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中材國際(600970.SH)公告顯示其被攪進鋼貿的渾水:全資子公司中國中材東方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下稱「東方貿易」)和福建周寧鋼貿商林茂強的寶投公司有大單合作,對方4.77億元的鋼材購銷合同無法履約、欠錢欠貨。
兩年後的2015年1月7日,中材國際又出公告,這次是東方貿易2013年11月在北京銀行雙榆樹支行的9000萬元保理融資到期還不上了,加上利息、複利和逾期利息,眼下共欠了9083萬元。這9083萬元東方貿易怕是掏不出來了。所以公告說,東方貿易會以其位於北京市海澱區三裡河路17號10層和12層的房屋承擔抵押擔保責任,用處置所得款來償債。
上述公告並沒有說明9000萬保理融資的具體業務所向。《第一財經日報》昨日撥通中材國際董辦人士電話,未能獲得上述保理業務更多細節。但該人士也表示,鋼貿類業務是拖累東方貿易資金鍊的重要原因。
2014年12月26日,中材國際還出過一份事關東方貿易的公告。東方貿易此前起訴中遠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遠供應鏈」),訴由是倉儲保管合同糾紛,涉案金額2.16億。調解的結果是在2015年1月1日前,中遠供應鏈向東方貿易支付7200萬元的和解款。
上面的故事看似複雜,實則簡單,就是北京銀行向東方貿易討債,東方貿易向中遠供應鏈和寶投公司討債。
寶投公司和中遠供應鏈都是什麼角色呢?寶投公司是鋼貿公司,中遠供應鏈提供了鋼材的倉儲保管,中遠本身就是寶投的主要合作方之一。
一名熟悉鋼貿行業情況的相關商會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東方貿易此前在行業裡的角色,是業務「託盤」方。
什麼是「託盤」?這指的是類似東方貿易這樣「託盤」公司作為「委託方」,委託諸如寶投公司這樣的貿易商代理訂貨或銷貨,「託盤」的功效,就是可以為鋼貿商墊付資金。這種業務最初美好的出發點,是利用供應鏈關係緩解貿易商這些中小企業的資金緊張:反正進完貨有大批貨物在倉庫質押著,就算大宗商品價格有起伏,貿易商也是交給「託盤」一定量的保證金的,因此資金風險可控。
然而事到如今,「鋼貿貨權黑洞」已是業內皆知的玩法——「一貨多嫁」、空開倉單——這樣一來,「託盤」漸漸演變為鋼貿商利用來放大融資槓桿的手段,而「託盤」公司也有心或無意地成了鋼貿商的「影子銀行」。
從中材國際公告所體現的東方貿易和中遠供應鏈的合同糾紛來看,共涉34份貨物的「進倉單」,但是這貨「進」得了倉未必還在倉庫被保管,因此在法院民事調解裡有這麼一句:「在2015年1月1日前,中遠供應鏈向東方貿易支付金額為7200萬元的和解款;東方貿易免除其前述34份進倉單項下的保管責任。」
中遠集團下面涉鋼貿業務的子公司掉進「貨權黑洞」也已在業內被悄悄傳開。2014年夏天,上海中遠物流配送有限公司被抓掉一批業務經理,就是因為公司內部人士「監守自盜」,配合銀行人士和鋼貿商利用職務之便尋租,手段就是「一貨多嫁」、空開倉單。包括中信銀行上海四平路支行原行長在內的銀行人士,也因此被定罪。
在上海已是哀鴻遍野的鋼貿圈,誰都知道,染指了貨權造假騙貸,是最易被經偵帶走的「高危業務」。到了鋼貿危機後期,但凡手上還藏了點錢的鋼貿商都學乖了,哪怕民間欠債不還,哪怕銀行正常個人經營性貸款拖死不還,也要把涉貨權貓膩的融資先還上。
「託盤」玩法
