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AP1基因影響株型和產量

2021-02-24 萊肯生物

開花期和株型是影響油菜產量的重要因素,理解油菜花期和株型性狀的調控機制對於提高油菜產量意義重大。擬南芥的AP1(APETALA1)是花分生組織的決定基因,同時也是萼片和花瓣正常發育的控制因子,在花發育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此外,分生組織調控基因也會影響植物株型結構和產量性狀。

德國基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EMS誘變獲得的3840個M2群體中,通過TILLING技術鑑定出油菜AP1同源基因Bna.AP1.A02的DNA突變,並對突變體進行了表型鑑定。結果顯示,3個位於K結構域上的終止突變造成了花器官形態和株型結構的顯著變化。此外, Bna.AP1.A02基因的突變也改變了下遊靶基因Bna.TFL1和Bna.FUL的表達。而另外一些位於COOH結構域上的終止突變卻不會影響油菜的株型結構、產量性狀和相關靶基因表達。

該研究揭示出油菜AP1基因對株型和產量性狀的重要調控作用,也為改良油菜株型結構,提高油菜產量提供了新的途徑。

 

BMC Plant Biol., 2018 Dec 29.

An APETALA1 ortholog affects plant architecture and seed yield component in oilseed rape (Brassica napus L.).

Author

Shah S, Karunarathna NL, Jung C, Emrani N*.

*: Plant Breeding Institute, Christian-Albrechts-University of Kiel, Germany.

Abstract

BACKGROUND:

Increasing the productivity of rapeseed as one of the widely cultivated oil crops in the world is of upmost importance. As flowering time and plant architecture play a key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rapeseed yield, 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se traits can boost the rapeseed breeding. Meristem identity genes are known to have pleiotropic effects on plant architecture and seed yield in various crops. To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of one of the meristem identity genes, APETALA1 (AP1) in rapeseed, we performed phenotypic analysis of TILLING mutants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Three stop codon mutant families carrying a mutation in Bna.AP1.A02 paralog were analyzed for different plant architecture and seed yield-related traits.

RESULTS:

It was evident that stop codon mutation in the K domain of Bna.AP1.A02 paralog cause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flower morphology as well as plant architecture related traits like plant height, branch height, and branch number. Furthermore, yield-related traits like seed yield per plant and number of seeds per plant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altered in the same mutant family. Apart from phenotypic changes, stop codon mutation in K domain of Bna.AP1.A02 paralog also altered the expression of putative downstream target genes like Bna.TFL1 and Bna.FUL in shoot apical meristem (SAM) of rapeseed. Mutant plants carrying stop codon mutations in the COOH domain of Bna.AP1.A02 paralog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plant architecture, yield-related traits or the expression of the downstream targets.

CONCLUSIONS:

We found that Bna.AP1.A02 paralog has pleiotropic effect on plant architecture and yield-related traits in rapeseed. The allele we found in the current study with a beneficial effect on seed yield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rapeseed breeding pool to develop new varieties.

 

查看全文請戳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閱讀:

