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AU教程07:中介調節效應分析解讀

2021-01-14 SPSSAU

中介效應和調節效應是一對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他們都與回歸分析有關,相比自變量因變量,中介變量和調節變量都屬於第三變量。研究者需要結合不同的數據分析方法對兩種關係進行分析。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對中介效應和調節效應的區分做了說明,這裡簡單介紹一下

1定義

中介作用是指X(自變量)對於Y(因變量)產生影響關係時,是否會首先通過中介變量M的作用,然後再去影響Y,如果存在此種關係則說明具有中介作用。比如研究員工組織信任對於離職意願影響過程中,員工組織承諾是否會起著中介作用。

調節作用是指X對於Y的影響過程中,調節變量Z取值不同時,X對於Y的影響程度是否會有明顯差異,如果Z取值不同時,X對於Y的影響幅度並不一致,即說明具有調節作用。比如研究員工組織信任對於離職意願影響時,不同性別時,影響幅度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則說明性別具有調節作用,反之則說明性別沒有調節作用。

2術語解讀

對兩種作用有了大致了解之後,我們再進一步,針對中介調節作用研究時會涉及的名詞術語進行總結說明,具體見下表:

(1)中心化標準化

中心化是指X值減去X值的平均值,而標準化是指X值減去X值的平均值後,除以X的標準差。用戶可以在SPSSAU生成變量中進行「中心化」或「標準化」處理。

無論是中心化或者標準化處理均是為了降低計算過程的捨入誤差,而捨入誤差是多重共線性的其中一個原因,簡單來看即中心化或者標準化目的在於減少多重共線性問題。

(2)數據類型

中介作用分析時,Y一定是定量數據,X也是定量數據,中介變量M也是定量數據。

調節變量Z通常為分類數據,也可能為定量數據。

(3)Sobel檢驗

Sobel檢驗是中介檢驗步驟中可能涉及到的一種檢驗,研究人員需要自行計算或者利用相關網站直接進行Sobel檢驗。

3分析步驟

中介效應分析步驟

中介效應分析步驟

第1步是數據標準化處理(對X,M,Y需要分別進行標準化處理,有時也使用中心化處理)(SPSSAU的「生成變量功能」)

第2步和第3步是進行分層回歸完成(分層1放入X,分層2放入M)

第4步單獨進行模型3,即X對M的影響(使用回歸分析或分層回歸均可,分層回歸只有分層1時事實上就是回歸分析)

最後第5步進行中介作用檢驗。

調節效應分析步驟

調節效應檢驗步驟

4指標解讀

如果自變量X為定類數據,無論中介效應也好調節效應也好,均應用分層回歸進行分析,因此針對分層回歸分析得到的指標進行進行說明,具體見下表:

分層回歸分析結果表格
指標說明

中介效應及調節效應的具體原理模型說明,可到SPSSAU官網進一步學習。

參考資料

1、在線SPSS-SPSSAU-中介效應

2、在線SPSS-SPSSAU-調節效應

3、表格參考:周俊(2017). 問卷數據分析——破解SPSS的六類分析思路[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7,73~77

