹患晚期卡波西氏肉瘤的年輕男同性戀愛滋病人(首字縮寫LAI)的血液及淋巴結樣品中,分離到一種的新的反轉錄病毒;他們發現這種病毒不同於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 cell Leukemia Virus, HTLV),而是一種慢病毒,並將之命名為"免疫缺陷相關病毒"(Immune Deficiency-Associated Virus, IDAV)。蒙塔尼埃當時的合作者,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美國生物醫學科學家羅伯特·加羅(Robert Gallo)及屬下也從一些細胞株系中分離到新病毒,並將之命名為"IIIB/H9型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 cell Leukemia Virus-IIIB/H9, HTLV-IIIB/H9);1984年,加羅小組首次於在《科學》期刊發表論文,論證了這種新病毒與愛滋病的病原關係。

隨後加羅前往法國,提供HTLV-IIIB/H9以與蒙塔尼埃的IDAV (LAI)比較,結果兩株病毒是完全一樣的。本來雙方約定共同舉行新聞發布會,但已經知情的美國健康與人類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DHHS)部長瑪格理特·海克勒(Margaret Heckler)緊急電召加羅回國,單方面舉行了新聞發布會。DHHS指示加羅儘速開發在血液中檢測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技術並申請專利,以方便美國的製藥公司在全球銷售這一技術,加羅使用了這種HTLV-IIIB/H9病毒。法美兩國以及雙方的科學家為此有若干年的爭議與官司,一直無解;持續到1991年,雙方才達成某些程度的諒解。

1986年,該病毒的名稱被統一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以更明確的反映出病毒導致免疫缺陷而不是導致癌症的性質。

傳播途徑

愛滋病病毒存在於病人的精液、血液、脊髓液、唾液、眼淚、尿液、乳汁和陰道滲出物、分泌物中。愛滋病毒在人體有傷口時易於侵入,但不會由空氣、飲食、昆蟲叮咬傳播,也沒有發現經握手、公共物品、公共廁所、公共旅遊傳播。

愛滋病傳染途徑主要有三條: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

(1)性接觸傳播:包括同性及異性之間的性接觸。肛交、口交有著更大的傳染危險。

(2)血液傳播:包括:①輸入汙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製品;②靜脈藥癮者共用受HIV汙染的、未消毒的針頭及注射器;③共用其他醫療器械或生活用具(如與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經破損處傳染,但罕見。④注射器和針頭消毒不徹底或不消毒,特別是兒童預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針一管危險更大;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術器械、針刺治療用針消毒不嚴密或不消毒;理髮、美容(如紋眉、穿耳)、紋身等的刀具、針具、浴室的修腳刀不消毒;和他人共用刮臉刀、剃鬚刀、或共用牙刷;輸用未經愛滋病病毒抗體檢查的供血者的血或血液製品,以及類似情況下的輸骨髓和器官移值;救護流血的傷員時,救護者本身破損的皮膚接觸傷員的血液。

(3)母嬰傳播:也稱圍產期傳播,即感染了HIV的母親在產前、分娩過程中及產後不久將HIV傳染給了胎兒或嬰兒。可通過胎盤,或分娩時通過產道,也可通過哺乳傳染。

HIV是透過體液交換來傳播的,特別是精液和血液。最常見的傳染途徑是:進行陰道或肛門性交,共用沾汙了的針筒,受病毒感染的母親傳播給嬰兒。另外,亦有越來越多個案顯示,感染了病毒的母親可經餵母乳而把病毒傳給嬰兒。

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病程的一些時期,特別是早期及末期,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顆粒會存在於含有免疫細胞、血漿、淋巴液或組織液的某些體液中,如血液、精液、陰道分泌液、乳汁、唾液或傷口分泌液;另一方面,病毒在體外環境中極不穩定。因此,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不安全的性接觸、靜脈注射、輸血、分娩、哺乳等;而通常的工作、學習、社交、或家庭接觸,比如完整皮膚間的接觸、共用坐便器、接觸汗液等,不會傳播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與唾液或淚液的通常接觸(如社交吻禮或短暫接吻)未有導致傳播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報告;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說已感染病毒的母親,可將病毒透過先嚼過的食物(唾液內含血液)傳給孩子。

