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自同步雙色光纖雷射器進行相干拉曼散射實現高對比度,快速化學...

2021-01-08 科學網
使用自同步雙色光纖雷射器進行相干拉曼散射實現高對比度,快速化學成像

 

近日,來自中國和德國的科學家們發表了題為「High-contrast, fast chemical imaging by coherent Raman scattering using a self-synchronized two-colour fibre laser」的高水平論文。

相干拉曼散射(CRS)顯微鏡因其無化學特異性的無標記對比,高空間和光譜解析度以及高靈敏度而被認為是解決生物醫學問題的有力工具。該文章提出了一種新穎的大功率自同步雙色脈衝光纖雷射器。該雷射器系統首次實現了高對比度,快速的CRS成像,而無需通過平衡的檢測方案降低複雜的噪聲。同時,多種光學對比機制最大化了所收集的信息內容,以進行生物可視化和醫學診斷。該文章發表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期刊上。

光學成像技術長期以來一直是解決生物醫學問題的工具。在這些技術中,相干拉曼散射(CRS),它包括相干反斯託克斯拉曼散射(CARS),受激拉曼散射(SRS),和其他非線性光學過程,已經成功地應用於解決生物醫學問題,提供化學特異性,無標記的對比度,高光譜和空間解析度,和高靈敏度。特別是CRS顯微鏡,可以對生物分子樣本進行微創和連續的實時成像。

CRS成像應用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具有環境敏感操作、佔用空間大且高成本的傳統固態雷射器的阻礙。標準固態雷射器,特別是鈦藍寶石雷射器和採用自由空間光學的同步泵浦光參量振蕩器,通常必須安裝在隔振光學表上,這為臨床應用製造了一個主要的技術障礙。超快光纖雷射器可以克服這些缺點,但由於以前的實現方式遭受了高強度噪聲,狹窄的調諧範圍和低功耗的困擾,導致圖像質量下降和成像速度慢,因此尚未完全用於CRS成像。最近出現的用於CRS成像的各種雙色脈衝光纖雷射器的研究,如參數波長轉換之類的過程的全光纖雷射器,孤子自頻移和超連續譜發光等,這些方法具有特定的局限性,包括高成本,低功率或高強度噪聲。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完全基於光纖的相干雙色脈衝雷射源可提供足夠高的功率和低強度的噪聲。

該文章提出了一種利用交叉相位調製產生相干波長的新型高功率,低噪聲,自同步雙色脈衝光纖雷射器系統。藉助該系統,可以展示了高質量的CARS和SRS成像以及其他非線性成像模式,而無需進行平衡檢測,在保持較高掃描速度的同時保持較低的檢測設置的複雜性。該雷射器在強度穩定性提高了50 dB,定時抖動為24.3 fs,平均功率波動小於0.5%,在擴展的波數範圍2700–3550 cm-1中調製深度大於20 dB和脈衝寬度變化小於1.8%。該文章通過對活的人類細胞和小鼠動脈組織進行成像,並利用二次諧波產生和雙光子激發的螢光對小鼠尾巴,腎臟和腦組織切片進行多峰非線性成像,證明了該系統具有這些功能。這項工作還建立了將現有雷射器重塑為同步雙色雷射器的一般方案,從而促進了CRS成像技術的廣泛普及和應用。

