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07:53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單暉 瀏覽:1301
通訊員 王雪 記者 柯哲人
日前,國網溫州供電公司組織開展了「百萬市民看溫州電力」主題活動,邀請30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市民代表實地探訪溫州電力建設成就,感受電力發展為市民生活帶來的實實在在獲得感。
而就在上個月,鹿城區南塘及白鹿洲公園一帶、永嘉巖坦鎮、樂清樂成街道已率先取消10千伏電網設備計劃停電。這意味著,今後,除電網故障外,「停電」不會再出現在當地商戶、居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到2022年,溫州城市區域10千伏計劃停電將全面退出歷史舞臺。
「十三五」期間,溫州電力高速發展帶來的幸福感,對於溫州城、溫州企業、溫州市民來說都是真切而實在的。在助推城市品質提升、企業轉型蝶變、百姓安居樂業的進程中,溫州電力從不缺席,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為城亮燈 打造大美品質之城
汩汩能源與山水交相繚繞。「十三五」期間,「堅強、智能、綠色、開放」的溫州電網向山間、海邊延伸,基本建成以500千伏超高壓為核心,以220千伏雙環網為骨幹,以110千伏鏈式、輻射結構為主,以樂清電廠、溫州電廠和蒼南電廠為支撐的堅強主網架。
目前,溫州已有500千伏變電站6座、220千伏變電站41座、110千伏變電站182座,總容量達到4888萬千伏安,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443條,總長6132.61公裡。沿著鐵塔銀線,溫州向「全域美」拓展、向「精建精美」提升,高標準建設美麗溫州、品質之城,精心打造甌江兩岸、中央綠軸等城市金名片,成功躋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27個中心區城市。
溫州電力見證溫州發展的每一步。2019年9月,中國第一座「農民城」龍港撤鎮設市,21萬農民就地變市民,中國新型城鎮化改革邁出重要一步。全國首個「大部制、扁平化」模式的現代能源企業——龍港市供電公司隨之成立。今年7月,220千伏白沙—錢金線路工程提前投產,為新興之城注入強大動能。
而隨著溫州一步步走進國際視野,接連舉辦世界工業物聯網大會、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等大型世界級會議,溫州電力也一路保駕護航,既在未來能源論壇上彰顯溫州智慧,也在會場之外擔當溫州責任。
與此同時,科技的迅猛發展,也在改變溫州電力的格局。新能源汽車風行的浪潮下,全市2.4萬輛電動汽車,可隨時在國家電網104座充電站中擇一完成充電;首批60臺換電版新能源車輛還可在「充、換、光、儲」一體化充換電站進行換電,每次用時僅需3分鐘;為給城市建設讓路,220千伏上田變以10個月的超級速度易地搬遷,220千伏電纜穿越地下隧道、江下隧道……
2020年,溫州全面啟動「城市大腦」建設,「能源數據中心」率先實現創新示範應用場景。這一年,國家電網投資20億元在甌江口開展「數字新基建」建設,同步打造近零碳示範區和近零碳實驗室,搶先構建「以電為中心、多能互補、源網荷儲協同共享」的智慧能源互聯生態系統。
「十四五」期間,溫州電力將持續推動「能源網際網路和工業網際網路」的深度協同融合,建設溫州市能源數據中心,加快「城市大腦」經濟運行智慧能源管理模塊建設,實現規上企業、小微園企業等用戶數據全採集接入,推動溫州智慧城市建設和治理模式升級,推進能源數據融通共享和商業模式創新。
為企助力 打造宜商宜業之城
在年初疫情後,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國網溫州供電公司第一時間出臺18項惠民助企舉措,包括實施降本減費,臨時調整兩部制電價申報、結算規則,減收部分基本電費等,為企業減輕用電成本8.8億元,43萬戶市民欠費不停電,用真金白銀支持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位於鹿城區的浙江海康生物製藥有限公司是浙江省唯一生產血液製品的高科技企業,主要生產的靜注人免疫球蛋白被廣泛應用於新冠肺炎的治療過程。復工後,溫州供電公司搶抓時間,24小時晝夜連續施工為其改造供電雙迴路,提供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三零」服務,不收取任何費用,為該企業省下30餘萬元費用。
