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杭州10月30日訊 據聯合國人口基金的預測,10月31日,地球將迎來「第70億嬰兒」的出生,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
據測算,這個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嬰兒將在印度北方邦誕生。近日,印度的一些民間組織正在當地一個村莊守候著7名待產的孕婦,並打算為最先出生的全球「第70億嬰兒」舉行隆重的迎接儀式。
北方邦是印度人口最多和人口出生率最高的邦,該邦每位婦女平均生育3.8個孩子。還記得,「60億人口日」距離今天的「70億人口日」僅有短短的12年。1999年,波赫出生的阿德南梅維奇被定為「第60億人」,為此舉行的紀念儀式還歷歷在目。
20世紀中期以來的相對長期和平、科學普及和技術進步,使人類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改善、壽命更長,人口增長也呈加速態勢。如果把人口增長看成是一個滴答作響的時鐘,那麼,這台鐘在20世紀明顯走快,每增加10億人口的間隔越來越短。據聯合國人口基金的統計顯示,世界人口從10億增長到20億用了一個多世紀,從20億增長到30億用了32年,而從1987年開始,每12年就增長10億。
聯合國人口問題專家發出警告,如果不採取措施限制人口增長,到本世紀末世界人口有可能達到150億,給地球環境帶來無法承受的壓力。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的人口問題一向備受關注。
據國家人口計生委主任李斌介紹,2010年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大陸總人口13.4億。「十二五」時期,人口總量預計在13.9億以內。2020年全國總人口約為14.5億左右。
我國用大約30年的時間,完成了發達國家用百年時間走過的人口轉變歷程,改變了人口發展的軌跡。如果不實行計劃生育,目前的人口規模可能會超過17億,經濟社會發展將面臨更多的困難。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彭希哲教授談到,目前,我國人口增長的總體水平穩定。近30年的計劃生育政策,使我國生育率下降,暫時緩解了龐大的年輕人口在入學、就業、住房等方面帶來的壓力。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我國人口增長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徵。總的來講,發達國家200多年工業化進程中分階段出現的人口問題,在我國現階段集中顯現。未來一個時期,人口數量問題仍然是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之一。
相比我國的人口增長壓力,歐洲及日本一些國家面臨的則是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不足等問題。據日本政府最新公布的人口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人口已出現0.3%的負增長,為40年來首次。
在亞洲,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分析,作為世界第一、第二人口大國的中國和印度的人口增長也正在放緩。過去10年,中國人口增加了7390萬,但中國人口增長勢頭已經大幅放緩。據估計,到2027年,中國人口將開始減少。印度目前人口12億,預計到2030年左右,印度人口將達16億,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美國人口現狀
美國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數量第三大國,也是唯一的人口數量仍以較快速度增長的發達國家,這將使美國在較長時期內保持生產和消費的較快增長,人口因素總體上也將繼續成為美國綜合國力的加分因素。同時,美國的人口結構也在發生根本性變化,如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劇,西語裔等少數族裔增長迅速等,這些勢必對美國的各項政策產生深遠影響。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普查結果,2010年,美國共有3.087億人,比2000年增長9.7%,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穩定的生育率和持續增加的移民。
《華盛頓郵報》9月刊文認為,收入不平等已成為現代美國經濟標誌之一,而這在最近幾年的經濟大動蕩中變得更加嚴重。數據顯示,高企的失業率使美國貧困率連續第4年增加。2010年,貧困率達到15.1%,大約每6名美國人中就有一人生活貧困,貧困人口總數達4620萬,是有統計數據52年來的最高值。據統計,美國18歲以下未成年人中22%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貧富差距在經濟大動蕩中變得更加嚴峻,底層人口收入下降嚴重,非洲裔、西語裔的情況尤其糟糕,而最富裕階層的收入卻顯著增加。分析人士認為,當前這種貧困率上升、收入下降的情況很可能將延續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