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胺基酸起源被找到!早在天體形成之前,它已在宇宙中出現

2020-11-29 奇點使者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誕生的?這個問題,一直是困擾科學家的世紀難題,不過,最近來自荷蘭的天文學家團隊,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示通過研究發現,胺基酸中結構最簡單的甘氨酸,早在宇宙天體誕生之前,就已經出現了,這意味著,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和宇宙起源有關。



什麼是甘氨酸

甘氨酸,是一種非必須的胺基酸,它也是生命組成的重要部分之一。和胺基酸相比,甘氨酸的結構更為簡單,這也意味著,它產生的方式和時間,都要比胺基酸更方便、也更早。

科學家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呢?研究者表示,這與一場實驗室的模擬實驗有關。在實驗室環境中,科學家們模擬了太空中的惡劣環境,想要看看在宇宙誕生早期,極端惡劣的環境中,究竟會形成什麼,結果讓人意外,竟然出現了甘氨酸。

宇宙早期的甘氨酸,是如何出現的呢?研究者表示,這或許與宇宙早期中大量的塵埃顆粒有關。這些塵埃顆粒在低溫環境中,表面會結冰,之後通過和原子相撞,會產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最終,導致甘氨酸的出現。



而且從實驗數據來看,早在第一代恆星出現之前,和生命有關的甘氨酸,就已經數量非常可觀了,這意味著,當第一代恆星出現後,伴隨著宇宙中早期的天體演化,很快甘氨酸也變得更加複雜,胺基酸也就出現了,之後,在星際暗雲中出現了包含著胺基酸等生命成分的有機分子,再通過彗星等,將生命的種子傳播到地球,或者是其它星球之上。



這個發現意味著什麼?

對於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一直都有外源說和內源說這兩種主流觀點。內源說自不必說,支持這個觀點的人相信: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星球,地球上的生命組成物質,也全部來自於地球之上,簡單來說,就是地球自帶生命元素,所以,地球才可以在誕生後不久,就孕育出生命。

而外源說則要相對複雜許多。比方說,支持外源說的人大致分為這兩類:一類認為地球上的生命,與宇宙中未知的「超級文明」有關;第二類則認為地球上的生命種子,來源於宇宙之中,認為生命的種子在宇宙中普遍存在。

多年來,彗星一直被認為是宇宙生命的傳播者,科學家普遍認為,彗星雖然看起來不起眼,而且數量非常多,但是,彗星卻與宇宙生命起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通過研究,科學家在彗星中發現了很多有機分子,這些有機分子中包含著生命必須的胺基酸,而且通過地質勘測,NASA的科學家也發現,地球誕生後不久,曾經迎來了一場壯觀的彗星雨,構成生命的有機物質,可能就是以這樣的方式降落在地球之上。

這次的發現意義在於,徹底揭開了地球的生命起源之謎,同時,也證明生命很可能是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的,雖然我們尚未發現任何的地外生命,但是在浩瀚的宇宙之中,地球絕對不是生命的唯一,和地球類似的生命星球有很多,甚至不排除有文明存在。



為了人類找不到地外生命?

看到這裡,其實就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既然宇宙生命是普遍存在的,為何人類至今尚未發現呢?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釋,首先,這與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有關。雖然人類已經在宇宙中誕生了200萬年,不過,人類真正的科技起步,則是從工業革命開始的,算下來也不過200多年的時間,人類的科技目前仍然處於起步階段,就連地球、太陽系都沒有搞清楚,自然,想要找到地外生命就更不容易。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有觀點認為,或許人類是宇宙中比較早期的生命體,這是什麼概念呢?意味著雖然生命的種子遍布宇宙,但是很多都沒有開始萌芽,或者說,一些星球上的生命形式,可能仍然是最低級的微生物,微生物肉眼是不可見的,想要發現自然也就更難了。所以,人類才會找不到地外生命。



不過,如今人類的科學技術正在不斷發展,相信未來人類終有一天會找到地外生命,徹底揭曉宇宙的生命謎團,一起拭目以待吧!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11月19日文章《甘氨酸可早於天體形成,為地球上胺基酸的宇宙起源提供有力證據》

