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好故事|進化生物的未解之謎:新基因從哪裡來?

2020-12-05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來源:Quanta雜誌

撰文:薇薇安·凱莉(Viviane Callier)

編譯:葉子

物種演化出新基因的同時,新性狀往往也會同步誕生,「新基因是如何出現的」始終是進化生物學領域的一大未解之謎。

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大多數生物學家都贊同遺傳學家大野幹在1970年發表的著作《基因重複造成的演化》中所做的總結。儘管他承認第一批基因肯定有自己的來源,但他在書中寫道:「但從嚴格意義來說,進化中沒有什麼東西是重新憑空出現的,每個新基因都一定來自某個現存的基因……」

這種解釋似乎很站得住腳,因為如果真的存在全新基因,它們只能從基因之間的「非遺傳性」DNA(常被稱作垃圾DNA)著手,但很難想像這一過程要如何發生。一個細胞是否健康,一般取決於基因網絡能否順暢運作。這些基因之間的合作已經持續了成百上千萬年,從其它基因衍生而來的新基因融入這套網絡中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而相比之下,全新基因的轉錄信息較為隨機無序,可能會對細胞造成損害,隨機序列對細胞的影響多半有害無益。

但在過去15年間,科學家發現了越來越多全新基因存在的跡象,因此討論的內容也從「全新基因是否存在」轉向了「全新基因對進化和適應的貢獻有多大」。

近期開展了的一系列研究試圖量化全新基因在各類生物體內出現的概率,估測結果有高有低,但研究結果顯示,在許多剛出現不久、或剛剛出現的新基因中,全新基因與大野幹描述的基因幾乎各佔一半,前者有時甚至還要更加常見。

全新基因「代表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或者說無與倫比的基因新奇性,對進化生物學家來說,這是一種非常令人激動的可能性。

孤兒基因是如何形成的?

每種物種體內的大多數基因都能在其它至少一種物種身上找到。這些基因之間可能存在一些細微差別,但相似度極高,很容易看出它們之間存在關聯,並且這種關聯往往來自生物進化。隨機變異會使基因序列之間的區別逐漸加大,但這些同源基因仍然可以被歸於一類。例如,人類和其它哺乳動物體內的血紅蛋白分子儘管略有不同,但對應的基因都屬於同一家族。

遺傳學家曽提出,具有新功能的基因的誕生過程可以用「分歧機制」來解釋,新基因可以通過舊基因複製產生,後期再發生變異,導致兩種同源基因的功能和序列之間出現分歧。

但隨著研究人員掌握了完整的基因組信息,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發現,這張「拼圖」似乎仍有一些碎片尚未補齊。有些「孤兒基因」好像另成一派,找不到明顯的祖先或表親。這些孤兒基因的來源自然成了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許多人認為,這是「分歧機制」理論被發揚到極致的表現,新基因與原基因的分歧已經大到了認不出其來源的地步。孤兒基因的序列可能進化得過快或過久,已經失去了與原基因家族的相似之處。

例如,孤兒基因可能從細菌或病毒的全部或部分基因水平轉移而來,但複雜生物體內找到的孤兒基因似乎極少來自於細菌。從理論上來說,假如某個基因在其它種系中的同源基因碰巧在進化過程中消失了,那麼該基因便會變成孤兒基因。此外,「全新基因」也是一種可能性,但該理論自身也存在諸多疑點。

不過,研究人員一直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遺傳學家在果蠅測試中發現了由非遺傳性序列演變而來的基因。於是主題逐漸從「全新基因是否存在」轉變成了「全新基因有多常見。」

過去十年來,對於全新基因的和分歧機制的相對意義,研究人員們一直爭論不休。但研究孤兒基因及其由來至今仍然困難重重。這一領域存在諸多障礙,因為你無法確定有多少基因是真正的全新基因,也不知道該現象的意義何在,然後就這麼陷入了瓶頸。

