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諾貝爾獎官方推特發布了一條科普公告,即使到今天,她自1899年至1902年在實驗室中使用的筆記本仍具放射性,並將持續1500年。推特內容中提到,瑪麗·居裡(Marie Curie)於1934年死於再生障礙性貧血,她工作多年,一直暴露在放射線下。
瑪麗·居裡出生于波蘭華沙,畢業於巴黎大學,她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Po)和鐳(Ra),成為世界首位兩獲諾貝爾獎的人。
1918年,她組裝了一批移動式X光機,並培訓了一群婦女使用它們。據估計,這批機器拯救了約90萬人的性命。可以說,多虧了有瑪麗·居裡,現在的人們才能接受X光檢查。
諾獎官網上也說到,居裡夫人的一些書與論文「現在放射性依然太強,需要儲存在鉛盒當中」,不過並沒有看到具體的輻射劑量測量。其他一些地方也提到,如果想要親自翻閱這些歷史資料,不僅需要穿防護服,而且還得籤署免責一份文件……
瑪麗1867年出生于波蘭的華沙,高中畢業後,由於是女性的原因,她不能在任何俄羅斯或波蘭的大學繼續進修,因此她做了幾年的家庭教師。最終,在她的姐姐的經濟支持下移居巴黎,並在巴黎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學。經過四年的努力後,瑪麗於巴黎大學取得物理及數學兩個碩士學位。在那裡,她成為了該校第一名女性講師。
瑪麗在索邦結識了另一名講師,皮埃爾·居裡,就是她後來的丈夫。他們兩個經常在一起進行放射性物質的研究,以瀝青鈾礦石為主,因為這種礦石的總放射性比其所含有的鈾的放射性還要強。1898年,居裡夫婦對這種現象提出了一個邏輯的推斷:瀝青鈾礦石中必定含有某種未知的放射成分,其放射性遠遠大於鈾的放射性。12月26日,居裡夫人公布了這種新物質存在的設想。
諾貝爾獎官方推特截圖
在此之後的幾年中,居裡夫婦不斷地提煉瀝青鈾礦石中的放射成分。經過不懈的努力,他們終於成功地分離出了氯化鐳並發現了兩種新的化學元素:釙(Po)和鐳(Ra)。因為他們在放射性上的發現和研究,居裡夫婦和亨利·貝克勒爾共同獲得了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居裡夫人也因此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
八年之後的1911年,居裡夫人又因為成功分離了鐳元素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出乎意外的是,在居裡夫人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她並沒有為提煉純淨鐳的方法申請專利,而將之公布於眾,這種作法有效的推動了放射化學的發展。
居裡夫人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而且是僅有的兩個在不同的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之一。
鐳能放射出α和γ兩種射線,並生成放射性氣體氡。鐳放出的射線能破壞、殺死細胞和細菌。因此,常用來治療癌症等。此外,鐳鹽與鈹粉的混合製劑,可作中子放射源,用來探測石油資源、巖石組成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居裡夫人倡導用放射學救護傷員,推動了放射學在醫學領域裡的運用。
之後,她曾在1921年赴美國旅遊並為放射學的研究籌款。居裡夫人由於過度接觸放射性物質於1934年7月4日在法國上薩瓦省逝世。在此之後,她的大女兒伊倫·若裡奧-居裡獲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她的小女兒艾芙·居裡在她母親去世之後寫了《居裡夫人傳》。
瑪麗·居裡與皮埃爾·居裡夫婦都對放射性元素研究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不過因為常年與放射性元素打交道同時又缺乏充分防護,他們的健康也因此受損,並讓周圍的物品沾染上了這些放射性實驗材料。瑪麗·居裡66歲時死於再生障礙性貧血,這也是輻射暴露導致的。
在那個時代人們普遍對電離輻射的危險性還缺乏認識,有很多操作現在看來都非常嚇人,比如放射性元素鐳和釷被當做保健成分添加到水、牙膏、巧克力之類的東西裡面,以及還曾經出現過用x射線進行脫毛的服務……
也算是歷史的教訓吧_(:з」∠)_
(來源:海外網 版權屬原作者 謹致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