鋼貿商融資性質的「託盤」是這樣操作的:他們需要資金時,就找「託盤」公司,A方案是「託盤」公司向鋼貿商採購貨物(鋼貿商常常有貨在庫但倉單已經開出或被質押給銀行),B方案是「託盤」公司委託鋼貿商代為向上遊鋼廠訂貨。
無論A方案或B方案,套資金的做法往往是「託盤」公司還要一併委託鋼貿商銷售鋼材,這樣就不必真正從倉庫調運鋼材,鋼貿商只需要把倉單(貨權)交給「託盤」公司即可。而倉單所指的貨物可以是「一女二嫁」的。
謹慎的「託盤」公司也會去倉庫盤貨,只是盤貨談何容易。在倉庫裡,各種商戶的鋼材都是一起堆在場地上的,要辨別歸屬權無非是看套在上頭的貨卡和標籤,而貨卡不見了,標籤被置換了,也是常有的事。
《第一財經日報》曾採訪過一名每年鋼材貿易總量在國內排得上號的大型「託盤」公司內部人士,他的親身經歷是在某次盤貨時發現自家的鋼材標籤上標成了某銀行。他當即意識到風險並威脅稱會通知這家銀行,結果鋼貿商三天就從同行那裡拆來資金,把「託盤」的貨物全部買下息事寧人。有錢,任性。無非是大把授信在握,充裕的流動性掩護了風險遁形。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上海在去年3月份上線的「動產質押信息平臺」才算一針戳到痛處——不讓人看貨。平臺以電子倉單為載體、權屬登記為核心,以大數據的方式實現信披和查詢,真有貨,才能倉單融資。
說回到「託盤」玩法。上述鋼材「採購」既然是融資操作,在鋼貿商的邏輯裡,「倉單」性質其實更接近於給「託盤」的「借款憑證」,實際並不需貨物購、銷,「借款」的利息行規是每月1.5分左右(當然還錢時不叫「利息」而是「銷售款」),走帳期一般是半年。
半年後,「託盤」公司需要從鋼貿商處收回資金本息,「演戲演全套」的鋼貿商一般會找關聯公司合作,以代理「託盤」公司的鋼材銷售給了關聯公司為「劇本」,通過關聯公司將銷售款(就是本金+利息)打給「託盤」公司。找關聯公司的一大目的,是防止稅務部門追查。
「託盤」之冤?
「託盤」公司是鋼貿危局裡的受害者,這點並不錯。雖然在2013年就意識到風險早早終止所有鋼貿業務,並成立清欠工作組,梳理合同,上述中材國際董辦人士說,直到今天,東方貿易一項主要任務還是通過包括訴訟在內的多種渠道全力追償鋼貿相關的債權。
除了寶投公司和中遠供應鏈,東方貿易還曾訴北京中儲物流有限責任公司有倉儲保管合同糾紛,訴中鋼集團廣東有限公司、上海鼎企商貿有限公司、上海華際鋼鐵物資有限公司、上海鑫貿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等買賣合同糾紛。
中材國際2014年年報尚未公布,從其2013年年報來看,公司計提的鋼貿業務壞帳準備達7.26億元;註冊資本5000萬元的東方貿易淨資產為-9.4億元,淨利潤-7.5億元。
中材國際涉足鋼貿業務並不久,也不是唯一被拖下泥潭的上市公司,中鋼天源(002057.SZ)、中儲股份(600787.SH)等全是當時的「難兄難弟」。
「託盤」公司是被詐騙了,可是在2012年及之前此類鋼貿業務模式活躍了多年,總不會所有「託盤」公司的業務人士都渾然不知。以上述大型「託盤」公司內部人士為例,他表示也心有疑慮,只是,在鋼貿危機爆發前,鋼貿商一貫「還本付息」的行為讓他有理由安心,「託盤」業務給公司帶來的不菲利潤,給公司財報增添亮麗「銷售量」,讓他有理由姑息。
在當時,只要鋼貿商流動性無虞,「託盤」公司畢竟理論上掌握了貨權,並捏有鋼貿商20%至30%的保證金,鋼價下跌幅度小於保證金比例就意味著「託盤」公司穩賺不賠。(getty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