為了能夠更加精準地為企業做好服務,溫州供電公司運用大數據手段,根據企業歷史用電量、當日用電量等數據建模,形成「企業復工電力指數」,直觀反映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協助政府做好有序復工工作,為各級政府精準研判疫情、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在平陽,供電公司對醫藥等5個重點行業進行了詳細分析,對2019年四季度用電量前30名企業復工復產情況進行了跟蹤;在樂清,供電公司對復工電力指數較高、中等、較低的幾個典型鄉鎮還進行了產業布局、復產情況的具體分析,給出推動企業復產的建議。
今年4月,溫州供電公司協同溫州市政務服務局等單位一起開發的「企業水電氣網聯辦一件事」報裝系統正式上線試運行。企業客戶只要通過網頁或手機登錄浙江政務服務網溫州平臺,就能足不出戶地一次性完成辦電、辦水、辦氣、辦網申請。
層出不窮的惠企舉措,為溫州經濟發展增添強勁動能。2019年溫州市場主體突破百萬,疫情之下仍然逆勢增長,2020年在冊企業數首次突破30萬戶,增幅全省第一。2019年,溫州全社會用電量441.08億千瓦時,2020年預計達到448億千瓦時,相比2016年增長16.59%;2020年,最高用電負荷達到1017.91萬千瓦,相比2016年增長34.29%,成為全省第四個突破1000萬千瓦的地級市。
「十三五」期間,在全國首創小微園模塊化供電模式的基礎上,溫州電力創新推出的小微企業園全生命周期供電服務、「五全服務」,聯合地方政府出臺《溫州市優化營商環境用電報裝便利化行動方案》等政策,累計降低企業成本1.7億元;降電價、清理轉供電,再為企業降低成本46.73億元。敢想、敢拼、敢試的溫州民營企業也率先邁入「智慧能源」時代——溫州2899家企業搶先用上綜合能源智慧服務,以精細、可靠的用電數據規劃企業發展藍圖。
「十四五」期間,溫州先進位造業、新興產業、居民生活等用電需求將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545億千瓦時。國網溫州供電公司將以打造「不怕颱風的電網」為目標,持續加大電網建設投入,積極推動特高壓入溫、500千伏瑞安變、220千伏三嶼變等重點工程。
為民惠民 打造民生幸福之城
2019年11月30日,南麂島與大陸聯網工程投運,孤網鎮告別缺電歷史,島上的黃魚養殖戶再也不會為冷凍鏈停電而擔憂;2020年年初,鹿城、甌海兩區9個躉售供區正式移交國家電網,鹿城區藤橋鎮的村民魏炳忠終於為閒置了兩年的光伏板申請了入網通電;疫情後復工復產,平陽閃光電器公司新上生產線後,租賃了國家電網的變壓器,投資成本大大降低,老闆傅小楓給自己立下小目標「產值一個億」……
從城市到鄉村,溫州電力的發展改變著一個個普通人的生活。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身處「鄂外重災區」,近千萬溫州人緊緊抱團打贏「三個十天」的硬仗,世界溫州人包機運回防疫物資、送回老弱幼小,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一周內,溫州「火神山」醫院投運送電;24小時,生產抗疫血液製品的海康生物公司完成雙迴路供電改造。
面對每年夏季來勢洶洶的颱風,溫州電力搶佔先機,以科技為武器,早已練就不畏不縮、不等不靠的本領。從網格化搶修到電子沙盤,從無人機災後巡線到結合了衛星通信的空天地一體化應急作戰指揮體系,從電力災害恢復指數為搶修指揮提供決策依據到基於北鬥技術的平戰一體智慧搶修平臺能夠進行智能調配——抗臺搶修已從人力戰轉變為科技戰,溫州電力一直在搶跑。
搶跑就是在搶時間!「莫拉蒂」帶來巨大山洪,溫州電力87小時恢復受災用戶供電;「利奇馬」導致樂清大荊鎮全線停電,溫州電力人創下72小時的抗臺速度;「黑格比」正面登陸溫州,僅僅48小時,受災用戶的燈全部亮起。
以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為建設理念,溫州正在建設「不怕颱風的電網」,全省首個山區自愈配電網、全國首個新型水系鋅基電池「大型充電寶」、世界首個柔性勵磁系統示範工程等一項項全新的項目,正為930萬溫州市民的生活充電、賦能。「十三五」期間,溫州戶均停電時長由5年前的17.8小時/年縮短至當前的2.76小時/年。
五年後,全市基本取消計劃停電,以充電站綜合體為主體的溫州充電網絡將建成,甌江口產業集聚區建起「近零碳」示範區,南麂島已經成為全新的全電島嶼,智慧城市湧動著智慧的能源,每一個人,都在感受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用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