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混動的豐田到出行的豐田,這個巨人不動聲色地下了一盤大棋

2020-12-06 車雲網

在汽車產業大變革之際,與其等待時代點撥我們,不如自己去創造未來。

眼下,汽車行業正站在自其誕生一百多年以來,所面臨的最重要的轉型十字路:一方面,是環境、社會和人口帶來的現實壓力迫使傳統的汽車行業向更加環保、人性化的方向發展;另外一方面,是智能網聯和人工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著汽車向智能化、深度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前進。

基於此,每個「有上進心」的汽車製造商,都在探索未來汽車的「生存之道」,並不斷進行概念產品和商業模式的嘗試,這就如同構思一部科幻小說的過程一樣:

我們並不知道未來的確切樣子,但我們知道未來可期,並且很有可能比我們筆下描繪的樣子還要美好。

日前,就在中國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上,豐田汽車展示了它眼中的未來汽車社會——「觸手可及的未來城市」,在這個由豐田工程師和設計師打造的人工城市縮影中,豐田給出了它對未來社會關於「環境」、「交通」、「老齡化」等問題的解決方案,並通過「城市生活」、「氫能循環社會」和「與自然共生」的主題,展示了自己多樣化的技術儲備。

在車雲菌看來,這些面向未來的謀劃和設想,可以用三個特點來概括,那就是:迭代性、多元性和專一性。這就像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和環境)一樣,將會自始至終地貫穿著汽車產業自我變革的整個過程。

迭代性

技術的進化之路,從來沒有一步到位的。就像我們逐漸擺脫碳元素在我們能源體系中的核心地位,逐漸用氫元素去替代它的這個過程,註定會充滿了坎坷,而電動車和混動車,則是這個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插曲和轉折。

而豐田在全球市場,甚至在中國市場所打造的技術路線圖,也貫穿了技術迭代性的特點:

2005年,豐田在中國以組裝的形式銷售普銳斯混合動力車型,這是豐田的核心環境技術產品首次在日本以外生產;2015年,豐田在中國市場上實現了混合動力核心零部件,即電池、逆變器、驅動橋的國產化;而國產卡羅拉雙擎和雷凌雙擎的問世,則對混合動力市場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如今,豐田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的混合動力產品(包括豐田及雷克薩斯品牌)已經超過10款。這個數字背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眼下行業中唯有豐田把混動技術進行了如此大規模的低成本普及化,並推出如此豐富的混動產品線。

不過,在把混動技術做到業內翹楚的豐田,並沒有將其當做通向未來的唯一技術,而是繼續推動著電動車和氫燃料電池車的發展。 

其實說起電動車,豐田曾經在很早之前就嘗試過(上圖),但在那之後,豐田對電動車的想法是排斥的,這因為當時電動車的核心技術還不過關,豐田認為這樣的產品無法給消費者提供像燃油車一樣的使用便利性。(了解這個故事的全文,請點擊想成功?那你必須了解關於美國「戰鬥機黑手黨」和日本「G21項目」的故事)

但是,眼下這種情況有望得到改觀: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中國汽車市場對豐田的戰略來說是不言而喻的。為此,豐田計劃到2020年在中國市場投入10款電動化新車型;並積極推進電機、電池、逆變器等電動化車型所需技術的國產化,提高本地採購比例。

尤其在電池包的生產規劃方面,位於常熟的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的電池實驗樓擴建工程,即將於明年完工,屆時可以為豐田的電動車提供核心技術的支撐;此外,豐田還將通過合資夥伴提升現階段鎳氫電池的供應能力。

在氫燃料電池車(下文簡稱「FCEV」)方面,豐田也已經在中國市場開始了實證實驗,希望通過實證實驗確認和研討FCEV在中國的適應性;但在日本本土市場以及海外市場(美國和歐洲),豐田已經推出了大量應用於不同場景的量產化FCEV,其中包括大巴SORA、叉車和貨車等,以及在2014年底就已經量產上市的Mirai。

