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家通過實驗鼠發現與衰老相關的基因

2020-11-25 搜狐網

  新華網倫敦8月17日電(記者曹麗君)美國科學家在17日出版的《基因和發育》網絡雜誌上報告說,如果抑制實驗鼠體內一種基因的表達,實驗鼠就會出現與衰老相關的一些生理現象。

  美國科爾德斯普林實驗室的科學家在報告中說,他們利用複雜的基因技術,抑制住實驗鼠體內的「P63」基因。實驗鼠很快出現了駝背、脫髮和體重降低等症狀,其壽命也比正常實驗鼠縮短了23%。

  P63與抑制癌細胞生長的P53基因類似,如果人體的P53基因被抑制,人體內就會出現腫瘤。研究人員說,人體內也存在類似的P63基因,對它的研究將有利於對衰老的理解和預防。此外,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現,P63基因對人類皮膚系統的健康也至關重要。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可逆轉衰老?美科學家找到調節基因的方法,有望恢復年輕
    關於衰老不可逆的觀點直到1988年才有所改變,一種名為Age-1基因的物質被美科學家發現,其能夠延伸線蟲60%的壽命,從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衰老是由一些可控的因素所影響,這一因素可能就是基因。那麼生命體已經出現衰老的細胞或組織就可以進行替換,好比以舊換新。
  • 科學家發現與壽命有關的基因
    新華社羅馬11月17日消息:歐洲腫瘤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17日在米蘭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與生物壽命有關的基因。抑制這種基因的作用,可能有助於延長生物壽命。  研究人員發現,消除實驗鼠體內這種名叫P66SHC的基因的作用後,實驗鼠的壽命延長了35%。
  • 美國科學家通過細胞基因編輯技術,找到了可以減緩衰老的方法
    科學家找到了一種通過直接重新編程人類細胞來減緩衰老的方法。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Salk)研究人員利用年輕和老年患者的皮膚細胞(稱為成纖維細胞)成功創建了保留其年齡分子的血管細胞。基因編輯技術將是人類挑戰疾病最有效的方式,但是由於現在技術不夠成熟,目前基因編輯還只能做體外實驗研究
  • 被註定的命運:實驗鼠怎樣拯救人類
    這不僅僅是因為它們易於繁殖、操作簡便,更是因為人類和小鼠的基因有99%的相似性:將小鼠作為動物模型,可以更好地幫助人類攻克與自身相關的難題。現如今,實驗鼠不僅是各種癌症疫苗研究的第一關卡,更是幫助廣大科研工作者理解基因功能、發現疾病致病機制、測試藥物功效及毒性的好夥伴。科研工作者們只需在線下單就可以訂購其想要的任何實驗鼠品系,當然這些實驗鼠也是價格不菲。
  • 美科學家發現造血幹細胞移植可延壽12%,人類戰勝衰老正變成現實
    2月3日,來自美國UT Health San Antonio醫學中心的研究小組在國際衰老研究期刊《Aging Cell》上發表論文稱:利用一種無需進行放療的新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科學家們在小鼠身上首次實現了基於細胞治療方式的壽命延長。
  • 科學家發現一種基因療法 可改善衰老群體的運動障礙
    衰老引起的運動功能障礙通常與肌肉功能的下降有關,肌肉和神經的連接處叫做神經肌肉接頭,是神經信號控制肌肉運動的重要橋梁。當神經肌肉接頭出現退化,肌肉的生理功能就會受到影響。東京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癌症生物學系的Yuji Yamanashi教授,在《Cell》子刊《iScience》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DOK-7基因療法可以改善衰老導致的神經肌肉接頭退化,並增強老年群體的運動能力。」
  • 科學家發現靈長類動物的生長和壽命相關的基因(雙語)
    中國科學家通過基因組編輯技術和在猴子和人類幹細胞上的實驗,發現了一種在調節靈長類動物的發育和壽命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基因。   1999年,科學家們發現Sir2基因在延長酵母的壽命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後科學家們發現SIRT6基因,即sir2的同源物,參與了齧齒動物衰老和長壽的調節。
  • 科學家發現人類衰老主因:異染色質紊亂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4月30日報導,在此項研究中,美國索爾克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發現,造成沃納症候群——一種導致過早衰老和死亡的疾病——的基因突變導致了DNA束即所謂的異染色質的惡化。這一發現是尖端幹細胞與基因編輯技術結合的產物,它可能導致通過預防或逆轉對異染色質的損傷,從而抵抗衰老相關生理衰退的方法。