圖1 用於多模態非線性光學顯微鏡的自同步雙色脈衝光纖雷射器。(a)雙色脈衝光纖雷射器的示意圖。1.0 µm的無源鎖模光纖雷射器以80 MHz的重複頻率生成飛秒脈衝序列。光纖耦合器(OC)將輸出分為兩個分支,以生成斯託克斯和泵浦光束。在通過二向色鏡(DM)在空間上組合斯託克斯光束和泵浦光束並通過延遲線(DL)在時間上重疊光束之後,將兩種顏色的雷射束髮射到定製的雷射掃描顯微鏡中。DC-EDFA雙包層摻鉺/鐿光纖放大器,DC-YDFA雙包層摻鐿光纖放大器,Er摻鉺光纖,F濾波器,FC光纖準直儀,FIM光纖耦合強度調製器,G光柵,GVD組速度色散,L透鏡,M鏡,Nrt往返次數,基於OIM光纖的光學集成模塊,PBS偏振分束器,PC偏振控制器,PD光電二極體,PPLN周期性極化鈮酸鋰晶體,SMF單模光纖,WDM波分復用耦合器,XPM交叉相位調製,Yb 摻鐿光纖,YDFA摻鐿光纖放大器,λ/ 2半波片,λ/ 4四分之一波片。(b–e)在沒有(b,d)和具有(c,e)自同步的情況下,在1.5 µm處1.0 ps脈衝時序的數值模擬。 該模擬假設1.5 µm脈衝的初始往返時間不匹配為50 fs,這會變得更慢(b,c)或更快(d,e)。

圖2 雙色脈衝光纖雷射器的光譜特性。(a)無源鎖模光纖雷射器的粗調範圍為1.0 µm,由腔內濾波器調諧(F1,通帶約為8.0 nm)。 (b) 斯託克斯光束的微調範圍為1010–1060 nm,由脈衝壓縮器中的狹縫調諧,即圖1a中的黑色虛線矩形,其有效通帶為?1.0 nm。(c)相干波長發生器的調諧範圍為1.5 µm,由腔內濾波器調諧(F2,通帶<1.0 nm)。(d)典型的SHG光譜集中在789 nm處,即泵浦光束。 注意,所有圖中的強度均已歸一化。(e)二甲基亞碸(DMSO)和甲醇樣品的SRS光譜和自發拉曼光譜(SR)的比較。 請注意,DMSO的光譜已垂直偏移以便更好地可視化。

圖3 雙色脈衝光纖雷射器的時間特性。(a)由20 GHz實時示波器記錄的斯託克斯和泵浦光束的實時脈衝序列分別在1017和789 nm處記錄。(b)通過20 MHz正弦函數調製的斯託克斯束的實時脈衝序列。 調製深度高於99%。(c)在整定範圍內,泵浦束和斯託克斯束的自相關跡線以及斯託克斯束的脈衝寬度穩定性。(d) 泵浦光束和斯託克斯光束在100分鐘內具有長期功率穩定性。在此測量中,泵浦光束(789 nm)和斯託克斯光束(1017 nm)的輸出功率分別設置為?100和?550 mW。 均方根(RMS)功率波動分別僅為0.1%和0.5%。通過和頻效應進行光學互相關測量。 灰色和黑色曲線顯示了在光學互相關跡線(藍色)的峰值和一半最大值處監視的SFG強度。(f) 比較兩色脈衝光纖雷射器,標準固態飛秒雷射器(Spectra-Physics MaiTai)和典型的超連續譜(SC)光纖雷射器的相對強度噪聲(RIN)光譜。

圖4 人體細胞的CARS和SRS圖像。(a)、(b)同時獲取活骨肉瘤(U2OS)細胞的CARS和SRS圖像。 泵浦光束和斯託克斯光束的焦功率分別設置為33和74 mW。 像素停留時間為12.5 µs,鎖定放大器的時間常數為2 µs。(c),(d)活的分化的原代成肌細胞(PMD)的CARS和SRS圖像。在這裡,應用了2倍放大以顯示單元的更多細節。泵浦光束和斯託克斯光束的焦功率分別為25和47 mW,像素停留時間為51.2 µs,鎖定時間常數為20 µs。 箭頭指示細胞內選定脂質滴的位置。

