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給大家陸陸續續介紹了連載版天龍八部、射鵰三部曲、笑傲江湖、碧血劍和鹿鼎記獨有的設定,作為金庸小說中故事發生年代最晚且互相之間有關聯的書劍恩仇錄、雪山飛狐、飛狐外傳獨有設定,今天就一併介紹了。
1、陳家洛會降龍十八掌
降龍十八掌的最初設定是少林寺的絕學,這門武功被天鏡教授給了陳家洛,和後來大家熟悉的降龍掌類似,書劍降龍掌也有很強的攻擊力。
陳家洛用出在回部下峰中學到的掌法來,迴旋如意,隨著鐘聲一掌一掌的拍去,天鏡全神貫注,以【少林派中最精妙的"降龍十八掌"】掌法相敵,等到鐘聲一停,陳家洛收掌道:"咱們巳拆了二十多招了。"
陳家洛道:"師叔,你傳了弟子降龍十八掌,讓弟子試演一下,請師叔指正。"天鏡道:"也好!"陳家洛道:"白老前輩請!"呼的一掌橫劈過來,【白振見來勢兇猛,舉臂一格,受了他一掌,不覺半個身子都酸麻了】。
可見金庸對降龍十八掌這門武功是多麼的喜愛,在連載版先後有蕭峰、郭靖、張無忌、陳家洛四位主角學會。
陳家洛
2、張召重以望遠鏡誘騙周英傑
周英傑就是鐵膽莊周仲英的小兒子,年僅十歲,周仲英藏匿了文泰來夫婦引來張召重等人,礙於周仲英的地位,張召重等人不方便直接搜查,於是想從周英傑這個小朋友身上入手,在連載版中,張召重是以望遠鏡為誘餌,小孩子見到新鮮的西洋玩物不免動心,洩漏了文泰來的藏匿之所。
張召重拉住他的手,把千裡鏡直放到他面前。周英傑眼中露出十分喜愛的神色,小手顫動,輕輕說道:「我要是說了,爸爸回來會打死我。」張召重道:「你不必開口,我問你,問對了,你就點頭。」說罷就把千裡鏡遞來,周英傑猶豫了一下,終於接了過去。
在後續版本,改為張召重激怒周英傑,少不更事的周英傑為逞能說出文泰來藏匿之所。
張召重
3、周仲英故意殺子
因洩露了文泰來藏匿之所,導致文泰來被張召重抓走,出於江湖義氣,周仲英準備懲罰兒子,在連載版中周仲英是故意將周英傑殺子,可能金庸覺得這樣對於正面人物來說過於殘忍,於是在後續的版本改為誤殺。
周仲英
4、玉如意的故事
在杭州誘騙乾隆上當被捉六和塔的江南名妓玉如意在連載版中有一個完整的故事。玉如意從小和她表哥焦授是青梅竹馬,後來有了婚姻,焦授因乾隆要攻打回部被徵作壯丁,玉如意為了贖回情郎,只好低三下四給人唱曲配酒,成為名動江南的名妓。由於美豔絕倫,連見慣美色的乾隆看到都色心大動,在紅花會的設計下,玉如意誘使乾隆受困,得到了一千兩銀子。於是打算去回疆贖回焦授,卻在半路上被官府的衙役搶得乾乾淨淨,還說要將她送給縣令做小老婆,玉如意在夜裡逃了出來,一路賣唱,無巧不成書,遇到了從回疆逃回來的焦授。
由於紅花會劫了清軍的糧餉,導致上下缺糧,焦授餓得不成這樣子,兩人在遇到餘魚同後焦授撐不下去死了,玉如意也自盡殉情,死前將一個包裹送給餘魚同,包裹裡有佛教,餘魚同看了後一時間大徹大悟,出家為僧。
其實玉如意這個故事很完整,前後呼應,餘魚同出家的理由似乎也更充分,不知道為什麼金庸刪除,難道是因為焦授和玉如意是間接死在紅花會手中?
玉如意
5、陳家洛是於萬亭的私生子
在連載版中於萬亭與鄰家姑娘徐惠祿是青梅竹馬的情人,徐惠祿後來為豪勢所迫,嫁給陳世倌為妻。因為乾隆的掉包事件,雍正暴死後,刺客執行雍正遺命,要殺陳世倌夫婦,於萬亭潛入陳家救人,在徐惠祿房裡連守半月,竟與徐惠祿私通,生下陳家洛。
這個設定問題很大,其一、於萬亭讓陳家洛當紅花會總舵主成了傳位給自己兒子,那就是大有私心;其二、乾隆和陳家洛只是同母異父的兄弟,坑他也沒啥好良心不安的。其三、陳家洛和乾隆只是同母異父居然還能和侄子福康安長得很像,說不過去。在後續版本,為了解決這些矛盾和突出俠道義氣,所以刪掉了這個私通情節,兩人只是精神之戀,陳家洛是陳世倌的兒子,徐惠祿也改名為徐潮生。
「弟於罪該萬死,與徐女相處既久,舊情不可抑制,致犯大戒,所生者即其第三子。此弟子所犯戒律三也。」陳家洛看到這裡,眼前一片模糊 這第三子不是自己是誰?原來義父竟是自己的親生之父。
於萬亭
6、文武雙全的胡斐
在連載版中,胡斐真正文武雙全,第一次出場即興做詩一首,用釘子刻桌子上的。這裡三聯版不知道為啥刪了,因為後文對善哉行這裡拖沓了?還是單純金庸覺得這詩不行?而且這詩對應了苗若蘭的話,連載版大家認為胡斐來尋仇,並不是因為苗若蘭騙人,而是兩人合詩時詩裡寫的。
苗若蘭心中鄙視這些人膽怯,危難之時個個逃走,留下她一個弱女子抵擋大敵,當下淡淡的道:「他什麼也沒說。」寶樹道:「我不信。你在廳上陪了他這許久,總有些話說。」苗若蘭指著紅木方桌道:「他要說的,都寫在這桌上了。」寶樹早就見到桌上字跡,想到「相逢先問有讎無」這一句,心下惴惴不安,不再言語了。
胡斐
7、苗人鳳吃了南蘭的骨灰
在連載版中,南蘭死後,田歸農把她的骨灰和鳳頭珠釵送還給苗人鳳,然後苗人鳳當著田歸農的面,用茶水倒入放骨灰的瓷壇中,伸手將骨灰攪成泥漿,如麵粉般一口一口吃掉。
苗大俠忽然做了一件大大出人意料之外的事。他揭開瓷壇,提起茶壺,倒了半壺茶在壇中,伸手將骨灰攪成泥漿,如麵粉團般一口口都吃了下肚中。」
苗人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