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繫民生服務大局,溫州電力交出高分答卷。12月10日,「百萬市民看溫州電力」主題活動走進國網溫州供電公司,30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市民代表實地探訪溫州電力建設成就,感受電力發展為市民生活帶來的實實在在獲得感。此次活動由國網溫州供電公司與溫州都市報聯合主辦。探訪全程還通過溫州都市報全媒體進行了視頻及圖文直播,共有近8萬人次在線觀看。
想不起上次停電是什麼時候?源於首創性「不怕颱風的電網」
活動第一站,市民探訪團走進了國網溫州供電公司綜合展館。從木頭電線桿到水泥單杆,再到鋼管杆、鋼管塔……一件件展品讓市民們重溫溫州電力事業百年發展歷程。其中,國網溫州供電公司在近年來首創性提出的「不怕颱風的電網」,引起了市民們的關注。
溫州地處東南沿海,每年夏秋之際頻頻有颱風「光顧」,颱風帶來的停電早已為市民所熟悉。「不怕颱風的電網」究竟是怎樣的?一組數據或許能給出答案:2006年桑美颱風過後,溫州用20天才基本恢復供電;2013年的菲特颱風,這個時間縮短到了8天;去年,超強颱風利奇馬過後72小時,全市供電恢復正常;今年的黑格比颱風是13年來唯一一個正面登陸溫州的颱風,溫州電網僅僅用了48小時就基本恢復。
日益可靠的供電服務,背後是不斷完善的電網建設。今年以來,溫州電網以打造「不怕颱風的電網」為目標,全面完成「十三五」電網規劃落地,高質量開展「十四五」電網規劃,電力規劃首次作為專項規劃納入溫州市的五年規劃體系。全年實現110千伏及以上主電網投資 8.28億元,新增變電容量 200萬千伏安,線路長度 254.07公裡。35千伏及以下配電網投資12.53億元,全市新增電纜346.12公裡。通過大力開展集中檢修、不停電作業,供電可靠性達99.9643%。
「家裡最近一次停電是什麼時候,我都想不起來了,就連今年颱風期間,供電也是正常的。」參訪的市人大代表林煉回憶,多年前,停電在溫州是常有的事,許多居民家裡都會常備蓄電池或小型發電機。隨著溫州電力的飛速發展,這些場景已經成為歷史。
為什麼營業廳裡人不多?因為大多業務都能「網上辦」
隨後走訪的鹿城供電智慧營業廳,是全市首個「三型一化」供電營業廳和唯一的五星級供電營業廳,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溫州市模範集體和群眾滿意基層站所等榮譽稱號。作為提升溫州供電營商環境的實驗田,鹿城供電營業廳為市民群眾提供智能化、互動化、創新化的辦電服務。
營業廳內配置多臺自助查詢繳費機,可自助受理業務和領用增值稅發票,方便用戶快速辦理業務。還配置有大數據中心,通過與溫州市大數據中心後臺連接,實現「一證通辦」乃至「刷臉辦電」,其他各類證明材料都由供電服務窗口通過數據共享獲取、核對,徹底改變了以往多次提交、後續完善材料的繁瑣流程。
參觀中,不少探訪團成員注意到一個細節,辦事大廳寬敞整潔,但前來辦業務的人卻並不多。
「『最多跑一次』改革開展以來,包括峰谷電辦理、充電樁申報等絕大多數用電業務都實現了在線辦理,市民可以一次都不用跑。」電力工作人員介紹,如今前來營業廳現場辦理的大多數是老年人或恰好經過的市民。
辦理用電業務越來越便捷,成了許多市民的切身感受。過去,企業申請用電業務需要準備7份資料,居民需要準備3份資料。如今,在網際網路和數據技術的支撐下,企業申請資料精簡至1份,居民憑「刷臉」就可辦理全部業務,一份資料也不需要準備。
通過推行居民用電報裝「刷臉辦」、企業客戶用電報裝「一證通辦」、居民不動產水電氣線上聯動過戶。溫州電力目前已累計辦理「刷臉辦」「一證辦」業務2.28萬件,水電氣聯動過戶6.87萬筆。
「電力服務給我的印象就是很便捷,好多事情在手機上點點就辦掉了。」市政協常委歐陽後增說,近年來他幾乎沒怎麼來營業廳辦過事,「不用來辦事恰恰說明了電力服務做到了極致,市民除了用電不用再為其他事情操心。」
