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光合作用新見解,類胡蘿蔔素參與能量轉移

2020-11-30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藻類和某些細菌通過光合色素,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或硫化氫)和水轉化為有機物,並釋放出氧氣(或氫氣)的生化過程。光合色素包括葉綠素a、葉綠素b和類胡蘿蔔素等。光合作用由一系列複雜的代謝反應組成,是地球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

  植物和紫細菌中的類胡蘿蔔素不僅能輔助光吸收,還能夠抵禦光破壞。近日,多倫多大學和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了在光合作用過程中,類胡蘿蔔素一種不參與光吸收的分子狀態卻被用於傳遞光能。相關論文刊登在了近期出版的《科學》(Science)雜誌上。

  研究人員表示,類胡蘿蔔素的這一作用的確出人意料,自然界有效利用了類胡蘿蔔素分子的多種量子力學狀態,並讓它們各司其職。

  數十年前人們就曾預言,在光合作用中,應該存在一種不參與光吸收的暗態(Dark State)類胡蘿蔔素。而多倫多大學化學系教授Greg Scholes領導的這項研究,首次證實了這種狀態的存在,並指出這種完全不參與光吸收的狀態是一個重要媒介,能夠將類胡蘿蔔素所吸收的能量有效傳遞給葉綠素。

  近六十年來,自然界光吸收系統的能量轉移過程一直是研究的熱點。而這項最新研究為人們展示了光吸收和能量轉移過程中的細節。這項研究的結果為上述理論提供了有力支持,是迄今為止最明確的證據。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一種特殊技術(broadband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ectroscopy)分析了紫細菌光吸收蛋白的電子結構及電子動態,並由此解析了類胡蘿蔔素吸收光,並將能量傳遞給細菌葉綠素的具體過程。研究顯示,人們所預言的暗態類胡蘿蔔素的確存在,而且這種狀態能夠介導從類胡蘿蔔素到細菌葉綠素的能量流。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使得人們對生命的基礎分子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類胡蘿蔔素的功能涉及了光吸收、光保護和能量傳遞,甚至還被一些紫細菌用來作為熱量傳感器。一個分子的不同量子力學狀態可以執行如此之多的功能,這令人驚嘆。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焦點