位置很關鍵

為解決這些疑惑,遺傳學家一同展開研究,試圖量化果蠅、酵母和人類基因組中能夠用序列分歧解釋的孤兒基因的比例。

他們採用了一種全新的分析方法,並在今年2月發表的論文中描述了實驗過程。要判斷幾種基因是否為同源基因,科學家通常會比較它們的核酸序列(或者對應的蛋白質胺基酸序列)。研究團隊則另闢蹊徑,從每個基因與相鄰基因的相對位置入手。該特性被遺傳學家稱作基因的「共線性」(synteny)。

我們可以用一個比喻來形象的解釋這個複雜的研究方法:假設你有一疊排列好的紙牌,然後稍微洗一洗牌。洗完牌後,最上面兩張分別為方塊9和方塊10,第三張翻過去不看,第四張和第五張分別是Q和K。那麼你就可以胸有成竹地認為第三張牌是J,因為這幾張牌的次序得到完整保留的概率比只有第三張牌發生變動的概率要大。

實驗思路也與之類似。在進化過程中,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排列順序大部分都能保留下來。染色體的一些片段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但在這些片段內部,基因的排布則通常會原樣保留。研究人員做了一項保守的猜測:假如一個基因的相鄰基因在另一個物種的基因組中也以同樣的次序出現,則該基因便等同於另一個物種基因組中夾在兩個相鄰基因之間的基因,即使次序並不完全匹配,也可以做出這樣的推斷。

利用這種「共線性法」,研究人員估測,果蠅、酵母和人類基因組中有多達三分之一的孤兒基因都可以用過度分歧來解釋。剩下的肯定還要用其它方法來解釋,而「全新來源」理論也許是最佳的解釋方法。

分歧概率

遺傳學家韋斯曼則採用了一種略微不同的方法來研究同一個問題。他們的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了論文預印網站biorxiv上,並已經提交給一份期刊、進行同行評審。「我們要弄清的問題是,如果我在某種生物、或某個生物類群之外找不到某個基因的同源基因,究竟是因為我沒有檢測到,還是因為它根本不存在同源基因呢?」韋斯曼指出。

為弄清這個問題,她研究了幾種具有親緣關係的酵母和果蠅品種,對基因家族中的累積變異率進行了估測,然後便可通過統計學分析某個品種的某個基因的同源基因是否能在其「遠親」品種身上找到。

據估測,這些酵母中有55%至73%的孤兒基因可以由基因分歧機制解釋,這一比例比之前的研究結果還要高。儘管研究方法不同,但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這些基因中的確有一部分來自過度分歧,無論比例是30%、50%還是80%,對想研究孤兒基因的科學家來說,這都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

關於孤兒基因的起源,兩種研究結論大致相同,只不過一個更側重全新基因、另一個更側重過度分歧產生的基因。「一篇論文說『杯子裡裝了一半的水』,另一篇則說『杯子有一半是空的』。」

考慮到孤兒基因的起源混雜不一,最好將剛形成不久的新基因作為全新基因的研究重點。如果某個全新基因是最近剛形成的,就應當仍能在其演變而來的物種基因組中識別出對應的非遺傳性序列,這可以作為該孤兒基因的確是全新基因的證據。

功能是如何出現的

2019年,芝加哥大學遺傳學家龍漫遠對亞洲水稻基因組中新形成的全新基因展開了研究。他和同事們識別出了175個在過去340萬年間形成的全新基因。他們可以判斷出這些基因屬於全新基因,因為在近親物種中仍能找到對應的非遺傳性序列。這些全新基因似乎具有生物活性,即可以轉錄成RNA、再翻譯成肽鏈,並且其中大多數都表現出了經過自然選擇塑造的跡象。

龍漫遠的研究證實了全新基因的確相對普遍、並且具有重要功能。但仍未回答「非遺傳性序列如何變成具有功能性的基因」這一問題。對此,2012年《自然》期刊上曽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出過一種名叫「原基因」( proto-gene)的假設:這些基因最初可能是DNA上的一部分,其對應的RNA和蛋白質產物起初不具備任何功能。但在適當的環境條件下,這些原基因可以為生物體帶來一些優勢,從此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開始進化。