Plant Biotechnol J|華中農大範楚川團隊|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提高油菜產量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農業資源中心等在穀子株型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合理提高作物種植密度來實現有限耕地條件下的糧食產量提升,是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葉片是作物光合作用和有機物合成的主要器官,葉片形態建成與作物株型相關,可直接影響作物種植密度及產量。為提高密植狀態下作物的光合作用及產量,作物育種過程中追求葉片直立(即葉片不下垂)而又緊湊(即葉片與莖的夾角小)。
  • 上海交大林文慧團隊發現水稻株型調控新基因
    水稻株型,包括株高、葉夾角、分櫱數等是影響水稻種植和產量的關鍵因素。植物激素油菜素甾醇(BR)在調控株型和產量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由於BR是多功能的植物激素,影響生長發育的各個方面;而且BR信號組分在轉錄水平上很難被調控;BR信號過量又易引發對BR信號本身的反饋抑制;因此BR不便直接應用於農業生產。
  • 科學家發現增加水稻分櫱數和產量的重要基因—新聞—科學網
    水稻所供圖 上世紀50-60年代,育種學家利用「矮化基因」改良水稻、小麥等作物株型,培育高產品種,被稱為「綠色革命」。雖然「綠色革命」帶來了高產的株型,但是這種複雜且決定產量的性狀究竟由什麼因素決定,科學家並不清楚。
  • 研究揭示水稻理想株型基因IPA1高產抗病的分子機理
    水稻株型是決定水稻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塑造水稻理想株型是提高水稻產量的重要途徑。IPA1(Ideal Plant Architecture 1)是此前克隆的調控水稻理想株型形成的主效基因,編碼一個含有SBP-box結構域的轉錄因子,調控多個生長發育過程,其功能獲得性突變體具有無效分櫱少、莖稈粗壯抗倒伏、穗大粒多產量高等優異農藝性狀(Jiao et al., Nat Genet, 2010),該基因已應用於培育「嘉優中科」系列水稻新品種。
  • 「剎車基因」亮相:穀子成為C4模式植物
    葉片是植物光合作用和有機物合成的主要器官,與葉片形態建成相關的株型直接影響作物的種植密度及產量。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我國科學家最新成果,他們闡釋了穀子DPY1基因作為油菜素內酯信號的「剎車基因」,調控葉片披垂與直立的分子機制,為禾本科作物株型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剎車基因」亮相:穀子成為C4模式植物—新聞—科學網
    葉片是植物光合作用和有機物合成的主要器官,與葉片形態建成相關的株型直接影響作物的種植密度及產量。
  • 泛基因組資料庫:找到油菜的「好基因」
    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為了提高油菜的產量、品質及適應性等目標性狀,國內外油菜遺傳育種科學家持續地將白菜、芥菜等種質資源中控制重要性狀(如抗性等)的遺傳位點,通過雜交或者遠緣雜交等手段導入到甘藍型油菜中,進一步豐富了其物種的遺傳多樣性。「現有的研究數據表明,甘藍型油菜基因組中7成以上基因都存在大的遺傳變異,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結構變異。
  • 泛基因組資料庫:找到油菜的「好基因」—新聞—科學網
    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為了提高油菜的產量、品質及適應性等目標性狀,國內外油菜遺傳育種科學家持續地將白菜、芥菜等種質資源中控制重要性狀(如抗性等)的遺傳位點,通過雜交或者遠緣雜交等手段導入到甘藍型油菜中,進一步豐富了其物種的遺傳多樣性。 「現有的研究數據表明,甘藍型油菜基因組中7成以上基因都存在大的遺傳變異,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結構變異。
  • 油菜科學使用多效唑,提高油菜苗素質和抗倒性,增產效果明顯
    油菜種植過程中常偏施氮肥或肥力較高的田塊,油菜莖葉生長旺盛,而且直播油菜植株較密,加大油菜的倒伏風險,會影響油菜的產量和品質,一般倒伏油菜比正常油菜減產10%-30%。提高抗倒性主要採取降低株高和增強莖稈機械強度這兩種措施,使用多效唑可增強莖稈抗折力,降低株高,從而減輕倒伏發生,同時還能夠增加產量。但在實際生產中,多效唑使用較隨意,達不到控旺抗倒及增產效果,甚至出現副作用影響產量。一、多效唑的作用多效唑是一種高效植物生長調節劑,能控株高,促進生根和分枝,提高作物苗期抗逆性,調節果樹花芽開花等作用。
  • 科學網—擬南芥為油菜育種開闢新路徑
    擬南芥  ■本報記者 秦志偉 對於油菜種植者來說,收穫油菜種子是他們一年的辛勞獲得回報的時刻。然而由於油菜果莢的開裂,他們實際收穫的種子往往達不到預期產量。他們更擔心收收穫時遇到反常氣候,因為極端氣候變化會導致果莢過早開裂,進一步降低種子產量,從而影響經濟收入。因此,他們更傾向於選擇抗開裂的油菜品種,這也對於油菜育種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記者了解到,油菜育種家在品種選育過程中,通常會使用與它同科的模式植物擬南芥作為最初的研究對象,因為兩者具有相似的形態結構特點,在許多發育過程中的分子調控機制上也大同小異,但擬南芥也有其獨特優勢。
