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瓜別稱壺蘆、蒲蘆、瓢瓜等,為葫蘆科葫蘆屬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我國各地廣泛栽培,亦廣泛栽培於世界熱帶到溫帶地區,可在未成熟的時候收割作為蔬菜食用,老葫蘆曬乾後掏空其內可做盛放東西的物件,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葫蘆瓜怎麼種植最好吧!
葫蘆瓜的種植條件
1、溫度:葫蘆瓜為喜溫作物,種子在15℃開始發芽,最適生長溫度為20~25℃,9~10℃生長發育受阻,36~38℃蒸騰作用過強,易出現早衰。
2、水分:葫蘆瓜根系發達,吸水能力強,枝繁葉茂,蒸騰量大,遇天旱應及時灌水,開花結果期需水分最多,果實發育後期至採收之前水分不宜過多。
3、光照:葫蘆瓜耐弱光,為確保高產優質,應選擇地勢開闊、向陽地段種植,過陰時影響瓜苗及果實正常生長。
4、土壤:葫蘆瓜適應性強,在微酸性(pH值為6.5~7)土壤中生長較好,選擇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種植其產量更高。
葫蘆瓜的育苗技術
1、浸種:葫蘆瓜種子選擇適宜當地栽培的品種,用40℃溫水浸種12~24小時,撈出後用紗布包好甩幹,並嗑開浸好的甜葫蘆種子。
2、催芽:葫蘆瓜催芽容器墊一層消毒的鋸末或沙子後再墊上一層紗布,將浸好的種子均勻地放在紗布上進行催芽,溫度控制在25~28℃之間。
3、苗床:葫蘆瓜育苗床底墊8~10釐米馬糞或碎草,上面鋪一層土,踩實、踩平,同時用70%敵可松可溼性粉劑進行消毒。
4、配土:葫蘆瓜營養土選擇沒有使用過普施特、豆磺隆等除草劑的土壤並篩好,與篩好的腐熟農家肥按7:3比例混拌即可。
5、播種:葫蘆瓜營養袋整齊擺放在苗床上並澆足水,一般在4月5~10日播種,將催好的芽的種子芽眼朝下放好,復完土後澆1次水。
葫蘆瓜的種植方法
1、園地選擇:葫蘆瓜最好選擇排水良好、土質肥沃的平川及二窪地,有灌溉條件的崗地可以,以玉米、小麥、大豆茬為好,忌白瓜、西瓜等瓜類重迎茬。
2、整地施肥:葫蘆瓜種植地早春頂漿打壠,及時鎮壓保墒,種植壟為長口壟,畝用農家肥2500千克、蔬菜專用肥或含硫複合肥150千克作底肥。
3、適時定植:葫蘆瓜定植株距為0.67米,挖穴栽單苗,澆水定根,翻耕前用克蕪蹤除草1次,整好地後再噴丁草胺1次,然後才進行移植。
4、肥水管理:葫蘆瓜追肥依據地力,結合澆水進行,一般移植後6天每畝施豆麩浸液15千克、生物磷1.5千克、生物鉀1.5千克,混合糞水淋施,每隔7~10天淋施1次。
5、順蔓掐尖:葫蘆瓜每株留兩個主蔓,可培1次定向土,使瓜秧向順風方向傾斜。一級分杈長到3片葉時開始掐尖,看住並掐掉二、三級分杈,主蔓掐尖在8月以後。
6、人工授粉:葫蘆瓜一般上午和雨天不開花,所以每天上午打杈、掐尖,下午16時開始授粉,過了處暑就可停止授粉,一般兩條主蔓結瓜6~8個。
7、適時採收:葫蘆瓜於8月上旬開始逐漸採收,當第1茬瓜長到15~18斤左右用指甲掐有聲音即可採收,原則頭一天採收,第2天先削掉瓜皮,再削瓜條,雨天不要削瓜條。
葫蘆瓜的病蟲防治
1、枯萎病
【危害】侵害根部和莖蔓基部,葉片嚴重萎蔫,開花結瓜後初病外觀似缺水狀,中午明顯萎蔫,早晚尚能恢復,根部變褐或腐爛,患部溢出琥珀膠狀物。
【防治】選用50%多菌靈500倍稀釋液、70%託布津600倍稀釋液、黃腐酸鹽800倍稀釋液、特效黃萎靈1500倍稀釋液、50%敵克松500倍稀釋液、滅病威600倍稀釋液或農用鏈黴素等灌根。
2、炭疽病
【危害】初病病斑為淡黃色近圓形,後病斑中央破裂,嚴重時葉片枯死,葉柄出現淡褐色條斑,果實染病呈淡綠色水漬狀,後出現中間凹陷近圓形深褐色病斑。
【防治】選用70%託布津600倍稀釋液、75%百菌清500倍稀釋液、滅病威600倍稀釋液、克黴靈1000倍稀釋液、豐護氨1000倍稀釋液、硫懸浮劑500倍稀釋液交叉噴霧防治。
3、蚜蟲
【危害】使葫蘆葉片變形皺縮並會傳播病毒,其分泌物還能誘發煤汙病,如不及時防治,很快就會殃及全株及附近大部分植株的嫩葉。
【防治】發現少量蚜蟲後可用手擠壓,再用水衝洗乾淨,也可連續數次塗抹肥皂水、麵湯或噴灑1:50的菸草水。
4、白粉病
【危害】梅雨季節是白粉病高發期,在葉片上開始產生黃色小點,而後擴大發展成圓形或橢圓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狀黴層。
【防治】儘可能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發現病株病葉及時剪除,噴灑1:1:100的波爾多液保護,發病早期可噴50%的多菌靈等抗菌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