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錯21化學工藝流程類選擇題
【易錯分析】
把化學工藝流程題改造成選擇題是近幾年高考試題出現大題小考的命題傾向,解答時,要明白命題人的命題意圖,明確將原料轉化為產品的生產原理、除雜並分離提純產品的方法、提高產量和產率的措施、減少汙染注意環保的「綠色化學」思想、原料的來源豐富和經濟成本等。解答時,要注意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驟,從幾個方面了解流程:A.反應物是什麼,B.發生了什麼反應,C.該反應造成了什麼後果,對製造產品有什麼作用;抓住一個關鍵點:一切反應或操作都是為了獲得產品;從選項中獲取信息,幫助解題,了解流程後著手答題;對反應條件的分析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對反應速率有何影響、對平衡轉化率有何影響、對綜合生產效益有何影響(如可以從原料成本,原料來源是否廣泛、是否可再生,能源成本,對設備的要求,環境保護等方面考慮)。
【錯題糾正】
例題1、某工廠用提取粗鹽後的鹽滷(主要成分為MgCl2) 製備金屬鎂,其工藝流程如下,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參考答案
【變式練習】
1.D【解析】A.浸出時通過粉碎固體氧化鋅,使物質顆粒變小,擴大了與硫酸的接觸面積,反應速率加快,因而也可以提高了浸出率,A正確;
B.向硫酸浸取工業級ZnO後的溶液中存在Fe2+、Mn2+、Zn2+和Ni2+,加入KMnO4溶液,Ni2+不能被氧化,Fe2+、Mn2+被氧化而形成MnO2和Fe(OH)3除去,KMnO4被還原形成MnO2,B正確;
C.由於金屬活動性Zn>Ni>Cu,所以「置換」加入鋅粉可以與溶液中的是為了與溶液中Ni2+、Cu2+發生主反應,除去溶液中的Cu2+、Ni2+等,C正確;
D. 「煅燒」操作用到的儀器:玻璃棒、坩堝、泥三角,D錯誤。
2.C【解析】廢棄固體灼燒,Cu2S和O2反應生成CuO和SO2,氣體X為SO2,固體A為Al2O3、Fe2O3、SiO2、CuO的混合物;固體A加KOH溶液,Al2O3、SiO2分別和KOH反應生成NaAlO2和水、Na2SiO3和水,溶液B為NaAlO2、Na2SiO3、KOH混合溶液,固體B為Fe2O3、CuO混合物;固體B和稀硫酸反應生成Fe2(SO4)3、CuSO4和水,試劑a為過量的Fe,Fe2(SO4)3、CuSO4和Fe反應生成FeSO4和Cu,固體C為Cu和Fe的混合物,溶液C、D為FeSO4溶液,據此解答。
A.氣體X為SO2,SO2有還原性,能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而不是漂白性,A錯誤;
B.濃硫酸有強氧化性,剩餘的濃硫酸可能使Fe鈍化,反應速率減慢甚至停止;因為反應放熱,還可能將銅溶解得不到FeSO4單一溶液,B錯誤;
C.溶液B為NaAlO2、Na2SiO3、KOH混合溶液,可以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過濾、將濾液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乾燥等一系列操作得明礬,C正確;
D.溶液C獲得綠礬的實驗操作為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乾燥等一系列操作,D錯誤。
答案選C。
【易錯通關】
1.B【解析】步驟Ⅰ為鈦鐵礦(FeO和TiO2)和碳在高溫下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鐵,二氧化鈦和一氧化碳,步驟Ⅱ為二氧化鈦與碳,氯氣在高溫下反應生成四氯化鈦和一氧化碳,步驟Ⅲ為四氯化鈦和過量鎂粉在高溫下發生置換反應生成氯化鎂和鈦,據此分析。
A.FeO和碳反應生成鐵和碳的氧化物,步驟I中碳的化合價升高,碳作還原劑,故A正確;
B.步驟II中碳單質參加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氯氣被還原成四氯化鈦,屬於氧化還原反應,故B錯誤;
C.鎂是活潑的金屬,鈦在高溫下能被空氣氧化,所以步驟III需在氬氣環境中進行,防止金屬被空氣氧化,C正確;
D.鈦常溫下與酸、鹼均不反應,鎂與稀硫酸反應,可用稀硫酸除去金屬鈦中的少量鎂,故D正確;
答案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