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逸層到地心:地球每一層都有啥?

2020-12-09 二三裡資訊重慶

數百千米之外的大氣是什麼樣子?數千千米深的地球深處又正在發生什麼?

這些問題,都在地球科學所關注的範圍之內。地球科學包羅萬象,關注著地球各個部位的「一舉一動」。從大氣到地球內部,從山川到海洋,從自然甚至到人與自然的關係,都是地球科學的研究範圍;在每一道炫麗的極光,每一座雄偉的山脈,每一次海浪的翻滾,背後都必定藏著地球科學的探索和研究。

四大圈層

地球的四大圈層: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

地球外部有三個圈層,分別是大氣圈、水圈與生物圈。在我們腳下,巖石圈的表面也暴露在我們的眼前。這四大圈層可以通過直接觀測與測量的手段進行研究。這些圈層並非彼此獨立的,而是相互作用,讓我們的星球充滿生機,不斷演化。

地球結構

地球結構:從大氣外層到地心。

但地球遠不止我們目光所及的這般「膚淺」。如果仔細審視,這顆星球其實更像一個「千層蛋糕」,從外到內,每一層都有獨特的風景。

地球科學家利用各種物理學、化學等科學方法,向孕育了我們的這顆美麗星球釋放我們的好奇心;他們藉助各種測繪和勘探技術,一層層揭開那些與地球有關的秘密。

為了更好地了解這個龐大的系統,我們將進行一次貫穿地球的科學之旅。從頭頂數百千米以上的大氣外逸層出發,直抵腳下米深處的6000多千米的地心。你將有機會了解地球風景背後的科學。

圖片說明:1. 圖片未按比例繪製;2. 圖中右欄以千米為單位,標註 ca. 則代表大致高(深)度;3. 地下部分(地殼、地幔與地核)僅為藝術表現圖,不反映地球內部的實際情況;4. 真實的地殼厚度非常不均勻,陸地與洋底有很大差異,圖中僅為示意;5. 圖中學科分類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學科分類與代碼》,包含地球科學之下的二級學科(藍),以及少數具有代表性的三級學科(橙)。根據該標準,在我國將地理學列入地球科學下二級學科,人文地理學列入地球科學,屬特例;6. 地球科學中的絕大多數領域橫跨地球結構的多個部分,圖中學科所在位置僅代表該學科最具代表性的研究範圍,不表示學科所有範圍。

我們雖然每天生活在地球家園之上,但這顆星球帶給我們的科學謎題甚至並不比宇宙要少。

迄今為止,人類的飛行器已經朝著太陽系邊緣進發,高精度的太空望遠鏡在遙遠的星系中搜尋。但我們對地球內部深處的探索似乎要困難得多。人類鑽探項目的深度大約只進行到了萬米的深度,遠沒有達到地殼的一半,這樣的深度與地球半徑相比更顯得「不值一提」。

深藏在腳底的秘密,看似不如星空耀眼,卻與我們更加密不可分。

劃重點:點擊以下圖片,進入太空之旅 :