很多遺傳學家試圖通過實驗來驗證這一假設。首先,他們利用計算機找出了酵母基因組中似乎符合原基因定義(在進化尺度上較為年輕,能夠活躍轉錄、但不會生成功能性蛋白質的基因)的DNA序列,然後看看將這些序列刪除或過度表達後,酵母的健康情況如何。

刪除這些原基因序列似乎不會造成什麼傷害,這點很說得通,畢竟它們對酵母的健康沒做什麼貢獻。但令研究人員吃驚的是,當10%的原基因序列過度表達時,酵母菌落的增長速度竟然有所增加。事實上,過度表達原基因序列往往比過度表達功能性基因更加有益(因為進化已經為功能性基因預設好了最佳表達水平),沒想到這些隨機序列竟然有這麼大的潛力。

這些結果說明原基因具有很大的適應潛力。雖然它們的影響還不太清楚,但可能會從多種方面為細胞做貢獻。如果這些隨機序列逐漸進化成了功能性基因,它們的潛力就會漸漸顯露出來。

研究人員還觀察到,這些有益的原基因序列有一點相同之處:由這些基因翻譯而來的蛋白質產物一般都有使其能夠停留在細胞膜或細胞器膜表面的結構域。研究人員正在針對這一點展開調查。

雖然他們的研究體現了全新基因的適應潛力,但全新基因對生物適應能力的真正影響也許將永遠「謎團重重」。隨著全新基因的累積變異越來越多,想判斷它們來自何種非遺傳性序列也會越來越難。達到一定時限後,也許就無法證明某個古老的基因其實曾經是全新基因了。因此,要想確定全新基因的真正數量、以及它們對大多數複雜生物適應能力的影響,將是一個極為棘手的問題。

但孤兒基因無論起源如何,其生物學機制都值得我們一探究竟,對那些分歧速度在某個時間點上突然加快的基因來說尤其如此,因為這些基因或許能幫助我們弄清新生物學功能是如何進化而來的。

我們現在知道孤兒基因有多種誕生機制,但為何有些生物學過程更容易促成全新基因的進化、有些則更容易促成基因的複製和分歧?對此,我們仍然毫無頭緒。除了全新基因的確存在、且似乎普遍存在之外,這一領域還沒有什麼結論是板上釘釘的。情況還在不斷變化。年復一年,我們掌握的信息也會越來越多。(葉子)