治療與預防

愛滋病病毒難以對付的原因:第一,愛滋病病毒是一種RNA病毒,會使用逆轉錄酶把RNA整合到細胞的DNA中。在此之間,有大量突變的機會,病毒很快會對療法產生抵抗力。第二,通常認為的愛滋病病毒是T細胞殺手的想法是不正確的。如果愛滋病病毒是殺手病毒的話,它很快就會死亡,因為沒有更多的時間感染新的感染者。通常,愛滋病病毒都會在人體存活數年,在病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透過性行為或血液交換進行傳播。愛滋病病毒甚至在藥物殺死了血液中所有的細胞後仍能倖存。它把自己整合在寄主細胞的DNA中,保持數年的休眠狀態,免疫系統不會對其作出反應,它只是DNA片段。當細胞分裂和複製的時候,病毒被一起複製。數年後,病毒會變得活躍起來,奪取對細胞的控制和開始複製。

HIV對熱敏感,在56℃時30分鐘可被殺死;對各種消毒劑敏感,如乙醇、漂白粉、0.2-0.5%次氯酸鈉、甲醛溶液等均對其有良好的滅活作用。

儘管愛滋病目前還沒有能徹底治癒的藥物和方法,但完全可以預防和進行抗病毒治療加以控制。愛滋病抗病毒治療能極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命,能有效地控制病毒在體內的複製,使之達到測不到的水平,使患者的傳播風險大大降低,並能降低患者機會性感染的機率,使患者能夠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和學習,並能使患者享有與正常人一樣的壽命,感染者可以到所在地疾控中心或定點醫院積極治療。

如果不進行治療,根據HIV不同亞型,感染愛滋病毒後的的淨存活時間平均為9至11年,而診斷為AIDS之後,如果在資源受限導致無法治療的情況下,根據不同的研究表明,平均存活時間在6至19個月之間。而在醫療資源充足的地區,用高效抗逆轉錄藥物(HAART)的作為有效治療手段治療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可以讓死亡率減少80%,並能將新診斷出的HIV感染者的壽命延長最少30年。

樹立健康積極的戀愛、婚姻、家庭及性觀念是預防和控制愛滋病的治本之路;正確使用保險套不僅能避孕,還能減少感染愛滋病、性病的危險;不共用注射器、使用清潔注射器或消毒過的注射器,可以有效地減少吸毒傳播愛滋病的危害;與注射毒品的人性交容易感染愛滋病;避免不必要的輸血和注射,使用經愛滋病病毒抗體檢測的血液和血液製品。

