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演《綠皮書》增肥40斤,吃雞吃到吐

2021-01-11 新京報

維果·莫特森,一個丹麥和美國的混血兒,一個曾在二戰電影中飾演德國文學教授的男演員,一個在微時就娶到了美國著名搖滾女歌手埃克塞娜·塞文卡的「阿爾法男」,將《綠皮書》裡腆著肚腩吃炸雞的義大利底層民眾演活了。

你可能都無法相信這就是當年英俊瀟灑的阿拉貢。但是走出鏡頭,他立馬就恢復成那個安靜謙卑,認真說起話來往往不夠圓滑世故的獨立藝術家。他有一張維京勇士般刀刻斧鑿的皮囊,卻又擁有一顆敏感溫柔的心;他可以是眼神無辜背負血債的「殺手」,也可以是淺吟低唱的詩人。

撰文/道臣嵐

獲邀出演《綠皮書》時,受寵若驚、彆扭

維果·莫特森也不明白導演彼得·法雷裡為什麼要選他。

從一開始,《綠皮書》這個項目就有些劍走偏鋒的意思,畢竟彼得·法雷裡是好萊塢著名的喜劇片導演,從《宋飛正傳》編劇出身,到名作《阿呆與阿瓜》《我為瑪麗狂》,都是深入民心且在商業上獲得巨大成功的喜劇電影。可是他拍完《阿呆與阿瓜2》後,毅然選擇了這樣一個基於真實事件改編的雙男主公路電影,故事從兩個人不同階層不同種族之間的大小摩擦講起,一直深入到上世紀60年代美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種族矛盾再次被激化的歷史背景,最終回歸到一名上流社會的非裔美國人在同伴的幫助下實現自我和解。

「你知道,外面還有很多演技出眾的義大利裔美國演員供你挑選。」

《綠皮書》劇照

莫特森曾試圖說服法雷裡挑選更容易被觀眾接受的人選,但導演很堅持,相信他就是這個角色最好的選擇,「我受寵若驚,可內心還是有點彆扭。我想起來第三次和大衛·柯南伯格合作時,他選我演弗洛伊德。我當年也抗爭過,最終被說服,畢竟他才是導演,他知道自己要什麼,那麼我為什麼不選擇相信他呢?」

事實證明彼得·法雷裡選對了人,這部電影在第91屆奧斯卡上獲得了五項提名,包括莫特森的最佳男主角提名,這也是法雷裡離小金人最近的一次。學院從來不看好喜劇,但法雷裡證明自己不光會拍喜劇,也能舉重若輕地處理嚴肅戲劇:「像《阿呆與阿瓜》這樣的電影,他們並不需要電影獎。

靠胡吃海塞,增重40斤

毫無疑問莫特森是本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競爭者中表演技術最厲害的選手,那種底層義大利人身上的粗魯、戀家和單純被演繹得活靈活現;而且故事給到他的發揮空間遠遠超過了《副總統》給克裡斯蒂安·貝爾的,巧的是,這兩位都為角色改變了體形。

為了更接近原型——託尼·維勒朗格,莫特森的前期準備工作成了胡吃海塞,要增肥45磅(約40斤)呢!在劇本朗讀會上,馬赫沙拉·阿里第二次見到莫特森,有些認不出來眼前這個男人了——他的劇本旁邊放著好幾塊比薩堆成的塔。

說實話,這麼吃披薩太爽了!

莫特森也承認,比起演俄羅斯黑幫瘋狂練肌肉控制飲食,這樣的前期籌備再幸福不過了。

體形到位後,他親自拜訪了託尼·維勒朗格的兒子尼克·維勒朗格一家。這個傳統的義大利家庭熱情地接待了他,端上來一大盤海鮮料理,吃完一盤還有下一盤。「你得嘗嘗我家這門手藝……怎麼你不喜歡這道菜嗎?我就說你燒過頭了!」莫特森身為客人,腆著為角色養出的肚腩,又不好意思讓主人家不開心,只能繼續接過下一盤義大利菜,吃乾淨。