  • Science:解析出日光桿菌光合作用反應中心的結構
    在高級植物、綠藻和藍細菌(cyanobacteria)中,產氧光合作用(Oxygenic photosynthesis)使用光系統I(Photosystem I, PSI,亦即I型反應中心,I型RC)和光系統II(PSII,亦即II型RC)。這兩種光系統一起將來自水中的電子轉移到鐵氧化還原蛋白,最終將能量載體NADP+還原為NADPH。
  • 類胡蘿蔔素之葉黃素
    類胡蘿蔔素(英語:carotenoid)是一類有機色素,被發現存在於植物的葉綠體或者有色體、一些行光合作用的藻類
  • 為什麼綠色植物不能吸收綠光進行光合作用?
    植物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生命形態之一,據不完全統計,植物界現存大約有450000種植物,同時,越來越多的新物種不斷被發現,讓植物這個大家庭逐漸壯大。 作為生態系統的基石——生產者的重要組成,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並儲存在有機物中,不光用於自身生長、發育、繁殖,也為生態系統中其他生物所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主要的物質和能量來源,也是生物圈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重要環節。
  • 生命科學:探討春光背後的生物學基礎——光合作用
    而嫩葉含有葉肉細胞,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提供給植物用於生長。可以這麼說,太陽是地球上99%生物能量的最終來源,但沒有光合作用,地球上99%的生物都會死。為什麼不是全部都死掉?這是因為地球上還有另外一種類型的自養型生物——化能自養型的一些細菌——可以利用氧化無機物釋放的能量來合成有機物。海底火山口特別多哦,其他生物獲得的能量直接或間接來源於此。但只靠一點硫化細菌、硝化細菌等自養型細菌製作有機物供應龐大的生物圈這個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顯得那麼單薄,杯水車薪。
  • 《Science》:納米粒子三重態能量轉移助力光化學應用
    量子力學理論已經揭示從光激發的單重態轉變為三重態的效率很低,因此,化學家往往利用光敏劑在吸收光之後通過能量轉移使臨近的分子達到三重態。最近,來自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Felix Castellano教授團隊通過實驗證明了半導體納米晶體的三重態激子(excitons)的能量可以轉移到結合在其表面上的分子受體上,而且使三重激發態的壽命提高了六個數量級。
  • 科學網—揭秘光合作用的能量工廠
    「光合作用光系統等超大分子複合體的結構、功能與調控」名列其中。 光合作用為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提供了賴以生存的物質和能量。「生物體內的光合作用複合體就像一個個小工廠的不同功能單元,既有向外捕獲光能的『天線系統』單元,也有進行能量轉化反應的『反應中心』單元。」
  • 化學所實現高效三線態能量轉移
    電子與能量轉移過程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生命體系和光電器件中。自然界高效的捕光和能量轉移過程啟發人們不斷進行仿生工作的探索。迄今為止,單線態能量轉移研究已經獲得了很大進展,然而三線態能量轉移的效率和速率仍然較低。
  • 生命科學教育:探討美麗春光背後的生物學基礎——光合作用
    可以這麼說,太陽是地球上99%生物能量的最終來源,但沒有光合作用,地球上99%的生物都會死。 這是因為地球上還有另外一種類型的自養型生物——化能自養型的一些細菌——可以利用氧化無機物釋放的能量來合成有機物。海底火山口特別多哦,其他生物獲得的能量直接或間接來源於此。
  • 中農孫傳清和譚祿賓團隊揭示類胡蘿蔔素合成影響光合與株型機制
    【J.Exp.Bot】中國農大孫傳清和譚祿賓團隊揭示了類胡蘿蔔素合成基因影響植物光合作用與株型的分子機制類胡蘿蔔素是一類重要的天然色素的總稱,普遍存在於動物、高等植物、真菌和藻類的黃色到紅色的色素之中。
  • Science:重大進展!構建出人造葉綠體,比自然界的光合作用更高效!
    【關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動態】 世界衛生組織17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以外新冠確診病例達到4441013例。全球範圍內,新冠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100012例,達到4525497例;死亡病例較前一日增加5336例,達到307395例。
  • 第四節 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
    1、色素的種類和功能(1)綠葉中的色素中包含葉綠素和類胡蘿蔔素。①葉綠素中包含葉綠素a(呈藍綠色),葉綠素b(呈黃綠色),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2)類胡蘿蔔素包含胡蘿蔔素(呈橙黃色),葉黃素(呈黃色)主要吸收藍紫光。2、色素的吸收光譜(1)葉綠素主要吸收波長為640~660nm的紅光和430~450nm的藍紫光。
  • Science: 人為提升光合作用效率,會打開潘多拉的魔盒嗎?
    近期,生物學家通過補償光合作用的基本缺陷,將菸草植株中生物質能 (biomass) 的含量提高了40%。目前,研究團隊正在努力從豇豆與大豆入手,將這一成果應用於糧食的增產。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分校參與該研究的成員之一Amanda Cavanagh說:「我們的研究資助機構希望能把這項技術推廣到世界上的貧窮地區。」生命主要由蛋白質構成,蛋白質則是由碳鏈摺疊而成。
  • Science 裡程碑!人造「葉綠體」實現人工光合作用
    光反應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產生了兩種重要的能量載體,即三磷酸腺苷和還原態磷酸二核苷酸煙醯胺(NADPH)。而暗反應則利用這兩種高能分子驅動CO2分子的捕獲,進而合成生物質分子。這種一體化的結構,值得人工光合作用領域的研究者們模仿和借鑑。
  • Science:研究發現植物光合作用中高效捕光的超分子機器結構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為重要的化學反應之一。植物、藻類和藍細菌進行的放氧型光合作用不僅為生物圈中的生命活動提供賴以生存的物質和能量,同時還維持著地球上的大氣環境和碳氧平衡。對光合作用機理的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將為基於光合作用原理的應用研究提供具有啟示性的方案。
  • 2019年2月8日Science期刊精華 - Scienc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5.Science:揭示癌細胞在淋巴結中適應和茁壯生長機制doi:10.1126/science.aav0173癌症擴散到身體的新部位導致大約90%的癌症死亡。癌細胞能夠通過血管(血源性轉移)或淋巴系統(淋巴結轉移)從原發性部位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通過侵入周圍的淋巴管,癌細胞遷移到鄰近的淋巴結並成為定植的腫瘤,從而導致它們侵入其他器官。
  • 苜蓿類胡蘿蔔素合成調控機制獲揭示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最新成果發表於《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揭示了飼草作物苜蓿的類胡蘿蔔素生物合成分子調控機制。類胡蘿蔔素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天然脂溶性色素,在植物光合作用、激素合成、顏色決定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具有抗氧化、抗腫瘤、增強免疫和保護視覺等多種生物學功能,但目前關於類胡蘿蔔素合成的分子調控機制仍不清楚。論文通訊作者、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林浩介紹,該研究利用一個類胡蘿蔔素合成缺陷的蒺藜苜蓿突變體,成功克隆了控制蒺藜苜蓿類胡蘿蔔素合成關鍵調控基因WP1。
  • Science:浙大張興團隊等首次解析綠硫細菌光合作用反應中心複合物...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是地球上規模最大的太陽能轉換過程。綠硫細菌是一類厭氧型光合細菌,誕生在大約35億年前地球的還原性環境,其能夠以硫化物為電子供體進行光合作用 (圖1),是最古老的光合細菌之一。
  •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重點知識點
    一、光合色素的分類及其化學形成、物理性質與功能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 類胡蘿蔔素,怎麼吃才吸收最好?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大家在家中刷手機看電腦的時間更長。除了科學用眼,加強鍛鍊以外,補充葉黃素成了大多數人立刻想到的有效途徑。葉黃素是類胡蘿蔔素大家族的一員,經常食用類胡蘿蔔素有益我們的身體健康。那麼類胡蘿蔔素對我們人體具體有哪一些好處呢?
  • 能量之源——光合作用
    對於動物來說是通過吃食物,消化吸收,產生能量供給自身需要;那麼食物是何而來呢?是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