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所實現高效三線態能量轉移

2020-11-25 中國科學院

  電子與能量轉移過程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生命體系和光電器件中。自然界高效的捕光和能量轉移過程啟發人們不斷進行仿生工作的探索。迄今為止,單線態能量轉移研究已經獲得了很大進展,然而三線態能量轉移的效率和速率仍然較低。開發高效三線態能量轉移體系對提高電致發光器件效率、磷光傳感與成像以及理解光合作用的三線態光保護機理有重要意義。

  光功能金屬配合物具有豐富的電化學和光物理性質,是一種非常優秀的電子和能量轉移研究模型化合物。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實驗室科研人員通過「有機-無機共軛」方法設計、合成了一系列金屬有機釕配合物,並其相關的基本電子轉移過程和光電性質開展了系統性研究(Coord. Chem. Rev. 2013, 257, 1357; J. Am. Chem. Soc. 2015, 137, 4058; 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9192; Coord. Chem. Rev. 2016, 312, 22)。

  近期,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先導項目支持下,化學所光化學實驗室姚建年團隊鍾羽武課題組、趙永生課題組和分子動態與穩態結構實驗室史強課題組進行合作選取兩種結構和溶解度相似的金屬銥、釕光功能配合物作為能量給、受體,通過溶液再沉澱組裝法,製備了雙組份均勻摻雜或異質結納米棒受益於微納晶結構的高規整度以及給、受體之間能級和光譜的高度匹配,這些低維材料表現出高效三線態能量轉移效果。通過改變釕配合物受體的含量(0 – 1.5%),一維晶體呈現出綠、黃、橙、等不同顏色發光。當給、受體比例為200:1 時,其能量轉移效率達到75%以上,能轉移速率接近107 s-1理論計算和實驗結果表明,該三線態體系的能量轉移以Förster共振耦合參與的激子擴散機理為主。在進一步研究中,科研人員利用能量轉移引起的多色發光,成功實現微納尺度對納米棒多級組裝過程的原位觀察和不同波段下光信號波導輸出和邏輯處理。相關研究工作發表於J. Am. Chem. Soc. 2018, 140, 4269-4278

圖:給、受體分子的化學結構、二元一維納米棒發光照片以及相關能量轉移性質

  電子與能量轉移過程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生命體系和光電器件中。自然界高效的捕光和能量轉移過程啟發人們不斷進行仿生工作的探索。迄今為止,單線態能量轉移研究已經獲得了很大進展,然而三線態能量轉移的效率和速率仍然較低。開發高效三線態能量轉移體系對提高電致發光器件效率、磷光傳感與成像以及理解光合作用的三線態光保護機理有重要意義。
  光功能金屬配合物具有豐富的電化學和光物理性質,是一種非常優秀的電子和能量轉移研究模型化合物。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實驗室科研人員通過「有機-無機共軛」方法設計、合成了一系列金屬有機釕配合物,並對其相關的基本電子轉移過程和光電性質開展了系統性研究(Coord. Chem. Rev. 2013, 257, 1357; J. Am. Chem. Soc. 2015, 137, 4058; 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9192; Coord. Chem. Rev. 2016, 312, 22)。
  近期,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先導項目支持下,化學所光化學實驗室姚建年團隊鍾羽武課題組、趙永生課題組和分子動態與穩態結構實驗室史強課題組進行合作,選取兩種結構和溶解度相似的金屬銥、釕光功能配合物作為能量給、受體,通過溶液再沉澱自組裝法,製備了雙組份均勻摻雜或異質結納米棒。受益於微納晶結構的高規整度以及給、受體之間能級和光譜的高度匹配,這些低維材料表現出高效三線態能量轉移效果。通過改變釕配合物受體的含量(0 – 1.5%),一維晶體呈現出綠、黃、橙、紅等不同顏色發光。當給、受體比例為200:1 時,其能量轉移效率達到75%以上,能轉移速率接近107 s-1。理論計算和實驗結果表明,該三線態體系的能量轉移以Förster共振耦合參與的激子擴散機理為主。在進一步研究中,科研人員利用能量轉移引起的多色發光,成功實現在微納尺度下對納米棒多級組裝過程的原位觀察和不同波段下光信號波導輸出和邏輯處理。相關研究工作發表於J. Am. Chem. Soc. 2018, 140, 4269-4278。

