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基石」,在恆星形成之前就已經出現

2020-11-18 科學大觀園雜誌

甘氨酸


甘氨酸是最簡單的胺基酸,也是構成生命的重要成分。日前,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證實,甘氨酸可以在太空化學反應發生的惡劣條件下形成。換句話說,甘氨酸(很可能還有其他胺基酸)在「變身」為恆星、行星之前就已經在稠密的星際雲中形成。

這一發現挑戰了現有理論——甘氨酸的形成需要能量。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11月16日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

研究人員在彗星(最原始的太陽系天體)樣本中探測到了甘氨酸。隨後,他們在荷蘭萊頓天文臺(Leiden Observatory)的天體物理學實驗室中發現:在缺乏能量的條件下,甘氨酸有可能是在冰冷的塵埃顆粒表面藉助「暗化學反應」形成的。

此前的研究認為,紫外輻射是產生這種分子的必要條件。

論文第一作者、英國倫敦瑪麗皇后大學的Sergio Ioppolo博士解釋:「『暗化學反應』指的是不需要能量輻射的化學反應與過程。在實驗室中,我們能夠模擬黑暗星際雲的環境條件,其中寒冷的塵埃粒子被薄冰覆蓋,隨後與原子發生反應,導致前體物質碎片化,令放射性中間物質發生重組。」

科學家們利用配備原子束線和精確診斷工具的超高真空裝置確認甘氨酸可以在這種條件下形成,並且水冰在此過程中必不可少。天體化學模型的運算結果進一步證實了該發現,並幫助研究人員將結論推演至跨越數百萬年的星際環境中。

天體物理學實驗室主任Harold Linnartz說:「這項研究得出的重要結論是,被當作『生命基石』的分子其實早在恆星和行星形成之前就已經出現。這也意味著,這種胺基酸可在太空的任何一處生成,並在被納入彗星和星子(最終構成行星的物質)前保存在水冰中。」

一旦形成,甘氨酸便可以成為其他複雜有機分子的前體。原則上,以同樣的機理,其他官能團可以添加到甘氨酸主鏈上,從而在太空暗雲中形成其他胺基酸(如丙氨酸和絲氨酸)。這些豐富的有機分子將融入彗星之類的天體,最終被運送至年輕的行星上。

