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農孫傳清和譚祿賓團隊揭示類胡蘿蔔素合成影響光合與株型機制

2020-12-06 植物生物學

【J.Exp.Bot】中國農大孫傳清和譚祿賓團隊揭示了類胡蘿蔔素合成基因影響植物光合作用與株型的分子機制

類胡蘿蔔素是一類重要的天然色素的總稱,普遍存在於動物、高等植物、真菌和藻類的黃色到紅色的色素之中。類胡蘿蔔素是包含有40個碳原子的類異戊二烯聚合物,即四萜化合物,它能在植物的光合作用、光氧脅迫以及植物的生長發育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同時還能作為植物激素的前體來發揮功能。八氫番茄紅色合成酶基因(PSY)催化類胡蘿蔔素合成的第一步,之後經過八氫番茄紅素脫氫酶(PDS)、胡蘿蔔素脫氫酶(ZDS)、胡蘿蔔素異構酶(Z-ISO)和類胡蘿蔔素異構酶(CRTISO)的一系列過程,最終形成了紅色的類胡蘿蔔素。

獨腳金內酯作為一種重要的植物激素,可以調控植物發育的很多方面,比如,節間的身長,葉片的伸展和衰老,根部的發育,花青素的積累以及側枝的形成等等。獨腳金內酯通過抑制側芽的伸出從而抑制分枝的形成。目前普遍認為獨腳金內酯是一類來源於類胡蘿蔔素的萜內酯,以類胡蘿蔔素為前體,經過脫氫、氧化等過程生成獨腳金醇,再由獨腳金醇轉化成有生物活性的獨腳金內酯。這其中至少涉及到4個酶的參與,包括類胡蘿蔔素異構酶 D27(β-carotenoid isomerase)、類胡蘿蔔素裂解雙加氧酶 7(carotenoid cleavagedioxygenase 7,CCD7)、類胡蘿蔔素裂解雙加氧酶 8(carotenoid cleavagedioxygenase 8,CCD8)以及細胞色素 P450 單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 P450)。

近日,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譚祿賓教授和孫傳清教授團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雜誌發表了題為「HIGH-TILLERING AND DWARF 12 regulates photosynthesis and plant architecture by affecting carotenoid biosynthesis in rice」的研究論文,文章作者利用high-tillering and dwarf 12(htd12) 突變體,通過圖位克隆的方法鑑定到HTD12基因,該基因編碼一個胡蘿蔔素異構酶(Z-ISO),屬於NurU蛋白家族。HTD12功能的喪失導致類胡蘿蔔素水平的降低,進而影響了葉綠體的發育和光合作用。同時HTD12的突變還導致獨腳金內酯水平的降低,從而出現了分櫱數目增多和植株矮小的表型。

綜上所述,本研究發現HTD12參與到了胡蘿蔔素的生物合成之中,並影響了葉綠體的發育與光合作用,同時還影響了獨角金內酯生物合成,表明該基因在植物應對外界環境和自身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文章連結:

https://academic.oup.com/jxb/advance-article/doi/10.1093/jxb/eraa497/5937228?searchresult=1

