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經在醫院的病床上躺了兩個月了,看著窗外的樹葉由綠到黃,再從枝頭掉落。稍微挪動一下身體,疼痛感就襲來。想起摔倒那天正好是自己生日,一切像在做夢。走至客廳,腳下一滑,突然天昏地暗,胸背的劇痛襲來,恍惚中他看到老伴慌忙趕來的身影,隨即被送到八一骨科醫院住院。對於如何跨過80歲的門檻,魏明倫幻想過無數次,卻沒料到自己是躺著邁進去的。
病後衝喜,苦盡甘來!
診斷書上寫著:「胸椎第十二節壓縮性骨折。」醫生說,年紀大了,不宜手術,保守治療,臥床勿起。魏明倫只好一動不動躺了兩個月,吃喝拉撒全由護工包幹。躺久了,他甚至一度懷疑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傷筋動骨一百天,在飽受痛苦折磨後,他終於努力站起來了。魏明倫說,苦盡甘來,病後衝喜,從藝七十年系列活動照樣舉辦,自貢魏明倫戲劇館捷報傳來:春節前開館。
魏明倫感嘆,2020年,自己本來好事連連,他細細道來:「我今年進入80大壽。從9歲開始我登臺唱戲,今年從藝70周年了。四川省文化廳為我舉辦從藝70周年系列活動。省川劇院復排演出《變臉》,成都市川劇院復排演出《好女人·壞女人》,川劇《巴山秀才》入選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百部傳統精品復排計劃,《巴山秀才》還被拍成了數字電影。另外,還有兩件喜事,我和老伴50年金婚!自貢的魏明倫戲劇館即將開館!這個時候,我不慎摔跤骨折,真是樂極生悲啊!」
新版川劇《好女人壞女人》
坐擁三大館,「成就超過了抱負」
安仁古鎮有魏明倫文學館,內江有魏明倫碑文館。自貢即將開放的第三個館是戲劇館,前有湖,後靠山,佔地七千多平方米,建築面積三千多平方米,分為十幾個廳。魏明倫說:「春節前,戲劇館就要和大眾見面,疫情管控下不搞開館儀式,等到明年春暖花開時再補辦,邀請北京文化界朋友們出席。」
魏明倫碑文館 紅星新聞資料圖片
魏明倫介紹,近十幾年,不少健在的作家建成文學館,最早是賀敬之文學館,接著是莫言文學館,賈平凹文學館,王蒙文學館,葉文玲文學館,張抗抗文學館,馮德英文學館……「我算是叨陪末座。當然,我這個拿不出小學畢業文憑的人,能獲此殊榮也算難能可貴,我現在的成就,超過了我從前的抱負!」
擼貓達人,護妻狂魔
剛到魏明倫家中時,推開門就看到他端坐在客廳正中央的椅子上,繫著領帶,衣冠整潔,已耐心等候多時。他腿上躺著一隻大白貓,眼裡流露著王者的光芒。魏明倫一邊擼貓,一邊接受採訪,小狗則在一旁朝他搖尾巴。
過去他家中的狗叫美美,貓叫咪咪,養了十多年後相繼去世,魏明倫將它們埋葬在一起,並立了墓碑「愛犬美美之墓」「愛貓咪咪之墓」。如今的這一貓一狗還是叫咪咪和美美,以此紀念曾經逝去的兩個「家庭成員」。
魏明倫說,自己是一個親情觀念很重的人,對家庭十分看重,但自己沒有給親屬更多的資助,大哥、二姐已經逝世,自己沒有好的經濟條件資助過兄姐,非常難過。
任何時候,魏明倫的夫人總是與他形影不離,採訪中,只要魏明倫提到一本書,他的夫人總是能搭著板凳,準確地從書架上找出來給我們看。「我和夫人結婚50年了。一直以來,我沒有司機和助理,都是她擔任我的助理、秘書,廚師、護士,處理我的一切工作。她雖然比我小八歲,但她身體也沒有那麼好了。」魏明倫非常擔心夫人的身體,自責自己無力幫她減負解壓。
於藍(中)和魏明倫夫婦 紅星新聞資料圖片
人生遺憾:一輩子寫不好字,很羨慕書法家
新的一年來了,魏明倫計劃出版一本對聯集,同時爭取寫出一部戲。曾經寫過《潘金蓮》《易膽大》《四姑娘》《中國公主杜蘭朵》《變臉》等九部精品大戲,這十幾年沒有寫過新戲了,他擔心達不到自己前九部劇作的水平,給人們「江郎才盡」之感。「很難了,環境不同,之前改革開放時,我的作品是思想大解放的產物,現在選材也很困難,加之我的年齡增長,疾病纏身,觀眾對我的要求也不同了,弄不好,狗尾續貂。」魏明倫說,他的忘年交金庸在《鹿鼎記》之後再無新作,金庸教會他見好就收,他也準備見好就收,但內心卻很徘徊。
