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能夠在白天時清楚的看到一切事物,都是依靠著太陽的光,因為它實在是太亮了,太陽的視星等高達-26.74,而且太陽光的作用也不僅僅能照明,就連地球上的植物獲取能源的方式也是利用太陽光進行光合作用。
雖然在地球上看來,太陽光真的是特別的重要,但是縱觀宇宙中,太陽也不過是其中一顆普通的恆星而已,在宇宙中比太陽要亮的恆星就有許多,在夜晚我們肉眼所能看到的恆星中,絕大部分的光度都比太陽更亮,其中最亮的恆星就是一些沃爾夫拉葉星。
有些沃爾夫拉葉星的亮度要比太陽光的亮度要亮幾百萬倍,是因為這樣的恆星外圍氣體都已經被吹散了,只剩下溫度極高的內核,因此亮度非常大。不過如果對天文學感興趣的人們可能了解到,其實超新星的光度更亮。
超新星是大質量的恆星演變到晚期發生超新星爆炸的時候出現的,那時的光度可要比太陽要亮上成千上萬倍,基本可以說是整個銀河系所有恆星亮度的總和,不過這整個過程的時間十分短暫,因為該星體在超新星爆發一瞬間會釋放出相當於太陽百億年核聚變數十倍的能量,在這之後該星體將成為中子星在黑洞,光度也就不那麼強烈了。
但即使超新星的光度很強,超新星也並不是宇宙中最亮的星體。而宇宙中最亮的星體屬於類星體,其中編號為J2157-3602的類星體光度高達太陽的進700萬億倍,也就是相當於2萬多個銀河系的亮度,它也是目前為止已知的宇宙中最亮的天體。
但是為什麼我們看不到它那麼熱烈的光呢?那是因為它的光行距離我們有125億光年遠。如果它位於銀河系中的話,距離地球有2.6萬光年遠,那麼這類星體發出的光也將比月亮還要亮上好幾倍。
可能會有人會奇怪了,因為類星體的中心實際上是個黑洞,那麼黑洞一般來說都是吸光的,並不能發出光亮。那麼類星體的光又是怎麼發出來的呢?其實這是因為類星體的黑洞都是有吸積盤的,發光的部分是黑洞外圈的吸積盤起的作用,因為這個吸積盤並沒有在黑洞的視界範圍內,因此,吸積盤的光是可以向外界傳播的。
那麼,黑洞的吸積盤又是怎麼能夠發出這麼強烈的光的呢?其實是因為黑洞極強的引力將物質拉碎成了基本粒子,,而這些物質運轉的速度極快,在黑洞外圍發生撕裂和摩擦現象,然後釋放出強大的能量,而這些釋放出來的能量比核聚變還要強,溫度也高達數萬億攝氏度。
而有些更大型的黑洞的吸積盤更大,它們位於一些星系的中心,比一般巨型恆星的體積要大得多,因此更加能發揮出更強的光。宇宙之大,無奇不有,我們將會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發現更多關於宇宙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