圖5 小鼠上腔靜脈組織冷凍切片的CARS和SRS圖像。(a)小鼠上腔靜脈組織冷凍切片的明場圖像。 感興趣的綠色和紅色區域(ROI)分別指示應用CRS成像的位置,紫色虛線顯示上腔靜脈的大致位置。(b)、(c)從紅色輪廓區域分別獲取的CARS和SRS數據。 在這裡,我們可以區分出中膜和中膜內膜,並具有出色的對比度,並可以看到含有血紅細胞的血栓(見(b)的黃色插圖),血紅細胞附著在動脈壁上。 在(b)中插入一條粉紅色的虛線以描繪彈性內部,將兩個區域彼此分開。(d)、(e)綠色輪廓區域的CARS和SRS圖像詳細顯示了上腔靜脈的富含脂質的中膜介質。 對於泵浦光束和斯託克斯光束,光功率分別設置為33和74 mW。 像素停留時間為6.4 µs,鎖定時間常數為2 µs。 斯託克斯光束的調製頻率為20 MHz。

(f)圖像(d)和(e)的相應線掃描。 該位置由圖像(e)中的綠線指示。 在這裡,我們在中膜介質的脂質豐富區域比較CARS和SRS信號。 由於其化學敏感性增強,SRS揭示了小的脂質區域(紅色箭頭)。 將信號歸一化為兩個通道的最高信號強度。

圖6 小鼠尾巴樣品的SHG成像以及腎臟和腦組織切片的雙光子螢光成像。(a)未染色的小鼠尾部玻片的SHG圖像。所施加的偏振由半波片和四分之一波片控制。利用斯託克斯光束的FCPA輸出(?8 nm的帶寬,?200 fs的脈衝寬度)將約20 mW的焦功率施加到樣品上。(b)、(c)使用?20 mW的聚焦功率,小鼠腎臟切片的雙光子激發螢光圖像。(d)、( e)在兩個玻璃片之間製備的200 µm厚的小鼠腦組織樣品的雙光子激發螢光圖像,其中小鼠在V層錐體神經元(Thy1-YFP H線)中表達黃色螢光蛋白(YFP)。

(來源:科學網 OSANJU 周倩葦)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0-0259-2

 

