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訊網 報導】利用春節假期,離開北京,前往法國,租了一輛車,自駕遊10天。將經歷與感受匯總,誕生出日記形式的遊記,與您分享。
上篇說到,此次法國自駕遊分為2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單人,主要參觀兩次世界大戰的遺蹟。第二階段,我的家人們從北京趕來,會合之後,前往法國中部,今天的落腳點是裡昂。
由於第一階段只有我一個人,故租了一輛小型車——歐寶Corsa。這是今年剛剛推出的新車型,典型特徵是車頂、輪圈等均為黑色。歐寶是個歷史悠久的品牌。汽車剛剛發明沒幾年,這家原本生產縫紉機的德國工廠就開始造汽車。它的理念與奔馳不同,後者走高端路線,而歐寶主打經濟車,因而市場佔有率很高。但不久賣給了通用,所以,我國市場上的一些別克汽車,比如英朗、君威,都是源於歐寶。2017年,實在撐不下去的通用,將歐寶賣給法國人,如今它歸屬標緻雪鐵龍集團。
這輛歐寶Corsa是1.0T動力,作為一款經濟型家庭車,它的內飾很普通,達到一定速度後,噪音較大,但駕駛很輕便,油耗比較低,約為6.4升/百公裡,連同加油、過路、停車在內,第一階段平均每公裡花費0.13歐元,約合人民幣1元。
雖然花費比較低、駕駛感受還不錯,但接下來,一家四口聚齊,為了讓家人舒服些,我換了一輛大點兒的車。下定單時,選擇的是大中型轎車——奔馳E級,實際拿到的,是雪鐵龍C4畢卡索。顯然是我吃虧了——奔馳E在我國43萬起步,C4畢卡索在我國賣26萬元。但C4畢卡索是MPV,空間很大,也算過得去。
大概是在2010年,C4畢卡索進入我國。第一次看到它時,非常喜歡,認定它是一款很棒的家庭多功能車,比轎車更實用、更舒服。不過,它當時配備4速變速器,在我國市場上顯得有些落伍,再加上我國對MPV誤解較多(許多人至今把它當成商務車),以至於銷量慘澹。另一方面,聽車主介紹,該車配件稀缺、且價格昂貴,一塊前風擋就得幾萬塊錢——雪鐵龍的DS其實也是如此,車不貴,配件貴的嚇死人。
駕駛C4畢卡索的感覺相當好。首先是視野開闊,這是我非常喜歡MPV的原因之一。開闊到什麼程度呢?打個比方,倆人坐在辦公室裡,你用13.3寸的蘋果本,我用臺式機,連著27寸顯示屏。
第二個好感是舒適。源於懸架的調校、噪音的控制、寬大的座椅。其實,座椅舒服、懸架優良,是不止一款雪鐵龍都具備的優點。就連當年富康都具備。不過,法國人在追求享受的同時,忽略了一些東西,以至於富康的口碑並不好,比如故障率高。記得當時有數位車主抱怨過,甚至連發動機減震支架都成了易損件。至於動力,眼下這款車是1.6T,排量不大,但扭矩輸出很好,與變速器匹配的更好,即使市區低速時,也沒感覺有何不妥。路況好時的加速,就更令人愉悅了。
如果說,前幾天駕駛小型車只是代步,談不上能獲得其它感受,眼下這輛MPV,讓我有了一種從容感、享受感。
時常在網上看到有人爭論。認為法系車最棒。只有懂車之人才會毫不猶豫地買法系車。我認為,沒有「最」字可言。每個品牌都有它自身的特點。雪鐵龍自創業起,就一直不斷創新,敢於想像,敢於嘗試,不斷給車主帶來驚喜,並如同盧瓦河谷裡那些精緻的城堡一樣,讓車主得到充分的享受。
我在巴黎聖拉扎車站的後身,看到一座敗落的建築(下圖)。它是當年處於盛況當中的雪鐵龍,開設豪華展示店之所在(上圖)。汽車製造是門生意,不全面考慮,單一追求某個目標,能否被市場認可,恐怕有些疑問。雪鐵龍在我國江河日下,或許就是它太執著。