由此可見,豐田很久之前就開始對未來的新能源技術進行儲備和布局,其積累的混動技術和氫燃料電池技術,意味著它可以同時推出幾款不同階段的新能源產品進入市場,進行混合驗證並同時迭代,而當市場的需求有變時,它也可以靈活調整自己的產品策略。

就像當世界上主流汽車製造商都順應中國市場的特殊需求開發電動車的時候,豐田也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敲定自己的電動化產品,但相比於豐田在氫燃料電池領域的技術儲備,其它競爭對手只能拱手讓出該領域的技術標準制訂權。

多元性

當下的社會,對多元化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急迫。曾經只需要掌握一項技能便可以在社會上獲得一份不錯工作的機會,現在已經越來越青睞那些「一專多能」的人才。所以,未來的汽車製造商若想要融入未來的汽車社會,「一專多能」的特質也必不可少,為此,豐田以自己核心的氫燃料電池技術為核心,打造了一個可以「自給自足」的產業鏈。

在豐田氫燃料電池系統中,氫氧兩種元素在燃料電池的電堆中接觸並發生化學反應,進而發電驅動電機推動車輛前進;而氫氣則來源於車輛攜帶的高壓氣罐中的儲備,氧氣則從車輛周邊的空氣中獲取。就性能來說,這套氫燃料電池系統,可算作行業內屈指可數效費比最高的FCEV動力系統。

其具有車輛行駛過程中不排放CO2與環境負荷物的出色環保性能,還能為乘客帶來低噪音、振動小的舒適乘車體驗;與此同時,考慮到日本是個地震災害比較頻繁的國家,搭載這套氫燃料電池系統的FCEV,在關鍵時候還能成為一個具備大功率、大容量的應急供電站。(詳細了解氫燃料,請點擊「脫碳加氫」再難,也是我們迴避不了的能源宿命)

但在FCEV這個領域取得長足進展的同時,豐田並沒有滿足於取得的成績,它向產業鏈的上遊和下遊繼續探索,做了很多在傳統汽車製造商眼裡看起來都有點兒「超前」的事情……

1、成立「日本加氫站網絡公司」

今年初的3月6日,豐田汽車公司、日產汽車公司、本田技研工業公司、和一些能源公司、投資銀行在內的共11家公司,成立了旨在體系化建設氫燃料電池車加氫站的「日本加氫站網絡公司(Japan H2 Mobility)」。

這家公司將根據FCEV普及初期階段加氫站業務面臨的各項課題,由基礎設施公司、汽車公司、金融機構等各自發揮作用,通過在上述11家公司主導下在全日本與政府開展合作,推動加氫站戰略性建設、高效運營並愈發完善,從而最終形成「FCEV和加氫站的良性循環的商業模式」。

這個舉措,最直接的受益人就是FCEV的消費者;但深層的意義,在於讓日本的氫燃料汽車企業與燃料電池實用化推進協議會、HySUT等外部機構合作,率先制定氫燃料汽車行業中的相關技術標準,鞏固在這個領域的領導地位。

2、投產高壓儲氫罐

考慮到未來要滿足氫燃料電池車的普及需求(後者計劃到2020年在全球的年銷量要達到3萬輛以上),豐田在位於愛知縣三好市的下山工廠內新建高壓儲氫罐的專用生產線,用以擴大給氫燃料電池車、氫燃料電池大巴、氫燃料電池叉車等相關產品供給的高壓儲氫罐的產能。

如果把這個行為放在傳統汽車製造業內考慮,估計很多人會捧腹大笑,因為高壓儲氫罐和氫燃料電池車相比,就像是傳統燃油汽車中使用的油箱。在傳統燃油汽車的生產製造體系中,像油箱這樣的低附加值零件,有大量的供應商提供縣城的產品,完全不需要整車製造商自己去生產製造。

