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中新網北京8月22日電(呂春榮)22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北京發布的《2016中國人類發展報告》指出,中國的人類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2014年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數在188個國家中列第90位,已進入高人類發展水平國家組。
今次發布的《2016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由中國和國際專家共同撰寫而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提供研究支持。報告以「通過社會創新促進包容性的人類發展」為題,探討了中國日益突出的發展不平衡問題,並建議通過社會政策和公共治理領域的創新來解決中國面臨的發展挑戰。
據了解,《人類發展報告》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主持開發的系列研究報告,關注全球最迫切的發展議題,發布各國人類發展指數排名,並提供政策建議。
今次發布的報告指出,中國人類發展進步巨大主要得益於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與社會政策的進步。
「中國在過去30多年經濟保持了高速增長,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1978年到2010年,中國政府成功幫助6.6億人擺脫貧困。教育方面,學齡兒童淨入學率在過去十年持續穩定在99%以上。健康方面,人均預期壽命從1980年的67.9歲提高到了2010年的74.8歲。」報告稱。
報告稱,近幾十年來,中國採取靈活、因地制宜的政策促進包容性人類發展,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成功實施了一系列社會政策的改革,如土地制度改革、教育體制改革、醫保制度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在促進包容性人類發展方面取得重要進步。
中國在人類發展領域取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受益於經濟增長,但報告也指出,中國還存在社會與經濟發展不協調,收入差距加大,醫療、教育機會分配不均等問題。
報告建議,中國須繼續調整社會政策應對今後面臨的挑戰。「在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的包容性人類發展還將面臨一系列新的困難和挑戰,如人口結構變化特別是老齡化、經濟增速趨緩、大規模人口流動、公眾預期提高與數字鴻溝等等。」報告稱。
報告呼籲中國採取社會創新促進包容性發展。包容性發展強調,不僅要重視人類發展平均水平的提高,更要追求更加平等的人類發展,縮小不同地區和不同群體間的人類發展差距。此外,社會政策要更具針對性,重點關注社會保障的包容性,提高社會參與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