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能量轉化終極「閥門」長這樣

2021-01-10 中國日報網

LPOR-NADPH晶體結構 程奇供圖

「萬物生長靠太陽」,地球上的生命所用能量均是通過光合作用直接或間接轉化而來。10月24日,《自然》在線發表葉綠素生物合成關鍵酶三維結構解析論文,首次解析了葉綠素生物合成關鍵酶——光依賴型原葉綠素酸酯氧化還原酶(LPOR)的三維晶體結構,揭開了光合作用終極能量來源的生物學轉化「閥門」真實結構。

該成果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生物所)微生物功能基因組創新團隊程奇課題組聯合國內外相關單位共同完成。科學家闡明了光碟機動酶的結構學基礎和光依賴型還原酶的動力學機制,填補了近一百年來光合作用途徑中,葉綠素生物合成關鍵酶的三維結構的空白。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生物所程奇博士介紹,LPOR是藍細菌、藻類和多細胞植物葉綠素合成的關鍵酶,與黃化幼苗的轉綠能力直接相關,對綠色植物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該關鍵酶發現至今已近百年,其蛋白的結構及作用機理解析對光合作用的理論和應用研究意義重大,是該領域亟待解決的重大科學問題之一。

該研究報導了在不同衍射率下的LPOR酶單體、LPOR-NADPH蛋白複合體的晶體結構。通過對LPOR晶體結構的解析及LPOR-NADPH-原葉綠素酸酯三元複合物的精準建模,闡明了LPOR蛋白催化原葉綠素酸酯轉化為葉綠素酸酯的精準過程,為植物如何利用光能驅動酶催化提供了重要信息,也為定量的能量轉化反應精細計算分析鋪平了道路。同時,對光催化的化學和生物催化劑及相關蛋白小分子抑制劑的工程化設計均具有重要意義。(李晨)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9-1685-2