暴飲暴食延續到拍攝過程中,畢竟主角是個靠和人打賭吃熱狗能贏50美元的壯漢。一路上,我們看到託尼·維勒朗格又是熱狗又是炸雞吃得不亦樂乎,其實鏡頭下莫特森每每吃到想吐,而且不光吃,還得開車、講臺詞、精準地倒車以保證達到固定位置不會壓壞攝影機……

即便過程如此曲折,在拍完《綠皮書》後,莫特森仍然相信世界上不存在他不願意演的角色,他不光能改變體形跨越俄羅斯和義大利兩大迥異的民族,還通曉7種語言:「我都願意去嘗試,但更重要的在於是否值得。比如《奧賽羅》,不管我多麼精妙地呈現這個非裔角色,公眾都只會問一個問題,他為什麼要演奧賽羅?我為什麼要浪費精力呢?難道沒有更適合我的角色了?」

第一部戲被刪個精光

近些年白髮蒼蒼的莫特森,早已不是那個留著長發穿著手繪「NO MORE BLOOD FOR OIL」(不要再為石油流血)T恤,黑著臉上節目,趁著宣傳《指環王2:雙塔奇兵》大肆抨擊政府殺害無辜的激進藝術家了;時年60歲的他已學會和這個抖抖包袱就算聊過人生的娛樂圈和平相處。

從針鋒相對發展到和平共處的時間並不短。二十出頭的年月,他初來乍到一無所有,剛決定將職業夢想從足球運動員、牧民調整到演員。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有幸走進了伍迪·艾倫《開羅紫玫瑰》的片場,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伍迪·艾倫只告訴他觀察對方然後作出反應就好:「我記得我講了個笑話,導演看上去挺滿意的,於是我滿心歡喜告訴家人可以去電影院裡看我的表演。」莫特森的家人沒能看到他,因為他的戲份最終被徹底剪掉了。

《魔鬼女大兵》劇照

後來莫特森憑藉一張維京硬漢的臉,演了一連串低成本驚悚片,直到參演克里斯多福·沃肯領銜的《魔翼殺手》,他達成了驚悚片的最高成就——演繹了好萊塢歷史上最有魅力的撒旦。其後他慢慢獲得了一些業內的正視,接到了《魔鬼女大兵》這樣真正主流的電影,讓觀眾見識到了維京血統的荷爾蒙魅力。

繪畫、寫詩,與世界交流

沒多少人知道,也沒多少人關心這位年輕「阿爾法」男演員其實有一顆敏感溫柔的心,他一面演戲掙錢,一面出詩集,創作單曲,堅持繪畫和攝影。「攝影、繪畫或者寫詩都只是我個人的延展,是我如何看待事物的表現形式,是我與這個世界交流的渠道。」《超完美謀殺案》裡他就演了一位居住在布魯克林的畫家,鏡頭中展現的油畫和攝影作品就是他自己創作的。

《超完美謀殺案》劇照

《指環王》三部曲改變了他的人生,最為顯著的當然是事業層面,有更多好的劇本找上門;另一方面這部戲的酬勞也讓他得以為精神角落注資,這位藝術家用一部分片酬創辦了出版公司Perceval Press,專門用於支持獨立藝術的創作。莫特森也因此被《紐約時報》冠上「獨立出版大亨」的頭銜。他曾抱怨因為《阿帕魯薩鎮》的拍攝工作導致出版公司工作進度被拖後。

莫特森出生在曼哈頓,雖然童年時期跟著父親住在南美,但在敏感的青春期到來之前他就隨母親回到了紐約,或許這能解釋為什麼他和大部分美國演員不一樣。紐約這個城市包羅萬象,更多的人專注於向內挖掘自己的靈魂,而不僅僅是物質滿足。所以紐約擠滿了戲劇、藝術和獨立創作,而洛杉磯分布著大型製片廠和名流豪宅。

除此之外,大學畢業後他在丹麥生活了幾年,或許對他安靜敏感的性格也有所影響。這樣一個嚮往藝術、內心敏感的莫特森為了演戲也免不了經歷名利場和「輿論圈」的種種,早年他的經紀人甚至試圖勸他改一個更好記的名字,就像《綠皮書》裡傲慢的鋼琴家對粗魯的司機做的那樣,顯然他並沒有答應。現在莫特森住在西班牙,和同為演員的女朋友阿里亞德娜·希爾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兒子勸說下,他決定半路接演阿拉貢

