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12月24日,發表在《科學通報》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廣大的關注,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了一個新的隕石坑,這個隕石坑稱為依蘭隕石坑。這是我國發現的第二個隕石坑,第一個隕石坑實在2009年發現的,稱為岫巖隕石坑。兩個隕石坑發現的時間間隔相差了10年。
有趣的是,迄今為止在全球發現的190個隕石坑中,依蘭隕石坑是唯一的隕石坑冰川遺址。科學家稱,依蘭隕石坑是一個隕石撞擊的遺蹟,它的發現有助於研究該類型的地質構造。
以下是中國科學院對此次事件的介紹。
該隕石坑位於三江平原西部邊緣、小興安嶺餘脈南麓的低山丘陵地帶。依蘭隕石坑展示出一種奇特的地形地貌特徵,坑體南部坑緣發生了方向性的大規模侵蝕和搬運,造成佔總長度約三分之一(2公裡)坑緣的缺失。研究揭示,隕石坑南部坑緣的方向性大規模缺失與距今大約1萬年前末次冰河時期發生的冰川作用有關。由於依蘭隕石坑地處低海拔地區,坑緣的冰川侵蝕作用提供了該區低海拔冰川發育歷史的重要證據。
據了解,依蘭隕石坑是一個星球撞擊遺蹟,撞擊成坑事件發生在<65 Ma前。花崗巖質撞擊角礫巖中石英面狀變形頁理(PDFs)的發現為該坑的撞擊起源提供了確鑿證據。距今大約1萬年前,南部坑緣在外力地質作用下發生方向性的強烈侵蝕和搬運,造成坑緣大規模缺失。
陳鳴指出,依蘭隕石坑的發現具有重大現實意義,一是為我國行星科學和地質學研究提供了一個珍貴的「天然隕石坑實驗室」;二是揭示了我國東北地區低海拔冰川歷史的新證據;三是依蘭隕石坑與之前發現的岫巖隕石坑的不同大地構造位置,表明在我國發現新隕石坑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四是隕石坑和冰川遺蹟均屬於受民眾關注度較高的科普知識和地質景觀,有利於建設成為一個特色科普教育基地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