相關焦點

  • 新型高功率同步雙色脈衝光纖雷射器突破傳統螢光物質標記細胞方法
    為此,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獨特的緊湊型光纖雷射器,而不是以前使用的固態雷射器。新型顯微鏡在使用時產生的噪音要比常規設計少得多,使因此適合在手術室中使用。研究人員在Springer Nature出版的《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期刊中介紹了他們的創新技術。
  • 深度解析:光纖隨機雷射器及其應用研究進展!
    2 光纖隨機雷射器研究進展自2010年基於瑞利散射型光纖隨機雷射概念提出以來,經歷了前幾年各個研究方向雨後春筍般的蓬勃發展,光纖隨機雷射的研究逐漸沉澱在少數幾個熱門領域,如高功率/高效率光纖隨機雷射器、窄線寬光纖隨機雷射器等。
  • 拉曼WDM的應用有哪些?
    與常規傳感器相比,光纖傳感器具有測量靈敏度高、抗電磁幹擾、抗輻射、耐高壓、耐腐蝕、體積小、重量輕、適應惡劣環境等諸多優點,並且光纖元件本身既是探測元件又是傳輸元件,可以在光纖幹線上連接許多光纖傳感單元組成大範圍的遙感系統,進行分布式監測與測量。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具有提取大範圍被測場分布信息的能力,能夠解決目前測量領域的眾多難題,因此,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 拉曼乾貨大合集,100個拉曼光譜必備知識點!
    一般來說,拉曼光譜與雷射的波長是無關的,選擇不同波長的雷射主要取決於研究的對象,如果研究生物蛋白質、細胞等,則需要波長較長的近紅外光,避免了螢光對拉曼光譜的幹擾。但對於一些深色、黑色粉末樣品,由於近紅外的熱效應,而使熱背景幹擾拉曼光譜,這時選擇可見光區的雷射比較合理。對於研究化學發光和螢光光譜,則選擇紫外雷射器。
  • 超快光纖雷射器關鍵技術之二:多維度相干合成技術
    雷射天地轉載自:賈雪琦 光波常高功率超快雷射系統具有非常廣泛的用途,現有的使用大模場面積光纖和啁啾脈衝放大等功率放大方法可以顯著提高系統的能量水平,但是對於單光纖單脈衝的放大潛力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開發。因此,脈衝能量的進一步提高需要新的技術。
  • 光纖雷射器的最新進展及未來發展
    摻雜光纖使用光纖內部刻寫的光纖布拉格光柵作為腔鏡。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45515.htm  雙包層結構  光纖雷射器中光纖一般為雙包層結構,如圖1所示。未摻雜的內包層選擇並傳輸泵浦光。在纖芯中產生受激輻射。通過泵浦,摻雜了稀土元素的纖芯受激產生雷射。
  • T325 拉曼效應、拉曼散射、拉曼受激散射、拉曼受激散射放大器
    之後的7年,拉曼叔叔的小組開始各種研究,用量子力學的角度來解釋拉曼散射和瑞利散射。瑞利散射木有能量交換隻改變了光子的方向之後,拉曼叔叔繼續做著研究,42歲的拉曼叔叔,靜靜地研究到72歲的拉曼爺爺,這時世界上傳來一個聲音梅曼發明雷射器啦~~~~拉曼爺爺的小宇宙再次迸發,我的散射終於派上用場啦~~
  • 高功率連續光纖雷射器技術演進及瓶頸!
    2002年,J.Limpert 等 人 研 制 出 鉺 鐿(Er3+/Yb3+ )共摻的雙包層光纖雷射器,實現了150W的單模連續雷射功率輸出,大大推動了高功率摻鐿光纖雷射器的開發。2009年,光纖雷射器的全球領跑者IPG公司基於同帶泵浦技術使用1.018μm的雷射作為泵浦光,首次實現了單纖單模輸出10kW,光束 質量因子M2<1.31。2012年,IPG公司的單纖單模功率達到了20kW。
  • 前沿科技 | 全新亞微米紅外&拉曼同步測量關鍵技術助力多層薄膜...
    全新光學光熱紅外光譜技術光學光熱紅外光譜技術(O-PTIR)可在非接觸反射模式下對多層薄膜進行亞微米級的紅外表徵,同時探針雷射器會產生拉曼散射,從而以相同的亞微米解析度在樣品的同一點同時捕獲紅外和拉曼圖像。
  • 隨機光纖雷射由非相干拓展到相干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張其錦教授研究組與張群副教授研究組合作,研製出基於極弱納米顆粒散射體系的低閾值、方向性好、可調控的相干隨機光纖雷射,並論證了其機理。  傳統雷射除了需要增益介質如雷射染料、稀土離子等外,還必須有光學反射鏡所組成的高穩諧振腔。
  • 「熱門」高功率光纖雷射器關鍵技術及進展