但是在FCEV生產製造領域,正是由於該技術上的超前性和特殊性,意味著很多核心部件都必須由豐田自己設計並生產,這雖然帶來了更大的系統難度,但對豐田來說,卻構築了一個全面的技術體系,並有機會在各個方向都制訂符合自己需求的技術標準,並將其推廣到行業。

3、不同氫燃料電池車的場景化試用

除了在基礎建設方面進行投入,豐田在氫燃料電池的利用場景試驗方面也進行著積極地嘗試:比如說,2018年初,豐田在日本愛知縣豐田市的元町工廠又投入20臺由豐田自動織機公司生產的氫燃料電池叉車,並新建了FC叉車專用加氫站,這就使氫燃料叉車的數量達到了22臺。

其次,同是今年年初,豐田在日本國內首次獲得燃料電池巴士「SORA」的車型認證,並於3月7日開始銷售,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舉辦之時,豐田計劃以東京為中心投放100多輛這樣的「SORA」巴士,周轉於奧運場館之間,推動氫燃料電池技術進一步在民眾間的普及。

此外,豐田的北美公司還剛剛發布了氫燃料電池(FC)大型商用卡車的升級版車型,相比較於特斯拉發布的電動卡車,豐田的這款氫燃料電池卡車加注燃料更加方便,並且升級之後的續航裡程和舒適性更出色。

這些行為,意味著豐田開始充當起全新的商業模式孵化器和產品實驗室的角色。它不但開始主動探索未來產品在消費環境中所需要扮演的角色,有針對性的設計並逐步優化產品;甚至還開始做交通方式之外的延展,和東日本客運鐵路公司以有效利用氫能源為目的,促進鐵路和汽車的聯動出行,把業務延展到了傳統造車企業從來沒有涉獵過的領域。

這意味著,未來的豐田汽車,打造的很可能是一個覆蓋人們出行方方面面的移動出行帝國,而不是一個單純的交通工具製造商。

專一性

電動化的到來,對傳統燃油汽車是一次強力的衝擊,三電系統的模塊化和集成化,意味著汽車的設計難度成倍地降低,並大幅度拉低了進入汽車生產製造領域的門檻,這正好解釋了為什麼幾年來,國內電動車製造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

當周圍湧現出一批用電動技術武裝起來的競爭者的時候,對豐田這樣的傳統汽車製造起來來說,就意味著其未來的產品模式必須在現階段產品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不是和這些新競爭對手直面競爭,而是要更深層地挖掘「汽車」的潛在價值。

這正如豐田在2018年CES展上公布的「e-Palette」概念車一樣,要「一物做到極致,多用專用」;同時,也要符合豐田社長豐田章男先生對豐田的期待:

「致力於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安全自由出行」。

「e-Palette」是豐田公司面向未來設計的可用於移動、物流、產品銷售等多用途的移動服務(MaaS)專用的新一代電動汽車(EV),它應用了電動化、互聯化、自動駕駛等先進的技術,並將通過開放車輛控制接口和通信接口(這在傳統汽車產品中是不可能發生的),搭載其他公司開發的自動駕駛控制組件,為不同的移動、物流、產品銷售等服務商提供相關服務,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新穎的移動解決方案。

基於這個方向,豐田已經和滴滴、亞馬遜、必勝客、優步一類的移動服務合作夥伴,以及馬自達株式會社等技術合作夥伴一道,逐步推進「e-Palette」的實用驗證。 

車雲小結

未來汽車能提供的出行服務,一定是一個分工明確的「蛛網狀」複雜結構,人們一方面要求車輛必須一專多能,為消費者提供現在傳統能源車所難以企及的服務價值(比如互聯及自動駕駛的實現);另外一方面,用戶場景的細化,也要求未來汽車「術業有專攻」,能深入更多的服務領域去覆蓋傳統燃油汽車留下的空白。