1. 《愛滋30周年倡及早治療》,香港蘋果日報,2011年6月5日。

相關焦點

  • 愛滋病病毒,最初只寄生在非洲黑猩猩身上,後來如何傳染到人類?
    之所以愛滋會和「性」扯上關係,是因為愛滋本身是由病毒感染引發的疾病,該病毒就是「HIV」,而其傳播渠道之一就是「性」。除此外,愛滋病毒還可通過血液、母嬰等渠道傳播。最可怕的是,目前愛滋病對我國青少年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愛滋病真正可怕之處,並不是單純的感染了病毒,而是在愛滋病爆發後,會導致患者免疫系統被破壞,一旦免疫系統徹底失效,那各種疾病也會洶湧而來。從科學角度來看,HIV感染者需要經過數年,甚至是長達十年或更久之後,才會發展成為愛滋病。
  • 科學家「看」到愛滋病病毒如何在細胞間傳播
    新華社柏林10月5日電(記者張毅榮)一個國際科研團隊近日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藉助超高解析度的螢光顯微鏡,成功「看」到了愛滋病病毒如何在細胞間傳播,以及這一過程所需的分子物質。這為抗艾藥物研發提供了新思路。愛滋病病毒感染細胞後,會在細胞質膜處組裝病毒顆粒。
  • 愛滋病病毒可在黑猩猩和人類之間傳播—新聞—科學網
    最新研究顯示,「猿猴免疫缺損病毒(SIV)」被稱為「愛滋病毒的祖先」,可在人類和黑猩猩之間跨物種傳播,很可能是人類感染愛滋病的最初源頭
  • 激活隱藏的愛滋病病毒
    發表於本周《自然》的動物研究顯示,兩種逆轉愛滋病病毒潛伏的方法或能提高清除該病毒的機率。 目前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無法徹底清除愛滋病病毒(HIV)感染,因為這種病毒會在細胞中以潛伏的方式「躲避」免疫系統。
  • 愛滋病病毒將無法「潛伏」
    原標題:愛滋病病毒將無法「潛伏」 今日視點   愛滋病病毒原位分析技術再次取得突破。美國科學家在上周召開的國際愛滋病會議上,展示了他們開發的全新檢測技術及檢測結果,這個被稱為「分子顯微鏡」的探針能夠準確檢測到愛滋病病毒在細胞內外的隱藏之地。
  • 愛滋病病毒傳播的條件是什麼?
    今天接到一個電話,來諮詢愛滋病的感染途徑,就是說在什麼這種情況下會感染愛滋病,今天我們來講一下愛滋病感染的條件。愛滋病病毒的傳播是需要一定條件的,病毒必須通過排出、存活且足量、有直接進入機體的傳播途徑才能傳播,否則不會傳播。條件一:排出。
  • 愛滋病病毒感染早期有什麼症狀 感染愛滋病病毒後多長時間發病
    感染愛滋病病毒後多長時間發病通常,感染愛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經過7~10年的潛伏期,直 到機體免疫系統遭到嚴重破壞,抵抗不了各種細菌和病毒的侵襲,才會出現各種機會性感染的症狀,發展為愛滋病患者。在此之前,他們看上去與健康人一樣,可以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 【世界愛滋病日】愛滋病--世界第五大恐怖病毒
    點擊查看 愛滋病,是一種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簡稱HIV)的反轉錄病毒感染後,因免疫系統受到破壞,逐漸成為許多伺機性疾病的攻擊目標,促成多種臨床症狀,統稱為症候群。
  • 吳尊友:新冠病毒最初的分布可能在全球多個地方
    會上,針對新冠病毒的溯源問題,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越來越多的數據顯示,新冠病毒最初的分布可能在全球多個地方。吳尊友表示,確定病毒的來源是一項複雜的工作。回顧過去幾十年有多種新發傳染病的發生,像愛滋病、非典、中東呼吸症候群,在這些病毒的溯源過程也都顯示出了極端的困難。
  • 愛滋病病毒比新冠病毒更狡猾!關於愛滋病,這些知識你需要了解
    3800萬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中,仍有1260萬人無法獲得拯救生命的治療。另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9年,近32萬名青少年兒童感染愛滋病病毒,11萬名青少年兒童死於愛滋病。大約每100秒就有一名20歲以下孩子感染愛滋病病毒。在中國,儘管整體疫情持續處於低流行水平,但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 愛滋病病毒起源地原來是金夏沙
    據新華社電一個國際研究小組2日說,如今在全世界流行的愛滋病病毒「幾乎可以肯定」起源於大約100年前的中非最大城市、而今剛果(金)的首都金夏沙。為了幫助闡釋愛滋病傳播的早期歷史,歐美多個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美國一個愛滋病病毒基因序列資料庫的數據,重建愛滋病病毒-1型M組的遺傳歷史。
  • ...愛滋病|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聯合國|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愛滋病...
