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真的會在2021年終結嗎?你會如何看待世界末日?儘管在過去已經發生過幾次令人震撼的世界末日了,過去人們對待它的態度是輕率的,帶有諷刺意味的,但我們怎麼能完全不去思考人類滅絕的後果?
在接下來的任何一年裡,一段文明成功延續的機率有多大?在這一點上,科學家們有什麼要說的呢?
有一種理論認為,66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是因為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而造成的。甚至更早的時候,西西伯利亞火山活動的增加,可能導致了所有生物的大規模滅絕。未來人類也可能會遭遇與恐龍同樣命運。
事實上,在地球上曾經存在過的所有動植物物種中,超過99%已經滅絕,我們人類僅僅是那剩下不到1%中的一部分。這並不是說這將永遠相安無事了。在接下來任何一年裡,人類因自然原因滅絕的可能性有多大?
來自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的一組科學家並沒有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將核武器和人類活動等可能影響人類命運的風險排除在外,他們關注的是在人類存在的20萬年中,幾乎所有的智人都面臨並倖存下來的自然風險。
他們認為,直接估算人類滅絕的速度不太可能,因為在我們的歷史中還沒有這樣的先例。因此,科學家們採用了另一種方法來研究各種類型的自然災害。
首先,是全球自然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其中之一是大型天體撞擊地球。
在2019年6月24日,有一顆尺寸超過100米的小行星2019 OK,它距離地球最近時只有71354公裡,不到地球和月球距離的五分之一。
由一顆相對較小的隕石引起的爆炸數據表明,在2013年它進入大氣層的那一刻,爆炸產生的能量是投放在日本廣島原子彈的20倍,在大氣層中爆炸也造成了數百座建築被毀,2000多人受傷。
因此,像2019 OK這樣的小行星撞擊,可能會像100顆原子彈一樣爆炸,造成世界末日。當然,2019年已經過去了,這顆小行星選擇和我們的地球擦肩而過 。
其次,強烈的火山噴發可能對人類造成類似的自然威脅。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即使是現在,當你在看這段視頻時,美國的黃石超級火山都可能隨時爆發,其後果可能比小行星2019 OK的撞擊更具災難性。
根據黃石火山觀測站專家的估計,其噴發的威力將相當於1000顆原子彈,全球氣候變化可能隨之而來,導致地球上相當大一部分生物滅絕。
來自研究人員還考慮了更奇特的現象,比如所謂的真空坍塌導致人類滅絕的可能性。
有一個理論認為,我們的星球處在一個所謂的真空的空間內,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它可能會突然進入一個較低能量空間。
因此,組成這個星球上所有東西的原子將不再粘在一起,地球將在幾分鐘內分裂成數十億個小碎片。
此外,恆星在形成時,理論上也能毀滅我們的星球,即使它們離地球非常遙遠。
天文學家認為,位於獵戶座星座的一顆距離我們640光年(222 PC)遠的恆星參宿四,可能很快就會變成超新星。
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的布拉德·卡特認為,如果參宿四大兩極之一指向地球,高能伽馬射線就可能會到達地球。那麼它的爆炸就會對地球產生深遠的影響,破壞地球的臭氧層,殺死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除了人類在大災難中迅速死亡的可能性之外,科學家們還考慮了一種可能的、緩慢的自然原因滅絕,包括環境變化、進化競賽以及物種適應性等因素。
有一天我們可能會輸掉這場比賽,現在有很多物種準備在生存鬥爭中擊敗人類。
例如,如果地球上的輻射顯著上升,那麼誰知道呢?也許只有緩步動物才能倖存下來,畢竟,它們對輻射的抵抗能力是人類的幾千倍。
研究人員還估算了典型哺乳動物物種(包括猿人)滅絕率的上限。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直立人這個物種在這個星球上已經存在了170多萬年,智人這個物種已經存在了70萬年,因此,人類的存活率超過20萬年並不是該物種所獨有的。考古化石表明,猿人存在的平均時間範圍為62萬年至97萬年之間。
更準確地說,在那之後,他們對所有可用的數據進行了分析,並對研究人員獲得的所有進行了必要的計算,以得出在任何特定的年份中,由於自然原因導致人類滅絕的概率是一萬四千分之一,這是一個更可靠和悲觀的預測。
還有一種更樂觀的預測,人類滅絕的可能性不到八萬七千分之一。
是悲觀一點還是樂觀一點,你說了算。
一萬四千分之一的滅絕機率也意味著我們每年有99.993%的機率不會滅絕。然而,自然原因導致人類滅絕的機率要遠遠高於幾百萬分之一的中彩票機率。
例如,被閃電擊中的機率是70萬分之一,被鯊魚襲擊的機率是65萬分之一,這幾乎等同於在商業飛行中飛機失事的死亡機率。
然而,研究中沒有考慮到的其他一些因素可能比自然滅絕的數量還要多。一種自然出現的疾病可能會很快演變為全球大流行疾病,比如今年的新冠病毒。
這是現代技術使人們能夠在地球上快速流動,很容易傳播和分化病毒,但是科學家們還沒有弄清楚這種結果的可能性有多大。
與此同時,該研究的作者們得出結論,由人類長期活動引起的人為風險,如核戰爭或全球變暖,對人類構成的威脅比自然引發的風險大得多。
例如,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期間,約翰·甘迺迪認為核戰爭爆發的可能性為三分之一,他假設了核戰爭導致人類因核冬天而滅絕的機率為0.1%。
1962年甘迺迪的評估,比研究中的悲觀預測高出4倍多,比樂觀預測高出了250倍。
反過來,澳大利亞科學家則預言人類文明將會崩潰,人類也隨之崩潰。
對於未來30年的氣候變化,即使平均氣溫僅上升3攝氏度,或5.4華氏度,其後果可能對我們來說是致命的,而這些並不是我們可能面臨的唯一風險。
從生物層面來回答這個話題已經越來越合理了。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約翰·索託斯認為,可能會出現某種未知的新型微生物,這些微生物能引發對人類造成致命的大流行病毒傳播。
或者我們可能會被失去控制的人工智慧消滅,例如,在某一天它們給自己設定了一個超級目標,地球上的環境修複比人類更重要,然後就把人類給滅了。
因此,與人為因素相比,人類從自然原因中滅絕的可能性是相當低的。然而,根據科學家們的說法,要儘可能地合理地減少這種可能性,同時,我們應該關注人類活動帶來的更具破壞性的後果。
請在評論中告訴我,你認為對人類造成最大危害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