「80歲了,進入老齡隊伍,我希望能保持童心,保持青春思維!」
魏明倫說,自己已有四十幾種版本的書籍出版,從未自費和公費出書,都是出版社主動上門催稿,照版稅制出書,儘管不是暢銷書,但至少出版社是不賺不賠。
談到人生是否還有未完成的願望,魏明倫還是比較滿足,「我很滿意,我說過自己是沒有白活的人,值得研究的鬼。到了這個年齡,我享受的是天倫之樂和成果之樂。」
思考良久,他突然提起,自己的遺憾之一,是一輩子寫不好字,所以很羨慕書法家,「因為我沒上過私塾,小學沒畢業,沒拿過毛筆,沒碰過宣紙,我寫的字是一塌糊塗。我的朋友賈平凹、餘秋雨他們寫字這部分經濟收入非常多。再與朋友韓美林、趙忠祥、嚴歌苓、劉詩昆的經濟收入相比,我是望塵莫及。」魏明倫的經濟收入與知名度不成正比,經濟情況完全是外強中乾。加之這一年家庭開支變大。作為成都知名文化人,外人總覺得他收入不錯,都很詫異他的家庭經濟情況原來並不十分樂觀,「可能連小康家庭都算不上。」他說。
魏明倫給紅星新聞的讀者題字
【犀利問答】
紅星新聞:走到八十歲了,您如何面對批評您的聲音?
魏明倫:我從來就是一個有爭議的人。從當年荒誕川劇《潘金蓮》引發全國爭議。後來我的雜文《巴山鬼話》爭議也多,這部書稿當年應邀參加深圳文稿首屆競價會,競價該書的首版權。這次盛會號稱深圳第二槌(第一槌是土地拍賣),會上有三部作品首版競價甚高,一是顧城的遺稿《英兒》,二是劉曉慶的《從明星到富姐》,三是《巴山鬼話》。書稿以8萬高價一槌敲定,創當時雜文集酬金新紀錄。結果引來流言蜚語,說購買者是託兒,是我好友的女婿。其實是購買的人購得這部書之後,才與我的好友結交產,最終成了我好友的女婿。
紅星新聞:網上也有對您文章的質疑?
魏明倫:我是網盲,我玩不來電腦,不像馬識途馬老早就用電腦了,我又不會拼音字母,數字盲,我的身份證號也記不清,更不懂外文,對於網上的質疑聲,我從來不管。雖然網絡不懂,但是我的碑文中曾經引用很多網絡語言,我會活用網絡語言,在碑文中雅化網絡語言。
我知道我的雜文是爭議最大的。還有我的駢文也受到爭議,但我寫的不是古代駢文,是現代駢文。變革古典辭賦,再創現代駢文,成了我自己的文風。
更有甚者,通過網絡搞人身攻擊,我回答:讓歷史檢驗,後人品評。
紅星新聞:一般文人比較謙虛,您比較敢於說自己成就很大,您不擔心別人說您自誇嗎?
魏明倫:我有一說一,實話實說。
紅星新聞:您是什麼性格?
魏明倫:潘虹曾經說我走路是外八字,性格外向不陰柔,比較透明。
紅星新聞:對文學界人物有關注嗎?
魏明倫:有關注,比如閻連科、餘華、賈平凹、殘雪都是我很喜歡的作家,尤其是閻連科,我覺得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可能性最大。還有專門寫諜戰的麥家,專門寫科幻的劉慈欣,我也有關注。詩歌方面,我看餘秀華的詩歌確實好,這是一個奇人,我就詩論詩,她和舒婷不同,和「梨花體」詩人趙麗華不同。如今,我也關注到詩歌有復甦跡象,回暖了。我最早寫過白話詩,我曾經在1956年給《星星》詩刊投稿被退回,我永遠記得那個地址,布后街2號。
紅星新聞:如何理解天府文化四個字?
魏明倫:說到天府之國,大家都知道是四川。四川最有代表性的城市,是它的首府成都。四川自古稱為蜀。這個「蜀」字,現在被簡體「獨」字取消了。中華本體「獨」字一半是「蜀」。「獨」字是由反爪偏旁加一個「蜀」字構成。反爪偏旁,含有野性、另類、非正統的意思。蜀的特點正是「獨」!蜀的個性非常獨特。單說三星堆奇蹟,就足以證明古蜀是「獨立於天下」的地方!我現在就試著從獨特的視角來詮釋「獨」字,再用「獨」字破譯「蜀」的密碼,開掘「蜀」的內涵,解說「蜀」之首府成都的「獨」到之處。
縱觀中國歷史地理,四川盆地,成都平原的氣候、水利、土壤、植被、物產、風景、飲食、起居、自然條件、生活質量……天府之國,名副其實,是個安樂窩。套用「天下未亂蜀先亂」這個句式,我改為「天下未樂蜀先樂」!蜀川得天獨厚,成都人具有「尋歡作樂」的稟賦,慣於追求生活質量,善於享受生活樂趣,成都人「先天下之樂而樂」!