相關焦點

  • 未解之謎與科技創新
    在這個科技進步的月新日異的社會裡,世界上還是留下了這麼多的未解之謎,現在是一個網絡飛快,信息量爆炸的時代,但是在這個科技創新的世界裡扔然留下了許多未解之謎,接下來就和大家一起聊聊五個世界未解之謎第一個問題人類的誕生有人問人類是怎麼來的,科學家說過是15億年前的單細胞進化而來,進化成為細胞組在有此得來,在這裡說一個
  • 世界三大未解之謎!困擾人類已久,科學仍然解釋不出來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未解之謎就是「無法解釋」的問題,其實在生活之中,未解之謎太多了,不僅是身體之謎、地球內核之謎、浩瀚宇宙之謎等等,例如:金縷玉衣之謎,龍是否存在之謎。
  • 世界三大未解之謎1
    這種感覺不清晰,於是就成了世界上一些未解之謎。我們來看看世界三大未解之謎!但是古書上沒有介紹,科學家只能通過不斷提高科技水平來破解未來金字塔之謎。畢竟世界各地都有美人魚的故事,生物在進化之初就從海洋中出現了。我們人類必須補充鹽才能生存。嬰兒出生時會遊泳。就像天賦一樣。有各種跡象表明,人類可能與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美人魚可能藏在深海裡,但人類暫時不能去深海海底。也許以後可以洩露秘密。
  • 基因檢測可不可信?金字塔之謎是真是假?科普作家解密
    達爾文的進化論為何屢遭攻擊?科普作家汪詰、吳京平分別帶著《未解的宇宙》《達爾文的戰爭》亮相「全國新書發布廳」,與現場讀者一起探討未解之謎中的真假之謎和進化論的進化歷程。對於「雙11」熱賣的基因檢測,汪詰表示,可以相信檢測出的祖源分析,看看祖上演變的過程,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甚至可能有少數民族或外國的基因。
  • 非洲「夏娃」的基因,成未解之謎
    相信這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疑問,有人說發現了問題就要解決問題,那麼人類本身就是一個難以破解的「問題」,對於這一點有人提出全球人民皆是一女子的後代,和非洲「夏娃」基因有關,可如今卻成為了未解之謎!最早關於「人類起源」的說法就是——神創論。中國有「女媧造人」的神話故事,西方則是有「夏娃和亞當」,更有甚者則認為《聖經》就是一部「人類的說明書」,那到底誰說的是真的呢?
  • 這個生物未解之謎讓進化論都無法自圓其說
    hello,今天我們繼續聊人類,來聊聊男人,這個長鬍子的奇怪物種,多數的男性在成年以後都會在嘴唇上、臉頰以及下巴上長滿了鬍子,這些鬍子絕對是人體當中,生長最快的一個器官(組織)。這是一個生物學上的未解之謎,然而面對未解之謎,科學家卻輕描淡寫地解釋說,這是因為人體呼出來的廢氣,讓鬍子染上了毒,這簡直就是一個比鼻毛用來過濾空氣當中的雜質,還要荒誕的「童話」。
  • 最大的未解之謎,人類從哪裡來的問題
    按照基因來看,我們的祖先並不是北京人或元謀人,而是山頂洞人,很有可能就是是來自東非的智人。智人大約在十六萬年前出現在衣索比亞,三萬年前逐漸通婚更有可能是直接取代了歐洲土著的尼安德特人,大約同時期也擴散至整個亞洲和澳洲大陸及其島嶼,大約一點五萬年之後藉助冰河期的大陸橋渡過白令海峽,來到美洲大陸,進而約在一萬年前除南極洲之外的五大洲全部被智人統一,也成為了唯一倖存下來人種。
  • 世界3大未解之謎,其中2件在中國但凡解開任意一個將顛覆人類文明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現在這個發展的過程當中,不少歷史遺留下來的東西,同樣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未解之謎,對於這些謎底,我們一時之間拿不出一些有力的證據來作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只能留給我們後世的人讓他們去探索發現,在後世的研究之下,通過不斷的科學技術一定能夠破解這些未解之謎。
  • 七大神秘的宇宙未解之謎
    七大神秘的宇宙未解之謎為你提供世界未解之謎、奇聞異事、世界奇蹟、世界之最、世界十大、科學探索等信息。下面,小編整理了&34;的相關信息,希望可以幫助到你。七大神秘的宇宙未解之謎1.我們能看到宇宙僅僅是真實宇宙的5%。
  • 世界上最遲來的未解之謎
    註:本文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在全世界各個未解之謎的古文明當中,最讓大家疑惑的,也是最遲來的未解之謎,就是納茲卡線條。也就是所謂的NazcaLine。為什麼是遲來的未解之謎呢,因為是,直到人類有了飛機,能夠從高空的1000公尺看下來,才發現有這些圖案,至於像在智利境內的品達多斯,還有中國的青海,也都有這些遲來的未解之謎。