圖片素材:Pixabay/Wikicommons/NOAA/NASA

來源:上遊新聞

來源:重慶二三裡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在地球表面下,有地心文明存在麼?
    人類的望遠鏡能夠觀察到134億光年以外的星系,並且不斷的突破觀測的方法,探索到了1200多顆行星。不過行星的數量遠非如此,宇宙中類似太陽這樣的恆星就有2000萬億億顆,每一個恆星系都會有若干個行星伴隨,如此多數量的行星中應該會有文明存在,只不過人類目前的科技還不足以觀察到而已。外星文明受限於技術,我們無法得知是否存在,那麼地球上還有其他的文明存在麼?
  • 科學家檢測到地球深處有巨大的空間,地心世界真的存在嗎?
    人類雖然已經探索到太陽系的邊緣地帶,但對於地球內部的了解一直還處於停滯狀態,如今人們都知道地球的內部是存在大量空間而不是實心的,最近科學家通過檢測地球內部的震動再一次證實了有巨大的空間存在,某些空間的高度甚至能裝下數座珠峰,令研究人員不解的是這些區域位於高溫高壓的地幔層,火山噴發出來的巖漿就是從地幔層湧上來的,前幾年進行地質研究時也曾在地幔層檢測到巨型山脈,顯然地球內部的情況比想像的還要複雜。
  • 地球最深的地方:馬裡亞納海溝是否能直達地心?
    在地下數千公裡處,地球核心處有一個液態鐵鎳組成的內核,內核的半徑大約只有地球半徑的1/2,地心的說法應該是地球最中央,那距離地表約6400公裡。不過地心這個東西科學家們也曾經想過探測,那就是順著或火山口放進去一些特製耐高溫的探測儀器,讓它們自由地向地心沉降,但是地心壓力很大,物質由於高溫和地球的活動更加動蕩不定,那樣的探測器可能需要數千年上萬年才能沉降到地心,並且不一定能夠扛得住地心的壓力和更高的溫度。
  •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電離層密度降低 影響太空站
    新華網北京12月14日專電美國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不僅導致全球氣候變暖,而且正在改變著大氣電離層的密度,這對在該層運行的太空站和衛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新的研究結果表明,人類製造的二氧化碳正在地球上層大氣創造一個更冷、密度更小的環境,這種改變已經達到了讓那些控制衛星運行的人把其影響考慮在內的程度。  美國全國大氣研究中心的斯坦利·所羅門解釋說,空氣密度較大的情況下,太空垃圾和碎片更容易被清理出大氣層,如果電離層溫度下降,密度變小,很可能會延長太空垃圾的壽命,並給衛星導航帶來更多的問題。
  • 飛機為什麼喜歡在平流層中飛行?它有5個神秘之處
    平流層是商業航空公司經常光顧的地方,是地球大氣中第二低的層次。它是臭氧氣體和疾風的堡壘,那裡雲層稀少,但生命得以延續。以下是平流層的5個事實。01它的下邊界是「對流層頂」我們都是生活在對流層的生物,地球上幾乎所有與天氣有關的現象都在這一大氣層中展開。
  • 大氣層中的哪一層離地球表面最近?
    對流層離地表較近,對流層在大氣層的最低層,緊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約為10至20千米。
  • 都知道水往低處流,為什麼地球表面的水沒有滲透到地心?
    我們知道,水是一種會流動的軟物質,它會向低處流,同時它也可以輕易地滲透到泥土和石頭裡面去,那地球上的水那麼多,地心那麼低,為什麼地球表面上的水不會滲透到地心裏面去呢?這又是什麼奇怪的原理呢?這首先要從地球的一個整體構造說起,地球由外向內的一個構造分別是:地殼–地幔–外核–內核,從地球的一個構造圖來看,我們知道,地球表面上的水要滲透到地心的話,那麼它將要依次滲透地殼、地幔、外核最後滲透到內核也就是地心。但實際上地球表面上的水只能滲透到地幔那裡,而且只能滲透到上地幔那裡,這又是為什麼呢?
  • 地球大氣對流層
    大氣的最下層稱為對流層,它是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層大氣層,空氣的移動是以上升氣流和下降氣流為主的對流運動,所以叫做「對流層」。
  • 哈雷「地心說」是真的?地球是個多層嵌套的空心圓?看看這些證據
    之前咱們專門寫過兩篇文章介紹地心世界。雖然地球空心說還僅僅是一個科學猜想,但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一些證據卻讓人不得不懷疑或許地球中心說是有可能的。咱們且不提那些所謂的重量級爆料人曝光的關於自己誤闖地心世界的經歷,畢竟這種事情除了當事人自己知道真假之外,其他人是很難驗證真偽的。咱們僅僅聊一聊科學上相對比較可信一點兒的證據。
  • 哈雷「地心說」是真的?地球是個多層嵌套的空心圓?看看這些證據
    咱們僅僅聊一聊科學上相對比較可信一點兒的證據。比如,25年前NASA曾經披露過的一個信息,聲稱他們曾經接收到來自地球內部幾百公裡深的無線電信號。無線電信號這種東西是文明的象徵,能夠發出這樣的信號,證明一定擁有了相當程度的文明。為此,一些人開始猜測也許地下真的存在文明。