面對這個模糊的未來場景,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推出智能互聯電動車產品,或者針對未來汽車制定時間表,豐田汽車也開始謀劃「電動化、智能化、互聯化」的未來汽車生態環境,打造一個立體的、覆蓋周邊更多產業的未來汽車社會。

這意味著,這個曾經被外界認為「保守」、「沉默寡言」的汽車巨人,正在以更開放、更包容、更積極的姿態去迎接汽車產業的變革,努力打造屬於自己的未來汽車社會。

相關標籤:
豐田

相關焦點

  • 豐田混動VS本田混動?誰更好?
    混合動力系統,雖然在國內不被歸類為新能源,但實際上其使用體驗以及技術含量絲毫不低,尤其是豐田的THS以及本田的IMMD,在近幾年來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追捧。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講講豐田以及本田的混合動力系統,並給出一些購買建議。
  • 混動系統的「後浪」,本田immd混動真的已經超越豐田混動了嗎?
    最近,B站獻給新一代的演講《後浪》刷爆朋友圈,後浪這個詞也就火了,而本田混動用後浪來形容就非常貼切。在汽車界有這樣一句話,「世界上只有兩種混動,一種是豐田混動,另外一種是其他」,但是現在,這句話可能要換一下了,世界上有三種混動,一種是本田混動,一種是豐田混動,另外一種是其他。本田混動作為後起之秀,已經在燃油經濟性、駕駛感受、生產成本上趕上並且超過豐田混動了,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啊。
  • 這是一篇技術流文章,本田IMMD混動技術相比豐田混動如何?
    以至於混動界有一句話「混動系統分為豐田雙擎和其他」,的確是這樣,豐田的混動系統其他車企只有追趕的份。而本田的混動系統則完全不一樣,本田的混動系統更像是增程式電動車模式(理想ONE也是採用增程式驅動),採用的是串聯混動。
  • 本田混動和純電都用鋰電池,為啥豐田混動卻用鎳氫電池?
    雅閣混動的鋰離子電池和凱美瑞混動版的鎳氫電池有什麼區別?哪個性能更穩定、更耐用?就從鎳氫電池只有豐田混動一家在使用,而電動汽車幾乎清一色選擇鋰電池就可以看出兩者的差別了。豐田本田混動哪家強?理解了兩種電池的特點,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豐田和本田選擇了兩種動力電池。而對於豐田而言,其大部分時間都是由發動機驅動車輛,電機只是起到輔助作用,因此對電池的要求更低,所以成本更低的鎳氫電池自然就是它的首選,而且豐田混動研發的那時候鋰電池的價格較高。
  • 究竟有何不同 豐田/本田混動系統解析
    在目前的新能源車型市場上,做混動車型資歷最老的當屬豐田了。在普銳斯上市之后豐田進行了3次升級將其打造成了一款在量產車型中的新星。 就在豐田普銳斯、CT200h引領混動時代大行其道時,本田CR-Z的上市瞬間讓豐田頭上的光環暗淡了不少,因為搭配著全新輕量化且更高效率IMA混動系統的CR-Z讓豐田看到了在混動市場上的對手。
  • 堅守混動技術23年,豐田汽車為何對鋰電池避而遠之?
    雖然說特斯拉推動了純電動汽車發展,但第一個真正將新能源汽車帶入消費者生活的,卻是豐田普銳斯,從 1997 年第一代普銳斯正式誕生至今,豐田系混動汽車銷量已經突破一千萬。豐田一直堅守混合動力汽車技術,這個觀點沒錯,只是錯誤判斷純電動汽車普及速度,引以為傲的混動技術並沒有成為主流,原因文章後面會重點提及。其一,在整個汽車行業逐漸走向電動化的趨勢下,豐田存有掉隊之嫌。