  • 世界未解之謎:人類進化論,我們和猩猩真是最親近的血緣嗎?
    世界未解之謎:人類進化論,我們和猩猩真是最親近的血緣嗎?但現在我們把這些當成故事來聽,可是在很遙遠的以前,人們還是非常相信這一說法的,那時候的宗教也是比現在更加的盛興,但後來就有了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指出我們人是由類人猿演變而來的。
  • 有哪些世界未解之謎被證明是騙局?
    第一、死亡谷:這是一個國家公園,知名的旅遊景點,每年幾十萬人慕名參觀,進去還要買門票,神TM未解之謎。第二、百慕達三角:天氣不好,而且賊大一片區域。你隨便在地球的海洋上畫一個巨大的三角形,哪裡都可以成為「神秘三角」。這就像高速公路一樣,每個路段都有可能發生交通事故。然後你畫一個各長一百公裡的巨大三角形,然後說區域內的高速公路一百年之內發生了很多交通事故,基本就等於這個意思。
  • 五個給進化論帶來挑戰的科學領域
    生命化學:無指導和隨機的過程無法建立細胞的生物複雜性。古生物學:缺乏中間/過渡物種的化石記錄。分類學。生物學家一直未能構建達爾文的「生命進化樹」。化學:生命的化學起源仍是一個未解之謎。」生物學家希望DNA證據能揭示出一棵宏偉的「生命進化樹」,藉此所有的生物都有明確的進化關係可以呈現出來。
  • 這個無底洞數百年來,每天吞噬3萬多噸的海水,成世界未解之謎!
    Hello大家好,歡迎收看新一期SUSU走世界,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很多的未解之謎,而這些未解之謎就連如今的科學都無法做出解釋,比如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無底洞,它位於希臘古城址,這裡因「無底洞」而聞名全世界,在上20世紀30年代,這個無底洞逐漸被外界所熟
  • 世界3大未解之謎:生命起源、地球內核、宇宙之謎
    對於如今的人類而言,未解之謎是越來越多。尤其是那些「終極拷問」,比如:起源之謎,就包括了人類起源,生命起源以及宇宙起源。再比如:我們無法探索地球內部結構,對於我們而言地球內部結構也如同謎一樣,還有宇宙未來的演化之謎,為什麼宇宙會如此浩瀚?
  • 世界未解三大之謎,持續引發學界及大眾熱議,這究竟是什麼?
    傳言世界上有三大未解之謎,一是人體之謎,二是地球內核之謎,三是宇宙之謎客觀來講,其實這只是某領域的一家之言——畢竟人類的未解之謎豈止有這三個,但是抽其本質可以將其概括成起源之謎,地球結構之謎,以及宇宙演化之謎。
  • 進化論存在重大缺陷!人類起源變成未解之謎
    今天我們來談一談人類起源三大假說之一的進化論,前面的兩篇文章,我們客觀談論了人類起源的另外兩個假說——神創論與外星造物論。相對於進化論來說,另外兩個假說更能解答一些現在發現的解釋不清楚的現象,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一下。那麼被大眾所認同的進化論為什麼在近些年生命和基因技術的發展下,其理論卻屢屢被科學反駁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探索一下,進化論近些年與科學相悖的地方。
  • 世界上最遲來的未解之謎—納茲卡傳奇
    在全世界各個未解之謎的古文明當中,最讓大家疑惑的,也是最遲來的未解之謎,就是納茲卡線條。也就是所謂的NazcaLine。為什麼是遲來的未解之謎呢,因為是,直到人類有了飛機,能夠從高空的1000公尺看下來,才發現有這些圖案,至於像在智利境內的品達多斯,還有中國的青海,也都有這些遲來的未解之謎。
  • 什麼是未解之謎?
    在下面我們試著用中國人的思維邏輯(常規思維邏輯)來看「未解之謎」是怎麼回事?1、知而且識之的我們把它稱之為科學,因為這類情況我們可以進行學術證偽,例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等,西方文化曾經為此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 世界上最遲來的未解之謎—納茲卡傳奇
    在全世界各個未解之謎的古文明當中,最讓大家疑惑的,也是最遲來的未解之謎,就是納茲卡線條。也就是所謂的NazcaLine。為什麼是遲來的未解之謎呢,因為是,直到人類有了飛機,能夠從高空的1000公尺看下來,才發現有這些圖案,至於像在智利境內的品達多斯,還有中國的青海,也都有這些遲來的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