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軟體正在定義一切,作為連接基礎設施與客戶環境的重要橋梁,網絡也隨著虛擬化、分布式等技術的成熟應用煥發了新的生機,而雲計算的加速部署則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這一進程。一方面,SD-WAN降低了企業網絡管理的opex和capex,另一方面企業客戶也在遷移上雲的過程中藉助SD-WAN平臺和工具去尋求新的網絡架構。
「光格網絡是青雲QingCloud旗下智能廣域網服務品牌,光格網絡SD-WAN將網絡與控制解耦,使客戶通過輕量級操作即可以分鐘級構建企業專屬智能廣域網,徹底改變了傳統ICT複雜的項目交付模式。」馬志強,曾經供職於中國聯通、思科、騰訊,有著通信行業近20年的從業經歷,現在是青雲QingCloud基礎設施部總監、光格網絡聯合創始人,「我在2016年追隨黃允松(青雲QingCloud CEO)的腳步來到青雲,在雲計算的大潮中,我非常過癮的享受到了雲計算帶來的良好體驗。」
這種良好體驗的背後是基礎設施的升級。如今,傳統的廣域網已經難以跟上企業對雲環境和敏捷IT的需求,有些客戶放棄了繼續優化MPLS或專用鏈路,直接採用管理成本更低的SD-WAN解決方案。此外,傳統WAN架構也很難達到在雲端快速創建應用,以及互操作性、安全性、可見性等方面的要求。如何以更加智能、自動化的方式,將移動、邊緣、雲的各類工作負載連接在一起,SD-WAN成了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方向。
網絡體驗壁壘該怎樣打破
調研機構IDC預計,2018年全球SD-WAN市場收入將達到23億美元,到2021年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69%,超過80億美元。另一項數據顯示,SD-WAN軟體組件(控制器和虛擬網絡)的收入增長速度會接近硬體的兩倍,未來五年內,SD-WAN軟體收入將以41%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硬體則為21%。這也讓思科、諾基亞這些老牌巨頭之外的廠商看到了機會,作為青雲QingCloud旗下的獨立品牌、子公司,光格網絡不僅承擔著青雲QingCloud的數據中心、伺服器、網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還致力於對外打造「極致的雲網一體化體驗」。
孵化器空間網絡智能化
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網絡難題往往是傳統業務數位化、智能化的攔路虎,管理難度大、動態擴容難等困擾運營商專線十多年的問題至今仍未徹底解決。「我們把圖中左側SD-WAN終端部署在企業中,企業的辦公終端連接到SD-WAN再與雲端打通,這樣一來原來的黑盒子網絡全部打開了。」馬志強說,「管理員坐在電腦前就可以看到數千臺終端的質量,如果出現告警,立刻就知道這個終端或者中間網絡出問題了。要是管理員覺得SD-WAN連到某個地方質量不好可以自動切換,也可以選擇手動調整。」
據了解,光格網絡SD-WAN主要包括三大組件:智能終端,部署在企業分支實現網絡快速接入,配置「零門檻」;智能中樞,網絡集中化部署;多線動態BGP網絡,可提供覆蓋主流運營商的動態多線BGP網絡出口,支持骨幹網流量的負載均衡和防衛路徑優化。由此,光格網絡提供的服務實現了即插即用、統一管理、一鍵下發、集中調度。其中,光盒分為三款型號,分別覆蓋小門店、中型分支機構、企業總部等使用環境。
三款SD-WAN光盒應用於不同場景
在馬志強看來,光格網絡SD-WAN的一大特性是對中國網絡環境的適應性。「很多設備廠商是沒有考慮到中國網絡環境的,比如以往有些設備也是搭VPN到總部,但這個VPN是『傻』的,中間的網絡波動無法管理,只是一個連接而已。」馬志強說,「我們可以做到動態路徑智能切換,假設客戶在鄭州,終端接入後連接北京、上海的各一個節點,北京是10毫秒,上海是9毫秒。如果客戶設置只用9毫秒的,那麼一旦超過15毫秒就會立刻停下,切換到10毫秒的鏈路上。」可以看到,光格網絡SD-WAN最大限度適配了中國運營商網絡運營環境波動、高利用率、互聯互通的現狀。
光格網絡SD-WAN
拿來即用的SD-WAN服務
從雲計算業務的秒級響應到企業組網的分鐘級實現,青雲QingCloud在全棧雲ICT解決方案中延續了對企業客戶體驗的極致追求。用馬志強的話說,光格網絡SD-WAN提供的是「超爽的雲網一體化體驗」。事實上,隨著敏捷IT業務對網絡環境的靈活性和體驗要求越來越嚴格,通過軟硬結合的方式去完善網絡的設計、規劃、管理已成為考驗ICT服務提供商的一大要素。
對於青雲QingCloud而言,這種「超爽」的體驗無論是從預先設置、實際操作,還是部署交付來看,始終貫穿其中。登錄青雲QingCloud的控制臺(QingCloud.com)在左邊欄會看到光格網絡SD-WAN,根據需求來選擇產品類型、部署地域、創建網關,期間客戶可以清晰看到終端的狀態,配置區域一目了然,並且能夠自行調整帶寬容量、網絡參數等信息。站在IT運維者的角度,一個人輕鬆管理全國上千家分支機構變成了現實。