演了阿拉貢之後,維果·莫特森的事業可謂平步青雲,從《沙漠騎兵》到《暴力史》再到《東方的承諾》,「阿爾法男」的角色特徵已經成為莫特森身上的烙印,好萊塢再也無法忽視他。

「如果阿拉貢這角色沒有變得舉世聞名,如果我在《指環王》三部曲中的表現不夠顯眼,可以想見的是,沒有一家製片公司會願意讓我主演《東方的承諾》和《暴力史》這樣的電影。」多年後他曾如此回憶這部奇幻史詩帶給他的一切,「誠實地說,我從不擔心人們只把我看做阿拉貢。事實上,我差點都沒能加入這個劇組,當時他們都已經籌備幾個月了。」

《指環王》劇照

的確,莫特森是臨時被邀請加入劇組的,用來替換尚未正式開拍便逃離劇組的斯圖爾特·湯森德。這個機會對莫特森來說十分突然,一籤就是18個月的拍攝期,尤其他還是個單身父親,這讓他陷入了猶豫。

但當時11歲的兒子是託爾金的超級粉絲,一聽說是改編自《指環王》的劇本就來了興致,纏著爸爸問要演什麼角色。「就是那個在樹林裡為了幾個小個子和人打架的角色,天!我哪知道誰是誰。然後我兒子說那個人最後會成為國王!他極力勸說我出演這個角色,最終說服了我。於是我在去紐西蘭的飛機上瘋狂補小說。」

當他穿好戲服走進片場,彼得·傑克遜知道自己沒有選錯人,他甚至一度在戲外也將他稱做「阿拉貢」,而全場沒有任何一個人發現異常。

因在《指環王》系列中飾演阿拉貢,莫特森也收穫了與肖恩·賓(上圖)、奧蘭多·布魯姆(下圖)的友情。

莫特森和遊俠一樣熱愛騎馬和劍術,雖然錯過了開拍前為期數月的武術訓練,卻仍然被武術指導誇讚為「武劍最厲害的演員」。當然演員自己過於熱愛武術也會造成一些麻煩,莫特森幾乎都不讓替身演員上場,由於經驗不夠豐富,在打鬥戲中時常誤傷對手戲的替身演員。儘管如此,他仍然和片場所有替身演員交往出兄弟般的友誼,他是阿拉貢本人,他有時「像魚那樣瘋狂」(「皮聘」比利·博伊德曾這樣評價他)。

降低拍片速度,對抗主流製片流水線

莫特森與大衛·柯南伯格最著名的合照莫過於在坎城電影節上相擁而吻的畫面。

這位好萊塢鬼才和彼得·傑克遜一樣靠拍邪典片起家,只是後來傑克遜走向了幻想,而柯南伯格走向了現實主義。

柯南伯格也找到了莫特森,於是有了《暴力史》《東方的承諾》和《危險方法》,從無辜到成熟再到睿智,這位加拿大導演調出了莫特森英俊勇敢之外更多的魅力。

《暴力史》劇照

《危險方法》劇照

在一次訪談中兩人聊到導演和故事板之間的關係,莫特森也仍然直言不諱:「某些導演對故事板過分執著,我到了現場他會告訴我都安排好了——在選你演之前好幾個月就安排好了,你會在這個角落,蹺著二郎腿,左腿要放在上面,她在那邊怎樣怎樣。或許這就是我近幾年不那麼活躍的原因吧。我更喜歡被給予表演的空間,然後由導演來判斷是否喜歡。有的人限制很多是為了省錢,但事實上要讓演員調整到某個具體的限定框裡反而更浪費時間,不如讓演員去發揮。」

確實,近年來他拍片的速度和名氣增長的幅度並不匹配,這大概就是一個獨立藝術家與主流製片流水線對抗的方式。

《指環王》上映15年後,莫特森已經年過半百,他接了一部戲叫《神奇隊長》,劇本告訴他,他要和6個孩子一起在山林裡過著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這些孩子們都是看著《指環王》三部曲長大的,他們當中有些人甚至是為了和阿拉貢合作才接的這部戲。