成都茶館文化特點鮮明,少城公園茶館一片竹椅矮桌。滿堂茶客斜靠竹椅,滿桌小巧蓋碗茶。么師滲開水,採耳師掏耳朵,茶客眯著眼睛享受搔到癢處的微妙快感。那熱鬧而悠閒的場面,是成都標誌之一。老成都鬧市通衢,街頭巷尾遍布茶館。陝西人的寒暄話是「吃了嗎」,老成都的寒暄話是「口子上喝茶」,老成都有句諺語叫「龍門陣打夥擺,茶錢各開各」。
紅星新聞:成都正在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您對此怎麼看?
魏明倫:成都本來就是獨具魅力的文化名城。成都生活節奏較慢,但不能視為「慢城」;成都非常好耍,但不宜宣稱「耍都」。籠統說「美食之都」或「休閒之都」,我覺得很單一,很片面。我用十二字概括成都:文彩之城,安逸之地,成功之都。
文史豐厚,生活精美,經濟發達,三足鼎立。成都的特徵是綜合優勢!
文彩之城,本城歷史文化悠久。都江堰、青城山、金沙遺址、草堂、武侯祠……眾所周知,無須贅述。安逸之地,安逸,是雅詞,多用於書面。而在成都,安逸是口頭常用語,並且添枝加葉,安逸得板,安登兒逸得板!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休閒休養,宜居宜旅。安逸,乃快樂的至高境界。成都人,逸民也。但安逸之地並非無所作為之處,逸民並非懶漢,有逸有勞,勞逸結合。好逸而不惡勞,好吃而不懶做,玩物而不喪志,享樂而不苟安!
歷史上,成都產生了不勝枚舉的成功人物;現實裡,成都湧現了不計其數的成功事業。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了成都是成功之都。從2013到2018年,根據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未來可塑性五大指標,從338個地級以上城市之中遴選出15個新一線城市。這6年來,每年新一線城市之中,排名第一的,都是成都!成都!成都!成都人,能不以此自豪嗎?外省人,能不對此神往嗎?我輩文人,能不思考這安逸與成功辨證地統一,逸民與鬥士奇妙的結合嗎?
成都歷經多少天災人禍,但成都人樂觀,達觀,坦然應之,泰然處之。川語幽默,笑頭娃娃挨打,屁股痛臉上歡喜!川劇詼諧,善於運用喜劇手段演繹悲劇。物質匱乏時期,成都人調侃: 「今天打牙祭,吃無縫鋼管!」無縫鋼管者,空心菜也!三月不知肉味,無奈傾囊購買高價低質的餅子解饞。成都人戲謔說: 「哈哈,一口咬了三個國家,加拿大灰面,伊拉克歪棗,古巴黑糖。 」汶川大地震,成都人逃難也不忘苦中尋樂。
樂極生悲,悲極生樂。成都人破涕為笑,談笑自若。成都市標是太陽鳥,成都市花是木芙蓉。假若要徵集成都人樂觀精神的象徵物,我推薦成都出土文物,笑逐顏開的西蜀說唱俑!
文彩之城,安逸之地,成功之都,吸引天下遊客。從前,「天下才人皆入蜀 」;未來呢?我祝願「 天下無人不入蜀」!
【本期名家簡介】
魏明倫
中國當代著名劇作家、雜文家、辭賦家,是當代中國戲劇界、辭賦界領軍人物之一。7歲學戲,9歲登臺,從藝70年來,在川劇、雜文、辭賦三大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績卓越。其作品《易膽大》《四姑娘》《巴山秀才》三獲全國優秀劇本獎;《潘金蓮》引起全國討論,波及海外;《夕照祁山》以高雅的文學性獲得文壇關注,《中國公主杜蘭朵》在北京與佛羅倫斯歌劇院的《圖蘭朵》同時公演,傳為中西文化磨合的佳話;《變臉》選場,載進人教版中學九年級語文教科書;撰寫駢體碑文《金牛賦》《飯店銘》《會堂賦》《華夏陵園》《廊橋賦》等六十餘篇,書寫了我國新時期戲劇與文學創作的新篇章,被海內外共稱為「巴蜀鬼才」。
紅星新聞記者 陳謀 攝影記者 劉海韻 編輯 李學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