    引 言光纖雷射器具有眾多令人矚目的優點,如其波導結構與傳輸光纖相同,易於與傳輸光纖集成和耦合;基質材料具有很好的散熱特性和熱穩定性;與傳統固體雷射器相比,光纖雷射器損耗小、閾值低、效率高,容易實現小巧近年來,光纖雷射器輸出功率快速增長,高功率光纖雷射器各項關鍵技術的研究都取得了較大突破,增益光纖有了多種新型結構設計的摻雜光纖(如雙包層光纖、光子晶體光纖等);泵浦耦合技術實現了端面、側面泵浦等多種耦合方式;雷射模式控制技術解決了高功率光纖雷射器光束質量和輸出功率之間的矛盾;光纖雷射器光束合成技術的研究也取得了較多成果。以下將綜述光纖雷射器關鍵技術的研究和發展情況。
  • 高功率光纖雷射,前景可能遠超你的想像
    圖  光纖雷射器的原理及覆蓋波長目前,採用不同離子摻雜的光纖作為增益介質,可以實現從1~5 μm的全波段覆蓋;採用拉曼和非線性頻率轉換技術,可以實現紫外光、可見光和紅外線的高功率、高亮度的雷射輸出。實際上早在1961年,美國科學家E.Snitzer就提出在雷射腔內使用稀土摻雜光纖可以得到穩定的單模雷射輸出,但是受限於光纖製作和抽運光源,未能得到快速發展。20世紀70到80年代是半導體雷射器和光纖拉制工藝快速發展的二十年,得益於氣相沉積的現代化工藝和能在室溫下工作的半導體抽運源,單模光纖雷射器的研究工作逐步展開。
  • 【分析】基於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的單細胞多色成像技術
    武漢大學的胡繼明教授和沈愛國副教授等利用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無水幹擾、高靈敏且具備分子指紋識別能力等優勢,在活細胞生理過程研究中將SERS無標記與標記檢測有機結合(對於拉曼信號區分度差,
  • 錐形雙包層光纖:超快大功率雷射加工的未來
    現在,使用錐形雙包層光纖(T-DCF)放大器的最新技術提供了一種具有高空間效率格式且具有出色光束特性的高功率發展前景,最顯著的是,其生產成本僅比普通光纖高。這意味著這些超快雷射器的每瓦成本日益重要,可以通過提高處理速度和精度獲得快速的投資回報。
  • CRIMSON項目啟動:開發先進的雷射相干拉曼散射顯微鏡
    打開APP CRIMSON項目啟動:開發先進的雷射相干拉曼散射顯微鏡 OFweek雷射網 發表於 2021-01-13 16:44:37
  • 單晶金剛石拉曼雷射可以實現更高增益、更高功率密度和可變波長
    拉曼金剛石雷射器 提供了多方面的應用潛力自從西奧多·哈羅德·梅曼在1960年使用閃光泵浦合成紅寶石晶體產生了世界上的第一束相干光以來,光學增益介質 的發展就成為這一領域科學研究和工程應用的關鍵。然而,傳統的產生相干光的辦法是在雷射介質中實現 粒子數反轉(population inversion) 。
  • 從國外光纖雷射器企業角度剖析千瓦級光纖雷射器技術
    這些功能允許更快的穿孔,精細特徵更快的處理速度,並通過最小的熱影響區實現更好的加工質量。  「大多數數千瓦級光纖雷射器系統採用對基於多個低功率光纖雷射器的輸出合束的架構,導致成本、性能、可維護性、可升級性以及對技術進步的順應性方面的顯著缺點。」
  • 高亮度固體雷射器技術發展研究
    美國通用原子 – 航空系統公司提出技術方案:將數十至上百片的薄片雷射介質直接浸入冷卻液中,使用亞微米尺度的流體通道來進行雷射介質的高效散熱冷卻;2010 年實現了單模塊 60 kW 功率輸出,2015 年實現兩模塊 150 kW 功率輸出,完成了基於相關技術途徑的 800 kW 功率輸出概念設計 [7]。3.
  • 海洋光學:重點發展手持和便攜拉曼光譜儀
    2、 緊湊型顯微拉曼光譜儀  集成顯微模塊和拉曼光譜系統,具有高靈敏度,高性能的特點,同時體積小巧,價格相對較低,主要用於科研用戶。  3、 手持/便攜拉曼光譜儀  便攜拉曼光譜儀,定位於原輔料快檢、現場科研考察、違禁物質檢測。突出簡單易用,快速檢測,對物質進行快速的現場鑑定鑑偽。
  • 挑戰化學成像極限:中國科大實現單分子拉曼光譜成像
    最近,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侯建國院士領銜的單分子科學團隊的董振超研究小組,在高分辨化學識別與成像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亞納米分辨的單分子光學拉曼成像。由於不同分子的拉曼光譜的譜形特徵各不相同,因此可作為分子識別的「指紋」光譜,就像人的指紋可以用來識別人的身份一樣。現今拉曼光譜已經成為物理、化學、材料、生物等領域研究分子結構的重要手段。 上世紀60年代雷射器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拉曼光譜技術的應用,但發展高靈敏高分辨拉曼光譜技術仍然是材料科學特別是納米尺度上的微觀探索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和追求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