《神奇隊長》劇照

莫特森自己並不知道這一點,他覺得這些孩子太小了,怕是從沒看過他演的暴力向電影,但他仍然樂於做這些孩子們的「暑期爸爸」。在片場的某一天,演員裡年紀最小的查理·肖特韋爾湊到莫特森跟前,遞給他一張紙,轉身跑開了。紙上是小朋友手繪的一張阿拉貢肖像,下面童稚的筆法寫著一行字:「我知道你是誰。」

撰文/道臣嵐

新京報編輯 吳冬妮 校對 趙琳

相關焦點

  • 邊吃邊吐的「大胃王吃播」,看到群眾怒火了嗎?糧食不是用來糟蹋
    然而隨著直播行業的興起,「大胃王吃播」這股不正之風也在悄然興起。為了能夠吸人眼球,各種暴飲暴食、各種糟蹋糧食的直播層出不窮,助長了不良的社會風氣。大胃王吃播常說的幾句話1.這個老闆太年輕了,今天來給他上一課呀。2.這些食物我都吃了,老鐵們給雙擊,666啊。3.禮物刷起來,刷得越多,吃的越多。……….
  • 密雲12歲女孩為捐骨髓救父親拼命增重30斤,咽不下去也會繼續吃……
    用自己小小的肩膀撐起了這個家庭的天男子患再生障礙性貧血12歲女兒骨髓配型成功2019年6月6日,密雲區季莊小學學生田芮寧的父親田華被確診為再生障礙性貧血,突如其來的噩耗讓田芮寧心情非常低落。田芮寧成了救活父親的最後希望,老天眷顧,查體結果顯示她與父親的骨髓匹配程度為半合,父親終於有救了。為捐骨髓持續增重每天吃五頓飯由于田芮寧太小,當時只有80多斤,不能達到體重標準。「只要能救爸爸,我可以增肥。」從此,田芮寧踏上了「增肥之路」。一天吃四五頓飯,最少喝5袋牛奶,全天不喝水,渴了就喝牛奶。
  • 不用特效實打實增肥,金春花為《跳舞吧!大象》增重至200斤
    大象》是林育賢與上部作品時隔七年新作,講述了一個心懷夢想的芭蕾舞少女黎春夏(金春花飾),因意外車禍陷入昏迷十五年,醒來後就算體重增至200斤也要拼盡全力重返舞臺的故事。曾以《翻滾吧!阿信》一舉成名的林育賢為尋求突破,對幾位演員要求十分嚴苛。他認為打動人的故事一切都要無限真誠,所以要求金春花必須增肥至兩百斤,而不是用特效化妝代替。
  • 他捨身吃胖60多斤,就為了和你一起拼!
    又到了一年一度「遊泳健身了解一下」的季節。雖然「x月不減肥,六月徒傷悲」這句話已經說倦了,但面對教練發來的「今天來健身嗎?」,依然能熟練地從藉口庫裡找到新詞忽悠教練。運動太累,美食太多…所以大多數人哪怕有教練盯著,都沒什麼動力能堅持得下來。但是,如果你的教練為了你增肥,增六十多斤,就為了能跟你一塊兒減呢?
  • 感恩節為什麼吃火雞?中國又為什麼把火雞叫吐綬雞,錦帶功曹
    我們對這種禽類的叫法不一樣,我們是叫吐綬雞的。火雞吐綬雞名字眾多,除了「吐綬雞」這個最有特點的,古人還給它起了好多有趣的名字,比方說避株、錦帶功曹、綬鳥、珍珠雞天氣晴朗、景色宜人時,它的頷下就會吐出一條綬帶,有一尺見方,金碧耀眼,上面的花紋就像蜀錦,中間有一個字,是篆文「壽」字;陰雨天時就不吐。所以也叫壽字雞,又名錦帶功曹。
  • 10歲男孩3個月增肥30多斤「救父」,父親:兒子給了我珍貴的生日禮物
    感謝兒子為我付出的一切。相信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生日和重獲新生,安排在了一天。」朋友圈的配圖是一張路子寬和父親的合照。照片裡,路子寬咧著大白牙,在嘴邊打出一個「勝利」的手勢。為了達到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最低要求,路子寬在3個月內增肥了30多斤,並因此被同學取了綽號。他心中頗為委屈,但轉念一想:「那是因為你們都不知道我要救爸爸。」