光格網絡所服務的一個集團客戶在某地設有兩個辦事處,其呼叫中心需要經常訪問總部業務伺服器用於電話客服的語音呼叫系統,傳統專線施工周期過長,客戶IT部門希望尋求新的解決方案。為此,青雲QingCloud建議客戶在兩地各部署一臺SD-WAN終端設備,就近撥入青雲QingCloud上海POP點,使兩地與總部之間形成IPSec隧道,滿足了客戶內網訪問的需求和數據傳輸的安全性,第一次部署安裝在60分鐘內就全部完成。
集團呼叫中心互聯通信
另一個案例是桌面雲企業組網,企業總部與分支機構協同辦公時會通過電話、視頻、桌面共享實現。以視頻通話為例,一個720P的視頻至少需要2M專線,而一條2M專線每年至少需要近1萬元的花費,成規模的網絡開銷每年會是不小的負擔。此時,光格網絡SD-WAN可以讓這一過程快速實現。事實上,當前青雲QingCloud位於北京、武漢、上海等地的辦公室之間的網絡連接都是由該服務所支持的,該公司所服務的企業中也有數百臺終端在青雲QingCloud的雲端上運行。
桌面雲組網協同
馬志強透露,光格網絡SD-WAN首先是要服務好青雲QingCloud的雲客戶,讓他們在使用混合雲服務的同時,還想享受到雲網一體的體驗。對於沒有使用青雲QingCloud的雲客戶,則會幫助他們在分支機構要連到總部或者別的地方時,可以藉助青雲SD-WAN實現快速組網。「光格網絡SD-WAN秉承了青雲最早在雲端所有的使用習慣,就像交付水電一樣,能夠快速交付給客戶使用。」
雲網積累構築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無論是應用市場還是資本市場,SD-WAN的增長曲線著實令人關注。從諾基亞收購Nuage Networks到VMware收購VeloCloud,再到思科買下Viptela,IT巨頭們在戰略層面積極拓展著SD-WAN的軟硬體產品組合,而這種技術在雲網一體化方面的特性也給了CSP機會。企業級全棧雲ICT服務商是青雲QingCloud的新標籤,這裡面包括了兩個關鍵要素:雲計算和網絡技術,這也是光格網絡SD-WAN的底氣所在。
從青雲QingCloud在2012年進入雲計算行業以來,就提供了秒級計費的公有雲和獨立部署的私有雲服務,後續又豐富了混合雲、託管雲服務,初期運營金融客戶的經驗使得其深知如何安全、穩定地為企業客戶提供業務支持。例如當客戶在多雲部署時,青雲QingCloud會幫助建立兩地三中心、同城和異地的多活和容災,並且光格網絡具備與主流雲服務商的互聯能力。同時,光格網絡和青雲QingCloud的售後服務體系也是相互打通的,在關鍵組網時會有兩個設備進行冗餘部署,以及備件更換。
馬志強對筆者說:「沒有一招鮮的技術,靠的是經驗積累。青雲QingCloud這麼多年累積公有雲上的運營經驗是非常寶貴的。我們之所以今天選這個機房用這個網絡,是這麼多年的坑踩過來的。」由此理解,光格網絡一方面可以在青雲QingCloud的網絡和雲端直接提供7×24小時的SD-WAN服務,另一方面也可以將其打包集成交付到客戶的私有環境。
大約是在雲業務啟動兩年之後,青雲QingCloud開始儲備骨幹網的資源,堅持做了多年的「苦差事」如今收穫了回報,先後拿到了IDC、ISP、雲牌照(網際網路資源協作),以及國內數據傳送(全國範圍)、國內VPN(全國範圍)等資質,標誌著青雲QingCloud在基礎網絡層面的深厚積累。要知道在中國市場,負責運營的客戶看重的不止是賣盒子,更關鍵的是解決底層的網絡問題。
結語
在與馬志強的交流中,他多次提到了綜合服務能力,相信這也是全棧雲ICT的一種價值體現。對於青雲QingCloud來說,既有雲、又有網的業務布局使得其可以讓客戶的雲網體驗高度統一。而要想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雲服務,基礎網絡是不可或缺的,二者相互促進協同發展是青雲QingCloud所希望看到。而在此基礎之上,未來還會衍生出更多邊緣計算的應用場景,到那時計算、存儲、網絡能力都會轉化為這個平臺的「APP」去交付給客戶使用。就像馬志強所說的,青雲QingCloud改變ICT交付方式的版圖會逐漸補全,包括明年也將有邊緣計算產品會發布,「如果說青雲的雲改變了IT交付的方式,那麼我覺得光格網絡SD-WAN就是改變CT交付方式的開始。」
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雲網一體改變CT交付方式 光格網絡SD-WAN如何實現?http://cloud.zol.com.cn/704/7049311.html
http://cloud.zol.com.cn/704/7049311.html cloud.zol.com.cn true http://cloud.zol.com.cn/704/7049311.html report 6829 軟體正在定義一切,作為連接基礎設施與客戶環境的重要橋梁,網絡也隨著虛擬化、分布式等技術的成熟應用煥發了新的生機,而雲計算的加速部署則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這一進程。一方面,SD-WAN降低了企業網絡管理的opex和capex,另一方面企業客戶也在遷移上雲的過程中藉助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