  • 【環保科普】對流層是個啥?
    平時我們總說對流層對流層但對流層究竟是個什麼層你真的知道嗎?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對流層在大氣的最下層,從地球表面開始向空中伸展,直至對流層頂,即平流層的起點為止。它的厚度不一,在8至17千米之間,會隨季節和緯度的變化而變化。
  • 地球生命的保護傘,大氣的垂直分層: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
    大氣層是指包圍在地球周圍的大氣,其主要組成成分是氮氣和氧氣,包裹地球的大氣層厚度超過1000千米,從大氣層上界到宇宙空間,並沒有明顯的界線,是大氣密度不斷降低,大氣分子不斷減少的過程。並不是所有的行星都擁有大氣的,比如像水星那樣個頭太小的行星,就無法吸引大氣從而形成大氣層。
  • 地球生命的保護傘,大氣的垂直分層: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
    ,其主要組成成分是氮氣和氧氣,包裹地球的大氣層厚度超過1000千米,從大氣層上界到宇宙空間,並沒有明顯的界線,是大氣密度不斷降低,大氣分子不斷減少的過程。並不是所有的行星都擁有大氣的,比如像水星那樣個頭太小的行星,就無法吸引大氣從而形成大氣層。大氣的垂直分層地球的體積和質量,促成了地球目前擁有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樣一個厚度的大氣層,我們人類就是生活在大氣層的底部,大氣層之於人類,就相當於水之於魚類一樣的重要,不僅僅人類的呼吸需要依賴大氣層,可以說大氣層的存在影響到了人類的方方面面,關係重大。
  • 人類探索地球,在逐層深入的土地,13000米之下到底沉眠了什麼
    上個世紀70年代,俄羅斯科學家提出大膽假設,要將地球挖穿,並且在科拉半島鑽探了12000米,要知道這要比世界上最深的海溝馬裡亞納海溝(-10994m)還要深,那麼地球到底有多深?我們腳下的大地,到底都有什麼呢?今天就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 太陽系範圍到底有多大?旅行者只穿透了太陽系第二層「外殼」
    從地心說到日心說託勒密的地心說有一套非常嚴密的體系來描述行星環繞地球的詭異運動,當然我們現在知道這是錯的,但它的精度非常高,甚至可以作為初步的航海導航計算,可能連託勒密自己都不相信這個體系可以統治人類的宇宙觀將近1500年!
  • 地球內部真有另一種人類?挖進去,或者找到地心入口不就行了
    不過,從1970年到1980年的這十多年,蘇聯專家挖的坑裡面最深的一個也只有12263米,連地殼最大深度的一半都沒挖到,更別說距離地表五六千公裡深的地心了。說起地心人,就不得不提起《古代南美洲之謎》這本書,因為本書的作者威爾金斯是英國的一位知名科學家,並斷定史前文明存在,且地球內部仍然藏有地下王國,而那些住在地心中的生物種群就被稱為地心人。
  • 地心的溫度究竟有多少度
    如果地球上可以解剖的,就會發現地球內部分為不同的層次。地球有一層外衣,叫做地殼,就像蘋果皮,西瓜皮一樣,相對來說比較薄,大概有24-48千米那麼厚,我們平時踩踏的地面就是地殼的外層。如果有一天我們開始挖地面,一定能挖到巖石圈。
  • 地球已經形成46億年,為什麼地心還在燃燒,還要多久才冷卻?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把我們把一壺燒熱的開水放一段時間,水會慢慢降溫,最終變成常溫的水;還有如果把一塊燒得通紅的鐵放一段時間,鐵的熱量也會慢慢散失最終變成一塊沒有熱量的鐵,地球上任何東西,不管是水、還是鐵又或者是其他物質,只要放在自然環境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的身上的熱量都是散失,最終都會慢慢冷卻變成常溫狀態,這幾乎是自然界亙古不變的規律,可是卻有一種物質違背了這種自然規律,而違背這種規律的物體正是地球本身
  • 地球已經形成46億年,為什麼地心還在燃燒,還要多久才冷卻?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把我們把一壺燒熱的開水放一段時間,水會慢慢降溫,最終變成常溫的水;還有如果把一塊燒得通紅的鐵放一段時間,鐵的熱量也會慢慢散失最終變成一塊沒有熱量的鐵,地球上任何東西,不管是水、還是鐵又或者是其他物質,只要放在自然環境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的身上的熱量都是散失,最終都會慢慢冷卻變成常溫狀態
  • 是不是到地心了?
    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人類很容易夠徵服珠穆朗瑪峰,全世界每年都有幾百人能夠登頂珠峰。然而能夠探底馬裡亞納海溝的人卻屈指可數。其中好萊塢著名導演卡梅隆,就曾乘坐「深海挑戰者號」探尋馬裡亞納海溝,成為獨自潛入「地球最深處」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