圖:給、受體分子的化學結構、二元一維納米棒發光照片以及相關能量轉移性質

相關焦點

  • 納米晶三線態能量轉移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化所
  • 科研人員觀測到無機/有機界面電子轉移介導的三線態能量轉移
    近年來,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充分耦合無機半導體納米晶高效的光吸收與有機分子長壽命三線態特性,構建雜化材料體系,有望在光催化合成、光動力療法和太陽能高效轉化等領域獲得重要應用。實現上述耦合的物理過程是無機/有機界面三線態能量轉移。然而,近期的光譜研究發現,該物理過程遠比傳統假設的Dexter傳能機制複雜。
  • 大連化物所納米晶敏化三線態動力學研究及其光子上轉換應用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實現了基於具有自缺陷激子的CuInS2納米晶敏化的高效三線態-三線態湮滅(TTA)光子上轉換(UC)。此工作不僅闡明了被缺陷態捕獲的激子可以實現有效的三線態能量轉移,也展示了首例用無毒(不含Pb、Cd)納米晶敏化的TTA上轉換體系。
  • 基於InP量子點實現三線態敏化和光子上轉換
    基於InP量子點實現三線態敏化和光子上轉換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16:29:27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Kaifeng Wu研究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使用基於
  • 大連化物所揭示無機/有機界面三線態能量轉移動力學機理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通過合理構建無機納米晶-多環芳烴分子模型體系的能級結構,結合超快時間分辨光譜技術,揭示了電荷轉移態介導的三線態能量轉移(CT-mediated TET)模型,在無機/有機界面三線態能量轉移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三線態激子在室溫磷光方面的應用
    然而,要獲得高效磷光和長壽命的有機RTP材料仍然面臨巨大挑戰。主要原因在於:(1)發光過程一般涉及到從短壽命(納秒)自旋允許的單線態激子向長壽命(微秒)自旋禁止的三線態激子的轉換;(2)三線態激子對氧氣和溫度極其敏感,因此需要嚴苛的環境條件,包括超低溫、惰性氣氛、特定的主體基質和設計晶體等。相比之下,無機餘暉材料由於獨特的激子躍遷過程,使其顯示優越的發光效率和長的壽命(可以天或月為單位)。
  • 化學所實現三重態促進的高效有機固態雷射
    然而,作為有機固態雷射器邁向實際應用的關鍵,有機電驅動雷射器仍未被實現,其核心問題包括載流子遷移率不平衡相關的極化子損耗以及三重態累積引起的吸收損耗和單重態激子湮沒。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重點實驗室趙永生課題組近年來致力於有機固態雷射器的理論研究(Acc. Chem. Res. 2016, 49, 1691-1700)和應用開發(Nat.
  • 材料學院團隊在三線態有機半導體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由於三線態回歸基態屬於對稱性禁阻,因此三線態材料具有各種不同於單線態材料的新穎性質,在光電和生物等領域都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為了有效獲得三線態材料,需要提升單線態與三線態之間的系間竄越常數。如何通過分子設計方法實現系間竄越常數的有效調控,開發高性能三線態有機半導體材料,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 鑭摻雜無機納米顆粒點亮分子三線態激子
    鑭摻雜無機納米顆粒點亮分子三線態激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9 21:52:58 劍橋大學Akshay Rao團隊通過鑭摻雜無機納米顆粒點亮三線態激子。
  • 國科大材料學院在三線態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三線態材料的工作機理一直存在不同的科學觀點。早期的觀點認為三線態材料有利於提高激子的遷移距離,因此有利於太陽能電池性能的提高;近期的相關研究表明,由於三線態-三線態湮滅(TTA)的過程的存在,三線態材料可能不利於激子的遷移和電荷分離,從而不適應於構建高性能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 三重態促進的高效有機固態雷射實現 為實現有機電驅動雷射提供借鑑
    打開APP 三重態促進的高效有機固態雷射實現 為實現有機電驅動雷射提供借鑑 MEMS 發表於 2020-12-23 13:51:15
  • 高效自由基發光二極體研製成功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中生成比例達75%的三線態激子通常因躍遷禁阻而不發光。因此,如何利用三線態激子實現100%的內量子效率(IQE)已成為OLED領域近30年來的研究熱點。  李峰在認識到三線態激子躍遷禁阻的本質後,提出了雙線態激子發光OLED發光新原理,利用自由基發光材料在OLED發光區中只形成雙線態激子,雙線態激子沒有躍遷過程中的自旋禁阻問題,器件的IQE理論上是100%,從而避開了長久以來的三線態激子利用問題。
  • :有機長餘輝新進展——調控晶體中三線態發色團的堆積實現超長有機磷光
    因為在剛性的晶體環境中,分子運動可以有效地被抑制,從而減少非輻射躍遷失活,從而賦予無金屬有機發光材料高效超長室溫磷光。因此研究理解晶體中分子堆積對於認知超長有機磷光的形成至關重要。近年來,關於分子堆積-磷光性能間構效關係的研究已有大量的報導。然而,由於影響磷光性質的因素十分複雜,超長有機磷光的形成機理有待更深入的理解。是否分子堆積一定可以形成超長有機磷光?答案是否定的。
  • 科學家實現三重態促進的高效有機固態雷射
    然而,作為有機固態雷射器邁向實際應用的關鍵,有機電驅動雷射器仍未被實現,其核心問題包括載流子遷移率不平衡相關的極化子損耗以及三重態累積引起的吸收損耗和單重態激子湮沒。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重點實驗室趙永生課題組近年來致力於有機固態雷射器的理論研究(Acc. Chem. Res.2016, 49, 1691-1700)和應用開發(Nat. Commun.
  • 中科院化學所所長張德清:立足基礎,追求卓越—新聞—科學網
    據了解,近期中科院對研究所的「一三五」規划進行了驗收評審,化學所的「三個重大突破」皆被評價為優秀,顯示了化學所在化學和材料領域的雄厚實力。為此,在過去的五年間,化學所緊緊圍繞分子科學前沿的若干重大科學問題,從分子反應與合成、分子組裝、分子功能三個層次組織了研究隊伍進行協同創新,目前已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張德清介紹。
  • 化學所等利用液滴自切割實現複雜樣品分析
    如何快速、簡便的製備樣品微液滴陣列,並在此基礎上實現對樣品中多種組分的分析和鑑定,是當前研究熱點之一。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綠色印刷重點實驗室宋延林課題組近年來致力於納米綠色印刷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在噴墨列印墨滴控制和功能界面操控液體行為領域取得一系列進展。