來源:科學網

相關焦點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光合作用過程中的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
    光合作用過程中的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       光合作用的實質上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如澱粉),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可以概括出兩個方面:一方面把簡單的無機物轉化成複雜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氣,這是物質的轉化過程;另一方面是在把無機物轉化成有機物的同時,把光能轉變成為儲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這是能量的轉化過程。
  • 打開植物光合作用大門 葉綠素合成關鍵酶三維結構被解析
    萬物生長靠太陽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能量及物質的合成,經過了「黑暗-光明」的轉變。在生命誕生之初,大部分微生物都可以在黑暗中存活,引導它們合成物質和能量的,是一種名為DPOR(非光依賴型原葉綠素酸酯氧化還原酶)的蛋白酶。
  • 能量之源——光合作用
    對於動物來說是通過吃食物,消化吸收,產生能量供給自身需要;那麼食物是何而來呢?是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 為什麼物質轉化能量容易,而能量轉化物質卻非常難?
    大家已經非常習慣了,認為物質轉化能量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嗎,但是很多人卻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物質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也就是物質可以轉化為能量,同樣能量也可以轉化物質。如果能量也可以轉化物質,我們就可以用能量造出煤炭,木頭,黃金,鑽石等物質,可以說只要是物體,都可以通過能量來轉化。
  • 科學網—揭秘光合作用的能量工廠
    「光合作用光系統等超大分子複合體的結構、功能與調控」名列其中。 光合作用為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提供了賴以生存的物質和能量。「生物體內的光合作用複合體就像一個個小工廠的不同功能單元,既有向外捕獲光能的『天線系統』單元,也有進行能量轉化反應的『反應中心』單元。」
  • 高一生物教案:《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教案一
    本節教學設計意圖沿著光合作用的發現歷程,對光反應和暗反應這兩個階段從物質變化和能量轉化的高度作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引導學生從物質和能量轉變的角度去理解光合作用的實質,掌握本節重點。同時希望通過對教材中科學家關於光合作用探究過程的經典實驗的學習和分析,使學生體會經典實驗蘊含著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
  • 光合作用的科學史可以這樣講
    ps:強烈抗議將長的如斯內普的大帥哥畫成不可描述的醜。過一會兒,蠟燭熄滅,老鼠死亡。看到了這個過程。二、不會吹薩克斯的薩克斯過了差不多一百年光合作用都沒有什麼進展。主要是因為在18世紀時對於燃燒的主要解釋是燃素說。燃素說認為燃燒是一個分解的過程。而不是氧化還原的過程。更沒有能量轉化這個概念。第一個提出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是德國的梅耶。
  • 人造「葉綠體」實現人工光合作用登上《科學》!可捕獲和轉化CO2...
    人造「葉綠體」實現人工光合作用登上《科學》!但近年來被看好的人工光合作用(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則可以模仿植物光合作用,實現對太陽能的轉化、存儲和利用。一項新的研究報導稱,來自德國和法國的研究人員將微流控技術與菠菜植物的天然光合膜結合起來,開發出了「合成葉綠體」,它能夠模仿複雜的和栩栩如生的光合過程。
  • 中考物理高頻考點解讀:能量的轉化與守恆
    能量的轉化與守恆1.分析某過程中能量轉化的步驟:(1)明確研究的對象和所要研究的過程。(2)物體在起始、最終位置所具有的能量的形式。(3)物體在運動中是否有內能或其他不易察覺的能量產生和轉化。2.理解能量守恆定律應注意以下五點:(1)每一種運動形式都可以用一種形式的能來量度,任何能量轉化都遵循能量守恆定律。(2)各種運動形式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而運動形式的轉化過程中必然伴隨著能量的轉化和守恆。(3)能量也能夠以同種形式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
  • 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楊培東:人工光合作用進入應用還需要很長時間
    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水、太陽能轉化為碳水化合物和氧氣。楊培東通過半導體納米線進行人工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把能量儲存在化學鍵中。  楊培東介紹,2013年時,他在實驗室實現了人工光合作用約0.4%的轉化效率,這已經跟綠葉光合作用的效率相當。現在,包括他的實驗室在內,基本上能夠達到約10%的轉化率。
  • Science:光合作用新見解,類胡蘿蔔素參與能量轉移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藻類和某些細菌通過光合色素,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或硫化氫)和水轉化為有機物,並釋放出氧氣(或氫氣)的生化過程。光合色素包括葉綠素a、葉綠素b和類胡蘿蔔素等。光合作用由一系列複雜的代謝反應組成,是地球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  植物和紫細菌中的類胡蘿蔔素不僅能輔助光吸收,還能夠抵禦光破壞。
  • 人類為什麼不在DNA中植入葉綠素,通過光合作用獲取能量?
    相信任誰都能區分出植物和動物的區別,除了外表,植物還能進行人類做不到的光合作用,雖然生物界有極小部分生物也能進行光合作用,但這對人類來說確實望而卻步的。因為光合作用對植物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它就相當於人類的日常飲食,只要有太陽,植物就不會缺少能量攝入的途徑。
  • 光合作用的秘密,細說多肉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
    實際上除了植物外,一些藻類以及個別其它的生物也能進行光合作用,對於地球上的生物來說,可真是功勞不小,可以說如果沒有光合作用,就沒有我們人類。因為通過光合作用,植物可以把光能轉化為自身有機物中的能量,植物被動物吃掉以後,這些能量又可以到其它動物的身上。一些植物動物體內的能量,最後通過食物轉移到我們人體中。
  • 光合作用簡介
    同時也有將光能轉變為有機物中化學能的能量轉化過程。光合作用是一系列複雜的代謝反應的總和,是生物界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地球碳-氧平衡(即二氧化碳與氧氣的平衡)的重要媒介。光合作用可分為產氧光合作用(oxygenic photosynthesis)和不產氧光合作用(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是綠色植物、和某些細菌利用葉綠素,在可見光的照射下,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主要是澱粉),並釋放出氧氣的生化過程。
  • 第四節 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
    考試方向:光合作用過程、外界環境條件變化時光合作用各物質的變化、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聯繫及其在增產方面的應用,都是考試重點。製備濾紙條:①將乾燥的定性濾紙剪成6釐米長,1釐米寬的紙條,減去兩端的角呈梯形。②在距離剪角的一端1釐米處用鉛筆畫一條細的橫線。畫綠葉細線:①用毛細吸管吸去少量綠葉,沿鉛筆線均勻的畫出一條直的綠葉細線。②待濾液幹後,在重複畫一兩次。色素分離:①將適量的層析液導入試管中。
  • 教案|光合作用的探索歷程
    點擊播放 GIF 0.2M做 教 案 的 寶 姐今天分享的內容來源於:寶姐原創教案《光合作用01 知識點概況分類:基礎時長:0.5h具體知識點:光合作用的總反應式、場所光合作用的探索歷程02 知識點內容光合作用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 科學家發明仿生蘑菇電燈 3D列印細菌通過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科學家發明仿生蘑菇電燈 3D列印細菌通過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來源:環球網 • 2018-11-08 17:36:36
  • 【知識點】生物|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反應式及其過程  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過程1.概念及其反應式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