相關焦點

  • 甘氨酸可早於天體形成 為地球上胺基酸的宇宙起源提供有力證據...
  • 甘氨酸可早於天體形成,為地球上胺基酸的宇宙起源提供有力證據
    甘氨酸是結構最簡單的胺基酸,也是生命重要的組成部分。荷蘭萊頓天文臺天體物理實驗室的天體物理學家和天體化學模型師組成的國際團隊表明,甘氨酸的形成可以早於行星和恆星的形成。研究結果發表於16日的《自然·天文學》雜誌。
  • 甘氨酸可早於天體形成
    荷蘭萊頓天文臺天體物理實驗室的天體物理學家和天體化學模型師組成的國際團隊表明,甘氨酸的形成可以早於行星和恆星的形成。研究結果發表於16日的《自然·天文學》雜誌。研究發現,本次產生的甘氨酸在實驗室模擬太空化學的惡劣條件下形成,這意味著其很可能在密集的星際雲中形成,然後星際雲才轉化為新的恆星和行星。在沒有能量的情況下,甘氨酸可能通過「暗化學」在結冰的塵埃顆粒表面形成。新的發現為地球上胺基酸的宇宙起源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 在地球形成前,太陽系已經有胺基酸了,這說明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在地球上現在我們不僅能夠找到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而且還能找到各種生命誕生必須的化學分子,那麼這些化學分子是地球上獨有的嗎?其中所包含的100多種胺基酸,生命必須的成分在它裡面都能找到。現在知道為啥科學總是認為外星生命太普遍了。外太空要啥有啥,而且適宜生命生存的系外行星也非常多,要是生命真不是上帝的原因,那麼外星人肯定是存在的。
  • 生命基礎單位、最簡單的胺基酸形成於恆星出現之前
    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天文學》上,表明甘氨酸和其他胺基酸很可能在密集的星際雲團中形成,出現胺基酸後,星際物質才轉化為新的恆星和行星。彗星是太陽系中最原始的天體,反映了太陽和行星即將形成時存在的分子。在67P/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以及從星塵任務返回地球的樣品中檢測到甘氨酸的現象表明,胺基酸(例如甘氨酸)的出現早於恆星。但是直到最近,人們仍認為甘氨酸的形成需要能量,這對可形成甘氨酸的環境設定了明確的限制。
  • 甘氨酸的形成可以早於行星和恆星的形成
    甘氨酸是結構最簡單的胺基酸,也是生命重要的組成部分。荷蘭萊頓天文臺天體物理實驗室的天體物理學家和天體化學模型師組成的國際團隊表明,甘氨酸的形成可以早於行星和恆星的形成。研究結果發表於16日的《自然·天文學》雜誌。研究發現,本次產生的甘氨酸在實驗室模擬太空化學的惡劣條件下形成,這意味著其很可能在密集的星際雲中形成,然後星際雲才轉化為新的恆星和行星。
  • 研究發現:宇宙誕生早期,生命物質就已經出現!是誰創造了它?
    生命是如何出現的?這個問題對於人類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千古謎團,多年來,很多科學家都在進行相關領域的研究,希望可以找到地球生命起源的真相,一直到前段時間,這個問題終於找到了答案。
  • 研究表明甘氨酸的形成可以早於行星和恆星的形成
    荷蘭萊頓天文臺天體物理實驗室的天體物理學家和天體化學模型師組成的國際團隊表明,甘氨酸的形成可以早於行星和恆星的形成。研究結果發表於16日的《自然·天文學》雜誌。研究發現,本次產生的甘氨酸在實驗室模擬太空化學的惡劣條件下形成,這意味著其很可能在密集的星際雲中形成,然後星際雲才轉化為新的恆星和行星。在沒有能量的情況下,甘氨酸可能通過「暗化學」在結冰的塵埃顆粒表面形成。
  • 宇宙的起源,它是從哪裡來的?是怎麼形成的?
    宇宙的起源,它是從哪裡來的?是怎麼形成的?中非有一個傳說:世界上最初只有黑暗的水和偉大的上帝。有一天,上帝肚子疼,嘔吐出太陽。一些水被太陽蒸發並離開了陸地。上帝的肚子痛沒有停止,月亮和星星吐出來了。我們的話是從胃中吐出來的,這顯然是一種神話般的顏色。
  • 生命起源之謎 彗星潛藏胺基酸「轟炸」地球
    宇宙中流竄的彗星、巨型冰封雪球以及塵埃,是目前已知的能攜帶有機化學物質和水分的天體,它們為早期地球帶來了生命誕生所需要的物質條件。然而,在數十億年前的地球,還是個貧瘠、荒涼的星球,是什麼機制導致了第一個生命的誕生仍然是個未解之謎。
  • 宇宙中的有機物怎麼形成的,和生命起源有關係嗎?