溫州電力的變化怎麼這麼大?各種「黑科技」在線加持
下午的第一站,探訪團來到了龍灣瑤溪的220千伏蘇川變電站。該變電站的兩臺變壓器總容量達360兆伏安,主供浙南科技城、甌江口新區等,是溫州東向重要的樞紐變電站。
變電運維人員帶領市民參觀了變電站場地,簡要介紹了相關設備名稱和作用,科普了從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的全過程。現場還演示了智能巡檢機器人、巡檢無人機、雷射除異物裝置、紅外測溫儀器等一批高新科技的運維設備。
正在變電站內自主作業的智能巡檢機器人引起了探訪團的興趣。
這部裝配了4個輪子的智慧機器人早已成為變電站工作人員的得力助手,它不但能夠獨立自主地完成站內設備巡視,還能發現設備的故障和隱患。通過圖像識別技術的應用,精確識別儀表讀數、現場指示,還可以對設備發熱溫度進行測量,及時排除隱患。
「目前全市已經配備了130臺巡檢機器人,無論白天黑夜、颳風下雨都能正常工作,極大提升了變電站巡檢的效率。」工作人員介紹,在巡檢結束後,機器人還會像掃地機一樣自動歸位充電,等待下一次巡檢的指令。而無人機則能夠從高處對設備展開巡查,對線路和鐵塔上的鳥巢、塑膠袋等異物進行搜索。一旦發現異物,雷射除異物裝置能夠從近百米外通過發射雷射高效清除異物。這兩項黑科技,大大減輕了電力人員的工作強度。
市民代表何加林老伯退休前是一名電力工作者,他告訴記者,這次來參加活動就是想看一看溫州電力這些年的發展情況,「沒想到變電站裡配備了這麼多功能強大的高科技設備,讓我這個幾十年的老電力人都大開眼界,溫州電力的發展變化太大了!」
「僑」村發展為什麼這麼快?美麗鄉村建設,電力服務先行
昨天,探訪團還分別來到了兩個風景秀麗的僑鄉村——甌海麗岙的梓上村和鹿城七都的樟裡村。
作為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梓上村曾榮獲國家住建部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試點村、省3A級景區村等榮譽。
為了助力當地村容提升,甌海供電分局主動對接地方政府,將「精品臺區」和「精品臺區帶」建設納入美麗鄉村建設整體規劃,形成內外部工作合力。該臺區帶共計12個臺區,供電區域共計3.7平方公裡,變壓器總容量4800千伏安,現已完成電力線路「上改下」工程,成功建成「設備精良、指標精益、管理精細、服務精緻、環境精美」的「梓上」精品臺區帶。
有了可靠的電力保障,梓上「僑」村的咖啡廳產業蓬勃發展,當地特色餐廳賓客滿座,特色民宿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慕名而來的遊客……巧手打扮後的電力設施也成了村莊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為助力梓上村特色產業發展,國網溫州供電公司電力紅船黨員服務隊持續開展「進村入戶」活動,針對村區安全用電、商鋪用電體驗優化、防汛抗臺準備等8類問題,實地走訪並制定個性化解決方案,全面提升用戶電力獲得感。今年5月份,甌海供電分局還攜手網上國網App發布「電力小哥與您約『惠』最美溫州」系列推文,與梓上村地方著名餐廳、甌海區十佳創意餐廳子尚西餐廳結對推出用餐優惠券,吸引廣大旅客前往觀光消費,全面彰顯電力企業社會責任。
在七都街道樟裡村,線路「上改下」拆掉空中密布的電線,實現入地;將立在兩根電線桿之間的空中變壓器落地,通過彩繪,成為電力科普宣傳點。漫步樟裡村,昔日的「蜘蛛網」已拆除乾淨。樟裡村低碳館也成了全市重要的低碳科普基地,在普及能源發展史的同時,還有智能家居、節能汽車充電服務、光伏發電等節能項目介紹。
環境變好了,「網紅村」也吸引了更多的遊客。村內現有動漫、攝影、花藝、畫室、西餐等為主題的40多家文創院落、美麗庭院,是年輕人文藝、小資的打卡地,打通了當地村民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