  • NMN的發現對人類延緩衰老意義重大
    2014年起,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華盛頓大學、日本慶應大學等頂尖的研究機構科學家相繼證實:NAD+前體NMN可顯著提升生物體內NAD+水平,進而實現逆轉衰老,並使與人體相近的哺乳動物壽命延長30%以上。
  • 鼠年話鼠丨「實驗小白鼠」百年百變史:從近親繁殖到基因編輯
    那麼,實驗小白鼠有何特殊之處,倍受科學家青睞?被螢光標記的實驗鼠誠然,一些品種的小白鼠非常經典,它們的「科研生涯」可追溯到數百代前的祖先,造成了大家對實驗鼠的刻板印象。其實,各種毛色的老鼠都在為科學獻身。甚至,隨著研究深入,科學家對實驗鼠的要求走向多樣化、精細化。
  • 【學術前沿】劉光慧等通過全基因組篩選發現新型衰老驅動基因
    【學術前沿】劉光慧等通過全基因組篩選發現新型衰老驅動基因 2021-01-08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類停止衰老的時代要來了?科學家從細胞和基因中發現逆轉衰老的線索
    人類停止衰老的時代要來了?科學家從細胞和基因中發現逆轉衰老的線索  黃琨 • 2020-07-02 18:04:41 來源:前瞻網 E4048
  • 我國科學家首次發現可延緩衰老「基因療法」
    事實上,人體年輕與否與細胞核染色質的「狀態」密切相關。讓年齡「一鍵還原」的「RESET」鍵究竟在哪裡呢?1月7日,《科學·轉化醫學》雜誌刊登了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大學聯合研究團隊歷時6年多的研究發現,他們通過全基因組基因編輯篩選平臺,最終鎖定一個強大的關鍵基因(KAT7)——影響年輕OR衰老的、能觸及細胞核內本質的「RESET鍵」。
  • Nature:長壽基因PHA-4 生命衰老的控制開關
    而另一個測試發現,如果擁有PHA-4基因,蚯蚓即使維持正常飲食,壽命也會延長20%至30%。更令人驚喜的是,這樣的蚯蚓除了比它的同類長壽,也比其他蚯蚓更有活力。  據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和《自然》雜誌今日報導,美國科學家首次發現一種長壽基因,不僅可以控制生命衰老過程,還能促進健康,使人類向「不老的傳說」又大大邁進了一步。
  • 我國學者發現延緩衰老「基因療法」—新聞—科學網
    「基因療法」。該研究於1月7日在線發表於《科學轉化醫學》,為延緩衰老、防治衰老相關疾病提供了幹預靶標與新型策略。 細胞衰老是器官乃至個體衰老的基礎,這一過程受遺傳和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儘管已有研究報導了一系列細胞衰老相關基因,但仍可能存在大量未知衰老調控基因。針對這些衰老調控基因,能否發展幹預個體衰老進程的靶向操控手段也缺乏系統研究。
  • 延緩衰老科研新進展!美科學家揭開長壽之謎,有望逆轉生命時鐘
    在衰老研究領域,端粒歷來是重點研究對象,其主要作用是保護染色體。人從出生到死亡,染色體每複製一次,端粒就會縮短一段,直到消耗殆盡。而端粒的縮短,各種與衰老相關的疾病也隨之出現。
  • [鼠年說鼠]有趣的老鼠實驗
    進入[新聞30分]>>    CCTV.com消息(新聞30分):在許多人的印象中,老鼠似乎一直都和傳播疾病、製造麻煩緊密相關。然而在科學家眼裡,情況卻不太一樣。
  • 實驗鼠植入人類語言基因大腦結構發生巨變
    人類語言基因讓實驗鼠的樹突變長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日消息 據外國媒體報導,語言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重要特徵。為什麼動物大都能發出聲音,而唯獨人類能夠通過發聲清楚表達複雜完整的意思,這其中究竟蘊含著什麼秘密?科學家近期把人類的語言基因「植入」實驗室白鼠體內,結果發現白鼠的發聲器官和大腦結構發生了令人驚奇的變化。科學家力圖通過試驗揭開人類語言的秘密。
  • 科學家發現控制長期記憶腦蛋白
    南方網訊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科研人員10日宣布,他們通過老鼠實驗發現了大腦中對長期記憶起關鍵作用的蛋白質。這一研究成果有望幫助科學家研製出治療人類因衰老而記憶減退的藥物。   科研人員說,該蛋白質代號為「CREB」,它在大腦神經細胞中活動時,能夠幫助激活一些基因,這些基因與長期記憶的形成有關。
  • 科學家在渦蟲體內發現抑癌基因
    英國科學家最近研究稱,他們通過對渦蟲的研究發現,SMG-1基因可能在癌症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該基因變異,會導致癌症腫瘤的迅速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