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慢慢飛;夏夜裡,風輕吹;怕黑的孩子安心睡吧,讓螢火蟲給你一點光;燃燒小小的身影在夜晚,為夜路的旅人照亮方向;短暫的生命,努力的發光……」小時候的歌謠,依然在耳邊迴響。
日前,杭州景區「放飛螢火蟲」事件引人關注,原本打算4個晚上放飛3萬隻螢火蟲,遊客卻發現並沒有從玻璃桶中飛出,引發遊客不滿導致打砸事件發生。
有分析稱,螢火蟲的壽命只有3~5天,從運輸到表演,實際上已經有大部分螢火蟲死亡。
我省有8種螢火蟲
據1994年出版的《江西崑蟲名錄》記載,我省有8種螢火蟲,南昌市區域主要是黃螢類,如中華黃螢、日本黃螢、寬條黃螢、暗紋黃螢、紅紋黑螢、鋸角螢等。
而螢火蟲的壽命只有3-5天。其間,它們要交配要找到合適的地方產卵,才能「死而無憾」。「大量捕捉種源,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和環境會有很大的破壞。」研究者發現,螢火蟲處在食物鏈的高端,所以一旦一個地方的螢火蟲種群崩潰或滅絕,就不能恢復。
而南昌的溼地資源豐富,為螢火蟲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但由於螢火蟲不是保護動物,所以相關部門對過度捕捉的市民無法採取處罰措施,更多的是要靠文化宣傳和教育部門的科普。
成蟲的餌食僅是水
對於螢火蟲,我們只有兒時記憶。但你也許不知道,螢火蟲成蟲的食物僅僅只是水而已。進食的方式也不是從湖中直接飲取,而是集中在空氣溼度較大的地點攝取蒸發的水汽。它們蛻化成成蟲時嘴部已經退化,所以除了飲水已經無法攝取任何營養來維持其脆弱而美麗的生命。
螢火蟲的幼蟲是以泥土中的小型螺絲等軟體動物為食而逐漸成長。成蟲的交配活動完全是建立在幼蟲時期積累的營養素的基礎上才能完成,這也是成蟲壽命如此之短的最主要原因。
惡劣的環境和氣候成短命的一大因素
螢火蟲大多生活在具有一定溼度的溫暖區域中。所以,我們經常能夠在河邊等地發現螢火蟲。然而,如果受到其他天敵的捕食、河流汙染以及天氣過於乾燥等情況的幹擾,它們的數量不僅會減少而且壽命也會大大縮短。
由於螢火蟲對於生存地域比較挑剔,只喜好自然資源豐富、天然無汙染的水域,所以在那些水源汙染較為嚴重的地方,是根本看不到螢火蟲的。
另外還有報告稱,其在飼養條件下經過環境的調整壽命可以延長。一般採用在大容器內使用加溼器和噴霧器保持合適溼度的方法來飼養。
發光在短暫壽命中的重要作用
說到螢火蟲,很多人會想到它們發出的美麗光芒,實際上這也是它們最顯著的特徵。
發光行為對於螢火蟲來說是一種重要的同類交流信號,其最終目的是進行交尾產卵並最終繁衍後代。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螢火蟲發出的光芒能夠起到驚嚇天敵的威嚇警示作用。
但毋庸置疑的是,在幾乎所有的夜行性螢火蟲的短暫一生中,發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文/記者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