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第二大城市裡昂,位於羅訥河(Le Rhne)和索恩河(La Sane)交匯處,其主城區以河流為界大致可分為三大部分:西側為富維耶山,老城區位於兩河之間的半島上,新城區則主要集中在東部。
裡昂是法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其城市的形成可溯源至前6世紀。因其位於兩條河流交匯處的地理位置,水上運輸十分便捷,為裡昂的早期發展提供了條件。
根據裡昂西部的富維耶山高盧城遺址的發掘信息,部分歷史學家推斷,裡昂可能為當時高盧人(Gaulois)的首府,其人口數量甚至可能一度超過20萬。
前43年,愷撒的代表呂西·姆那提尤斯·普朗庫佔領了裡昂,建立了盧格杜努姆(Lugdunum),這也是現代裡昂城市的前身。但由於戰亂,此後近1000年間裡昂的地位不斷衰落,直到中世紀中期才逐漸恢復。
裡昂既是法國乃至歐洲重要的文化與藝術中心,也是世界電影的誕生地和二戰期間參加抵抗運動的城市。此外,裡昂還是國際刑警總部的所在地。
裡昂是歐洲著名的「美食之都」。早在1935年,美食家Curnonsky就毫不猶豫地將裡昂市描述為「世界美食之都」。
從十九世紀開始,當人們來到裡昂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吃」:在叫作「媽媽的味道」的餐廳裡(Les Mères),一些卓越的廚師使得裡昂的傳統美食日漸成型; 今天,這些餐廳被叫作Les Bouchons,依然供應著裡昂最具特色的傳統美食。
裡昂乳酪
裡昂的乳酪世界聞名,種類多達100種以上。每種乳酪都擁有截然不同的口感,除了直接切片來吃,還可將融化的奶酪加入酒混合,也可以搭配冷肉、馬鈴薯等,是補充體力的上品。
豬肉灌腸
大名鼎鼎的豬肉灌腸,樣子雖然非常難看,但絲毫不影響它的口感,肉嫩味香,味道獨特。
玫瑰臘腸
這是一種用中等絞碎的豬肉做成的幹腸,約30公分長,多半切成圓片狀當餐前佐酒小菜吃,因為肥瘦比例均勻,切面紅白相間有如玫瑰圖形而得名。
Quenelles
裡昂風味的Quenelles,是一種摻有雞蛋和麵包的小塊的肉腸或魚腸。首先魚做成魚漿,然後加入雞蛋、麵粉、調味料、水等攪拌均勻,做成一個個橄欖球狀的魚肉丸子,將其煮熟後再配上奶油或是海鮮醬汁,蘸著吃特別可口美味。既有海魚的新鮮肉味,而且還有奶醬的醇香味,夾雜在一起真是非常美妙。
鵝肝
鵝肝在法文中為Foie Gras,而煎煮則是 Saute,所以在法國餐廳如果看見開胃菜中有 "Foie Gras Saute",那便是法式煎鵝肝了。在品嘗煎鵝肝時最適合搭配甜酒煮成的醬汁,或加入無花果乾一起煎,鵝肝的香味便能和無花果的風味配合一起,吃起來別有一番滋味。著名Paul-Bocuse餐廳的鵝肝一定不會令你失望。
裡昂風味沙拉
沙拉通常配有萵苣或略帶苦味的綠葉菜,加上培根以及煮雞蛋,最後再配上麵包幹。
裡昂幹紅腸
著名的裡昂幹紅腸rosette de lyon,做法是在腸衣中灌入醃製好的豬腿肉,然後切片食用,是不可錯過的法式料理。
裡昂之所以美食多樣,主要因為其所在地區盛產上乘的食材,比如:夏洛來的夏天蔬菜,薩瓦湖裡的魚,裡昂省山區最好的豬肉等等,當然,不要忘了,這裡還有世界聞名的博若萊紅酒。
博若萊位於勃艮第的南部,位於裡昂市的北邊。從地理位置上看,它覆蓋了勃艮第南部和羅訥河谷(Rhone)的北部。
在中世紀晚期,裡昂市成為絲綢商人的集聚地,博若萊也是當時著名的棉紡中心。在成為一個棉紡中心前,博若萊也曾是個葡萄酒產區,其釀酒史可以追溯到羅馬時代。
從羅馬時代到中世紀晚期以前,整個博若萊和勃艮地產區都種有大量的佳美(Gamay)葡萄和黑皮諾(Pinot Noir)葡萄。佳美葡萄果顆較大,因而有些人認為它可以用來生產風格不怎麼凝練的葡萄酒。
1395 年,勃艮第公爵「英勇的菲利普」(Phillip the Bold of Bourgogne)下令勃艮地只能種植黑皮諾,勃艮地所有的佳美葡萄都被拔除。因為博若萊不在他的統治範圍之內,佳美在博若萊倖免於難。
在平地上種植葡萄更易操作,所以在過去的日子裡佳美一直被種植在靠近裡昂的平原地區上。這樣不僅節省了種植成本,也能節省運輸成本,畢竟把葡萄酒運到繁榮的裡昂市變得非常簡單。
17 世紀,法國政府建了一條大運河連接了羅亞爾河(Loire)和塞納河(Seine),從博若萊地區到巴黎的貨物往來變得更加便捷,因此博若萊的葡萄酒需求量大增,葡萄園的面積也一增再增,覆蓋了大片的山區和平地。現在,博若萊的葡萄種植面積已達 22,000 公頃,比勃艮第的葡萄園面積還大。
除了美酒,美食,裡昂還是整個法國擁有餐廳數量最多的城市,擁有2000多家餐廳,並且擁有94名米其林廚師,更牛的是,法餐教皇保羅.博古斯的同名餐廳50年來始終保持著米其林三星評級從未間斷,這也許正是裡昂,能傲視整個歐洲,成為「美食之都」的實力吧。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