    聯合國新聞1月11日消息,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呼籲各國採取更多措施解決汙名化問題;並強調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從現在到2030年,可能會導致額外44萬例愛滋病相關死亡。愛滋病規劃署表示,自40年前首例愛滋病病例出現以來,對愛滋病毒攜帶者的歧視「繼續在延緩或完全阻礙著結束這一流行病的進展」。
  • 「12.1世界愛滋病日」關於愛滋病病毒檢測的六大問題
    要儘早進行檢測下面這「5W+1H」解答您對愛滋病病毒檢測的全部疑惑2.愛滋病病毒檢測的六大問題What什麼是愛滋病自願諮詢檢測?不少高危人群諱疾忌醫,不願主動去做愛滋病病毒抗體檢測。其實,如果能及早發現病情,接受正規的治療,就能有效抑制愛滋病病毒的繁殖,改善感染者的生活質量,讓他們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關鍵在一個 「早」字!所以,有發生愛滋病高危行為的朋友,一定要及時到愛滋病自願諮詢檢測機構做愛滋病病毒的篩查。
  • 【2020世界愛滋病日】獨家對話|「我感染愛滋病病毒這一年」
    2020年世界愛滋病日,多彩貴州網記者走訪了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愛滋病防治工作人員、國內首位愛滋病就業歧視案勝訴律師等,記錄他們的現實生活和工作,以展示貴州愛滋病防治一線的情況。我們希望通過他們的故事,讓大眾正確認識愛滋病,並積極參與到愛滋病防治工作中。  小樂生病了。
  • 中國抗擊愛滋病的第一人,走了……|愛滋病|曾毅|上海醫學院|國民黨...
    被捕學生 | 圖片來源: 青春讚歌——上海醫學院革命運動回憶錄.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內部資料.準印證(2004)第141號原本國民黨在5月21日準備將被捕人員全員槍斃,後因部分警員起義,他們僥倖逃脫,回到學校繼續完成學業。雖然經歷了苦難和失去生命的風險,曾毅仍然不放棄愛國運動。在抗美援朝前夕,他還動員師生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 甘肅強制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告知性伴侶 引發爭議-愛滋病病毒感染者...
    東方網12月2日消息: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在確診後是否必須要將感染狀況告訴與其有性關係者?日前,甘肅省衛生廳出臺了一項規定,要求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必須履行此項告知義務。  近日,北京愛知行研究所主辦「愛滋病檢測、夥伴告知及傳播愛滋病刑事犯罪化研討會」,專門對《甘肅省愛滋病檢測陽性結果告知規範(試行)》進行了探討。
  • 鐵路與愛滋病病毒的早期傳播史
    最近,由比利時魯汶大學的菲利普·勒米和牛津大學的奧利弗·皮布斯所帶領的科研團隊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表明,鐵路在愛滋病病毒的早期傳播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皮布斯博士和勒米博士對愛滋病的傳染源進行了研究,愛滋病的主要傳染源是原本由黑猩猩攜帶的HIV-1病毒。然而HIV-1病毒擁有多個變種,許多變種都是罕見的,只有M組病毒演變成了大規模傳染病。因此,兩名研究者想弄清楚原因。
  • 【張文宏稱愛滋病病毒比新冠病毒更狡猾】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
    【張文宏稱愛滋病病毒比新冠病毒更狡猾】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愛滋病病毒和新冠病毒相比,哪個更狡猾?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說:「愛滋病病毒會直接鑽到我們的免疫細胞裡,不僅如此,愛滋病病毒還能把自己的模板,整合到T細胞的基因裡,那就意味著患者除了自殺以外,沒有第二種辦法。
  • 《柳葉刀》:確認了,又有愛滋病患者被治癒,體內病毒已清零!
    最近,英國雜誌《自然》發布了一篇令人振奮的報導:當地時間5號,被稱為「倫敦病人」的一位愛滋病患者在接受了幹細胞移植治療後,經過18個月,沒有被檢測到愛滋病病毒。換言之,幹細胞移植療法成為愛滋病治療研究史上一個重要轉折。
  • 「2020世界愛滋病日」獨家對話|「我感染愛滋病病毒這一年」
    2020年世界愛滋病日,多彩貴州網記者走訪了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愛滋病防治工作人員、國內首位愛滋病就業歧視案勝訴律師等,記錄他們的現實生活和工作,以展示貴州愛滋病防治一線的情況。我們希望通過他們的故事,讓大眾正確認識愛滋病,並積極參與到愛滋病防治工作中。小樂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