  • 為捐造血幹細胞兩個月增肥16斤 捐造血幹細胞的注意事項
    為捐造血幹細胞兩個月增肥16斤,原本沒有100斤的她開始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一天吃四五頓飯,還要強迫自己吃到非常的難受。 在短短的兩個月內增肥了16斤,最終捐獻了自己205ml的造血肝細胞。受捐的少年在事後寫信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他非常感謝這位女孩子給了他第二次的生命,而這位女孩表示這都是她應該做的,她的捐獻不圖任何的回報。
  • 吃雞不吐雞骨頭!成都六旬大爺一個月後咳嗽咳痰進醫院做手術
    66歲的張大伯吃雞不吐雞骨頭,一個月後才發現雞骨頭吃進了肺裡。要不是咳嗽咳痰越來越嚴重,這塊長約2釐米的雞骨頭可能就要在張大伯的肺裡「長住」了。↑紅圈處為張大伯肺裡的雞骨頭險!肺裡取出一塊2釐米雞骨頭據介紹,經過20多分鐘的微創手術,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孫建從患者張大伯的肺中取出了雞骨頭,長約2釐米。
  • 《指環王》阿拉貢為《綠皮書》增重30斤,三度錯失小金人讓人遺憾
    電影《綠皮書》講述一位黑人鋼琴演奏家前往美國南方為白人表演的故事。影片中所提到的「綠皮書」是一本專門為黑人量身定做的旅行指南,尤其是在美國南方非常實用,甚至說可以用來「保命」。影片中,男主角是一位白人司機,而另一位男配角是鋼琴家。鋼琴家因為在南方旅行必須僱傭熟悉當地環境的司機。
  • 我們體驗了把手機吃雞「外掛」 厲害到盤盤吃雞
    一局遊戲99個人,你需要披荊斬棘,苟且偷生,用遍《三十六計》、《孫子兵法》等戰術,才能走到最後成為最終的王者,吃到小雞兒。沒有滑鼠、鍵盤的靈活,手遊FPS存在先天的繁瑣操作更是讓吃雞成為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近日,一款「物理外掛」的誕生,讓手遊吃到雞變成了比「捏死一隻螞蟻」還簡單的事情,因為通過它,能夠讓你的吃雞手遊連接滑鼠和鍵盤,享受電腦吃雞的樂趣和快感。
  • 瀋陽一「吃播」直播前去世!半年狂吃肉體重280斤,網友:他太實在
    半年多的「吃播」生涯,雖令他收穫了不少的粉絲和打賞,但他的體重也從200斤升到了280斤。更令人惋惜的是,瘋狂進食導致的惡果不僅僅是體重增加。幾天前,王先生在準備直播時突然出現身體發麻、頭暈目眩等症狀。
  • 為捐髓救父 女孩吃胖十斤
    然而,小周只有70多斤,體型偏瘦。為了更好地採集骨髓和造血幹細胞,她開始了增重計劃。她開始每天吃6餐,有時甚至吃到吐。「一想到爸爸的病,我就希望自己胖得再快一點,我早一天體重達標,爸爸就可能早一天康復。」14天內,她迅速暴增體重10多斤,順利為父親捐獻了骨髓。值得高興的是,接受女兒骨髓捐獻的周先生手術非常成功。
  • 10歲少年增肥救父 3個月增長到90多斤,達到捐獻骨髓的標準
    但那些正向的社會價值永遠不會過時,最近,河南男孩路子寬「增肥救父」的故事,就像一股暖風一樣,觸動了輿論場。2018年,父親身體情況惡化,路子寬隨後通過增加體重,以達到為父親捐獻骨髓的身體標準,「增肥救父」。可以想像的是,路子寬增肥救父的過程不會那麼美好:2019年3月,路子寬一天吃五頓飯,從原本的60多斤,3個月內增長到90多斤,終於達到了骨髓捐贈的標準。9月9日上午9時許,路子寬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清河分院進行了骨髓捐獻。