  • 豐田混動好還是本田混動好,哪個更耐用,節油
    豐田THS混合系統最大的特點是「混」清晰,行星齒輪混合系統幾乎是市場平順性最好的混合系統,目前最成熟,應用最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混合系統,行星齒輪組做動力分流最不可思議的地方是可以將發動機的動力同時分配給傳動系統和發動機,當然發動機和電動機的動力也可以同時合併驅動車輪,由於行星齒輪組的特性,整個動力分流過程非常順暢
  • 混動基督——豐田THS冷知識一二三_易車網
    在這一領域,豐田普銳斯的地位舉足輕重。它就像混動界的耶穌,在它之前也不乏"傳教者",但在它之後,世界才真正跨過那條金線,邁入了混動元年。相信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豐田混動都會領跑同行,了解一下這套系統如何運作,沒什麼壞處。不過在此之前,我們還需要一些知識作鋪墊:為什麼混合動力更省油?
  • 豐田混動和本田混動到底哪家好?開完就知道
    豐田混動和本田混動在業內一直都很有名氣,那麼兩個領域之間到底哪個更好呢?這次我們請來了豐田榮放RAV4混動版和本田CR-V混動版的車主來試駕體驗,看到這兩款車的第一印象就是尺寸差不多,但榮放RAV4的外形讓它看起來非常幹練靈活,而CR-V則顯得更加臃腫豪華,從車身尺寸上看,兩車各有優勢,RAV4榮放是軸距優勢,CR-V是車長優勢,整體上沒有太明顯的區別。
  • 全新20款豐田埃爾法2.5L混動穩重大氣更
    2.5混動在整個MPV市場導向逐漸趨於轎車化設計的大環境下並沒有隨大流的意思,依舊放縱不羈,將自由、別致鐫刻進骨子裡的任性,不久前,新款進口埃爾法上市,新款埃爾法設計依舊激進,前臉大嘴中網自然不會落下,並且增添了部分鍍鉻飾條,使得前臉看上去猶如披上盔甲的戰士一般。
  • 豐田混動精妙黑科技「行星齒輪」,成就國人大愛的亞洲龍雙擎
    "世界上混動有兩種,一種是豐田混動,一種是其他混動",這個流傳甚廣的說法,是豐田混動地位的最佳證明。長達22年混動技術研發歷史中,豐田不僅在全球市場引領潮流,還是中國混動市場的真正開拓者。獨一無二的"行星齒輪",全球混動鼻祖讓後來者無法企及豐田雙擎採用的獨家專利"行星齒輪",是個十足黑科技的產物,動力的傳遞、油和電的轉化都依靠行星齒輪完成,從低速到高速區域,從市區到高速公路,所有場面都能保持高效率。並且由於行星齒輪廢棄了變速器,減輕了動力系統重量和體積,讓整車設計更為緊湊。
  • 豐田混動行星齒輪原理演示
    (以上是一個flash文檔,如果無法看見,請下載Adobeflashplayer,也可以在新窗口中打開http://www.eahart.com/flash/PSDAnim.swf指向原文件)網上看到一個豐田混動的E-CVT原理動畫演示,就偷過來讓大家玩玩以更好地理解E-CVT的原理。
  • 2020廣州車展:廣汽豐田C-HR雙擎版混動車型亮相
    易車訊 11月20日,在2020廣州車展上廣汽豐田正式發布了廣汽豐田C-HR混動版車型。新車將搭載2.0L混合動力總成,有區別於凱美瑞和雷凌上的1.8L/2.5L混動總成,至此豐田將在國內布局三套混動系統。
  • 豐田rav4油電混動有哪些優缺點?值得購買嗎?老司機做了分析!
    BBA在內的都推出了插電混動車型。由於傳統的燃油發動機在低速起步、急加速、等大負荷工況燃油經濟性非常差,因此,油電混動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低速起步、加速、急加速等大負荷工況時利用電池驅動電動機替代發動機驅動汽車行駛,從而避開燃油發動機的大負荷運轉區間,達到省油的目的,在汽車勻速行駛或者動力富餘的情況下對電池進行充電。總體上來看,如果你想要購買油電混合動力車型,豐田和本田的兩個混動是繞不開的。