4、溫忠麟,侯傑泰,張雷(2005).調節效應與中介效應的比較和應用.心理學報 2005,37(2):268~274

相關焦點

  • 第三者與媒婆:調節效應與中介效應的解析
    相信很多小夥伴在閱讀文獻的時候都會看到中介效應和調節效應,但是對於它們的定義以及分析方法還不太清楚。本期就來帶大家了解調節效應與中介效應的差異,以及對不同的理論模型進行分析。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中介變量和調節變量是兩個常見的統計變量,它們都與回歸分析有關。1.
  • 三種中介效應檢驗方法及操作步驟
    使用SPSSAU【中介作用】Bootstrap抽樣法檢驗與第一種因果逐步回歸檢驗法在操作上沒有任何區別,只是在解讀結果時有區分。結果分析由上圖兩項結果指標可知,乘積項結果顯著,95%區間並不包括數字0,說明中介變量在x影響y的關係中具有中介效應。
  • MPlus 基礎篇: CFA,EFA,中介因果調節模型
    #.2 類別變量的EFA2 中介模型的檢驗2.1 中介模型2.2 Bootstrap1.3 use model constraint 設定中介模型2.5 調節的中介3 調節模型檢驗3.1 潛變量調節模型3.2 簡單效應分析及交互作用圖4 如何報告數據結果
  • SPSSAU教程05:相關回歸分析指標解讀
    分析方法1 相關分析(1)指標解讀(1)指標解讀結果表格指標解讀(2)分析步驟(2)指標解讀1結果表格指標解讀2結果表格
  • SPSS學習筆記:調節效應檢驗
    調節效應的含義總結為:研究 X 對 Y 的影響過程中,不同的調節變量 Z 時,X 對 Y 的影響程度是否有明顯差異。      為了更好地理解分析步驟,創建包含如下三種類型的模擬數據,結果僅供參考,不具有實際含義。
  • 回歸分析spss步驟 - CSDN
    我們的教程中曾詳細講述了SPSS線性回歸分析,儘管線性回歸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的數據分析,但是在現實情況中,並不能適用於所有的數據,當因變量和自變量之間的關係我們無法確定是否為線性或者其他非線性類型的模型關係時候,那麼我們就需要用到曲線回歸,來確定因變量和自變量之間到底最適合什麼樣的模型。
  • SNP x SNP 上位效應(epistasis)分析
    傳統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計算的是單個SNP與表型的相關性,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進行SNP之間的互作效應與表型的相關性分析。本推文主要介紹的是SNP間的上位效應與表型的相關性分析。1、準備基因型文件基因型文件:文件格式可以是ped/map或者bed/bim/fam,本教程的格式為ped/map具體格式準備可參考教程: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流程(網址 https:/
  • 學會spss就能找到數據分析工作嗎
    現在真正需要用到spss進行分析了,我卻看不懂老闆給的數據和分析要求,難道這就是理論與實際的脫節嗎?不敢去問我的上司,具體要怎麼操作,我怕給他留下一個不靠譜的印象,我只好去問一個辦公室的師姐。她比我早兩年入職,儼然已經是辦公室裡的熟練工,幸好還有同校同專業的她在。中午吃過飯,我找到師姐,想她幫幫我,熟悉一下怎麼入手進行數據分析。
  • U型和倒U型關係及其調節效應, 把非線性關係推進一點
    上一日的文章機制分析, 中介渠道, 調節效應必讀系列合集一經推出,受到圈友廣泛好評今天,咱們社群主要給群友引薦一篇文章,具體來由如下:2019-05-19@Steven 群友分享「一篇SMJ上的論文,關於倒U型的調節效應分析」2019-05-21@劉柱 群友分享「
  • ...形成及其規律;中介變量和調節變量及其區別;動機與行為效率的關係
    03 簡述中介變量和調節變量及其區別【解析】中介變量和調節變量是當前心理學研究中比較火的兩個概念,溫忠麟老師關於中介和調節的三篇文章雄踞中國知網心理學類被引榜前三就是明證。在考研教材以及輔導資料中,我們卻從未發現他們的身影。教材沒有並不意味著考研不考,比如2020年312統考第46題就考查了對中介變量、調節變量的識別。
  • SPSSAU數據分析思維培養系列2:分析方法
    在完成數據準備和清理工作後,就要進入到正式分析階段,而選擇什麼樣的數據分析方法進行分析是關鍵。想要進行科學和系統化的數據分析,分析方法的思維是必備項。本文為SPSSAU數據分析思維培養的第2篇文章,將分別從數據類型談起,剖析數據應該如何分析,包括數據的基礎描述,數據質量的判斷。
  • SPSS安裝包及教程|從理論至實操
    )專題5:差異檢驗單樣本T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配對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簡單效應分析協方差分析卡方檢驗>非參數檢驗差異檢驗匯總專題6:相關與回歸相關分析偏相關分析簡單線性回歸相關與回歸小結分層回歸逐步回歸二元logistic
  • 網際網路留學中介產品 市場需求分析
    3、留學申請流程趨於標準化入學申請、錄取逐漸形成一整套「標準化」的模式,雅思、託福成績,學生教育背景、綜合學分成績等數據以及一些固定的申請文書,就能分析一個學生能申請什麼樣的高校了,甚至可以說,將這些數據輸入系統就能立即顯示出來。不需要指導老師進行過多解讀和分析。
  • 百篇數據分析方法合集,真是太太太全面了
    描述分析:計算平均值、標準差描述分析各指標解讀分類匯總:不同組別下的匯總結果1.問卷基礎如何設計一份合格的調查問卷?2.問卷設計分析思路量表類問卷,設計及分析思路非量表類問卷,設計及分析思路影響類問卷,設計及分析思路調節/中介類問卷,設計及分析思路(1)調節/中介類問卷,設計及分析思路
  • 《AE Particular粒子特效高級案例教程》
    大家好,我是小莫,這是新的AE付費教程:《Trapcode Particular》系列教程第二部 01、教程介紹『你將學到什麼』《AE Particular粒子特效高級案例教程》一共有22集,一共有三個高級案例。你將從中學到粒子綜合屬性的應用,粒子可以實現的高級效果等。
  • 方差分析常見問題匯總,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本文以SPSSAU系統為例,針對方差分析的常見問題進行匯總說明。關於方差分析的分析思路及相關操作可閱讀連結文章:SPSSAU:全流程總結方差分析,只看這篇就夠了。①問題一:t檢驗與方差分析的區別?方差齊是方差分析的前提,方差分析前一般需要對數據進行方差齊性檢驗。當方差齊檢驗沒有呈現出顯著性(即P>0.05),可使用方差分析。當方差齊檢驗呈現出顯著性,即說明不同組別的數據波動不一致,方差不齊。
  • 值得一看:因子分析實例分析_SPSSAU實用教程
    但大量的數據就容易產生重複的信息,為了減少研究的複雜程度,這時候就可以用到主成分分析或因子分析。應用場景因子分析可以看做是優化後的主成分分析,兩種方法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但應用方面各有側重。信息濃縮:將多個分析項濃縮成幾個關鍵概括性指標。比如將多個問卷題濃縮成幾個指標。如果偏重信息濃縮且關注指標與分析項對應關係,使用因子分析更為適合。權重計算:利用方差解釋率值計算各概括性指標的權重。
  • 如何分析調節作用?
    因此根據自變量和調節變量的數據類型,可以將調節作用分為四種,分別是:其中,當自變量X和調節變量均為定類數據時,使用【進階方法】中的【雙因素方差】進行分析。當交互項有顯著性時,則說明具有調節效應。另外三種情況均可使用【問卷研究】-【調節作用】進行分析。
  • 全套實操教程解讀,附100多個CAD插件
    今天整理了CAD全套實操教程和100多個CAD插件,教程包括基本概念與基本操作、圖形顯示控制與精確繪圖、填充與編輯圖案等,插件內含使用教程,點開就能用。圖文結合實操,詳細解讀該怎麼利用CAD進行製圖。AutoCAD全套實操教程詳細解讀:基本概念與基本操作:圖形顯示控制與精確繪圖:100多個CAD插件目錄:迅捷CAD編輯器:海龍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