    現在的理論普遍認為宇宙始於大爆炸,不久之後,夸克形成了質子和中子,進而形成了原子。在接下來的大約15億年裡,重力使這些元素形成了巨大的星雲,最終形成了恆星和行星。其他元素是通過這些恆星內部的核聚變形成的,核聚變最終會爆炸或脫落元素,將更重的物質散布到各處。
  • 重大突破,原始隕石或揭示生命起源、太陽系起源,答案在意料之中
    也就是生命的起源生命怎麼來的?宇宙的起源是怎麼樣的?太陽系又是怎麼樣的?這些千古難題確實是不好回答,因為要回答這些問題,必須要有科學依據才能讓人信服,才能在在眾多猜測中站得住腳。這些問題看起來似乎沒法解答,不過在科學不斷進步的情況下,我們離真相越來越近,因為不斷找到這方面的線索。
  • 宇宙最大單一天體起源確認 形成於超巨橢圓星系
    據美國《大眾科學》在線版22日消息稱,歐洲研究人員發現一「滴」極其明亮的萊曼α斑點(LAB),並確認其形成於一個超巨橢圓星系。
  • 隕石中發現古微生物化石,地球形成前或已存在
    人類有無窮無盡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越難以捉摸的事情,就越想知道它的謎底。生命到底如何起源?同時又如何發展到今天的局面?面對這種種問題我們的老祖宗自然是無法解釋,因此就出現了神學體系,用來解釋一下在當時社會背景下完全「未知」的事件。
  • 宇宙起源迎來新觀點,宇宙中真實存在「時光倒流」
    這只是對於我們個人而言的問題,但如果是對於整個世界,整個地球,整個宇宙來說,這些問題的答案又是什麼呢?一直以來,科學家對宇宙起源的討論就沒有停止過,各種觀點層出不窮。但是,目前大多數人都接受的說法是大爆炸學說。大爆炸學說支持的是宇宙的起源是一個不僅溫度非常的高,而且還十分密集的奇點。
  • 宇宙起源迎來新觀點,宇宙中真實存在「時光倒流」
    大爆炸學說支持的是宇宙的起源是一個不僅溫度非常的高,而且還十分密集的奇點。所謂奇點,就是一個體積近似無窮小的點,但是質量卻無窮大。正是由於奇點的特性,所以當它發生爆炸的時候,它裡面無窮大的物質向外爆炸,形成了不斷膨脹的宇宙。宇宙中所有的恆星。
  • 這種有機物可以在宇宙中大量合成,地球可能很普通
    到目前為止,地球仍然是我們所知道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多年以來,我們尋找地外生命的工作最終都無功而返,更加讓我們感受到地球在宇宙中的獨一無二。可以說,胺基酸毫無疑問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之一。宇宙中的甘氨酸當然,這也不是科學家第一次在宇宙中發現胺基酸了。
  • 談談宇宙之外和宇宙起源之前
    自從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進行了一場時空理論革命之後,人類才開始認識到,原來宇宙不止一個,宇宙還有外面,宇宙起源還有起源之前。宇是空間,宙是時間。宇宙就是時間和空間。愛因斯坦引力方程的史瓦西解出現黑洞。如果選擇克魯斯卡爾坐標系,就將消除黑洞視界半徑的奇性,結果出現四個片區:即第一片區(我們的宇宙)、第二片區(黑洞)、第三片區(另一個宇宙)、第四片區(白洞)。可見,只要相對論是正確的,白洞和黑洞以及兩個宇宙的出現就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 「生命的基石」,在恆星形成之前就已經出現
    日前,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證實,甘氨酸可以在太空化學反應發生的惡劣條件下形成。換句話說,甘氨酸(很可能還有其他胺基酸)在「變身」為恆星、行星之前就已經在稠密的星際雲中形成。這一發現挑戰了現有理論——甘氨酸的形成需要能量。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11月16日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
  • 生命起源畫上句號?日本科學家:可能來自太空,隕石撞擊形成元素
    而根據《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新論文指出,我們地球生命的起源可能是來自「外太空」,這可能對生命起源的爭議畫上「句號」。地球生命起源於外太空?這項研究報告是來自日本科學家給出的結論,是通過實驗模擬給出的結果。當然本身來說,在之前就存在一個假說,那就是最初的「生命之源」來自太空,隕石中存在胺基酸和其他生物分子也能證明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