在這間遺址前,我試圖拍一張雪鐵龍汽車駛過的畫面,等了大概10分鐘,沒等到。
從巴黎往南去,是盛產葡萄酒的勃艮第地區。
從戴高樂機場往東南方向,沿著A6高速公路走了100多公裡,進入勃艮第地區。這裡是法國葡萄酒的主產區之一,可惜此時是冬季,看不到葡萄種植的場面(今天始終陰沉沉,照片灰濛濛,請您見諒)。
我們抵達的第一站是努瓦耶(Noyer),這是個幽靜的小鎮,幾乎全部由古老建築組成,仿佛來到了中世紀。事實上,法國有許多小鎮,保持著歷史,原汁原味,沒有開發與建設,更沒有售票處。
它的房屋也很別致——這種以木條為筋的房屋,據說是諾曼第地區的建築特徵。
在鎮子中心廣場對面,有一座帶廊建築。在電影《虎口脫險》當中,油漆匠與指揮家騎自行車深夜抵達「環球旅館」,就是在這拍攝的。
不過,圍著小鎮逛了一圈,相同的建築看到2棟,不知電影取景是在哪一棟。
離開努瓦耶,往東走了幾十公裡,又來到一個古老的鎮子——韋茲萊(Vezelay)。整個鎮子位於一座山頭上,老遠就能一攬全貌。
韋茲萊鎮最醒目的建築,是最高處的聖瑪德琳教堂。它已有900多年歷史,是世界文化遺產,可惜正在維修,沒能進去參觀。
韋茲萊鎮在歷史上很出名。它是法國的宗教聖地之一,同時又是十字軍東徵時的出發地之一(十字軍是一段有趣的歷史,可能的話,很想駕車沿當年進軍路線走一趟,估計能寫出更精彩的遊記)。所以,小鎮雖然不大,每天都有許多遊客前來。我們抵達時,2輛旅遊大巴停在鎮口,幾十位歐洲遊客正沿街遊逛。
鎮內的主街,在進口處是1條,不久分為3條,都是一路上坡,最終抵達聖瑪德琳教堂。一路上有許多店鋪與咖啡館。雖然是旅遊淡季,可整條街都進行了裝飾,塑料製成的假花與假樹,隨處可見,把肅殺的寒冬,裝飾出些許春意。
不僅街道是古老的,就連汽車都挺老——您看這輛,1991年誕生的雪鐵龍ZX,正是剛才提到的富康。整個90年代,盛行我國的桑、捷、富,就技術含量與舒適度而言,富康最棒,可惜它的業績也最差,桑塔納與捷達至今還在銷售,富康早就沒了蹤影。這輛兩門款要是引入我國,估計銷量更慘。
在小鎮的另一邊,保存著一座古老的城門。中世紀歐洲的城門,經常是這種造型。前幾天在比利時的布魯日看到一座,今天又看到一座。不過,這座城門值得看,電影《虎口脫險》當中的莫索特城門,就是在這兒拍的。
韋茲萊鎮周圍,還有許多《虎口脫險》的外景地。比如這座城堡,拍的是兩位英軍飛行員,偷了一輛滿載南瓜的卡車,沒想到車上還有位嬤嬤。當然,一車南瓜也沒白偷,都用來砸德軍了。
在歐塞爾以南的丘陵地帶逛了半天,感覺不錯。不僅古鎮甚多,田園風光也很美——地勢開闊,略有起伏,駕車行駛其間,猶如塞罕壩、草原天路。
回到高速公路,繼續往東南方向行車1小時,來到一座古城:博訥(Beaune)。
博訥是勃艮第地區很重要的一座城市。勃艮第地區下轄4個省,首府第戎位於博訥北面的不遠處,但我們沒去,選擇參觀博訥,有2個原因,一是此處被譽為葡萄酒之都——滿大街都是賣酒的店鋪。
二是博訥城內有座主宮醫院,它是700年前當地一位大人物為救助貧苦民眾開辦的。如今,它一方面是勃艮第地區著名的旅遊景點,另一方面,每年此處都會舉辦葡萄酒拍賣會——世界上最古老的慈善拍賣活動。遺憾的是,我們晚到了30分鐘,沒能走進參觀,只能從背面,欣賞了一下它那著名的彩色大屋頂。
