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提到: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木匠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細小分支,直到現在人們在生活中還離不開木匠。木匠對於追求技術發展的中國而言,其實也是一種寶貴的專業。而在我國歷史上,也有很多著名的人工巧匠,其中魯班就是木匠的祖師。
公元前507年,魯班出生於魯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位木匠,也是中國建築鼻祖。由於魯班的父親對於土木建築工程有很多經驗,所以魯班出生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對於土木工程學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逐漸掌握了父親那邊所學習來的生產勞動的技巧之後,魯班也憑藉著自己的智慧製造了很多兵器。大約是在公元前450年,魯班由於在自己的國度沒受到賞識,所以就從魯國來到了楚國。在這裡,魯班的工藝技術得到了認可。從此之後魯班就一直在為楚國製造兵器,其中雲梯是專門用來攻打宋國的一個攀爬型工具。
當時,從宋國而來的墨子跋山涉水,想要見魯班一面。就是想要預防楚國攻打宋國,於是兩人開始了一場辯論。魯班說:我製造的雲梯可以攻打別人,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戰能力。而墨子這邊絲毫不願意落下風。於是墨子就回答說,真正可以攻擊到別人的最強力武器應該是友愛,因為像雲梯這樣的實用型武器,可以攻打別人,別人也可以用來攻打我們。
魯班覺得自己是一個實用性製造者,和這樣的文人墨客在一起雄辯,很容易落下風。於是就搬出了自己的另一項發明,是一個木頭製作的飛鳥,想用自己的作品來徵服墨子。於是魯班就告訴墨子說:這隻木鳥是我精心製作的作品,可以飛翔在天空中三天的時間都不會掉下來。
原本以為墨子會被魯班的製作天賦感染,但沒想到墨子這邊就是很嘴硬。於是說:真正能夠為百姓們謀福利的作品才是好作品,一隻木鳥飛在天空中三天不落,能夠為人民帶來什麼好處呢?還不如把這些智慧運用在實用性操作中。比如說車軲轆製作好了,可以用十年的時間都不用更換,這才是真正能夠為百姓們謀福利的好發明。
在這場雄辯過程中,魯班雖然在口才方面輸給了墨子。但是魯班的發明,卻遺留了千年。直到現在人們一提到魯班,都有可能會想到這隻木鳥。而這隻木鳥的製作工藝現在已經失傳,在公元前444年魯班去世之後,該技術就慢慢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