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機在高原上執行作戰任務一直是一個大問題,這主要是因為高原的特殊環境導致的。近年以來,中國空軍之所以在高原地區出售屢屢受阻,最大的問題就是受到了環境限制,而隨著我國在航空發動機技術上的突破,我國戰機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在今年的訓練和演習中,我國將把兩個團的殲10和殲11戰機部署在了青藏高原上,並且進行了多次演習和作戰行動,不但展現出了中國空軍強大的作戰能力,也說明了我國在戰機製造上的出色水平。在技術上,我國開始向美國發起追趕。
高原最大的問題就是空氣稀薄,並且大氣壓不足,而戰鬥機最大的問題恰恰都在這裡,現代飛機使用的發動機有幾種,有戰鬥機、戰略運輸機、轟炸機等裝備的渦輪風扇發動機,以及部分戰機裝備的渦輪噴氣發動機,直升機的渦軸螺旋槳發動機和戰術運輸機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這些飛機雖然結構不同,運作方式差距很大,但在原理上差距卻不打,基本上都是吸入空氣,以高壓渦輪機推動發動機運轉,最終製造出不同的發動機裝備在飛機上。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現代空軍的絕大多數戰機都存在這種問題,那就是對空氣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在起飛的時候,絕大多數戰鬥機都需要開加力,讓推力達到一定程度上才能成功起飛,而高原上恰恰這一點難度最大,高原空氣稀薄,空氣流量不足,發動機很難達到最大推力,結果就導致發動機起飛非常耗油,即使起飛成功以後,作戰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這個問題其實是噴氣式發動機的通病,這也是絕大多數噴氣式戰機都無法超過3馬赫極速的原因,即使是美國的SR71戰略偵察機,也只是依靠著變循環發動機達到3.3馬赫的極速,但是在往上不但是熱障問題,在動力上也是一個大問題。事實上,在高空飛行階段,戰鬥機也頻頻遇到這個問題,美國空軍為了保證戰鬥機足夠的作戰能力,在發動機上不但進行了增推,還針對這種特殊情況做了一定的優化。
而中航科工集團的李應紅院士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在發動機上進行了優化和改進,我國的發動機也完全能夠保證在高原執行作戰任務,並且在高空作戰中也能佔盡優勢,除了殲10、殲11等戰機以外,我國還針對殲8等戰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優化,最新型的殲8G型戰機甚至有在2萬米高考以2.5馬赫速度執行作戰任務的能力,這款戰機也發展出了偵察型等多種該型,完全有能力在體系下執行作戰任務。
發動機是戰鬥機的核心,而中國在發動機方面的進步,完全能保證戰鬥機的先進性以及在作戰行動中的穩定,而高原執行作戰任務,一方面能夠保證戰鬥力,另一方面也能檢驗軍工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