博訥老城區內氛圍很棒,建築很漂亮,街道很整潔,有許多餐館與咖啡館。坐下來喝杯咖啡,休息一下,仰望著沒能進入的主宮醫院,很是感慨——那位出資修建醫院的富人,不僅善良,且很細心,他為了讓慈善事業持續發展,為醫院設計了一整套運作系統,其中包括葡萄莊園,使其擁有源源不斷的足夠的資金。其實,類似善舉我國也有很多、我家就有——聽家母說,祖上曾在直隸一個縣當官,有一次遭遇洪水,便自掏腰包賑災,未向朝廷要錢。此外,當地的學校,也是家裡掏錢贊助的。如今的有錢人,實力比家母祖上強多了,但願他們能做出更多善舉。
博訥城的西南方向,大概8公裡左右,是莫索特(Meursault),這是一座寧靜的小鎮。對於看過《虎口脫險》的人來說,對這裡十分嚮往。
因為,《虎口脫險》一行人逃出巴黎之後,計劃中的落腳點,就是這裡。無論是德軍上校,還是木偶劇團的老爺爺,諸多角色的臺詞,都數次提到這個地名。當然,在這個小鎮的實際拍攝,主要是德軍司令部外景。
您可能發現,在今天的遊記裡,數次提到同一部電影。沒錯。在法國電影當中,我能記住的,為數不多,《虎口脫險》是個例外。按理說,來到勃艮第地區,應該參觀葡萄園與酒窖,但是,且不說冬季不合時宜,我的興趣也不大,至多簡單看看,也就罷了。更能讓我產生興趣的,是「尋影遊」——藉助自駕車的便利,東南西北隨便跑。
在第1天的遊記裡我曾寫道:我的旅遊一向以興趣為導向,只要有興趣,就是徒步幾十公裡也不在話下;如果沒興趣,即使所有遊客都去,我也不會光顧。
這麼多年,我從不問別人:哪好玩?
我喜歡由著興兒,自己尋找樂趣。下面5張系列圖,就是在興趣的作用下產生的,左側為電影截圖,右側是我此行目睹的拍攝地。
尋影遊之一:英國轟炸機在巴黎上空被擊落,飛行員跳傘,其中,皮特得到油漆匠與美女朱麗葉特的幫助。
尋影遊之二:麥肯託士降落在歌劇院,得到指揮家的幫助。
尋影遊之三:一行人潛出巴黎,路上險象環生,但他們依靠智慧與膽識,成功逃脫。
尋影遊之四:油漆匠與指揮家騎車來到莫索特,前往環球旅館接頭,竟然與德軍上校同居一室。
尋影遊之五:在旅館老闆娘、修道院嬤嬤等人幫助下,3位英國飛行員,終於逃出德佔區,來到法國南部自由區。
看罷莫索特,天已黑。按說應該在博訥住宿,才最合適。無奈,我已經預定了裡昂的旅館,並且付了款,不可取消,只好駕車前往。事實上,我在旅遊中很少這麼做。多數情況下,我會在下午三四點鐘,能夠確認今晚的抵達地,才上網預定房間。這次出發的前一天,坐在電腦前無聊+手欠,以為一天時間到裡昂沒問題,就下了定單。事實證明這是個錯誤,弄得在博訥有些行色匆匆。
莫索特距離裡昂大概200公裡,由於是高速公路,晚上9點抵達。普通旅館通常不會有24小時前臺服務,但遊客在機器上就能自行辦理入住,類似設備在日本、歐洲很常見,操作起來也很簡單。
辦理完畢,機器吐出鑰匙,憑著它開門,順利地住下。有一次在日本的一家民宿,主人將鑰匙擱在門外的報箱裡(事先沒有告知),當時我沒反應過來,是女兒琢磨出來的——從小就帶著她走南闖北,如今她的技能,恐怕已經超越了我。
這天晚上,是我國的大年三十。由於中法存在7小時的時差,此時的北京,早已迎接了豬年。我們特意選了一家帶有廚房的旅館,打算自行烹製一頓年夜飯。
在歐洲,帶有廚房的旅館並不少見,各種炊具與餐具,一應俱全。只需到超市採購一番,便可大展廚藝——自駕車進入市區之前,路邊通常會有大型超市。不過,以遊覽為主的旅遊,每晚自己烹製,未必划算。
就這樣,在裡昂的一家旅館裡,我們迎接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新年。
裡昂是法國第二大城市,內容不少,明天一定仔細看看。
下篇遊記:在法國第二大城市的見聞(如用電腦閱讀,點擊下圖即可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