  • 狼殿下導演選擇肖戰,因為看到他有雄心,為了角色吃胖,留胡茬!
    《狼殿下》的導演採訪時被問到,為什麼選擇肖戰演疾衝?陳玉珊導演回答,當時選角色,是整個X玖少年團一起見的,他感覺到肖戰是有ambition,也就是有雄心的人,給我的印象比較深刻,於是就看中他了!導演記得當時,跟肖戰聊天,他告訴導演,自己的年紀,在團裡是挺大的了,他非常清楚,時間是不等人的,所以必須要,非常努力才可以!導演說,他不喜歡太在乎的顏值演員,演員要有當演員的自覺,如果連醜都不敢,怎麼能演好戲呢?
  • 穿越種田文,全年災荒,鄰村舉家上京要飯,她帶弟弟吃雞吃到膩!
    以下小說中,第四本小說就是標題那本啦,全年災荒,鄰村舉家上京要飯,她帶弟弟吃雞吃到膩!!好了好了小編就不嗶嗶了,讓我們來看看吧!第一本:《農女嬌悍,和尚麼麼噠》——逆天霍霍 精彩劇情:齊大柱在她說完之後,直接呸了她一口口水,直接跟裡正說出來了自己要斷絕親緣關係,並且直接說出了,她已經是嫁出去的女兒,這婚禮結束,彩禮也跟他無關。
  • 你吃的雞爪可能有毒!廣州查獲1400斤毒雞爪,網友:再也不敢吃了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在追求食物美味的同時,更關心食物是否安全健康。之前關於鳳爪的報導已經很多了,可近日在廣東廣州,還有人頂風作案,偷偷加工劣質速凍雞腳。目前已被警察查獲,加工現場氣味難聞,真的是讓人連隔夜飯都要吐出來了。
  • 吃雞攻略_吃雞技巧_吃雞搞笑視頻-太平洋電腦網
    【PConline 雜談】2018年了,騰訊代理的《絕地求生:大逃殺》國服都沒上線呢,反倒是手機版吃雞遊戲火熱,再加上藍洞官方最近因為反外掛不力、誤封主播等一系列令人窒息的操作,讓人覺得吃雞這遊戲涼了,不過霸榜Steam長達52周的記錄反擊了那些「吃雞涼了」的謠言,從2、3月發布的遊戲來看,能挑戰吃雞的一個也沒有,畢竟吃雞遊戲憑藉高度對抗性、開放性玩家
  • 深圳40斤巨蟒闖進居民院子瘋狂覓食,抓獲後竟吐出一整隻雞
    一條體重約40斤長4米的印度巨蟒竟鑽到雞籠覓食用身體纏死五隻雞並生吞了其中一隻報料人就是深圳的楊先生他告訴記者家裡原先也有一些雞和兔子卻無故消失,現在懷疑就是這蟒蛇所為!蟒蛇見到如此陣仗立即吐出肚子裡的雞,四處逃竄但最終被楊先生父子抓獲楊先生介紹,家中早前也有一些雞和兔子無故消失,懷疑亦是此蛇所為,其父親也一度對此條蟒蛇心生怨恨。但考慮到蟒蛇是國家保護動物,在家人的勸說下,楊先生父親最終同意放生。
  • 非洲人拿它當美食,中國視它為「垃圾」,遊客:來中國讓你吃到吐
    非洲大蝸牛這種生物其實是在我們國家也有的,作為我們國家的入侵生物之一,非洲大蝸牛因為蘊含著各種細菌,中國人都視他為「垃圾」,都沒人去管他。而來到非洲旅遊之後,非洲大蝸牛可是當地的地道美食,而我們中國人不喜歡這種食物,非洲大蝸牛在非洲,可是這邊非常好的補品。本身非洲大蝸牛的個頭就大,然後非洲大部分地區非常窮,對於這麼大塊肉非洲人肯定不會放過。
  • 吃了就吐 吐了又吃
    吃了就吐 吐了又吃時間:2020-01-31 16:09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古羅馬人的習慣超級重口味!吃了就吐 吐了又吃 查理一世的血饅頭事件 英王查理一世因為與國會兩院的矛盾無法協調,最終導致了英國內戰的爆發。勝利者的法庭給了他們的國王一個向人民開戰的罪名,並判他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