微信搜索「植物生物學」關注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苜蓿類胡蘿蔔素合成調控機制獲揭示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最新成果發表於《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揭示了飼草作物苜蓿的類胡蘿蔔素生物合成分子調控機制。苜蓿是優良飼草,也是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的一種豆科飼料作物,由於其具有蛋白質豐富、適應性強、能改良土壤和經濟價值高等優點而享有「牧草之王」的美譽。類胡蘿蔔素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天然脂溶性色素,在植物光合作用、激素合成、顏色決定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具有抗氧化、抗腫瘤、增強免疫和保護視覺等多種生物學功能,但目前關於類胡蘿蔔素合成的分子調控機制仍不清楚。
  • 李家洋團隊揭示獨腳金內酯和脫落酸協同調控水稻分櫱的分子機制
    Mol Plant | 李家洋院士團隊揭示獨腳金內酯和脫落酸協同調控水稻分櫱的分子機制來源 | Mol Plant解析水稻分櫱形成的分子機理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在水稻株型改良和品種設計方面也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獨腳金內酯(Strigolactone, SL)是一種新型植物激素,通過抑制側芽伸長負調控水稻的分櫱數目。脫落酸(Abscisic acid, ABA)是另一種主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響應非生物和生物脅迫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同時能夠抑制種子萌發以及側枝的生長。
  • Plant Physiology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科所耕作與生態創新團隊揭示玉米乾旱冷害聯合脅迫的生理和分子機制
    據周文彬研究員介紹,在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加劇的背景下, 多重聯合脅迫對作物生長發育及作物產量形成的不利影響日益顯著。因此,需要通過培育耐受聯合脅迫的新品種或採用栽培調控技術來提高作物對多重聯合脅迫的耐受性。目前,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單一脅迫對作物造成的生長發育、生理及分子的調控機制,而有關作物對多種脅迫組成的聯合脅迫響應和適應的生理及分子機制知之甚少。
  • 油菜AP1基因影響株型和產量
    開花期和株型是影響油菜產量的重要因素,理解油菜花期和株型性狀的調控機制對於提高油菜產量意義重大。
  • 植物株型發育新機制 揭示如何調控基因表達
    研究發現黃瓜卷鬚發育的身份基因TCP家族的轉錄因子—TEN調控黃瓜卷鬚發育和運動的分子機制,揭示了基因內部結合的轉錄因子如何調控基因表達,為深入認識株型發育的基因調控網絡提供了重要的突破。人工去除卷鬚費時費工,因此培育適合輕簡化栽培的無卷鬚品種,成為黃瓜株型改良的重要方向。該團隊前期研究克隆了控制卷鬚發育的身份基因TEN,並揭示了黃瓜卷鬚同源器官是側枝。  TEN屬於TCP家族中CYC/TB1類的轉錄因子,通過對TEN調控卷鬚的形態發育和運動能力的分子機制的研究,作者們發現了TEN通過直接調控乙烯的合成來控制卷鬚的形態和攀援。
  • 硅藻光合作用結構原子水平三維結構首獲揭示
    硅藻光合作用結構原子水平三維結構首獲揭示來源:科學網 8-18記者日前從中科院植物所獲悉,由清華大學隋森芳院士率領的研究團隊與該所沈建仁研究員、匡廷雲院士率領的團隊合作,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一種中心綱硅藻——Chaetoceros gracilis的光系統II-捕光天線超級複合體的3.0 埃解析度的三維結構,為光合作用的理論計算和人工模擬光合作用研究提供了新理論依據
  • 每日摘要:猴面花PCR2基因調控類胡蘿蔔素的生物合成(Plant Cell)
    目前,我們對於花中調控類胡蘿蔔素合成的分子機制了解不多。本文中,作者從兩個猴面花物種(一個是由熊蜂授粉的Mimulus lewisii,另一個是由蜂鳥授粉的Mimulus verbenaceus)中鑑定到了一個作用於類胡蘿蔔素色素減少的位點RCP2。作者發現RCP2的功能缺失突變體會導致整個類胡蘿蔔素生物合成通路的劇烈下調。
  • . | 中科院上海植生所揭示水稻葉枕發育細胞學基礎和調控機制
    該研究通過系統的形態學和細胞學觀察以及高通量基因表達譜分析,揭示了葉枕發育的細胞學基礎和分子調控機制,為水稻葉傾角調控研究和株型改良提供了重要線索。Fig8. A schematic model of rice lamina joint development.
  •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類胡蘿蔔素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新聞...
  • 揭示海洋生物鹼Cyanogramide合成機制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等
  • 【中國科學報】研究揭示全球尺度氮添加對植物光合性狀影響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生態中心助理研究員梁星雲和博士生張統等在研究員葉清的指導下,揭示了氮添加對植物光合性狀影響的全球格局。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全球變化生物學》。  大氣氮沉降是影響陸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重要全球變化因子,然而在全球尺度下大氣氮沉降對植物光合碳吸收的影響機制尚不清楚。
  • 山東大學譚保才團隊揭示線粒體PPR78蛋白在玉米mRNA穩定性及種子...
    原標題:山東大學譚保才團隊揭示線粒體PPR78蛋白在玉米mRNA穩定性及種子發育中的作用 近日,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細胞工程與種質創新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譚保才研究組揭示線粒體靶向的三角狀五肽重複
  • 國防科大合成生物學研究團隊揭示微重力先天性免疫新機制
    2021年1月5日,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生物與化學系合成生物學研究團隊在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了題為「Attenuation of antiviral immune response caused by perturbation of TRIM25-mediated RIG-I activation under simulated microgravity「的研究論文。
  • 研究揭示氮添加對植物光合性狀影響全球格局—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生態中心助理研究員梁星雲和博士生張統等在葉清研究員的指導下,揭示氮添加對植物光合性狀影響的全球格局。
  • Nature:武漢大學宋保亮團隊揭示進食後膽固醇合成調控機制
    人體可以從肉、蛋等食物中攝取膽固醇,但是在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食物的情況下,人體膽固醇主要依賴自身合成。膽固醇合成需要消耗很多營養與能量,因此經過長期漫長進化,哺乳動物只在進食後才明顯上調膽固醇合成,而在飢餓狀態下則抑制合成,但其中的調控機制一直不清楚。
  • Science:光合作用新見解,類胡蘿蔔素參與能量轉移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藻類和某些細菌通過光合色素,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或硫化氫)和水轉化為有機物,並釋放出氧氣(或氫氣)的生化過程。光合色素包括葉綠素a、葉綠素b和類胡蘿蔔素等。光合作用由一系列複雜的代謝反應組成,是地球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  植物和紫細菌中的類胡蘿蔔素不僅能輔助光吸收,還能夠抵禦光破壞。
  • 油菜花色形成分子機制獲揭示
    本報訊 近日,國際期刊《植物雜誌》發表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傅廷棟團隊發現的油菜花色形成的分子機制,為利用生物工程技術改良油菜花色、創造多彩油菜種質資源提供理論依據。近年來,油菜花旅遊業蓬勃發展,油菜觀賞性狀的遺傳改良也逐漸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視。
  • 科學網—揭示藍藻光合固碳關鍵酶的作用機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武大科研團隊揭示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
    中新網·湖北武大科研團隊揭示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17日 10:21 來源:湖北日報今日熱點:湖北省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成果不斷提升國家再評專精特新「小巨人」國家統計局: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福島核燃料取出作業前景不明 機械研發因疫情停滯秘魯總統梅裡諾上任未滿一周辭職 前總統關注局勢武大科研團隊《自然》雜誌發表論文揭示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