  • 我國科學家構建油菜功能基因資料庫
    記者從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獲悉,該所油料作物基因組學與抗病性改良創新團隊成功破譯了油菜基因組的全轉錄信息密碼,構建了油菜10萬餘個基因的轉錄全景圖,使得油菜基因功能研究第一次有了標準的可參考的基因轉錄資料庫,將有力支撐油菜功能基因的相關研究。該成果最近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植物》上。
  • 我科學家構建油菜功能基因資料庫
    記者30日從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獲悉,該所油料作物基因組學與抗病性改良創新團隊成功破譯了油菜基因組的全轉錄信息密碼,構建了油菜10萬餘個基因的轉錄全景圖,使得油菜基因功能研究第一次有了標準的可參考的基因轉錄資料庫,將有力支撐油菜功能基因的相關研究。該成果最近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植物》上。
  • 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破譯油菜基因組密碼 構建油菜基因轉錄資料庫
    湖北日報訊(記者孟靜、通訊員童超波、劉勝毅)8月28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獲悉,近日油料所油料作物基因組學與抗病性改良創新團隊成功破譯了油菜基因組的全轉錄信息密碼,構建了油菜10萬餘個基因的轉錄全景圖,使得油菜基因功能研究第一次有了相對標準的可參考的基因轉錄資料庫
  • 油菜發芽期間的保護措施,油菜的栽培技術,以及管理方式
    油菜發芽種子和葉綠體植株在15度以下經過一定時間的春化處理。冬、春季油菜栽培應注意冬性強的品種選擇。避免過早的螺栓連接。油菜製品的器官形成需要很強的光照。光照不足會導致伸長,降低產量和質量。油菜株型緊湊,合理密植有利。油菜葉片柔軟,蒸騰作用強。根系主要分布在淺層土壤中。因此,較高的土壤溼度和空氣溼度可以很好地生長。
  • 植物株型發育新機制 揭示如何調控基因表達
    研究發現黃瓜卷鬚發育的身份基因TCP家族的轉錄因子—TEN調控黃瓜卷鬚發育和運動的分子機制,揭示了基因內部結合的轉錄因子如何調控基因表達,為深入認識株型發育的基因調控網絡提供了重要的突破。人工去除卷鬚費時費工,因此培育適合輕簡化栽培的無卷鬚品種,成為黃瓜株型改良的重要方向。該團隊前期研究克隆了控制卷鬚發育的身份基因TEN,並揭示了黃瓜卷鬚同源器官是側枝。  TEN屬於TCP家族中CYC/TB1類的轉錄因子,通過對TEN調控卷鬚的形態發育和運動能力的分子機制的研究,作者們發現了TEN通過直接調控乙烯的合成來控制卷鬚的形態和攀援。
  • 首個油菜基因轉錄資料庫構建成功
    中國農科院油料所,油料作物基因組學與抗病性改良創新團隊成功破譯了油菜基因組的全轉錄信息密碼,構建了油菜10萬餘個基因的轉錄全景圖,使得油菜基因功能研究第一次有了標準的可參考的基因轉錄資料庫,將有力支撐油菜功能基因的相關研究。該成果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植物學報》(The Plant Journal)。
  • 中國科研人員構建油菜基因轉錄資料庫
    新華社武漢8月2日電(記者侯文坤)記者日前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油料作物基因組學與抗病性改良創新團隊成功破譯了油菜基因組的全轉錄信息密碼,構建了油菜10萬餘個基因的轉錄全景圖,使得油菜功能基因研究第一次有了相對標準的可參考的基因轉錄資料庫,為相關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撐。該項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The Plant Journal》上。
  • 中國科研人員構建油菜基因轉錄資料庫
    記者日前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油料作物基因組學與抗病性改良創新團隊成功破譯了油菜基因組的全轉錄信息密碼,構建了油菜10萬餘個基因的轉錄全景圖,使得油菜功能基因研究第一次有了相對標準的可參考的基因轉錄資料庫,為相關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撐。
  • 科學家解析油菜油脂合成的遺傳基礎—新聞—科學網
    甘藍型油菜是世界上第三大植物油來源,其產量約佔全球食用油產量的13%。
  • 中國農科院繪製油菜基因組轉錄全景圖,構建功能基因資料庫
    > 科技日報武漢7月30日電 記者30日從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獲悉,該所油料作物基因組學與抗病性改良創新團隊成功破譯了油菜基因組的全轉錄信息密碼,構建了油菜10萬餘個基因的轉錄全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