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正在如火如荼地「開獎」中!各國網友們也是時時關注,看看自家的人才們有沒有獲獎。
10月5日,諾貝爾醫學獎頒給哈維·阿爾特(美國)、麥可·霍頓(英國)和查爾斯·賴斯(美國),因為他們發現了C型肝炎病毒。
圖源:推特
10月6日,諾羅傑·彭羅斯(英國)、賴因哈德·根策爾(德國)和安德烈婭·蓋茲(美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中,羅傑·彭羅斯發現了黑洞的形成,而根策爾和蓋茲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
圖源:推特
10月7日,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法國)和珍妮弗·道德納(美國)因為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CRISPR/Cas9「基因剪刀」,雙雙獲獎!
圖源:推特
這下,法國人激動了!看,我們法國人又拿下了一個諾貝爾獎!
那麼這位來自法國,拿下諾貝爾化學獎的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究竟是何許人物呢?
# 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
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出生於1968年12月11日,家鄉在法蘭西島大區的奧爾日河畔於維西(Juvisy-sur-Orge)。父親是一位林區負責人,母親則在醫院裡工作。
圖源:figaro
長大以後,沙爾龐捷決定學習生物化學和微生物學,進入法國著名的巴斯德研究所做博士研究,並獲得索邦大學的微生物學博士學位。
1996年,她前往美國洛克菲勒大學攻讀博士後,研究肺炎鏈球菌。後又進入紐約大學的醫學中心研究哺乳動物基因。
2002年,她獲得了一份工作合同,前往奧地利維也納領導一個研究組,並先後擔任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客座教授和助理教授。在這裡,她積累了豐富的研究經驗。
2009年,她進入瑞典于默奧微生物研究中心繼續研究,並且初步探明了CRISPR/Cas9「基因剪刀的機制。
圖源:european-biotechnology.com
其實,基因剪刀的發現是偶然的。沙爾龐捷在研究一種對人類造成最大危害的細菌——化膿性鏈球菌時,意外發現了一種不知名的分子tracrRNA。隨著研究的深入,她明白tracrRNA是細菌古老的免疫系統CRISPR/Cas的一部分,CRISPR/Cas可以通過剪斷病毒DNA的方式「打敗」病毒,這在醫學上有著重要意義。
2011年以來,為了繼續發展該項技術,她選擇和珍妮弗·道德納合作,後者是一位資深的生物化學家。在兩人共同的努力下,基因剪刀被重構,並且可以為人所利用。
圖源:futura-sciences.com
目前,基因剪刀技術已被大幅使用,並且在眾多重要發現中做出貢獻,更有可能幫助治癒遺傳疾病。
諾貝爾化學委員會主席Claes Gustafsson表示:「這種遺傳工具蘊含巨大的力量,可以影響我們所有人。它不僅使基礎科學發生革命性變化,也帶來了創新作物,並有望實現開創性的全新醫療方法。」
圖源:l'internaute
#諾貝爾文學獎
除了諾貝爾化學獎,最讓法國人牽掛的還有諾貝爾文學獎。今年,有兩位法國女作家備受關注。
一位是瑪麗斯·孔戴(Maryse Condé),於1937年2月11日出生於法屬瓜德羅普,是著名的歷史小說家。
圖源:francetvinfo
她中學畢業後來到法國本土學習,並就讀於索邦大學英語文學專業。畢業之後先在幾內亞、加納和塞內加爾等國當老師,於1985年獲富布賴特獎學金赴美,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
她的作品多關注種族、性別和文化問題,代表作有《塞古》和《黑人女巫蒂圖芭》。
她曾於2018年獲得替代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的「新學院文學獎」,也一直都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
圖源:madinin-art.net
另一位則是安妮·艾爾諾(Annie Ernaux)。
她出生於1940年的法國濱海塞納省,在諾曼第的小城度過了少年時光。雖然家庭貧困,但父母拼盡全力供她讀書,希望她能獲得成功。
圖源:lecourriercauchois.fr
她善於觀察生活,從自己的經歷與回憶中去探索人的內心世界。透過她的作品,我們也能窺探到法國社會下層人民真實的生活情況以及兩性間不平等等社會矛盾。
她每一次發布新作品,都會引起法國文學界不小的爭論。1984年,她憑藉小說《位置》獲得法國雷諾多文學獎。2008年,她又以小說《悠悠歲月》榮獲法國杜拉斯文學獎。可以說是頗受肯定。
圖源:wikipedia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10月8日,諾貝爾文學獎被授予了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獲獎理由則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
接下來,在10月12日還會頒布諾貝爾經濟獎,不知道法國是否還會有驚喜呢?
(文章來源於歐洲時報 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