  • 能量密度比鋰電池低四成,為何鎳氫電池還能成為豐田混動的首選?
    但是當時的龍頭老大五羊本田,很長時間都沒有安裝這個配件,一直使用腳啟動杆,他們應該認為這種新東西還不夠成熟吧,所以拖了很久,發現大家都普遍接受這種新的啟動方式了,才最後改進了。一個小小的摩託車都如此謹慎,對於可靠性要求更高的汽車而言,日本人當然是不會輕易做改動的。鋰電池的有點是容量大,但是混動主體還是發動機驅動,從這個角度而言,鋰電的優勢對鎳氫不是非常明顯。
  • 混動也能成為「黑科技」?揭秘豐田百公裡2.5L油耗的秘密
    近日,豐田透露消息,將宣布聯手國內自主品牌吉利及零部件供應商科力遠,在中國市場聯合推廣混合動力技術。儘管自18年起,國家對油電式混動、工況法純電續駛裡程低於80km的插電式混動的新能源補貼持續退坡,然而豐田的混合動力汽車以其極為高效的燃油利用率得到了廣大用戶的認可。在油電式混動平均油耗5L/100km的當下,以普銳斯4代為代表豐田混動車技術已將油耗降低至2.5L/100km,是行業內不折不扣的「黑科技」,其超低的油耗,主要得益於豐田典型的混聯式混合動力系統,也就是THS系統。
  • 廣汽豐田和一汽豐田齊頭並進 2020年豐田表現依舊亮眼
    一汽豐田混動車型年銷量超過37萬臺,廣汽豐田的混動車型和新能源車型去年銷量分別為9萬多臺和1萬多臺,整體在混動車型和新能源車型陣營中成績優異,尤其是混動車型銷量尤為突出。 經過一番盤點不難看出,豐田TNGA平臺下的車型,無論是一汽豐田還是廣汽豐田的銷量都很好,已經成為豐田在國內市場的絕對主力。同時,豐田的混動車型銷量屬實的驚人。
  • 油耗低至4.6L 長城「檸檬混動」電池容量比豐田多30%
    近日,長城汽車發布了「檸檬混動DHT」系統,這應該是中國汽車行業在動力技術發展上的一個裡程碑。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混合動力技術在中國有多麼的艱難,這個在國外享受新能源補貼的動力,在國內卻聲息全無。主要就是因為國內並沒有那個中國獨資企業擁有HEV(油電混合動力)技術,在售的混動車幾乎全部來自於豐田、本田,因此無法得到政策扶持。這也讓很多人誤以為HEV是個落後的技術,未來只屬於EV純電動汽車。實際上恰恰相反,無論未來的汽車採用哪種動力模式,都繞不開HEV技術。
  • 混動技術哪家強 本田i-MMD VS豐田THS II
    這段時間豐田新一代(第四代,以下簡稱新一代普銳斯)的普銳斯已經初露端倪,據說將在明年上市,這和本田混合動力版雅閣的上市時間大致一樣。那麼趁著這個時間點,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兩大品牌的混合動力技術,看看他們各有什麼樣的特色。
  • 豐田發布全新車型,混動+四驅的10萬級SUV,爆款?
    受疫情影響,日內瓦國際車展被迫取消,這讓很多車企措手不及,比如豐田,原計劃在日內瓦車展上發布的新車型,被迫延期。好飯不怕晚,豐田並沒有急於通過網絡的方式發布新車型,終於在前兩天,正式公開了一款新車!上圖就是這款新車的預告圖,這張圖片透露出的信息量很大,首先它採用了家族式外觀設計;其次,新車採用了時下最流行的貫穿式尾燈;最後,這是款搭載混動系統的SUV。不賣關子了,這款小型SUV就是由全新YARiS衍生出來的一款SUV——YARiS CROSS,基於豐田的TNGA架構打造,妥妥的一款跨界小型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