原創編譯:朱明逸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自然·天文學》

期刊編號: 2397-3366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11-blocks-life-stars.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生命基石」在恆星形成前已經出現
    甘氨酸甘氨酸是最簡單的胺基酸,也是構成生命的重要成分日前,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證實,甘氨酸可以在太空化學反應發生的惡劣條件下形成。換句話說,甘氨酸(很可能還有其他胺基酸)在「變身」為恆星、行星之前就已經在稠密的星際雲中形成。這一發現挑戰了現有理論——甘氨酸的形成需要能量。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11月16日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
  • 生命基礎單位、最簡單的胺基酸形成於恆星出現之前
    國際團隊現已證實,最重要的生命基礎單位,也是最簡單的胺基酸——甘氨酸,可在太空的惡劣條件下形成。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天文學》上,表明甘氨酸和其他胺基酸很可能在密集的星際雲團中形成,出現胺基酸後,星際物質才轉化為新的恆星和行星。彗星是太陽系中最原始的天體,反映了太陽和行星即將形成時存在的分子。
  • 重磅發現:孕育生命的有機分子,在太陽系誕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最新天文研究表明:在孕育恆星和行星的冷氣雲和塵埃中,可以作為生命基石的複雜有機分子比之前認為的更加普遍。研究發現,這些有機分子的出現時間,也比傳統認為的要早得多,比恆星(如太陽)真正開始形成的時間早了數十萬年。
  • 重磅發現:孕育生命的有機分子,在太陽系誕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最新天文研究表明:在孕育恆星和行星的冷氣雲和塵埃中,可以作為生命基石的複雜有機分子比之前認為的更加普遍。研究發現,這些有機分子的出現時間,也比傳統認為的要早得多,比恆星(如太陽)真正開始形成的時間早了數十萬年。
  • 在地球形成前,太陽系已經有胺基酸了,這說明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接下來就是恆星內部的核聚變了。根據估計宇宙中的第一顆恆星出現在宇宙誕生後的1.5億年以後,當時富含氫和氦的氣體雲足夠冷卻,足以在引力的作用下坍縮,形成密度更大的結構;而物質的坍縮帶來的高溫和高密度就再次點燃了核聚變,於是就誕生了恆星。我們知道只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內部(質量至少10倍以上),可以將氫一路聚變為鐵,這類恆星會在Ⅱ型超新星的爆發中死亡。
  • 研究表明,生命的構成要素可以早於恆星形成
    科學家表明,甘氨酸是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在控制太空化學的苛刻條件下形成,這表明該分子很可能在密集的星際雲中形成,然後轉化為新的恆星和行星。研究人員稱,彗星是英國太陽系中最原始的物質,其中包括英國倫敦瑪麗皇后大學的那些,反映了太陽和行星即將形成時存在的分子組成。
  • 早在天體形成之前,它已在宇宙中出現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誕生的?這個問題,一直是困擾科學家的世紀難題,不過,最近來自荷蘭的天文學家團隊,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示通過研究發現,胺基酸中結構最簡單的甘氨酸,早在宇宙天體誕生之前,就已經出現了,這意味著,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和宇宙起源有關。
  • 甘氨酸的形成可以早於行星和恆星的形成
    甘氨酸是結構最簡單的胺基酸,也是生命重要的組成部分。荷蘭萊頓天文臺天體物理實驗室的天體物理學家和天體化學模型師組成的國際團隊表明,甘氨酸的形成可以早於行星和恆星的形成。研究結果發表於16日的《自然·天文學》雜誌。研究發現,本次產生的甘氨酸在實驗室模擬太空化學的惡劣條件下形成,這意味著其很可能在密集的星際雲中形成,然後星際雲才轉化為新的恆星和行星。
  • 研究表明甘氨酸的形成可以早於行星和恆星的形成
    研究表明甘氨酸的形成可以早於行星和恆星的形成 來源:科技日報 • 2020-11-19 16:18:57 甘氨酸是結構最簡單的胺基酸
  • 宇宙中另一種外星生命形式:活在恆星內部的核能生物
    當我們在尋找外星生命時,傾向於依賴我們已知的元素,比如液態水。然而好比地球最極端的環境中也有嗜極生物存在,一篇最新研究指出,能在恆星內部形成、演化甚至繁衍的極端外星生物理論上可以存在。來自紐約市立大學的物理學家們Luis Anchordoqui、Eugene Chudnovsky,最近提出了所謂核能生物(nuclear life)的存在,比如能於恆星內部形成、演化與繁衍的物種──至少在假設上。
  • 恆星的生命周期怎麼樣?從形成到滅亡!
    ,就會出現恆星。 恆星的形成通常發生在氣體星雲中,星雲的密度大到足以使氫原子通過化學結合形成氫分子。 星雲通常被稱為「恆星託兒所」,因為它們含有足夠的物質來產生幾百萬顆恆星,這就導致了星團(恆星數目10顆以上)的形成。 由於重力作用,緻密的氣團進一步收縮,同時從星雲中積累更多的物質。
  • 恆星是宇宙活力的象徵,太陽是怎麼形成的?
    恆星是宇宙中最為穩定的能量來源,擁有一顆穩定的恆星,是生命誕生的重要條件。幸運的是,地球擁有一顆非常穩定的恆星——太陽。有一顆合適的恆星,地球在合適的位置,讓生命奇蹟般地出現在這裡。創造這些奇蹟的恆星,究竟是怎麼誕生的呢?巨物始於小? 宇宙現在如此之大,但其只是從一個「奇點」爆炸而成。
  • 科學家發現比宇宙更古老的恆星,宇宙形成之前有另一個宇宙存在?
    根據宇宙大爆炸的理論,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7億年前一次爆炸後膨脹形成的。
  • 脫氧核糖核酸 DNA 生命的基石
    請聽寫音頻的最後一句話請在留言中寫下您的聽寫【脫氧核糖核酸DNA生命的基石】【譯文】這是你的脫氧核糖核酸或
  • 宇宙從0開始創造生命的過程,有機分子為何大量存在於宇宙
    生命的出現完全是一個時間尺度的問題,百年難得一遇的事情,可能在一億年的時間裡就會變得那麼平常。」——卡爾·薩根科學家為什麼一直致力於尋找地外生命,包括2020年各個國家計劃往火星發射的探測器中,都有尋找火星生命的科學項目!因為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宇宙鍛造出生命基石(有機分子)是一件很普遍的事!而且我們現在也知道水這中生命必須品也不是地球獨有的!
  • 生命的基石!這種有機物可以在宇宙中大量合成,地球可能很普通
    當初我們認為行星是太陽系的「特產」,如今已經發現了四千多顆系外行星,並且科學家推測銀河系大部分恆星都有自己的行星;曾經我們認為水資源是地球獨特的財富,但僅僅是在太陽系內,科學家就發現了許多顆水資源甚至比地球還要豐富的星球。
  • 36億年前生命誕生!發現一氧化二磷,是生命起源之謎的關鍵!
    正如你所知的,磷存在於DNA和細胞膜中,是生命的基本元素。但磷是如何到達早期地球的?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謎。天文學家現在已經利用ALMA和歐洲航天局羅塞塔號探測器的綜合能力,追蹤了磷從恆星形成區到彗星的旅程。
  • 太陽是如何形成的,恆星是如何演化的?
    現在,讓我們討論一下這個巨大的炙熱恆星的形成。儘管我們沒有發現關於太陽形成的準確信息,但是人們認為太陽形成於1千萬年-2千萬年前。按照天文學家的說法,太陽表面的氫氣是伴隨著宇宙大爆炸產生的。換句話說,太陽和宇宙中的其他物質的產生時間大致相同。發生宇宙大爆炸時,氫氣凝結形成巨大的雲,之後,雲的聚集形成了巨大的宇宙。一些氫氣沒有參與聚集,漂浮在宇宙中。
  • 星系是如何形成的?球狀星團貢獻大量恆星
    比如說,星系形成的宇宙學模型無法給出我們今日所見恆星究竟如何形成的合理解釋。但是了解星系的形成機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星系形成機制的存在,宇宙中將不會出現恆星,也就不會有生命的存在。就在最近,科學家們終於在這個問題上取得了一些進展。本周一發表在英國著名學術雜誌《皇家天文學會通報》上的一項研究對星系及其內部恆星的形成機制進行了闡述。
  •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行星,正出現詭異現象,或將促進生命的形成
    大家相信都知道,隨著我們在探索領域的深入,出現了不少天文科技產品,例如哈勃太空望遠、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等等,雖然這些設備在近幾年已經被淘汰,但是其曾經也給我們帶來過很多重要的研究數據,例如,我們發現了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